顾命八大臣的唯一善终者,其余七个都处死入狱,为何景寿恩宠不绝?

用户68712571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对顾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偏偏对景寿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惩戒后,就把他提拔起来,而且恩宠不断。这是怎么回事呢?

(慈禧剧照)

1861年8月17日,31岁的咸丰帝在热河因病去世。

咸丰帝在临终前已经把后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继承人。

二是考虑到载淳才6岁,不具备亲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辅政八大臣,他们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给皇后钮祜禄氏一枚“御赏”的印章,同时又交给载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没有加盖这两枚印章,都不作数。当然,由于载淳年纪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给懿贵妃(后来的慈禧)掌管。

咸丰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贵妃为人强势,一直有参政的野心。他担心子幼母壮,会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学士肃顺在朝中势力强大,也让咸丰担心他会重演多尔衮、鳌拜等人干权摄政的历史。

所以,咸丰思来想去,决定让他们互相牵制,这样才不会对载淳的帝位产生威胁。

然而,让咸丰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驾崩,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和两宫太后便发生了权力之争。

随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地篡夺了政权。才被任命的顾命八大臣,无一例外地都沦为了阶下囚。

(景寿剧照)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对和她争名夺利的八大臣,当然恨不得斩尽杀绝。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她不仅对御前大臣景寿从宽处理,在她垂帘听政的漫长岁月里,还对景寿恩宠不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景寿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世宦之家,父亲是工部尚书博启图。

早年,道光见景寿长得眉目清秀,很喜欢他,特意命他在上书房和皇子们一起读书。

1845年,寿恩固伦公主到了婚嫁之年。

由于寿恩固伦公主的生母是道光宠爱的静皇贵妃,再加上道光也很疼爱她,所以就把她指配给了景寿。这样一来,景寿就成了身份显贵的固伦额驸。

咸丰继位后,对景寿更是恩宠不断,先是授予他蒙古都统一职,次年又提拔他为御前大臣,不光如此,还赐给他入八分王爷才能享用的紫色缰绳,以示恩宠。

景寿之所以深得咸丰恩宠,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景寿说起来是咸丰的亲姐夫,但他为人低调,平时少言寡语,从没有借着外戚的身份胡作非为。

二是,景寿任劳任怨,咸丰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没有怨言,且对咸丰非常忠心。

三是,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得早,咸丰是由静皇贵妃带大的,由于静皇贵妃对他视如己出,给予了他很多母爱,所以他对静皇贵妃充满了感激之情。

因此,景寿在咸丰在位时,不光地位显赫,还深得咸丰器重。当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咸丰逃往热河时,自然他要随驾左右。

如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景寿能位列顾命八大臣之一了。

(肃顺剧照)

慈禧在处置顾命八大臣时,也体现了她高超的政治能力。为了不引起朝廷动荡,她仅处死了核心人物肃顺、端华和载垣,剩下的人中,4人分别被革职流放。唯有对景寿只是削职,并保留公爵和额驸的品级。

纵是如此,慈禧还是很快就恢复了他的官职,并仍把紫色缰绳赐给他。

次年,慈禧又授予景寿领侍卫内大臣。

当时,慈禧最宠爱荣寿固伦公主。虽说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奕䜣的女儿,但她从小就被慈禧当女儿一样养在宫里,所以身份非常高贵。

慈禧为了笼络景寿,又特意将荣寿固伦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志端。

1874年12月,慈禧再次任命景寿负责神机营事务。

慈禧之所以对景寿恩宠不断,其实可以从慈禧给景寿的罪名中窥出一二,那么慈禧究竟给他扣的是什么罪名呢?

慈禧在给景寿定罪的时候说:“身为国戚,缄默不言。”意思是说,你身为皇亲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语。

也正是“缄默不言”,让景寿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慈禧的原谅。慈禧在对他进行小小的惩戒后,便很快就恢复他的官职,并对他恩宠不断。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问题题目有点语病吧,在这里纠正一点,顾命八大臣中并非是除却景寿其他七人都被处死。

具体惩罚结果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两个铁帽子王被赐死,协办大学士肃顺被处斩。剩下包括景寿在内的五大臣被革职问罪。

当然活下来五个人中,其余四人仕途是到此为止了,余生只能是老老实实远离庙堂之上,而景寿则是没过多久被重新起用,甚至是被重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首先景寿的身份在顾命八大臣中不说是最尊贵的,但却是与皇室最亲密的人,因为景寿是咸丰帝的姐夫,同治帝的姑父。

其他两个铁帽子王还有肃顺虽然是宗室子弟,但他们属于是远支了,所以说景寿的身份,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是最尊贵的。

当然这只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景寿这个人很懂自保之道。如果说顾命八大臣分为两派的话,那么一派就是景寿一个人,一派就是以肃顺为首的七个人。

肃顺这些人擅权欺负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的时候,景寿并没有参与,他一向是小心翼翼的,不说话不表态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景寿在顾命八大臣被收拾以后,只是获得一个“身为国戚缄默不言”罪名,之所以处罚他,更多是其他七人都处罚了,不处罚他也不合适,所以惩罚以后没多久,便被重新起用了。


宋安之


“祺祥政变”之后,清文宗(咸丰帝)留下的辅政八大臣,被杀的被杀、流放的流放、罢官的罢官……可有一位却非常特别,他就是景寿。即便在“祺祥政变”刚刚收尾时,景寿也仅仅是被“撤职”而已,依然保留了公爵和固伦额驸待遇!同治元年阴历二月,景寿便被重新启用、出任都统,一个月后又成为了御前大臣。同治三年,景寿再次升迁,出任执掌“紫禁城保安队”的领侍卫内大臣之一。为何景寿能在“祺祥政变”中全身而退,而且事后立即又被重新启用呢?因为一个人,他的夫人固伦寿恩公主!

固伦寿恩公主何许人也

从固伦公主的封号来看,这位公主自然是皇帝嫡出的女儿。但是,这位固伦寿恩公主的身份还是有些特别的,她最初只是清宣宗庶出的女儿,直到清宣宗去世一直如此。之所以在道光二十四年被清宣宗册封为固伦公主,完全是因为出嫁时抬高其夫家待遇的政治需要。

但是,这位公主后来的确成为了皇后之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清文宗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早逝,清文宗幼年是由庶母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养长大的。清文宗即位之后,将养母静皇贵妃尊为了康慈皇贵太妃,并在其临终前将其尊为了康慈皇太后。不久之后康慈皇太后去世,谥孝静皇后。

当然,这并不是景寿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孝静皇后的儿子、固伦寿恩公主的胞弟——恭忠亲王奕訢!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祺祥政变”的主力军就是固伦寿恩公主的这位胞弟。在“祺祥政变”之后,奕訢成为了议政王并入主军机处,是除了两宫皇太后之外,彼时清王朝最大的实权人物!

“祺祥政变”之后,两宫皇太后地位尚未完全稳固,很多方面还不得不倚仗奕訢,双方正处于“蜜月期”。这个时候,如何处理景寿成了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不得不谨慎面对的问题。端华、载垣、肃顺这些远支宗室处理起来容易,但对于景寿,两宫皇太后不得不投鼠忌器。固伦寿恩公主不仅是清文宗的姐姐,而且还是奕訢的胞姐!不看僧面看佛面,动谁也不能动她的丈夫。

背景深厚的额驸

景寿不仅是清文宗和奕訢的姐夫,他还有另一重身份!景寿姓富察氏,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能猜出一二了。对,景寿出身清高宗(乾隆帝)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家族,景寿的曾祖父明瑞是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儿。富察氏家族一门出了两位郡王(傅恒、福康安父子)、好几位公爵,在整个清王朝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嘉庆四年之后,富察氏家族虽然逐渐“降温”了,但在清王朝的政坛上依然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直到道光、咸丰年间,富察氏子弟依然活跃在清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清宣宗在将女儿嫁给景寿时特地将这位庶出的女儿封为了固伦公主,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拉拢富察氏家族的政治需要。而且,景寿本身还承袭了一等诚嘉义勇公爵位,地位是相当显赫的。

景寿在辅政八大臣中的地位

景寿虽然也属于辅政八大臣之列,但是他与端华、载垣、肃顺那几位远支宗室走得并不亲近,某种程度上,景寿甚至充当了清文宗牵制端华、载垣、肃顺等人的一种存在。清文宗对于景寿与奕訢的关系一清二楚、也不可能不清楚,他之所以把景寿纳入了辅政八大臣之列,其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因此,在端华、载垣、肃顺等人逼宫之时,景寿并没有过多涉足其中,更多地是采取了超然的态度。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与两宫皇太后发生正面冲突,无形中也帮了景寿大忙。否则,就算奕訢保住了他一时,奕訢倒台之后呢?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还能容得下景寿吗?他凭什么安安稳稳活到了光绪十五年?要知道,光绪十年奕訢就被慈禧太后通过“甲申易枢”踢回家抱孩子去了!

综上所述,景寿不仅是清宣宗的姑爷、清文宗的姐夫,他的夫人固伦寿恩公主还是恭忠亲王奕訢一母同胞的亲姐姐!而且,景寿本身还是出身富察氏家族的世袭一等公。这几点加在一起,别说他在辅政八大臣中并不是针对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主力,就算是,两宫皇太后也不得不投鼠忌器,不是吗?他得以善终并不意外。或许也正是因为景寿这个人不犯嫌,没有与慈禧太后发生过正面冲突。即便在慈禧太后与奕訢争斗期间,他依然没有受到太多冲击,安安稳稳一直活到了光绪十五年,以一等公之尊安然辞世。

最后顺带说一句,景寿不仅是奕訢的姐夫,还是他的亲家公,景寿的儿子志端娶了奕訢的女儿固伦荣寿公主。虽然奕訢与慈禧太后斗了一辈子,但慈禧太后与奕訢的这个女儿关系却好得不得了。据知情人回忆,整个清宫之中敢公开指责慈禧太后的,只有这位公主!足可见这位公主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作为她的老公公,慈禧太后多少还是要给景寿一点面子的,不是吗?景寿得以善终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在满清末年,由于英法联军发动第2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被迫逃往承德山庄,最后死在了那里。咸丰皇帝死了之后,曾经留下过以肃顺为首的辅政八大臣,来辅佐年幼的皇太子。

不过对权力非常热衷的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了政变,很快就把辅政八大臣拿下,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而辅政八大臣,作为政治的斗争的失败者,命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好几个都被杀,轻的也被流放。而在辅政八大臣之中的景寿却没有什么事,只是开始的时候象征性的撤了职,后来不久又被重新启用,并且是恩宠不绝。

为什么景寿命这么好,没有受辅政八大臣的牵连?因为首先他就是出身豪门的富察氏,大家看清工具看的多了,就知道富察氏这个姓在满清绝对是一大姓,并且出过很多皇后嫔妃。虽然到了咸丰皇帝这一代,富察氏已经没有以往那么风光,但依然是每一代都有封疆大吏出现。而景寿本身在年纪轻的时候就被当时的道光皇帝看中,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也就是驸马。

而景寿这位夫人的母亲也不简单,她曾经是道光皇帝的皇贵妃,亲自抚养过咸丰皇帝,也就是说是慈禧太后的嫡婆婆。还有一点就是景寿的这个夫人和恭亲王正好是一个母亲,并且正好是恭亲王的姐姐。换言之,景寿正好是恭亲王的亲姐夫。所以有了这么两层关系在内,景寿虽然在辅政八大臣之列,但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也法外开恩,没有严办他。看来裙带关系在哪儿都有用,因为辅政八大臣中也有地位和家门比景寿高的,但是和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关系不怎么样,所以就被严办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不对吧,顾命八大臣当中惟有肃顺、载垣、端华三人是直接处决的,而景寿五人皆是被撤职,都有着各自的活路,当然,这其中自然是要数景寿混的最好。

那么,为什么作为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景寿偏偏就没有被过多的处分,反而在之后又出任御前大臣呢?



一,固伦额驸,身份显赫

景寿是富察氏,家世也颇为高贵,并且因为人长得比较帅,就被道光帝的六公主给看上了,两人喜结连理,于是景寿就成了驸马。

六公主是奕訢的亲姐姐,并且因为素来受到道光帝的喜爱,所以被封为固伦公主,而寿景也就水涨船高成了固伦额附,在身份地位上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虽然在两宫太后和奕訢发动辛酉政变的时候,六公主早就已经亡故,但是毕竟景寿还是奕訢的亲姐夫,所以有这麽一层关系,他的结局自然是八位顾命大臣中最好的。

二,为人低调,韬光养晦

如果说因为沾亲带故而让景寿与其他顾命大臣有着不同的结局,那显然是很不容易站住脚跟的。

其实能够让景寿免遭两宫太后(主要还是慈禧)秋后算账的,主要还是景寿这个人不会去招惹人家。

虽然知道自己是驸马,但是他却并不会因为自己身份地位的不同便故意去得罪人家,所以风评还算不错。

在咸丰时期,他就保持着低调的做事风格,皇帝说干什么就干什么,任劳任怨,也就受到咸丰皇帝的看重,在临终之际将其列为八大顾命大臣之一。



而在肃顺与慈禧的争斗中,景寿也是选择两耳不闻,不偏不倚,两边都不开罪。在这段时期,大体上都是两宫太后落入下风的,所以这时候见到景寿没有落井下石,不免对他也有一些好感的。

在事后清算中,虽然景寿并没有欺负过慈禧同治母子,但是毕竟还是顾命大臣之一,所以为了给百官一个下马威,也为了保持公平性,也就没有将景寿从中剥离,而是选择将其撤职,并且降级,以观效尤。

在得到这个处罚之后,景寿还是没有怎么吭声,坚决拥护上级的决意,所以在政治态度上就给领导好的印象。

所以没过半年,朝廷又有了重新起用景寿的信号先是让他成了镶红旗蒙古都统,再是官复原职,接着又恢复了他固伦额驸的品级,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不仅如此,在慈禧的授意,将荣寿固伦公主(奕訢的女儿,慈禧的养女)嫁给了景寿的儿子。

所以,相比于身份而言,能够令景寿免遭清洗的,更在于是他的政治智慧。在这波橘云诡的官场当中,谁也难以保证会发生怎样的变故,所以惟有在平时韬光养晦,方才能够驶得万年船


妙龄老翁谈历史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热河已一年有余的31岁的咸丰皇帝陷入了弥留之际,预感大限将至的咸丰皇帝在临终之前对于未来朝廷的权力格局进行了精心周密的布局。当时摆在咸丰皇帝面前的事实是:作为咸丰皇帝唯一儿子的皇长子载淳年仅六岁,无法理政,中宫皇后孱弱,向来对于政治毫不关心,而皇长子生母懿贵妃虽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对于权力有着极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额驸景寿外,其余人员皆为肃顺亲信。为了不使全力过度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咸丰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辅政,两宫太后最终裁决的政治布局,实际上是让两派互相制衡,从而确保皇权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咸丰皇帝预料,慈禧太后在咸丰皇帝去世后随即与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将咸丰皇帝临终前托孤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尽数罢免。八位托孤大臣虽然被免职问罪,但是对于八位大臣的处理方面,慈禧太后还是加以区别对待的,这其中既有对为首的肃顺赐以公开问斩,也有对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赐自尽的处理,但是八个人中,却有一位,几乎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处罚,仅被斥以“身为国戚,缄默不言”的罪名。这个人就是景寿,那么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寿能够逃脱处罚,成为唯一的漏网之鱼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景寿其人有着特殊身份:

景寿出身满洲大姓富察氏,是道光、咸丰两朝著名的外戚。道光二十四年,年轻的景寿因为才华出众仪表堂堂而被道光皇帝指婚,成为了道光皇帝宠爱的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的驸马,寿恩固伦公主生母静贵妃是道光皇帝晚年最为宠爱的嫔妃,母女二人都为皇帝所宠爱使得景寿一时间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皇亲国戚,也成为了日后登基的咸丰皇帝的姐夫。似乎道光皇帝对于这位女婿非常偏爱,亲赐给他紫色缰绳,让其骑马时佩戴,彰显尊贵身份。


景寿和寿恩公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正式成婚的。在成亲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道光就先赏景寿头品顶戴,让他进入上书房陪皇子们一起读书。景寿和当时还是四阿哥咸丰皇帝奕詝、六阿哥奕訢年龄相仿,又有静贵妃作为共同的额娘,同窗学习,关系自然不会差。后来咸丰即位,也比较重用和亲近这位姐夫,从散秩大臣、御前侍卫一步步提拔,最终让景寿子承父业,当上了咸丰朝的御前大臣。

其次,景寿在八大臣之中非常低调: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69岁的道光皇帝驾崩,二十岁的咸丰皇帝即位,景寿又再次被提拔成御前大臣,从此,景寿开始进入清廷权力中枢,骤然得到提拔,一时间景寿大权在握,同时又是当朝皇帝咸丰的姐夫,换做一般的人而言一定会表现的相当之高调,然而身居高位,身份显赫的景寿却仍然十分低调,不仅低调而且听话,咸丰皇帝安排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关于景寿其人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和处事能力,对于景寿的最多记载,就是低调,这既与景寿平时素来低调的个性有关,更与其身居高位,作为外戚的那份谨慎。



咸丰九年,身体素来羸弱多病的寿恩固伦公主去世了,但是公主的去世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景寿在咸丰皇帝心中的地位,景寿依旧颇受重用。公主去世后的第二年,英法联军侵华,咸丰帝携后妃皇子和一干大臣等仓皇逃到热河,景寿也在随行的大臣之中。一年后咸丰皇帝驾崩,额驸景寿成为了咸丰皇帝八位托孤的辅政大臣之一,八位顾命大臣的排名之中,景寿排在肃顺之前,位列第三,仅次于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虽然景寿的排名非常靠前,但是在八大臣之中,景寿的表现却让人感到失望,他依旧是沉默寡言,似乎对于权力并不热衷。顾命八大臣是咸丰一朝中首屈一指的高官,前面四位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皆为御前大臣,后面四位、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是军机大臣。八位大臣之中,主要以四位御前大臣为主,也正是这四人中除去景寿的三人曾多次与慈禧太后当面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以至于日后慈禧发动"辛酉之变"彻底要打压的四人,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额驸景寿和大学士肃顺。



但是在载垣和端华被赐死、肃顺被问斩后,同样作为御前大臣的景寿却仅被降低了额驸的品级,受贿了紫色的缰绳,与其余四位军机大臣一同被免职,同时又仅遭到了一句“身为国戚,缄默不言”的申斥。这一切既有景寿身为国戚的缘故,而更多的则是,景寿并未参与肃顺等人的与慈禧太后争权夺势行动之中,这在八位大臣之中,是唯一的特例,也正是因为如此,低调的景寿成为了八大臣之中唯一的漏网之鱼。

第三,景寿并非肃顺亲信:

景寿免于重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并非肃顺一党,这在八大臣之中也是唯一的特例。肃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早在咸丰皇帝生前就已经形成,咸丰皇帝生前对此心知肚明却置若罔闻,八大臣之中,除了景寿之外,其余六人皆是肃顺亲信,也是肃顺既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从八大臣对待慈禧太后的态度上就不难看出,咸丰皇帝死后,八大臣因为朝政权力分配的事情与与两宫太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相对于其他七人表现出的咄咄逼人,景寿是这样表现的:杜翰顶撞太后,气得慈禧浑身发颤,景寿保持沉默。肃顺哓哓置辩,吓得小皇帝尿了裤子,景寿保持沉默。最终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将八位大臣尽数问罪,景寿依旧三缄其口,保持沉默。慈禧等人深知景寿并非肃顺党羽,所以对于他的处置,基本流于形式,并没有深责。


景寿的低调也成就了他日后的复出,在辛酉政变发生半年之后,被免职的景寿得以复出,一生低调的景寿被慈禧太后任命为正红旗满洲都统,这也是慈禧太后启用景寿的开始,然而景寿的好运并没有到此为止,同治四年,慈禧将荣寿固伦公主嫁给了景寿的儿子志端,荣寿固伦公主是奕訢的女儿,慈禧收她做干女儿。成为公主公爹的景二度与皇室联姻,再次成为了国戚。光绪十五年,61岁的景寿离世,成为了咸丰八位顾命大臣中唯一的善终者。


历史课课代表


富察·景寿,出身满洲八旗之首——满洲镶黄旗,满洲贵族高官子弟。其所在的富察氏家族即为清朝著名的外戚家族,景寿的曾祖父——富察·明瑞乃系乾隆皇帝原配嫡后富察皇后、宠臣富察·傅恒的侄子。
出生高贵、背景强大,道光、咸丰两朝的富察氏家族虽然不及乾隆朝鼎盛,但景寿一门世代承袭一等诚嘉毅勇公,代代有封疆大吏、八旗高级武职官员出现,实力强大依然是清朝统治阶层所必须仰赖、倚重的满洲贵族家族所在。

道光二十四年,由道光皇帝亲自指婚,将自己的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指配给了景寿,同时年仅16岁的景寿被特旨恩赐头品顶戴,留上书房读书。

也就是说,这位满洲贵族子弟,在年仅16岁尚在读书期间,就已经成为妥妥的正国级干部。

拥有了“额驸”这一特殊身份,再加上富察氏家族强大的政治势力,富察·景寿在咸丰一朝的仕途升迁,绝对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

咸丰六年,官至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临终之际,任命景寿为“顾命大臣”,手握实权、位极人臣。

《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四》有载:

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渐,召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见,受顾命,上已不能御朱笔,诸臣承写焉。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临终之际,除了安排景寿作为顾命大臣以外,还同时安排了爱新觉罗·载桓、爱新觉罗·端华、爱新觉罗·肃顺、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共计八位大臣,共同襄助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佐理朝政。

但这八位辅政大臣掌握最高权力的时间并没多久,权力欲望极强的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就联合留守京城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成功取得朝政大权,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而“赞襄政务多专擅”的八位辅政大臣会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爱新觉罗·肃顺,被斩于菜市口;

爱新觉罗·载桓、爱新觉罗·端华,被赐自尽;

托和络·穆荫,被撤职流放;

匡源、焦祐瀛,被罢职还乡;

杜翰,被罢职,流放新疆;

而在“顾命八大臣”中排名第三名,地位举足轻重、影响力非同小可的富察·景寿,在犯下了“身为国戚,缄默不言。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于载垣等窃夺政柄不能力争,均属辜恩溺职”的大罪后,却被处以了“著即革职,加恩仍留公爵,并额驸品级,免其发遣”的最轻处罚。

嚣张如慈禧太后,也会有所顾忌?

作为严重性威胁和挑战慈禧太后独掌大权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富察·景寿为何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例外宽宥”?

面对富察·景寿这位顾命大臣,慈禧太后还真得做出让步和宽容!

为什么?

因为富察·景寿除了满洲勋贵,拥有富察氏家族的庞大势力外,还拥有道光皇帝“女婿”的身份,而且景寿的这位嫡福晋相当的不一般。

富察·景寿的嫡福晋乃系道光帝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其生母乃系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静成皇后为何能被慈禧太后如此忌惮?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

也就是说,这位曾经抚养过咸丰皇帝的皇贵妃,因“抚育有恩”,在咸丰五年被尊封为了皇太后,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嫡婆婆。对待自己婆婆的女婿、自己丈夫养母的女婿,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让慈禧太后真正忌惮,必须给面子的人物乃系孝静成皇后的另一个孩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

也就是说,寿恩固伦公主乃系“辛酉政变”的头等功臣、慈禧太后的“大恩人”——爱新觉罗·奕訢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富察·景寿即为恭亲王奕訢的亲姐夫!

有恭亲王这个“小舅子”做后台,富察·景寿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法外开恩”,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清史解读》


正说清代十二朝


这里的“顾命八大臣”指的是咸丰帝留下的八位辅政大臣,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而这七个人中,只有一人善终,并且恩宠不绝,他就是景寿。

富察·景寿,满洲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是云贵总督明瑞的孙子,明瑞则是傅恒的侄子,傅文之子,也是出身显贵。道光二十五年,他娶了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成为固伦额驸。因自小与咸丰帝、恭亲王伴读,且几人都是静贵妃所抚养,感情自然深厚一些。

到了咸丰帝时期,景寿已是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咸丰九年后,寿恩公主去世,咸丰帝对景寿的器重不减反增,当然景寿本质上也是一个老实人,或者说他是十分识时务、认清现实的人。在咸丰帝任命顾命大臣的时候,把景寿加了进去。

前面我们也说了景寿,没有了公主做靠山,景寿愈发谨慎起来。在肃顺与两宫皇太后起争斗时,无论是什么,景寿统统选择缄默不语,仿佛屏蔽了信号一般。恭亲王和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时,景寿还是缄默不语。最终,顾命八大臣被打倒了,其余七人或被杀被流放,唯有景寿只是被削去职位,连公爵及额驸品级都保留着,这样的结果可谓是八人中最好的了。

这次卸职后第二年,景寿又再次被启用,同治四年,他的儿子又尚了恭亲王奕䜣之女荣寿固伦公主(慈禧养在宫中)。一直到光绪十五年,景寿去世。

在晚清的波橘云诡中,景寿明哲保身,尘埃落定后不降反升,不由得让人觉得十分不可思议。但是细细究来,我们发现,首先景寿是个彻底的老实人,作为大清的驸马,景寿一直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权力是皇家所赋予的,且本来自己也不够格坐上这个位置的,只是为了排挤恭亲王奕䜣,自己被送到了这个位置上。综上,景寿对两边的斗争就没有那么热衷,反而是缄默不语明哲保身,这也让他在后来的政变中,安稳的活下来了。


若浅话史


景寿,富察氏;五世祖李荣保,是清高宗乾隆帝嫡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之父,追授一等承恩公。

高祖傅文,是乾隆朝名臣:领班军机大臣、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四哥,承袭一等承恩公。

曾祖明瑞,是乾隆帝宠臣: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嘉勇忠锐公福康安堂兄。而明瑞自己也是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一等诚嘉毅勇公,屡立战功。

在对缅甸的作战中,明瑞为主帅,孤军奋战,力战不屈,身负重伤,不屈自杀。乾隆帝闻报十分哀伤,为明瑞等战死的将领在京立祠祭祀,并亲临明瑞府为其奠酒,赐谥果烈。

景寿祖父惠伦、父亲博启图,都承袭曾祖明瑞的一等诚嘉毅勇公爵位,惠伦还战死于嘉庆初年的平定白莲教起义作战中。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十六岁的景寿被选为道光帝第六女固伦寿恩公主额驸,大婚后承袭父爵,成为一等诚嘉毅勇公。

而固伦寿恩公主,是道光帝静妃所生,即日后的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与将来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䜣为同母姐弟。景寿其实是奕䜣亲姐夫。

所以,景寿家族,即是勋臣、又是外戚、还是功臣烈士之后,门第煊赫。景寿自己更是皇室至亲,于皇家关系匪浅。

同时,景寿为人低调平和、专注差使、做事认真,所以道光帝对于这个女婿是十分的器重,先后被授予内大臣、八旗都统等职。

咸丰帝继位后,也很倚重这个老实本分的姐夫,升其为蒙古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位。即使姐姐固伦寿恩公主在咸丰九年去世,咸丰帝也没有减少对于姐夫的恩宠,倚重同时,加授皇室宗亲才能享用的紫色马缰给他。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仓惶逃离,“秋狝”避暑山庄。御前大臣景寿随扈同行。抵达热河后,咸丰帝诸事多安排景寿办理,以示对于至亲的信任。

在集尊贵、皇亲、权力于一身后,景寿难得地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依旧多做少说,不掺和朝政斗争。对于显贵们的权力纷争,均保持着距离。咸丰帝尤其看重这一点,更加对景寿倚重。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重,于是开始考虑身后政治格局,为儿子载淳安排赞襄辅政大臣(即顾命大臣)。

本来,最有资格出任辅政大臣的,是咸丰帝的六弟,聪明干练的恭亲王奕䜣。但是,因为之前兄弟间的龃龉、及皇室至亲的忌讳,无论如何,咸丰帝也不愿、不能、更不敢将社稷托付给自己的亲弟弟,生怕当年多尔衮之事重现。

在考虑了良久之后,咸丰帝选择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景寿;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军机大臣匡源;军机大臣杜翰;军机大臣焦佑灜;一共八人,来给自己的儿子当顾命大臣。

同时,咸丰帝为了制衡顾命大臣,又安排了皇后及皇子的监督权: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皇子年幼、其实由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掌管),对于每道奏折,有最终决定权。

七月十七,咸丰帝病逝于避暑山庄,独子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尊嫡母钮钴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即慈安太后,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即慈禧太后。

此后,掌握了朝廷施政权力的顾命大臣们,在实际上的首脑肃顺主导下,把持朝政、排挤远在京师与英法联军议和的恭亲王一系,并轻视嗣皇帝,逐渐开始与两宫皇太后产生尖锐矛盾,并弄得不可开交。------“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双方争吵激烈、互不相让,而顾命大臣态度恶劣,把小皇帝都吓尿了裤子,实在也是太无人臣礼了。

对于皇帝小舅子任命的这个“赞襄辅政大臣”,景寿十分清楚,自己是顶替了本该就任此职的另一位小舅子:恭亲王奕䜣的位子。

本来顾命大臣的安排,除了臣子,还要有至亲,而至亲中,没有谁比奕䜣更有资格。但是咸丰帝的猜忌、及实际掌握皇帝身边大权的肃顺的反对,使得奕䜣被排除在外。为了塞人口实,这才将自己这个皇帝的姐夫当做至亲,安排进来。

这种权利顶峰的争斗,景寿不想也不敢掺和。在其他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发生冲突时,在场的景寿一律闭口不言,或是以帝室女婿身份出面打圆场、和稀泥,暗地里还是站在皇帝一边。这对于屡次被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轻视冒犯的两宫太后来说,感觉只有这个六姐夫还算恭顺、为自己着想,也为以后景寿的命运埋下伏笔。

在以肃顺为首、日渐跋扈的顾命大臣步步紧逼下,两宫太后不甘大权旁落,联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䜣,借给咸丰帝奔丧为机,密谋推翻咸丰帝所安排的政治格局,清除顾命大臣,攫取大权。

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二十三,咸丰帝灵柩自避暑山庄启程,返回北京。路上,两宫太后借口皇帝年幼,经不起路途辛苦,于是安排肃顺率大队奉灵柩缓缓前行,而皇帝奉两宫及其余七位顾命大臣抄小路提前回京,用以隔断各顾命大臣之间联络。

九月二十九,皇帝抵京后,两宫立即联手恭亲王奕䜣,颁布谕旨,宣布以载垣为首的顾命大臣们的罪状,革除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任职,罢去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军机职务。

九月三十,遣醇郡王奕譞,于密云逮捕随灵柩而行的肃顺。至此,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政变,大获全胜,史称“

辛酉政变”。

而对于顾命大臣中,唯一看着还算顺眼,平时侍奉皇室也算恭顺的景寿,为了不让外人落下闲话,在政变时,象征性地一并免去了景寿的御前大臣、顾命大臣职位,但是保留了一等公爵、固伦额驸名号,暂时回家闲住,以避风头。

此后,对于其他顾命大臣,朝廷严厉处置:

怡亲王载垣:赐自尽;郑亲王端华:赐自尽;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革职、削官、流放。

而两宫及恭亲王最为痛恨的肃顺,被处以极刑。

两宫不顾肃顺宗室身份(肃顺为郑恭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郑亲王端华六弟,宗爵二等辅国将军),违反祖制:宗室有死罪,亦不得显戮,止于宗人府空房赐死的规定,硬是将肃顺绑缚菜市口,公开处斩。肃顺即使再跋扈无礼,也从没想过危害两宫、皇帝、恭亲王诸人的性命,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让人叹息。

半年后,风头过去,皇帝的六姑父、两宫及恭亲王的六姐夫,一等诚嘉毅勇公复出。

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予正黄旗蒙古都统,三月,复授御前大臣。同治三年(1863年)七月,归还赐紫缰待遇,十月归还领侍卫内大臣之职,恩宠一如道光、咸丰旧时。这也是两宫太后对于他当初不落井下石、反而尽力维护、忠心不二的回报。

同治五年(1866年),景寿的儿子志端,奉诏尚固伦荣寿公主。公主是恭亲王奕䜣长女,被两宫太后养在宫中,成为咸丰帝名义上的养女,所以有公主封号。

而志端生母,就是道光帝的第六女固伦寿恩公主,与恭亲王同为孝静成皇后所出,是固伦荣寿公主的亲姑姑。

景寿与志端父子二人,都成为皇室女婿,固伦额驸,娶得还是亲姑侄,这在整个清朝,都是罕见的。

而景寿与恭亲王奕䜣,即是郎舅,又是亲家,关系紧密,亲上加亲。这也是当初辛酉政变时,景寿没有被追究,得以平安保全,之后不久又恢复全部职衔的原因之所在。

同治十年(1871年),志端不幸去世,但这也没有影响到景寿的以后恩宠。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去世后,景寿以皇家尊亲,被授命在其余各职之外,再管理神机营事务。这表示这位皇家的女婿,依旧被委以重任,荣宠不衰。

光绪十五年(1889年),距离辛酉政变后已近三十年,六十一岁的一等诚嘉毅勇公景寿去世,朝廷赐谥号“端勤”对其一生做出盖棺论定。

而当年他那些赞襄辅政同僚们,早就在政变发生时身败名裂、甚至横死;只有这个低调为人、头脑清醒的固伦额驸,在同僚纷纷倒霉时,能够安然无事,荣宠不衰,可以为“低调、忠厚、自知”的处事之道作出最有力的佐证了。


伯虎42


为什么在“顾命八大臣”中,惟有景寿一人能够明哲保身呢?

这得从这八人的政治角色说起。

排在前两位的载垣和端华,分别是怡亲王和郑亲王,是大清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是咸丰最信任的两位王爷。第四位的肃顺是郑亲王端华的弟弟,官居协办大学士。这三人结成一党,是“顾命八大臣”的领袖。因此政变失败后,这三人都遭到了杀身之祸。

而后面的四位大臣,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为五位军机大臣的其中之四。此四人,均为肃顺一党,因此得以名列辅臣。而另一位军机大臣文祥,因为是恭亲王的人马,因此也被排挤在外。

而景寿,在这八人中比较另类,他是大清的驸马爷,咸丰皇帝的姐夫。作为一名外戚,景寿本来不应干预政务,因此他也并非肃顺一党。

在热河行宫,景寿的主要职责是陪大阿哥载淳读书,本来他作为一个驸马,是不够格当这个顾命大臣的。在当时,若咸丰一旦宾天,众望所归的顾命大臣本是恭亲王奕訢。

肃顺与奕訢不合,需要设法阻止奕訢进入顾命之列,但不能直接把他排除在外。因为清朝祖制,在指定顾命大臣时,必须有“亲”有“贤”。载垣和端华虽为亲王,但他们是远支皇族,顾命大臣中必须有咸丰的亲族在列。肃顺要排挤掉奕訢,便把景寿端出来,让他来坐了这个位置。

因此,景寿被列入“顾命八大臣”,一开始就是被肃顺所裹挟进来的,他本人并不是肃顺一派的人马,因此在与慈禧等人的权力斗争中,景寿就没有表现得那么积极。并且从后来景寿得到的待遇来看,他可能还曾经暗通款曲,充当过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内应。

景寿虽然表面上是肃顺一边的人,但内心里却没站错队。因此“顾命八大臣”被扳倒后,同僚纷纷倒霉,只有景寿一人得享荣宠,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