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用了什麼心思將皇位傳給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史論縱橫


凡事皆有因果,一生精明的康熙選擇雍正也是多方權衡。從雍正經歷的一些事情,我們可以有所分析。


雍正的名字是胤禛。按照《說文解字》裡的解釋,“禛”的含意是“以真受福”。“胤”字是排行用字,胤禛的兄弟名字裡第一個都是“胤”字。“禛”字可能是父親康熙皇帝取的,但也有可能是內務府選用了幾個字進上,而康熙皇帝從中挑了這個“禛”字。畢竟胤禛降生時,他的生母烏雅氏只是個一般的宮人,地位比較低。而康熙皇帝此前已經得過十個兒子(夭折的算在內),胤禛是康熙皇帝第十一個兒子,又是個宮人所生,不一定能引起他的興趣。

胤禛由養母孝懿仁皇后養大,養母的身份高貴,倒給胤禛也帶來了尊貴的身份。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國維的女兒,也是康熙皇帝的表妹,康熙十六年被封為貴妃,二十年晉皇貴妃,二十八年病死,死前被立為皇后。孝懿仁皇后自己只生過一女,早殤。

年少的胤禛過的基本是學習中的書齋生活,也學習騎射。多次隨同皇帝出獵、巡幸、比如北巡塞上,木蘭秋獮,視察過永定河水患,隨軍征討過噶爾丹,北至聖人故地,南至江南名剎,踏足之處甚多。倒是登極之後再也沒有出巡過。

在康熙後期緊張的儲位爭奪中,胤禛還有暇和僧人往來,並修建寺廟。輯錄文字,編成《悅心集》。從中看,所輯之文未必多麼有才情見識,但無一例外是表明心志,把自己有意刻畫成一個不問功名榮辱的閒人。

也不知道康熙皇帝一向精明老到怎麼就沒看出來這麼刻意的行為。或者是看出來了,別人不知道而已。畢竟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無傷大雅。

康熙六十一年,皇帝駕崩。據《聖祖實錄》的記載,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康熙往南苑打獵。可見當時身體狀況很好。十一月初七日對外稱欠安,回暢春園。也許早就不適也未可知。這一年冬至大祭也因為皇帝生病,命胤禛恭代。這是祭天的大典。至於為什麼讓胤禛代祭,也未必一定是皇帝心裡把他當成了未來的儲君。這種恭代並不罕見。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皇帝駕崩,遺詔皇四子胤禛繼位。這份遺詔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原件書寫比較草率,有塗抹,還有字。看起來很倉促,但也並不能完全確定就是矯詔。

胤禛繼位之後,越明年改元雍正。為避聖諱,所有兄弟們的名字都改“胤”為“允”。唯一例外的是胤禛的異母弟,康熙第十三子允祥。在他死後,雍正贊他是“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命配享太廟,並賜諡“賢”,允許他的名字上一字仍然用“胤”字。


沅汰


其實康熙把胤禛作為接班人來培養,是從很早就開始了,下面從四件事來說明原因:

最關鍵的是雍正沾了乾隆的光!


第一件事:黃河大水雍正賑災回來和康熙的對話


胤禛奉命赴災區籌款賑災,經過一番鬥智鬥勇,驚心動魄的努力終於安撫了災民,整修了河堤,成功完成了賑災使命回到京城面見康熙時父子倆的那番對話,這那番對話中康熙首先誇讚了胤禛有勇有謀,於危難之際為朝廷解難,為君父分憂的壯舉,


但隨後也明確指出國家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行體制的種種弊端,尤其是不合理的稅收制度造成了貧富差距懸殊,土地兼併嚴重,朝廷稅收流失,使得國貧民弱,反而養肥了一批不勞而獲的奸商巨賈,貪官劣紳,向貪官巨賈們籌點錢去賑濟災民只能算是小手段,只能偶一為之,而能做到政通人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從而實現富國強兵,那才是治國的根本。

很顯然,康熙對胤禛說的這番話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是其肺腑之言,這已經不是君父對臣子應該說的話,而完全是一位慈祥的父親在同一個他喜愛的兒子在說話,換言之,康熙是在把胤禛作為接班人來薰陶,來培養的,


而胤禛隨後述說了自己此去災區沿途的所見所聞,印證了康熙對於時局的判斷,表達了自己對新政的支持,難得的是父子倆的政見完全一致,


康熙對於這個兒子是滿意的連連點頭,表示讚許,很顯然胤禛與皇阿瑪康熙的這番談話顯示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與眾不同。

第二件事:追繳國庫欠款


這件事康熙原本是希望八阿哥胤禩能出手的,因為胤禩一直兼管戶部,國庫的大量欠款也主要是在他主管期間形成的,可以說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些欠款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去追討這些欠款,為此康熙特意在胤禛賑災還沒有回京時就派下差事,並且允諾能辦好此事者晉封郡王,


康熙是滿心希望胤禩能當仁不讓,挺身而出為君分憂,哪成想胤禩這個八賢王嫌此差事得罪人還不好辦,先打了退堂鼓了,當庭表示自己才疏學淺,不能勝任追討欠款的差事,同時推舉四哥胤禛辦理這個差事,為表其意之誠,連自己一直兼任的主管戶部的差事也給辭掉了,

可嘆康熙一生英明神武,子嗣眾多,到老了除胤禛一人外竟然沒有人能替他分憂,他有這許多兒子竟和沒有兒子沒什麼區別,康熙在對胤禩失望之餘最後也只好把這誰都不願接的差事交給胤禛去辦,胤禛在接到這個差事後也認為困難很大,但表示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務,大不了自己得罪完了所有的人,乾脆就做個孤臣就是了,康熙對胤禛的表態大加讚賞,鼓勵胤禛做好追討欠款事宜,為朝廷去做一名孤臣,並且否決了胤禛要求十三阿哥胤祥一同辦差的請求,直接告訴胤禛自己就是想要胤禛做一名真正的孤臣,


俗話說君子不黨,康熙對胤禛的要求顯然比做一名君子更高,乾脆希望胤禛在朝中沒有盟友,成為孤家寡人,這不是希望胤禛能夠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又是什麼?



第三件事:刑場換死囚一案


太子胤礽為還清國庫欠款,不僅賣官鬻爵,還竟然收受賄賂,通過自己主管的刑部把刑場上的死囚犯調了包,爆出了大清國建國七十多年聞所未聞的醜聞,康熙聞奏怒不可遏,決心選派一名皇子主審此案,徹查此事,一掃司法領域的腐敗醜惡,由於此事必然牽扯到主管刑部的太子,所以胤禛在其幕僚烏先生的指點下託病避開了這個差事,而那邊八阿哥胤禩不疑有他,主動爭取獲得了主審此案的機會,隨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用誘供的方法從主要當事人肖國興處獲得指認太子的口供,隨即連夜進宮,面呈康熙。

應該說胤禩此事做的功利性太強,目的太過明顯,眼看朝堂上即將掀起一場廢黜太子的腥風血雨,上書房大臣張廷玉當機立斷,燒燬了胤禩帶來的口供,避免了一場儲位危機,至此,刑場換死囚一案告一段落,其結果是胤禛成功躲過了一處足以淹沒其身的陷阱,太子胤礽行將被廢。


八阿哥胤禩由於審理此案有功,特加封廉親王,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已被排除在康熙的繼承人名單之外了。


第四件事:雍正兒子弘曆的一番話


康熙決定同眾皇子一同赴熱河圍獵,在熱河行宮,蒙古王公前來覲見康熙並獻上了一柄象徵尊貴吉祥的如意,康熙遂以此如意為賞物,宣佈只有在圍獵過程中力拔頭籌的皇子才能擁有此物。一番比拼下來最終十三阿哥胤祥所獵殺獵物最多,而八阿哥胤禩雖所獲不多,但捉到的獵物都是活的,有人認為十三阿哥所獲最多,理應得到賞物,而蒙古王公認為八阿哥胤禩捉到的獵物都是活的,這反映出他的愛心善念,也體現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真諦,由胤禩得到這柄如意最為妥當。

這時胤禛之子弘曆站出來指出王公的話是不對的,按照弘曆的說法:打獵是他們滿人賴以謀生的手段,獲取獵物天經地義,另外滿人本就以騎射得天下,如今康熙率領大家來此圍獵正是向先輩致敬,是不忘本之意,更是與殺生扯不上關係,他皇爺爺一生射殺過那麼多的獵物,難道能因此說他皇爺爺沒有仁愛之心嗎,更何況他皇爺爺一生建功立業,英武神勇,更獵殺過數不清的獵物,他皇爺爺實在是大清的第一巴圖魯。


弘曆的一番話使得康熙大為感動,也令康熙心中對弘曆充滿了好感,康熙決定,將那柄極富象徵意義的如意賜予弘曆,並要求胤禛將弘曆送入宮中,由康熙親自調教。


應該說至此康熙心目中的繼承人選已經有了眉目了,因為弘曆是胤禛的兒子,如果胤禛將來做不了皇帝,只能做個親王的話,那麼弘曆就成了旁支,而身為人君的康熙是絕不會對一個旁支的孫輩如此厚愛的 ,因為那樣會危及皇位的穩定。


結束語:初春時節,咋暖還寒,胤禛入宮覲見康熙,剛走到外廂就聽到屋內康熙蒼老而慈愛的聲音還有弘曆那脆生生的童音,偷眼望去,卻見弘曆騎在康熙的脖子上,祖孫倆正在合力完成一幅書法,胤禛不敢也不想打擾他們祖孫的二人世界,偷偷退了回來轉身向門外走去,門口豎著一面巨大的鏡子,胤禛走到鏡前,滿臉笑意,仔細端量著鏡中的自己,又抬起手來把自己頭上的頂戴正了正,不知此時胤禛眼中鏡裡的自己,頭上戴的是皇帝的龍冠!


路之意


康熙帝用了什麼心思將皇位傳給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康熙對四爺的青睞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大概是從太子被廢后,追繳戶部欠款後,康熙開始把希望寄託在了老四身上,而為了讓老四順利即位,老謀深算的康熙做了多手的準備,可以說康熙才是老四能登基最大的“謀劃家”。

一.幫助老四胤禛把隱藏在暗處的政敵揪出來

康熙在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後在御書房的一次談話,讓康熙下定決心把老四當成自己和大清的繼承人,這時候康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藉著追繳戶部欠款的餘波,幫助老四把八王黨給詐了出來,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康熙就是要心裡搞明白老四未來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又有什麼人站在一起。

果然康熙在朝堂上一番發問,就準確的判斷了老八和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個陣營,旗下“八王黨”的支持大臣也不在少數,康熙其實心裡也是吃了一驚,明白老八羽翼豐滿,靠強硬打壓已經不行了,於是康熙換了個做法,以退為進保護老四

二.假裝冷落老四打散他的勢力,轉而扶持十四爺

康熙一番盤算,心裡有了主意,既然老四處境如此危險,實力對比如此懸殊,那不如置之死地而後生。於是康熙假裝疏遠老四胤禛,甚至一度囚禁在王府,用此麻痺八王黨讓他們以為已經穩操勝券。

而在八王黨把視線從老四胤禛身上移開時,康熙開始假意喜愛扶持老十四胤禵,;十四爺胤禵雖然和老四胤禛是一母所生,但開始的時候卻是堅定的八王黨,康熙於是大力扶持胤禵,並封他為大將軍王,掌管大清最驍勇的軍隊,這樣一來,八王黨包括八爺在內的人開始不安了,而十四爺胤禵確實也開始野心膨脹,認為自己很有希望坐上皇位,於是老十四和老八的聯盟被輕鬆瓦解,而圍繞著兩個人的爭鬥也順利讓老四得以安穩的發展自己的勢力。

三.提拔隆科多為九門提督,駕崩前夕藏好遺詔託孤張廷玉

康熙幾十年的政治智慧,自然看了太多的兄弟相殘和勾心鬥角,即使自己親口說了讓老四接任皇位,老十四和老八恐怕也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定就演變成一場廝殺;為了保證老四能順利即位,也為了避免兄弟兵戎相見讓大清生靈塗炭,康熙臨死前下了兩手妙棋。

第一是提拔隆科多為九門提督,總覽京師附近兵馬。隆科多是誰?那是老四胤禛的親舅舅,而且和老四本身也親近,讓隆科多總覽兵馬,那麼最大的兵權就握在了老四的手裡,老八和其他人沒有兵權,即使不服氣也翻不起什麼浪花。

第二就更妙,康熙臨死前抓住老四胤禛的手,口齒清晰的說傳位於四阿哥,可老十和老八還在胡攪蠻纏,一直大聲說聽不清,老十更急中生智說聽到的是傳位十四阿哥,正當眾人爭論不休的時候,張廷玉以顧命大臣的身份讓人取來遺詔,有詔書有張廷玉在場,八爺和十四爺已經再也翻盤可能。

當然,老八還是不甘心,於是藉口還有十七阿哥沒到,拒不下跪接旨,結果隆科多來了句“十七和十三阿哥正在豐臺大營調兵拱衛皇宮”,說明十七阿哥和十三阿哥也早已是老四胤禛的人,自此大局已定!

有人說,康熙為四阿哥做的不止如此,包括復立太子胤礽也是為了老四吸引火力,但我覺得這個說法就有點過了,畢竟康熙也不是神,不可能計算的這麼極致,這個時間老四應該還沒正式進入康熙的視線,你們覺得呢?

關注歷史密探零零壹,專注新奇角度說歷史,每天更新歷史趣聞小故事,探尋未曾被裝扮的歷史!


歷史密探零零壹


如果,康熙皇帝真的是要傳位老四胤禛,那麼,在九子奪嫡十分激烈的情況下,一定為胤禛做過鋪墊,用過心思,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康熙皇帝到底為他做過哪些鋪墊呢?如果從胤禛能夠順利生存,順利繼位,順利登基,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便是生存問題。

這個生存也許就是生與死,也許就是迴避與爭取,在通往皇帝寶座的道路上,從來都是血淋淋的。康熙皇帝的太子制度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加以支撐,所以才會產生九龍奪嫡的的殘酷鬥爭。二廢太子之後,康熙不再立太子,但是儲位不可能永久虛懸,所以,在他的心裡一定默定了一位繼承人,而這位繼承人,必須要在殘酷的鬥爭環境中獲得生存,不被打擊或者撂倒,否則,最後的皇位也是過眼雲煙,被打倒或者揪住了任何小辮子,都會功虧一簣。

故,他應該是“乾淨”的。排除康熙可能傳位老十四胤禵以下的皇子,那麼,在一廢太子之後,老大胤褆和老八胤禩是最不乾淨的人,因為他們聯合起來誅魔太子,這不僅是皇室醜聞,同樣是康熙心頭的一根刺,所以,老大胤褆得到的是永久圈禁,老大和老八關係好,都是惠妃養大的孩子,老大算是給老八也頂了大鍋。張明德案的主犯之一老八胤禩差點就被剝奪爵位。在那場公推太子的遊戲中,老八即或是得到滿朝文武的舉薦,也被康熙斷然否決。這說明,老八和老大根本就不是康熙心中的默定繼承人。

二廢太子之後,康熙幾乎幹掉了太子黨所有的班底,儘管索額圖多年前建立的太子黨盤根錯節,但是隨著託合齊的挫骨揚灰,太子黨飛灰湮滅,太子胤礽算是走出康熙的視野。唯有老八如同鐵板一塊矗立在康熙的面前。

一廢太子之後,康熙剝奪了胤禩的爵位,但是不久卻又將他恢復了,這才是問題的重點。八爺黨的獨大,讓滿朝文武趨之若鶩,甚至包括康熙最親密的兄弟大將軍福全,康熙最信任的臣子李光地,佟國維,馬齊等,無一不是將繼承人的目光瞄向了老八胤禩。

於是,老八的呼聲和威望幾乎超越康熙皇帝的標杆。有人說,康熙最忌憚結黨,所以要打擊老八,這話只說對了一半,康熙皇帝對結黨是既用之也防之,既忌之也喜之。就在八爺黨獨大的時候,康熙有了一種難以駕馭的感覺和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再樹立一個黨派,來形成和老八胤禩的對峙,一來可以牽制老八胤禩一黨獨大,使其便於駕馭。二來保護那位他心中一直很乾淨的默定的繼承人。

這個人是誰?就是曾經混在八爺黨中的貝子老十四胤禵。按說,老十四是完全沒有資格去競爭儲位的,因為當老八他們是王爺的時候,他的爵位還僅僅是個貝子,離親王都還差兩個等級,可是,康熙就是派他做了大將軍王,前往西藏平叛。從康熙五十七年出征到康熙六十年得勝回朝,康熙幾乎將平等於皇帝的所有禮儀待遇都給了老十四胤禵,這讓滿朝文武傻眼了,這不就是未來的儲君嗎?

這樣,八爺黨獨大的局面被打破,老八和老十四成為兩黨,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相互鬥爭,康熙則坐等漁翁之利。

老八和老十四的鬥爭給了老四生存的空間,因為滿朝文武的眼光都盯在他倆的身上,根本沒有人去關注似乎默默無聞的老四胤禛。

第二個問題,就是順利即位的問題。

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十個字:“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

隆科多是佟國維的兒子,是康熙皇帝第二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的堂弟,老四胤禛應該叫他一聲“舅舅”。隆科多很早就是二品副都統之職了,康熙四十四年因為屬下犯法,被罷免所有職務,保留一等侍衛的閒職。而廢太子之時,康熙突然任命隆科多接替託合齊的九門提督之職,這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這是不是又一次的帝王之術,通過一件小事壓制隆科多若干年後,又突然一飛沖天,走上九門提督之位,讓隆科多對皇室感恩戴德,肝腦塗地。

九門提督的位置不說很多人也清楚,皇城禁地的治安都歸他負責,手裡握著兩萬多的人馬,隨時護衛在皇帝周圍,處於戰略核心地位。

為什麼會是隆科多呢?除了他強大的家族背景之外,還有一點鮮為人知,那就是隆科多與老八胤禩關係不太好。隆科多是一個性情耿直之人,他看不得老八胤禩的圓滑多變,所以尿不到一個壺裡。而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去世前一個月,他卻派了隆科多和老四胤禛一起到京城郊外檢查糧倉,他們還巧妙的分在了同一個小組,一個多月的檢查活動,二人之間是否達成過某種協議已經無法考證了,但這是不是康熙的有意安排卻令人十分生疑。

再說年羹堯,年羹堯的起步和發展實際始於康熙時代,是康熙皇帝提拔年羹堯為四川提督,陝甘總督的,而不是《雍正王朝》裡面所描繪的那樣,是因為老四胤禛的斡旋和安排才有了年羹堯的前景。年羹堯曾經是老四胤禛府邸的舊人,也不是他的奴才,歷史上的年羹堯家族也算是名門望族,加之年羹堯自身少年得志,才幹非凡,所以才有了康熙的提拔重用。

清朝皇子不得結交外臣,是因為擔心他們結黨亂政。作為胤禛府邸的舊人,怎麼箇舊法我們也不知道,但是肯定交情不錯,況且年羹堯的妹妹還是胤禛的側福晉。很巧的是,胤禛與年氏的婚姻,就是康熙指定的。

年羹堯擔任陝甘總督之職的時候,恰是老十四胤禵西藏平叛。陝甘總督的這個職位很重要,因為他承擔著西北胤禵大軍的糧草轉運和供給,到底是某種巧合還是康熙皇帝有意為之?這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

這樣,就算胤禵手握幾十萬雄兵,卻只能遠在西北,無法形成對京師的威脅和直擊。制衡,牢牢掌握在康熙皇帝的手裡。

最後一個問題,便是胤禛自己。

就算康熙安排再怎麼妥當,要是老四胤禛自己沒有能力和辦法,也無法最終登上大寶。所以,老四胤禛絕對沒有閒著。

要說,在一廢太子之前,胤禛對皇位沒有寄予多大希望可能是真的,但是太子第二次被廢之後,他還是不為所動就說不過去了,因為胤禛絕不是一個甘於閒散一生的人。

《雍正王朝》裡面,出了一個鄔思道,其實他的原型是胤禛的一位舊人,叫做戴鐸。在戴鐸給胤禛的書啟中,很明確的提出了爭奪儲位的基本綱領,這個基本綱領可以簡單歸納為以下幾句話:一是對康熙皇帝表現出極大的仁孝,做好一個兒子的本份;

二是搞好和兄弟們的關係,做好一個兄弟的本份;

三是外放府中的幹才,讓他們走上關鍵的崗位,做好一個領導的本份。

這三條措施成為胤禛奪嫡的基礎,他全部採納並且做到了。故,在康熙生病期間,都少不了胤禛端茶倒水的身影;在兄弟們面前,他八面玲瓏;府中的舊人,諸如戴鐸等,也被外放到地方做官。

康熙皇帝的心思和胤禛自身的爭取最終契合在一起,才有 最後的繼承。也許老四胤禛並不明白康熙會將帝位傳給他,但是對於一個有準備的人,成功的機率卻是最大的。


青燈問史


康熙打算將皇位傳給雍正,這個是《雍正王朝》前部份的主線,但是這條主線並不明顯,因為康熙是到臨終的時候,才傳位給雍正,並且跟雍正說了一番話,然後解釋為什麼不傳給其他人,而傳位給雍正的原因。

但是這個也是這個電視劇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人與很多情節都適合好好的分析,而且多看一次,能夠獲得的信息也就越多。

在追比欠款的差事中,有三處細節,第一,康熙想讓雍正做真正的“孤臣”,這個“孤臣”又要做何理解,與皇帝自稱的“孤”又有什麼關聯呢?第二,康熙為什麼要讓老十三不參與此事,這樣明顯就增加雍正此事的難度。

第三,康熙真的認為雍正能夠完成這次的差事嗎?其實康熙也知道雍正不能完成這次差事,康熙最後說,雍正一向自以為很精明,但其實該查的沒有查,該辦的事情沒有辦,這樣其實可以看出就是在教雍正如果辦事,不能只憑一股正氣,而是要策略的,這個就有點把雍正做為繼承人來培養的味道了,給雍正好好上了一課。

在熱河行宮上,明黃如意是個關鍵,康熙舉行了這場狩獵比賽,誰得了這個明黃如意,那麼就極有可能成為取代太子的人,眾皇子也為此展開了爭奪戰,最後卻被雍正的兒子弘曆(以後的乾隆)拿到了,這個就很耐人尋味了,難道康熙看中了弘曆?

康熙讓眾大臣舉薦新太子,很多人都舉薦了廉親王,但是卻被康熙訓斥了,老十四在殿前與老十三打鬥,還頂撞了康熙,而雍正用手擋住了康熙手中的劍而受傷,而結果是,老十四沒有受處罰,雍正與老十四的生母德妃卻晉升為皇貴妃。

顯然,德妃的晉升,不是因為老十四,而是因為雍正,母以子貴,子也以母貴,雍正的生母現在是皇貴妃了,而他的養母是皇后,此時的雍正在眾皇子的地位,變得是最高的,康熙的這一手顯然是很有深意的,另外,康熙還讓弘曆到宮中,由他來教育。

康熙讓老十四管兵部,後來還讓老十四成為大將軍王,這個表面上是想傳位給老十四,但是其實,這個是想分化老十四與老八的關係,果不其然,老十四心裡就有想法了,不再支持老八來繼位,而打算自己來繼位了。

當然,最後確認是雍正來繼位,其實還是康熙對死鷹事件的處理,不過雍正開始還不明白,是經過鄔思道的點播才明白的,康熙肯定知道死鷹是老八弄的,康熙之所以不查死鷹事件,就是在求穩,就是想讓雍正能夠順利的繼位。

雍正也是這個時候才真正確認康熙是想傳位給自己的,而之前呢,只能說雍正有奪儲的想法,但是還是不能太確信康熙能不能傳位給自己,其實鄔思道同樣也是這個時候才確認的。


歷史簡單說


康熙帝在自己年老倦政後,深知大清朝已經有了很深的弊病了,吏治敗壞,民生困苦,這個時候不是隨便一個繼承人就能勝任這個皇位的。康熙帝是一個難得的明君,他深深地瞭解自己幾個爭位的兒子的心性和頭腦,所以一開始他就對身邊寵信的人說過八王胤禩寬仁過度,而且拉攏的人太多,一旦上位,這些人都不好安排,一個做不好就會皇權旁落,這是康熙最不能容忍的事。康熙帝在第一次廢太子後就給其他幾個兒子放權,讓他們去處理朝政,為的就是從中選出合適的繼承人。在這樣的放權中,四阿哥胤禛帶著十三阿哥胤祥踏踏實實辦差,不惜得罪官紳地主,也要為百姓爭來利益。比如收繳鹽稅讓朝臣捐款賑災,修復水災損壞的河堤等。八阿哥胤禩就只會討好朝臣,對於刑部包庇有錢人家犯罪的人他睜隻眼閉隻眼不說,還幫著隱瞞。

康熙帝是深知他年老體衰後的朝政是必須抓緊時間整治了,所以他一定是會選一個能夠匡正現今朝政腐敗的繼承人,這個繼承人不僅要熟悉朝堂的種種弊端還要熟悉百姓當下的艱難更要有一顆剛硬的心,在對待任何一個反對自己修正腐敗時都絕不退縮決不妥協的尖剛不可奪志的硬漢子。所以在追討國庫欠銀時,康熙帝就已經看好了胤禛。在選擇誰做徵西大將軍時,康熙帝封了十四阿哥胤禵為大將軍王,而且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為的是把胤禵支出京城遠離朝堂爭鬥,不至於和胤禛當面起衝突而最終讓胤禛在處置和不處置之間兩難,保全胤禛和胤禵一母同胞的兄弟情。再一個圈禁十三阿哥胤祥,是為了不讓胤祥跳出來給胤禛爭位,因為胤禛一直是隱藏在暗處,秉著:爭是不爭,不爭是爭,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方針來迎合康熙的。要是胤祥跳出了幫胤禛爭位,就會過早地暴露胤禛這邊的實力和目的,讓敵對方防備更深,不利於胤禛處理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胤祥的外公是科爾沁蒙古大汗,萬一胤祥為了替胤禛爭位,和他的外公聯繫裡應外合,就會亂了天下亂了朝綱,這是康熙決不允許的。

在康熙帝圈禁了十三阿哥胤祥,封了十四阿哥胤禵為徵西大將軍王后,又同意了胤禛提出的派年羹堯為甘陝總督,掌握西征大軍的糧草供應,胤禛就已經明白了康熙屬意於他的心思。再加上康熙喜歡弘曆,要胤禛把弘曆送進宮他親自教導後,胤禛就基本上肯定康熙會把皇位傳給他了,因為方苞給康熙出的:一個好聖孫可保大清三代江山這個主意,胤禛是知道的。康熙帝的確是沒有選錯繼承人,因為雍正的繼位,他的勤政,他的剛強,他的強勢作風,都拯救了頹廢的大清,使得大清朝重振了雄風,同時也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康熙二廢太子是在康熙五十年,距離第一次廢太子3年,距離康熙駕崩11年。而康熙連續11年不立太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考察人選,二是保護儲君。



1.關於人選,雖然號稱九子奪嫡,但能夠報名投標的只有3個,老四,老八,老十四。

這三個人,應該說各有所長,誰接班都有利有弊。

用老四,康熙擔心過於嚴厲苛刻,弄不好會對兄弟斬盡殺絕。正因如此,老四可以把康熙朝後期的積弊根除,重振朝綱。

用老八,康熙擔心過於手軟,貪腐之風把大清的根基啃了。正因如此,老八可以把兄弟們和大臣們安撫得很好,虛度榮華。

用老十四,康熙擔心受奸人矇蔽,成為一個受人驅使的傀儡。正因如此,老十四可以由四哥八哥輔政,從而相互牽制。



2.關於秘而不宣,康熙在二廢太子時,埋了一顆閒棋冷子,看為誰所用了。

康熙有南巡的習慣,每次都喜歡帶著老十三胤祥,那時太子仍然本份,所以沒人會多想,只是羨慕罷了。

可奇怪的是,從第一次廢太子開始,老十三也失寵了,康熙再也沒怎麼搭理他。當所有人都習慣沒有老十三的日子時,康熙走了,雍正來了,老十三當上議政王了,跌碎一堆眼鏡。

聯繫起來看問題,康熙策劃這步棋很久了,只是不會明說罷了。那麼,老四是怎麼知道的呢?

因為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前面說了,幾個兒子用誰都是有利有弊,讓康熙拿不定主意,怎麼辦,老皇帝把全部希望寄託在第三代身上,所以,把弘曆接進宮,親自調教了一段時間。

話說到這,一切都明白了,所謂的雍正改遺詔純屬政敵製造謠言。那麼,為什麼雍正要重用隆科多和老十三這些人呢?

原因很簡單,除了這些人,他無人可用。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考究康熙、雍正的王業接替歷程,從《清實錄》考究最為穩妥科學。

《清實錄》詳細記載了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過程。

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時,直接把對廢太子落井下石的大阿哥胤禔永久圈禁宗人府,十四阿哥因涉嫌矯詔陷害胤礽也被康熙排除了。


(康熙)

此時,三皇子無心天下,其餘皇子又能力不足,在康熙眼前只剩下了四皇子胤禛與八皇子胤禩。

太子胤礽兩立兩廢,滿朝文武多諫議立八皇子胤禩為儲。

此事後,康熙與胤禩漸漸疏遠。因為他的心裡,託付江山的人,除了要精明能幹之外,還要冷麵沉著,解決他連年征戰導致的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的爛攤子,所選之人非冷麵不可治吏治、盈國庫。很明顯,如此之多朝臣異口同聲諫立胤禩,要說他沒有結黨營私,鬼都不信。而朝廷吏治腐敗敗就敗在這群結黨營私的朝臣手裡,而且還是漢臣居多,滿漢一家對康熙心裡來說那就是笑話。

而反觀四皇子胤禛,頗喜佛法,大有一番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立山中與世無爭的樣子。當然,只是與世無爭,康熙還不至於垂其青眼。雍正的能力著實不差,不論是黃河水患還是追繳國庫欠款,但有康熙交代下來的差事,都辦的乾淨利落。在一眾皇子勾心鬥角浮沉在權力漩渦之時,唯有胤禛還能做個與世無爭的局外人替康熙辦實事,用佛法的道理替康熙排解心中煩懣。

康熙心中不禁回頭一想,胤禛才能出眾,加上他常年燻學佛法,內心沉穩冷麵,拿來治理自己留下的爛攤子剛好受用。

(雍正)

《清實錄》載,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傍晚,康熙臨駕賜給胤的圓明園,父子兩人在牡丹臺下把酒小酌,一抒朝事煩悶。胤禛藉機對康熙說“您的兩個孫子還沒有拜見過您呢,他們私下裡特別崇拜您,尊您為大清第一巴圖魯!”

康熙聞之大喜“是嘛,上次走後我聽侍衛說你的兩個兒子中有一個讀書十分厲害,我也正想見見他們!”

於是弘曆(乾隆)、弘晝兄弟二人便拜見了康熙。康熙一見弘曆便慢慢放下了酒杯,只見弘曆長得清秀健朗,雙眸秋水泛光,骨子裡透著一股子靈氣與靜氣,與同樣拜見自己顯得窘迫愚訥的弘晝相比,弘曆舉止從容而又高貴,令康熙眼前一亮。於是,特寵弘曆隨侍身旁坐下,考究其功課,又發現其功課異於常人的優秀,且眼界絲毫不像是12歲的孩童,泛著股帝王之氣。


(乾隆)

此次回去,康熙琢磨了幾天便差太監來要了弘曆生辰八字,解之以為大吉王者之像,又過了幾天,索性令人宣旨將弘曆帶入宮中,自己要養育弘曆於宮中。

康熙六十一年的夏、秋將近五個月時間,康熙與弘曆爺孫兩幾乎形影不離,出同車,入同坐,吃同桌,寢同床,乃至與一班軍機大臣商量朝事時也讓弘曆隨侍身邊。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在永安莽喀圍場,弘曆熊口逃生讓康熙驚歎於其造化,回京便去了熱河賜胤禛園獅子園見弘曆生母鈕枯祿氏,觀之以為大福之像。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崩逝暢春園,傳位皇四子胤禛。

康熙如此厚愛關注弘曆,怕是傻子也看得出來他的用心,雍正如何能不明白?


不書


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可以說是古代奪嫡競爭中最為慘烈的。康熙皇帝也知道,在康熙後期,雖說大家都稱作是康熙盛世,可是自己心裡明白,這所謂的康熙盛世不過是表象,其實清朝已經是千瘡百孔。所以對於大清皇位的穩定繼承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處理不慎,大清將會變得非常混亂,大清盛世也將不復存在。所以康熙在晚年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證雍正皇帝順利繼位。有哪些蛛絲馬跡來證明康熙是傳位給雍正的?又有哪些舉措來保證雍正的順利繼位。雍正又是怎樣知道的這些?

第一次有意向的將四阿哥胤禛納入太子的候選

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康熙46年發了一部大水。康熙在朝堂上問應該怎麼辦?這時候八阿哥說應該撥款賑災。然後,康熙又問站在旁邊的太子胤礽。胤礽這個時候說,“皇阿瑪心裡早已胸有成竹“。來了這麼一個毫無自己主見的答案。其實這個時候,康熙心裡是非常生氣的。你作為一個儲君,在這個時候沒有自己的主見,以後怎麼當皇帝。這個時候四阿哥胤禛前來回報他所查到的戶部的存單。其實戶部僅存50萬兩,根本沒法去賑災。這個時候康熙說了一句話,說“玄燁這些年將國事交給太子和諸位阿哥協同辦理,結果弄成現在這個樣子。我們現在誰都還不知道。從這個情況來看的話,康熙心裡已經對現在的太子有所不滿,只是還沒有表現出來。後來派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去江南籌款賑災。而且完成的相當出色。回來後,又發生了追繳戶部欠款的這個案子。老四胤禛想和十三阿哥一同辦理這個案子。這個時候,康熙說了一句話“朕想讓你真正的做一個孤臣。“我認為這已經是康熙的有意的去觀察考察胤禛。看他是否是有做太子的這個潛力或者是有意的往太子這方面培養。

康熙做的第一個保護動作

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康熙這個時候讓所有人推選新太子。這個時候。上書房的佟國維和馬奇以及大部分官員都推選八阿哥為新太子的人選。這個時候,康熙顯然是非常憤怒的,康熙最痛恨的就是結黨。大傢伙不可能心 這麼齊。所以在我看來八阿哥已經在康熙心裡失去了候選人資格。但是他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去請佟國維吃了一頓飯。其實這頓飯吃的非常有水平。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頓飯,康熙說我們已經老了,應該給年輕的讓讓路,佟國維去挑選佟氏家族中比較有能力的一個人出來當官。佟國維在這裡已經明白了,八阿哥已經徹底沒戲。康熙這次要和自己談條件,條件就是自己退休,然後讓家族新上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給胤禛準備的。佟國維的退休,這是康熙為雍正做的第一步棋,那就是拔掉了八爺黨中的第一員大將。同時給胤禛佈下了一枚隱藏的棋子,那就是九門提督隆科多。至此。康熙的第一步佈局已經完成。不動聲色削落八阿哥的實力,同時給胤禛安排隱藏棋子。而在第一次廢太子之後,康熙將自己的孫子弘曆接到宮中親自輔導。有一次雍正進宮給皇上送奏摺,恰好看到了弘曆正騎在康熙的肩膀上去寫字。然後雍正出來之後照了照鏡子就走啦。我認為這是第一次,雍正覺得皇位應該是我的了。


(雍正好像明白了點什麼)

康熙再次給雍正登基清除障礙

在太子被第二次被廢之後。出人意料的是,康熙竟然把雍正皇帝最得力的助手十三阿哥給圈進宗人府。這是為了防止十三阿哥因為一時衝動而牽連四阿哥胤禛。

西藏叛亂之後,派十四阿哥去當西北大將軍王而派年羹堯做陝甘總督。這是給雍正布的第三步棋。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康熙肯定知道十四阿哥是八爺黨中的一員,讓十四阿哥遠離京城。進一步削弱八爺黨在朝廷的勢力,或者準確的說是在京城的勢力。防止皇帝繼位的時候出現動亂。同時,年羹堯在陝甘總督的位置上用糧草牽制住了十四阿哥,防止十四阿哥起兵造反。而這一步同時也是給八爺黨內部來了一個離間計。

康熙給雍正做的最後一步棋。就是把張廷玉,馬齊等上書房大臣全部降級。這是為了害怕他們擁錯了主子導致報復,也怕他們擁對了主子恃寵而驕,全部保護起來,作為雍正新皇登基的得力功臣。

至此康熙完成全部部署,召四阿哥到暢春園做最後的交代。然後雍正在暢春園登基。


夫百說歷史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的健康每況愈下,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確立接班人。康熙對大臣說,我也很著急,但立儲是國家大事,關乎國家未來,不可草率。接著他又說,我會盡快確定人選並告訴大家。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康熙沒有公佈皇儲人選,而是對大臣們說,我的身體好多了,不用急於選定接班人了。他還說,皇子們各有優點,過早選定接班人,會造成皇子們與太子明爭暗鬥,我實在不願意再看到,他們為爭奪儲位,打的不可開膠的樣子了。

這時的康熙有了秘密立儲的想法。雍正後來的秘密立儲就是從這兒學來的。那麼這時康熙有沒有意定接班人?他心裡的接班人又是誰呢?




當時,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圈禁,八阿哥胤禩因斃鷹事件徹底被康熙排除,真正的競爭者就剩下十四阿哥胤禎和四阿哥胤禛。這時康熙的心裡應該是偏向十四阿哥胤禎,為什麼這麼講?有事例可以說明。

康熙秘密立儲的想法公佈不久,西北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康熙派十四阿哥出征,封大將軍王,出征時康熙親自送行,王公大臣列隊,聲勢浩大。此時的大清朝,除了西北基本穩定,能平定叛亂,救國家於危難,說明有能力,同時也有了功勞,理應成為接班人。當時朝廷上下大都這麼認為,雍正的親媽烏雅氏也是這麼認為的,她一直認為雍正搶了十四阿哥的皇位,就是這麼來的。

康熙應該也是這種想法。在康熙看來,四阿哥胤禛從來就沒有覬覦過皇位,通過打擊,八阿哥胤禩也老實多了,將來可以讓胤禛、胤禩輔佐胤禎。現在主要任務是培養他,康熙安排十四阿哥西北平叛,可以控制軍隊 ,建立功勳,歷練能力,樹立威信。



十四阿哥不負眾望,取得了西北戰場的重大勝利。不過他也失去了很多。他在西北期間,京城裡有很多大事,康熙都安排雍正代辦。康熙對四阿哥胤禛關注多了,安排胤禛辦事多了,加之胤禛辦事幹淨利落,情感上必然偏向胤禛。

康熙六十年,西征好幾年的十四阿哥回京述職,這是胤禎最後的機會,胤禎並沒把握住。康熙最反對結黨,但是他卻讓胤禎和隆科多搞好關係。可是胤禎並沒有明白康熙的意思。康熙看到率性的十四阿哥政治敏感度太低,不適合當接班人,放棄了他,幾個月後讓他再次回到前線。

按常理,西北戰場雖然沒有徹底平定,但也平靜了下來,有一個年羹堯就可以了,沒必要皇子再去。此外,康熙已近七十歲了,雖然感覺身體還好,但是人過七十古來稀,隨時會被閻王收去,放接班人在身邊才便於安全過度。還有,接班人打仗能力重要,行政能力更重要,此時的十四阿哥胤禎更需要在朝中鍛鍊。這些康熙清楚,胤禛也清楚。



康熙再次派十四阿哥胤禎回西北,雖沒有直說,也等於告訴了四阿哥你就是接班人了。為什麼不明確告訴胤禛呢?這是康熙手腕,我始終擁有改變主意的權力,不聽話就換了你。

個人觀點,歡迎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