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的精華是什麼呢?

靜海修養


《道德經》是中華文化中的第一本也是最系統最全面的哲學書,老子是東方文化第一位哲人也是第一位巨人。很多人說哲學對我們普通人似乎沒什麼用啊,幹嘛要去學習道德經呢?實際上哲學就相當於一棟房子的基礎,人們住在房子裡雖然看不到地基,但卻不能沒有地基。有句話叫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見哲學這個人類的“地基”對於我們生活是多麼的重要,我們之所以沒有感覺到並非他不存在,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換句話講:今天我們社會出現這麼多看似荒誕的問題,都是我們哲學思想上混亂的結果,東方不東方西方不西方,有些四不像!



哲學是什麼呢

哲學是人類探討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和如何去改造這個世界的學問,可以說是所有其他學科之源。那麼在中華文化裡,道德經之於中華文化的作用就堪比整個人類文化中的哲學!

道德經的精髓有哪些呢

從認識世界的角度看。老子給我們描述了一整幅藍圖,那就是道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和西方文化裡的上帝創造萬物差不多,他們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應該保持對上天的敬畏之心,而區別是:道生萬物但不主宰萬物不需要你給他提供什麼(長而不宰),而上帝卻是既生你也主宰你的命運,故而基於西方文化就產生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各種宗教,教徒得不停的把自己美好的東西上供給他們的主!

從改造世界的角度看。道德經最後一章總結時講到: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告訴我們,應該遵循自然法則積極有為,這樣就會利萬物而,反之若不遵循大道原則積極有為就會害萬物!比如拔苗助長、殺雞取暖、斷鳧續鶴,這些做法都會自遺其禍,這是天道!我們遵道積極有為的過程中能否不停的聚集財富呢?老子說為而不爭,為什麼?爭則無度亦無極,何處是盡頭,況且你多了他就少了,結局就是兩極分化嚴重,然後通過一系列和平或不和平的手段,重新達成平衡。總之爭的結局就是爭鬥不休、戰亂不止,和平與戰亂循環往復!



為什麼我們現實社會所追求的都是與老子倡導的理念相反呢?因為遵循他的理念就會復歸大道,而人類一直在背離大道方向上前進。所以他講: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動也!

以上是老子的總原則,如果不是很好理解,那麼請看下面兩句: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道德經思想包羅萬象,涉及方方面面,都給我們提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辯證邏輯思維上,老子講福禍相依、高下相傾、長短相形!

價值觀上應該天人合一,勿以人滅天甚至以為人定勝天!

人格觀上要學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謙虛處下!

智慧觀上應該守弱勿逞強,以為老子天下第一,要懂得以無有入無間的道理。

一切有形的都是器為下,一切無形的為上才是高明的!於是後人說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勞力者役於人,勞心者役人!

大象無形、大音若希,越是大人物越和藹可親,越是不會讓你輕易掌握他的“形”,無形則難以找到應對之策!道德經中精髓太多,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完!





很多人說東方無哲學家只有聖人,西方有哲學家但無聖人,個人深為贊同!因為哲學家多偏重於認識這個世界或者改造這個世界,而老子兩者兼有,壯哉老子!歡迎大家討論!


聖哲同學


是“無為”,其實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小時候住在一個小鎮子裡,我家在一個大雜院裡,這個地方天天都有叫罵爭吵,婆媳,夫妻,父子仇人似的。我家是吵得最兇的那一類。為什麼事呢?表面上是因為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在爭吵,其實就是為了爭吵而爭吵,有一些人他們通過爭吵,大聲的嚎叫哭喊吸引別人的注意,以此證明自己還活著,活著,在喘氣,並且迫切的需要被別人看到,需要愛撫關懷。我的一個親戚為了獲得老師的關注,天天去扎那個老師的車帶,喜歡你的方式就是傷害你,愛你的方式就是折磨你,別樣的人生嗎?不,他只是做得極端了點,其實人性有其共通的東西,控制,人人都想操控對方,人人又都想要反抗,於是就有戲了,就熱鬧了。

修身,無為,一切都有其自然的規律,一切都平和靜好,你只是需要對愛人笑笑,“謝謝你”,你只是需要對孩子笑笑,“我為你驕傲”,你什麼都不用做便收穫了最好的,何樂而不為呢!你害怕沒有功勞不被讚美嗎?放下名利心便得到了名利,無為便是無所不為。


用戶7532233213426


老子在86歲那年開始創作【道德經】,歷時一年零七個月。一個老人,把自己的暮氣沉沉和老奸巨猾整理出一套【和稀泥】理論。正是這篇勸人不思進取,明哲保身的歪理邪說,讓民族正能量蕩然無存。

老子寫完【道德經】,被當時楚國國君通輯,老子只能逃出關外,【道德經】成為禁書。老子雖然潛逃,楚王下令剿了老子的家,把老子親妹李師師帶回皇宮,後來生下項羽。老子的【道德經】在楚國民間流傳十年之久,楚王發現時,已經造成無可挽回的消極影響。本來強大的楚國,人人和稀泥,甘心做亡國奴,秦國是沒有滅楚實力的,皆因國民沒有了馬革裹屍的精神,失去了肝腦塗地報效國家的勇敢愛國心。

【道德經】是一部處事哲學,倘若人人生活在道德經的原理中,社會將如何呢?普及【道德經】還是一部分人運用【道德經】呢?老子客死在嘉峪關西南61公里的黑山屯。老子在黑山屯定居十三年,娶當地寡婦張秀娥為妻。張秀娥目不識丁,老子因為教張秀娥【道德經】,日久情深,做了比翼鳥,老子大秀娥59歲。

老子在黑山屯生活的很幸福,夫唱婦隨,張秀娥為老子產下一子,老子老年得子,起名【紅孩兒】,又再版了【道德經】。孔子聽說老子躲在黑山屯,偷偷見了他,告訴老子,【楚已亡,君之責】,老子低首無語,自批其頰曰【悔之,恨之……】。三天後,老子不吃不喝,把【道德經】撕成碎片,拋向天空說【此書誤人,老子過也……】,口吐白沫,立刻中風。秀娥看老子無藥可救,隨孔子一起去了魯國,老子在斷斷續續中不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白這個顏色


《老子》書中用道來說明宇宙的起源和演變,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認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因此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而道可以說是客觀規律,同時又有著“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絕對的本體的重要意義。


用戶52858213124


《道德經》它被譽為中華文化思想的一座主峰。

道德經裡說天地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說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它說處世之道: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大至天地,小至塵泥,到修身、養生、處世、治國,萬象森羅,盡收眼底。

《道德經》則是三皇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它的世界觀是什麼?

“道可道,非常道”。

它的核心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它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這就是《道德經》的精髓,錨定天地而亙古不變的三皇之道,使人類社會得以長治久安的終極之道,未來社會重歸玄同的唯一的、必然的選擇。

道德經名人評價:

《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御製道德真經疏》,唐玄宗

伯陽五千言,讀之甚有益,治身治國,並在其中。——《宋朝事實》卷三《聖學》,宋太宗

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道德真經集註雜說》捲上,蘇轍

言至道無如五千文。——《雙溪集·遺言》,蘇籀

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御注道德經》,明太祖

老子道貫天人,德超品彙,著書五千餘言,明清靜無為之旨。然其切於身心,明於倫物,世固鮮能知之也。——《御製道德經序》,清世祖

老子之書,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本義》,魏源

中國古典哲學的最高範疇是“道”,而“道”的觀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論老子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張岱年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尼采

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紀曉嵐

當人類隔閡泯除,四海成為一家時,《道德經》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蒲克明

《老子》的意義永無窮盡,通常也是不可思議的。它是一本有價值的關於人類行為的教科書。這本書道出了一切。——約翰高

東方古代世界的代表。——黑格爾

或許除了《道德經》之外,我們將要焚燬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威爾·杜蘭

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德國總理施羅德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秘、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完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時代都有新啟蒙思想的質。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耗散結構理論創始人,比利時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



金剛一樣的堡壘


《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答案:順其自然。

以我個人修行多年的經驗,道教的《道德經》就是代表蓮藕,佛教經典就代表蓮花,儒家代表荷葉。蓮藕,蓮花,荷葉三家分不開,又成為釋:道:儒本是一家。

在頭條這裡講《道德經》的眾生也不少,眾生也知道了道教講到35重天,佛就能講到33重天,那最後一層36重天的大羅天是誰在上面住著?現在把這個秘密公開吧,就是釋:道:儒三家的師傅無名氏在上面住著。

無名氏通達釋:道:儒三家的精髓,傳播出三個聖人釋:道:儒。三家同時在2500年前降生到這個地球,同時出到了經典,不覺得奇怪嗎?是巧合否?

釋指心:蓮花。道指骨:蓮藕。儒指皮:荷花。人離不開心,也離不開骨頭,離不開皮。

現在學佛(蓮花)的人就說道(蓮藕)的不是,學道(蓮藕)的講佛(蓮花)是外邦,聽了真是好笑,蓮花說蓮藕的不是,蓮藕說蓮花是外邦。老實跟大家講吧,蓮花缺不了蓮藕,蓮藕也缺不了蓮花,儒家就是荷葉,不要葉子也不成。

36重天的大羅天堂,每一尊佛,每一尊道,每一位儒都想求去的地方,想去三十六大羅天,必須三家全部學完修行方可成功。

無量天尊:





A歷史道德經A


道德經的精華一個字“無”

理解了無,就理解了一切!

那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無其實沒有意思,準確地說是一種態度!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無的精神去做,也就是以歸零的心態,以出世的心態來做入世的事情,不要與利益掛鉤,更不要事事都以利益來捆綁,要放開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無功利心,全情投入,也不要擔心是否會失敗,放下一切掛礙,本心做事,一定達到本源!

能做到無,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到極致!

我舉一個個人例子:

我是做廣告策劃的,經常要給客戶提案,提案的成功與否,關係合同的成功與否。每次提案都很小心,策劃的細節、執行總會想到客戶會不會不鐘意、會不會因為預算過高而kill,總之很多掛礙,後來我想了想,老是擔心這擔心那,根本無法做好一個方案,乾脆排除一切掛礙,正如心經所說:無掛礙則無有恐怖!想起道德經無為才無所不為!

我只管做我想做的方案,感興趣的方案,解決問題的方案,至於需要多少預算,超預算,都不管,總之就一個無,前面的所有擔心無非就是我想要他的合同,我要做到無,也就是“無欲則剛”,只有無慾時,你才能理直氣壯,所以我現在給客戶做廣告方案,我從不巴結客戶,也不討好客戶,只要方案好,價格我說了算,合不合做,我說了算,每次提完案子,筆記本一合,直接走人,絕不囉嗦磨嘰。

客戶看完後,反而覺得我們很有個性,(當然方案好是前提)成交率很高,而且決不在價格上討價還價。

這就是道德經給我的啟發,“故常無,欲以知其秒”,無——眾妙之門


北斗地球


若說《道德經》的精髓是什麼?那就應是“尊道而貴德”及應是“唯道是從”以及“為無為,則無不治”的治國之道!即老子認為人類社會只要高揚起“尊道貴德”的大旗,並“唯道是從”地以道無為法治的模式治天下,就能夠“為無為,則無不治”地促使社會自正自化得向前發展與進步!如其“治國愛民,能無為乎?”及“我無為而民自化”以及“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等政治理念都是老子學說之魂!


有德司契


“道德經”的精華是什麼? 道德經的精華是告訴我們怎樣“修身”。 有人會說“道德經提到了修身,但是具體的修身方法沒有談”。 這就看對道德經怎麼理解。 比方說對“大智若愚”這四個字怎麼理解。 “聰明人看起來笨笨的”這是葉蔓老師的講座中的原話,這種理解能不能修身我不知道。 但是我把“大智若愚”解釋為“一個人從(愚)到(智)到(大智)的過程”,這麼解釋我憑“大智若愚”這四個字也可以修身、並且也可以修理自己的大腦。 所以道德經中的每一個字基本上都可以和修理我自己聯繫起來。 許多人想用道德經修理領導,說道德經這是領導者法則,大老虎”的前身是“領導”,“大老虎”是不是領導、我弄不清,就是說領導者法則對同一個人都不能自始而終,我沒有這種本事,我只能乖乖的修理我自己。 為什麼把“大智若愚”那麼解釋,是從“是謂微明”開始,想“為什麼用了一個(微)字開始思考,然後想到“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再想到“大成若缺”,“將欲缺之、必固成之”,“大智若愚”、“將欲愚之,必固智之、(智若愚)是謂微明,(大智若愚)是謂明, 解釋道德經是推理出來的、推理的對不對、是用“修身”的結果,我們自己的身體的反應來驗證的,解釋了道德經而不會煉道德經等於不會“修身”。


華民學讀道德經


道德經的精髓就在一個道字,我理解“道”至少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天道,道為宇宙之本,萬物之根,為萬物之總門戶,萬事萬物皆從此中出,無一物可以例外;第二個地道,道是為宇宙的循環規律,是為萬變之中,唯一不變者也,是為晝夜寒暖,萬物輪迴之總經;第三個為人道,是為應用在人生之,為人之道,為官之道,為夫之道,為妻之道等,此道要尊崇以上之天道與地道,才是順道而為,即為德;反之則逆道而行,則為不德!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