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考研已经录取,只是导师职称才是个讲师该如何是好?

顺其自然278546431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作为大学老师,非常有必要为讲师正名啦!

职称评定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遴选是两个体系,其中副高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不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的必须条件!具体的遴选条件得看所在院校的每年规定,注意是每年,进了高校你才会发现职称评定、导师遴选的条件每年都会有变化!大部分学校遴选硕士生导师的条件是课题、经费、发表高水平论文,而不是副高职称,不少年龄较大的副教授甚至不是硕士生导师。类似的,不少教授同样不是博士生导师。

不少高校采用的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属校聘)在考核期内其实也不算具有正式的副高/正高职称,同样可以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因此,不少学校中级职称的讲师通过硕士生导师遴选,成为硕导呢!不信的话,可以点开北邮电子工程学院的官网查看师资队伍中的中级职称,类似的讲师+硕士生导师不少呢!(见上图,人名和照片已屏蔽)985高校中同样有不少讲师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越是学校层次高,讲师优秀的可能性才更大!

为什么会出现部分讲师成为硕士生导师的情况呢?

首先是研究生培养的需求,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激增的同时,招生人数同样在增加。为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少院校都限制教授、副教授每年可辅导的硕士生数量,如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这就会导师部分研究生没有导师。而部分年轻刚工作的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后,还有高水平的文章,但是部分条件不符合副教授的评定资格,作为讲师中较为优秀的群体就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一般来说,分配的学生以专硕为主!

其次,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近些年,年毕业博士生数量剧增,就算不少博士生延期毕业,依然有5-6万/年的博士毕业,进入高校后职称评定竞争激烈。高校圈内甚至有这样的段子:这个讲师评定副教授的科研成果比同期副教授评定教授的还高,就是政策不允许,要不都能上教授(少量院校有绿色通道等,可直接破格为教授)。

相信,中小学的教师评定职称时有同样的感悟,不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关键看同批人中你材料的好坏。不少年轻教师因为名额限制,3-5年内甚至未能晋升副教授,但是其个人有课题、经费、高水平的论文,学校或学院就有类似的政策扶持,允许其遴选为硕士生导师。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学校层次不高,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不足等。

跟着类似的讲师作为硕士生导师,好吗?

首先,类似的讲师能够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证明自身优秀的同时,也反馈她在一个很好的课题组/团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没点能力和背景的讲师是没机会遴选为硕士导师的,除非是优秀的让人无法反驳(优秀成这样的话,早就是高级职称啦!)。因此,相比同专业大部分副高职称的导师在学术造诣上都要高,而且有拼劲,能出和会出大量科研成果。跟着这样的导师很不错,只要你想做、肯做,2-3年的硕士生涯肯定大有收获!

其次,关于部分人担心的导师"争"论文一作的担忧。小西觉得这就是你打工不要老想着老板抢你功劳一样,硕士新生有几个能在没有导师指导下,全程自己阐述一篇科研论文的啊。一篇论文不是说谁做点实验、撰写个初稿就一定是一作,而且二作并不影响一个硕士生的深造和毕业等。如果非常优秀,能力强,论文也可以和导师沟通署名一作,年轻导师做通讯。至于说导师要靠几个学生论文才能晋升职称的,类似的学生我听过,有985硕士生将导师逼成"优青"的,不是给发论文给导师,而是喊着导师一起努力(导师同样有惰性的)。

同时,关键好坏得看导师的性格和为人,毕竟通常或个例都不适用于某个人。具体的可以和导师敞开心扉做个沟通,类似的担忧也可以说给他听呢,不要觉得导师会生气或者故意为难你,没有必要的。当下,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少就源于彼此间缺乏沟通,甚至是一群没有读过研、也不是导师的人在告诉读研如何、导师如何,有可信度?

还有个好处,小西没有说透。就算年轻讲师就是遴选为硕士生导师,每年就只会有一个研究生指标。你不用担心导师对几个学生差别的对待,也不用担忧同届学生之间的勾心斗角(之前我也不信读研和宫斗一样,后来我信啦)。而且,他们没有"架子"或"脾气",也没有太多的应酬或行政琐事,你可以经常和导师沟通交流课题中遇到的难题。

遇到性格好的导师,能给的资源和福利都是你一个人的。也许要做的实验或事情不少,比同学累,但是收获肯定也更大,加油!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我家孩子读研的时候,就选了教授做导师,当时的想法和你一样,觉得老师牛,孩子可以多学东西多受益。但是,教训告诉我,当遇到一个人品差的老师是多么无奈。讲师的好处:

一,讲师有升职称的需求,他自己也要出成果做研究,孩子跟着干就行,不但能学到东西,还能顺带在老师的论文上加个名字。

二,讲师都比较年轻资历浅,对学生还没那么事故,更好相处


凡人yu录


你好,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肯定的说只要讲师有足够的能力,手头可以做重大项目的,具有指导资格,是可以被评为研究生导师的!

你儿子的导师是个讲师,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讲师一般比较年轻,能够进到学校做研究生导师说明非常的优秀,现在能进大学当大学老师门槛非常的高,基本这些老师手头有好多比较大的项目,所以,你的儿子肯定能学到好多东西!

第二,年轻的讲师为了升职,或者评职称会非常努力的,而且老师一般需要发比较好的论文,比如SCI、EI、IEEE等著名论文,所以会将自己的课题分给研究生一起完成,这对于你儿子来说,更容易写出好质量的论文!对以后考博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第三,对于一些比较资格比较深的教授,年龄一般比较大,对科研的能力不如年轻老师,可能有些教授,达到一定阶段不会去再接项目,因为自己没有精力去做了,所以,研究生没项目做的话,学到的东西就非常少了!

第四,年轻的导师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更容易“沟通”,气氛比较和睦!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只要跟的年纪比较大的导师,基本没什么项目去做,而年轻的导师不一样每天都会给你任务,补贴待遇也非常好!学到的东西也很多!

总之,你的儿子跟了一个讲师,绝对会学到好多东西的,受益也很多,更容易出成果!研究生有没有能力主要看你的成果,论文!所以完全不要担心!

以上是我个人建议与看法!大家认为呢?欢迎评论!

喜欢小李的朋友不妨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小李子雷彘穼


我想您一定是搞错消息了,因为带硕士研究生的老师必须是副教授以上,讲师是很难有实力带硕士研究生的,除非是特别优秀的,这是硬性规定。

我2017年攻读硕士研究生时,我们一起的一个学生也是由一个讲师带的,但讲师是我们的副院长,是学院刚刚破格提拔的,所以他还有一位导师,是我们学院的一位教授,两个人联合培养,同时在18年的时候副院长也被评为副教授。

其实,这就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相信不会有本质上的错误。

但讲师不一定代表其科研水平比较低,因为有很多讲师每年的科研成果也有很多:

因为每年每个学员的职称晋升名额非常的有限,几乎都是一些在学院比较久的,为学校做出过一定的贡献,同时也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的老教师。

而对于一些年轻的讲师来说,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但是他们的科研工作绝对没有因为职称的问题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既然能够成为带硕士研究生的讲师,那么这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有着优异的表现,不然不可能获得学院领导的认可,更不可能经过研究生院的同意。

所以,您孩子的这位导师一定是有着自己比较强的一方面,建议您在看看他近几年发表的论文,看看他主持的项目和课题。

这时的我们或许应该寻求学院的帮助:

因为教育部规定了只有副教授以上的老师才能够带硕士研究生,因此如果您对这样的结果不满意,完全可以到学院向领导了解清楚。

但是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这两种可能,一方面是该导师会自近期被评为副教授,这只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联合培养,也就是说主导导师肯定是副教授以上的老师,同时又加上这位讲师,这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总之,您现在需要做的是两件事:第一个是和学院领导沟通,详细的问清楚事情的原因;第二个是详细的查阅一下这位讲师的近几年的科研成果,支持的课题等,相信你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的。


领略教育魅力


以我们学院为例,讲师的确可以带研究生,只不过,讲师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条件才能带研究生。 这些硬性条件有:

1.博士学位;

2.主持或完成省部级课题

3.发表N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



也就是说,讲师只要满足评硕导的硬性条件,即可带研究生。

博士也是这样,只要满足博士生导师的评聘条件,讲师也可以带博士(不过一般很少,一般都是副教授以上)。

为何会出现讲师带研究生,副教授带博士的情形?

这是因为: 职称评聘体系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是两套独立系统。职称评聘有学校人事部负责,一般对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有严格数量限制。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一般由学校研究生院负责,数量上不会严格限制,只要够条件即可评上。一般而言,硕导,博导评聘条件不比副教授,教授评聘低,甚至还高于前者。比如我2007年评上副教授后过了2年才够了硕导资格,原因就在于缺了一个硬性条件。



现在在学硕之外,又增加了专硕招生,专硕招生数量要远远大于学硕数量,原有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补给不足,硕导尤其专硕导师的评聘条件就会进一步降低。一些符合硕导资格,具备博士学位的讲师就会被补充进来。

孩子导师是讲师不用担心。仅以人文社科领域而言,由于现在高校博士培养环节把控越来越严,现在年轻人的学术功底,学术素养不会比老教授差多少。而且,我觉得学者学术的黄金年龄一般在35-45岁,由于有职称目标,这个年龄段的学者在思维和科研进取心层面,也要强很多。反观很多教授,由于已经实现最高职称目标,反倒显得暮气沉沉,科研完全不在状态。



另外,研究生阶段,主要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段,导师的作用是次要的,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主要的。人文社科领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很多时候只体现在毕业论文环节,但这个环节很多老师都会参与进来帮学生论文把脉诊断,以促成学生顺利毕业。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感觉家孩子应该考的还不错,因为一般的学校讲师是不是没资格带研究生,而是一般的学校招的硕士少的可怜,所以一般学校能带研究生的都基本上是副高,所以我推断你孩子考的应该是211以上,选青年讲师是有优势的,特别是还想继续深造,因为他们需要论文,对学生的论文指导较多。


一滴水25040285


大家好,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关注高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看来,题主儿子研究生导师是个讲师,这是一件好事。我从三个方面解释一下吧:

第一,讲师能成为硕导吗?很多人觉得讲师怎么能指导研究生呢,其实这在高校里,特别是985、211高校里已经比较常见了,一方面职称比较难,但研究生很多又需要人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对青年教师培养提升的一种政策支持。现在,研究生导师的推荐评审,首先就是要破除唯学历和唯职称,博士、教授如果做得不好,一样会被取消导师资格,硕士、讲师做得好,一样可以指导研究生。当然,跨级就不大常见了,一般是博士学历的讲师或硕士学历的副教授有条件申硕导,但不能申博导。

第二,讲师成硕导需要什么?首先来说,能成为硕导的讲师一定是讲师里最优秀的,如果这位老师还年轻,只是因为还没来得及评副教授,那题主就算是捡到宝了。在大多数985、211高校,会直接将新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聘为“特聘副教授”等(各学校名字不一样,但性质差不多),同时直接聘为硕导,这类老师就属于潜力股,跟着他们一点都不亏。除了这类情况外,硕导一般要求老师具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或者等同于这个层次的重大专项子课题,项目经费要充足(表明老师有条件培养学生),另外,要求近三年有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表明老师有相应的水平)。一个讲师如果能达到这些条件,那他离副教授其实也不远了。

第三,跟着讲师硕导有什么好处?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年轻,有干劲,学校对他们有很高的考核要求,他们也必须拼命往前冲,在激发他们潜力的同时,他们也会来激发学生的潜力。年轻老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架子没距离感,容易与学生相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像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下属关系。如果你正好是他的开门弟子,还可以充分感受到创业合伙人的感觉。和老师一起出差,一起研讨科研问题,一起建设实验室,为老师补短板,承担师弟师妹们的管理工作。总之,你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值。至于很多人说导师会给学生抢论文,我还是坚持那个观点,硕士研究生别把论文作者排名看得那么重,保证正常毕业就足够了。

我导师带我的时候就是讲师,第二年才评上副教授,以上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高校人才真经


我只想给您一句话,凡事不要只看眼前且要从两面看待。我也是硕士毕业,当初也面临过这样的选择。事实情况是,选择教授甚至是校长作为导师的同学跟我们完全一样毕业。过程中,校长、教授们因事务繁多并不会给予过多指导,而我们选择副教授或者讲师作为导师的却能得到更多指导。还有,谁说副教授、讲师将来就不会成为教授或者校长呢?


筑梦前行7


你不要去迷信职称,你以为职称高的教书就厉害了,你大错特错了。职称评定其中教龄和官职所占比分都很大。很多高职称老师教书并不怎么样,因为职称拿到手了,工资也涨上去了,动力却不足了……



8366遨游


这个问题不大。首先讲师我们学校只能带专业硕士,说白了,毕业要求低点!然后最关键一点,你儿子导师能不能上副教授完全看你儿子努不努力呢!明白吗!研究生博士生最失败就是没把自己导师培养成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