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鬆齡為什麼反奉?

搜不盡的經典


郭松齡(1883-1925),字茂宸,因身材高大形似洋人又稱“郭鬼子”,漢族,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民國奉系實力派將領。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因地盤分配等問題導致奉軍內部矛盾激化,郭松齡聯合馮玉祥、李景林等公開反奉,要求張作霖下臺;同年,郭松齡兵敗被殺,奉系因此元氣大傷,為日後張作霖皇姑屯遇刺埋下隱患。

近年來,郭松齡的歷史印象一直比較有爭議,有人說他發動反奉戰爭是站在愛國立場上,為爭取東北的民主和自由而戰,因此認為他是愛國將領。也有人說郭松齡反奉的真實原因是因為其氣量狹窄,為爭權奪利與楊宇霆等東北軍實力派人物矛盾激化,反奉純屬是因為個人私慾,並沒有他所宣揚的光明正大,因此認為他是一個陰謀家。

在影視劇《少帥》中,對郭松齡的生平和其反奉的過程有過詳細介紹;1916年,郭松齡從陸大畢業,被特聘位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前往廣州參加孫中山護法運動,護法運動失敗後返回奉天。1919年,郭松齡進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擔任戰術教官,在這裡他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張學良。

在東北陸軍講武堂,郭松齡因為其深厚的軍事造詣和嚴於律己的治學態度讓張學良十分佩服,此時的張學良是一位有正義感和愛國思想的青年,郭常向他講述救國救民的道理,對張學良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郭松齡也深受張學良的信任。

從講武堂畢業後,張學良在奉軍中逐步掌握大權,而郭松齡在奉軍的地位也水漲船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全線潰敗,此時任東路軍第二梯隊副司令的郭松齡指揮所屬二、八兩旅安然撤退,並在山海關頑強阻擊幾倍於己的直軍追擊,使奉軍大部得以安全撤回奉天。此役過後,郭松齡受到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信任和重用,開始對東北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並逐步掌握了奉系的精銳部隊。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郭松齡率領的第三軍增援九門口,激戰石門寨,出擊秦皇島,戰功赫赫,取得很大的戰功。然而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上,以郭松齡代表的“陸大派”和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產生激烈衝突,原本分配給郭松齡的安徽省督軍被姜登選佔據 ,立了大功的郭松齡反而未獲封賞,郭對此極度不滿,此時內心已有反奉的想法。

此後,郭松齡訪日期間,日本人透露張作霖欲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從日本購買軍火攻打馮玉祥國民軍,郭松齡對此舉極為義憤,暗中同馮玉祥聯繫”反奉“事宜。

1925年,郭松齡在天津代張學良組織第三方面軍司令部時,趁機大肆安插親信,為武裝反奉做準備。之後的11月13日,郭松齡在軍事會議上公然違抗張學良命令,郭”反奉“之心此時昭然若揭,11月20日,郭松齡在灤州火車站召開軍事會議,正式宣佈聯合馮玉祥、李景林組成反奉聯盟,要求張作霖下臺,隨後,郭將所部整合為5個軍7萬餘人開始朝奉天進發。

11月28日,郭軍攻克山海關。12月7日,郭軍攻佔錦州,兵鋒直指奉天,張作霖被形勢逼迫,準備下野。就在這時,日本人找到張作霖,提出一系列以侵害中國主權的要求以換取日本援助張作霖的條件,張作霖被迫答應。這些承諾在戰後被張作霖全部反悔,為日後張作霖皇姑屯遇刺身亡埋下伏筆。

在日本人介入後,張作霖獲得喘息的機會,郭軍的攻勢被遏制,被迫放緩進攻勢頭。與此同時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前線總指揮,收攏殘部在巨流河東岸佈防,21日,郭松齡部隊與張學良隔著巨流河展開決戰,

此時的雙方實力差距並不懸殊,張學良以攻心戰術離間郭部軍官,導致郭部軍心渙散,同時郭軍參謀長鄒作華陣前倒戈,郭軍大潰,郭松齡見大勢已去,率衛隊及家眷出走,在新民被奉軍騎兵抓獲,張作霖下令槍斃郭松齡夫婦並曝屍三日,就此郭松齡反奉徹底失敗。

郭松齡反奉雖然只有一個月就失敗了,但是其帶來的影響和後果是深遠的,此役使奉軍內部元氣大傷,多年積攢的彈藥、補給損失殆盡,損失大量的優秀軍官。除此之外,張作霖在危機情況下答應日本人的條件在戰後得不到兌現,使得日本人懷恨在心,暗中準備除去張作霖。

個人認為郭松齡反奉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因為其個人的功利心和私慾,這一點不可否認,郭松齡反奉之初以張學良的名義,提出反奉成功後由張學良主政東北的倡議,然而在其取得優勢之後就提出自己主政東北並一系列地區分配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郭松齡內心對權力的追求和渴望。

二是郭松齡的價值理念和奉軍當權者的衝突,郭松齡這個人思想上傾向於革命黨,嚴於律己,對張作霖家長式作風及奉軍內部的種種弊病深感不滿,從內心裡瞧不起綠林出身的張作霖和其他的老一輩將領,迫切希望以自己的想法對東北進行改革。

三是郭松齡的性格,郭松齡此人氣量狹小,睚眥必報,第二次直奉大戰後,郭松齡對自己未獲封賞深感不滿,對張作霖及楊宇霆等人懷恨在心,更是在其反奉後殺害了前來勸說的奉軍優秀將領姜登選,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郭松齡的性格。

以上就是我認為郭松齡反奉的主要原因,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小何雜談


郭松齡(1883-1925),字茂宸,漢族,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奉系著名愛國將領之一。

郭松齡倒戈反奉原因有四:

一、與楊宇霆的私怨

奉軍新軍裡一直分為兩派,一派是郭松齡為代表,在國內陸軍學校畢業的陸大派,另一派則是在日本陸軍學校畢業的留洋派,像楊宇霆、姜登選、韓麟春都在此列,兩派因軍事理念的差異一直看對方不順眼。而且楊宇霆一直建議張作霖挺進關中,統一全國,迎合了張作霖的野心。而郭松齡卻希望奉軍可以好好經營東三省,國人不要自相殘殺。

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奉軍大勝結束。張作霖把各個省封給手下,其中把安徽封給楊宇霆,山東封給張宗昌,把江蘇封給姜登選。而此戰最大的功臣郭松齡卻什麼也沒得到。趾高氣揚的楊宇霆和落寞的郭松齡,成了讓兩派的矛盾迅速激化的鮮明寫照。其實張作霖是把郭松齡與張學良捆綁一起。等張學良徹底接班那一天,郭松齡在整個奉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惜他沒等到這一天。

二、奉系軍閥新舊兩派的矛盾

張作霖團隊裡有兩種人,一種是當年一起刀口舔血的把兄弟,這些把兄弟為張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深受東北王的信任。隨著歷史車輪的轉動,他們陳舊的作戰思路和帶兵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了,第一次直奉大戰的潰敗就說明了這一點。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內部逐漸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軍中的實力派,絕大多數都是和張作霖一起出道的結拜兄弟,成員有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孫烈臣、吳俊升,這些人在奉軍中都擔任軍政要職。新派分為“士官”派和“陸大”派,都是軍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以楊宇霆為首腦,成員有姜登選、韓麟春、於珍、常陰槐、王樹常、於國翰、邢士廉等人,這些人對楊宇霆甚為依賴,視楊為“智囊”、“精神領袖”。

而新派則是張作霖蒐羅來的各處人才,以王永江、楊宇霆為代表。他們在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進行著革新,讓張作霖愈發器重。兩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當中,不過郭松齡確是一個例外,他雖身處新派,但因其性格剛直、自尊心過強,落得個兩邊不討好,孤家寡人一個。

三、民族大義

郭松齡曾經參加過孫中山先生的隊伍,對三民主義很是認同。他的夫人韓淑秀也是同盟會會員。郭松齡有一顆救國救民之心,在得知了張作霖在日本大量採購軍火、準備大打內戰的消息後。郭松齡很反感。

郭松齡敢於起兵反奉,不僅因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與張作霖等舊式軍閥有本質區別,同時也與張學良的充分信任和縱容有著密切的關係。張學良秉承父親張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風,對郭松齡有著超乎尋常的信任,這在奉系集團內部早已成為美談。因此當郭松齡“對張作霖的軍政措施,時常表示不滿”時,張學良對郭松齡則“每表同情”,並不加以制止。

四、性格偏激

郭松齡自尊心太強,不屑與人交往,被楊宇霆擠兌後,兩人關係變得勢如水火。張學良居中調停,請兩人坐下來一起吃飯,郭松齡聽說楊宇霆也要到場,不顧張學良的好意,憤然缺席。

後來直奉大戰,郭松齡在作戰部被姜登選擠兌,竟然違抗軍令,擅自帶走部隊。戰場抗命,已經形同造反,可以就地槍決的。不過張學良卻沒有處罰他,只是找到他讓他把作戰部隊帶回去。後來郭松齡在背叛奉軍以後,把姜登引誘出來殺害了。後來楊宇霆失勢,郭松齡手握7萬精銳的兵權。按理說應該大氣一點,他卻在火車站當面譏諷楊宇霆,像一個報復成功的孩子。

郭松齡的這場兵變,雖說出發點是為了救國救民,消滅內戰,不過不難發現雙方背後有日俄兩國的影子浮現。


水木快快刀


郭松齡反奉是民國軍閥混戰中的一件大事,此事不光影響了奉系軍閥興衰,也直接導致東北的走向。那麼,郭松齡作為奉系軍閥的醫院,為什麼卻要反奉呢?

(郭松齡劇照)

我認為郭松齡反奉有六方面原因:

一、郭松齡看不上張作霖。

郭松齡生於亂世。日俄戰爭時,家鄉成為交戰區,房屋盡毀,百姓傷亡慘重。郭松齡目睹慘狀,毅然投筆從戎,先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和中國陸軍大學。經過專業的軍事學習,成為正經的軍事高材生。

張作霖是土匪出身,雖說壯大成一方軍閥,但他是個利己主義者。在許多事情上,他都會先算計如何讓自己獲得最大利益,甚至不惜和日本人打得火熱,利用他們達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有理想有抱負的愛國青年郭松齡,壓根看不上張作霖這樣的草莽英雄。

二、郭松齡對作張作霖有意見。

郭松齡在遇到張作霖之前一直混得不好。他先是投靠四川巡警道朱慶瀾出任連長職務,後來受保路運動影響,四川將領發動兵變,紛紛獨立。朱慶瀾被迫離職,郭松齡也不得不離開四川,回到了奉天。

當時,郭松齡已是同盟會中的積極分子。他信奉三民主義,支持共和,支持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在奉天積極響應,與革命者們密謀武裝起義,結果受到張作霖的鎮壓,被逮捕入獄。後來幸得韓淑芬“美人救英雄”才得以揀回一條命,也就是此時他認識了張作霖。

隨後,郭松齡又滿懷革命熱情,南下廣州追隨孫中山,投身護國運動。結果再次以失敗告終,只得重返奉天。

正好,張作霖重開東三省講武堂,郭松齡通過陸大同學的推薦,成為其中一名戰術教官。

張作霖有一次看到郭松齡,當著眾人的面拍著他的肩膀說,你不是那個同盟會成員嗎?怎麼到我這裡來了?

郭松齡是個心高氣傲的人,認為張作霖有嘲諷之意,從此對張作霖心存偏見。

(張作霖劇照)

三、有功無賞,待遇不平。

郭松齡在做教官時,張學良也在講武堂學習。

郭松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他在張學良的舉薦下,成為衛隊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

此後,郭松齡接連在戰場上立下戰功,成為張學良的副手。而張學良出於對他的信任,又將精銳之師三、八旅所有事務都交給他負責。

兩次直奉戰爭,郭松齡憑著過人的指揮才能,都取得了極大的功勞。然而,功勞最高的他,卻獨獨不在封賞名單內。看著那些沒有做出大成績的人又是提拔又是賞賜,驕傲的郭松齡,再次心生不滿。

四、政見不合,受人排擠。

直奉戰爭勝利後,膨脹的張作霖決定趁勝追擊,繼續攻打南方國民軍,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然而,耿直的郭松齡卻堅決反對,並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張作霖正自信滿滿,對他而言,郭松齡無異於潑冷水,這讓他很不高興。那些本就妒忌郭松齡的將士們趁機大進讒言,對他處處排擠。

(張學良劇照)

五、妻子推波助瀾。

張學良心裡很明白郭松齡受到不公待遇,於是讓他偕夫人韓淑芬前往日本考察軍事。

郭松齡在日本考察期間,卻發現張作霖為了得到日本人軍火上的支持,竟和日本人談妥賣國的“二十一條”。

郭松齡憤怒了,他覺得國難當頭,張作霖竟還為一己之私,出賣國家,還準備自己人打自己人,這直接成了他反奉的導火索。

韓淑芬早就不滿郭松齡在奉軍中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了,另外她也是個進步青年,一直痛恨軍閥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因此她極力贊成郭松齡反奉。

六、與馮玉祥結為聯盟。

郭松齡雖說掌握著奉軍7萬精兵,但想要攻打勢力強大的張作霖,卻並無勝算。為了加大籌碼,他又與直隸督辦李景林和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馮玉祥達成共同反奉的聯盟,並確定由李景林控制直隸、熱河,而郭松齡則做反奉先鋒,馮玉祥負責接應。

為了鞏固盟友關係,郭松齡、李景林和馮玉祥還做了詳細的地盤分化:反奉勝利後,郭松齡雄踞東北、李景林佔據熱河和直隸、馮玉祥則雄霸西北。

然而,就在三人密謀反奉計劃時,張作霖卻發電報要郭松齡速回奉天議事。郭松齡擔心老奸巨滑的張作霖已經察覺了他的行動,倉促之間,他舉起了“反奉討張”的大旗,這天是1925年11月22日。

(參考史料:《郭松齡反奉見聞》)


張生全精彩歷史


郭松齡是近代民國時期奉系軍閥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和張學良的關係尤其親密。但是由於他在關鍵時刻發動了反對張作霖的起義,最後功敗垂成,結果被張作霖所殺。

要知道郭松齡一直是奉系的重要人物,張作霖和張學良可謂都是比較信任他的,給予他高官厚祿。那為何郭松齡非要最後起來造反,導致自己無法得到善終呢?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郭松齡和楊宇霆的矛盾。因為在奉軍中有兩派勢力互相鬥爭,郭松齡屬於國內陸軍學校畢業的,而楊宇霆等人屬於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雙方的理想,目標還有治軍理念都有相當大的差別。

再就是奉系老大張作霖對這些人厚此薄彼,最終惹惱了郭松齡。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系軍閥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其中郭松齡在其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但是事後張作霖卻賞罰不公,把山東封給了張宗昌,安徽封給了楊宇霆,而作為最大功臣的郭松齡,卻什麼也沒有得到。而郭松齡本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問題,他過於自傲,不屑與人交往,本來張學良多次想緩和他和楊宇霆的緊張關係,可是一直不能成功。

郭松齡在開始起兵反奉的初期,形勢還是非常有利的,當時他還聯絡了馮玉祥等軍閥一起反奉。可惜後來馮玉祥等人也並不是真心為郭松齡出兵,所以打著打著他們就退縮了。而奉軍畢竟是張家的軍隊,多年來一直奉張家父子為主,所以在張學良出面之後,郭松齡的軍隊就不再那麼受郭松齡的控制了。而在關鍵的時刻日本人也出手,最終導致郭松齡功敗垂成。本來張學良還想保住郭松齡的命,但是張作霖卻搶先出手,殺掉了郭松齡夫婦。

所以郭松齡反奉主要是因為自身比較偏激,再加上張作霖賞罰不公,同時作為新派軍隊也不願意在參加軍閥之間的混戰,搞得民不聊生。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郭松齡外號郭鬼子,此鬼非日本鬼,乃白俄鬼。

因為他身材像白俄兵一樣高大,又常穿普通士兵們穿的布軍服,遠遠看起來像白俄兵,人們對各國侵略者都沒好感,以“鬼子”稱之,所以他得了這麼個外號。

和大家所想的不同,郭松齡之所以反奉,既不是為了民族大義,也不是為了個人私慾,純屬理念不同,派系之爭。

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組成相當複雜,有當初跟著他當土匪的結拜兄弟們,也有系統學習過現代軍事的新式人才。這兩類人之間存在著深深的矛盾,一派以元老自居,一派覺得自己才是奉系的未來,彼此看不慣。

那麼張作霖支持哪一派呢?哪派都支持,等於哪派都不支持!事實上他對此喜聞樂見。

這是中國古代帝王術的一種體現,讓“大臣們”相互制衡,“龍椅”才坐得穩,要是部下全都一條心,他張作霖就該犯嘀咕了。

第一次直奉戰爭後,“老派”和“新派”明確形成。

而“新派”還細分為留洋派和本土派。留洋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以楊宇霆為首;本土派大多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和保定軍官學校,以郭松齡為首。

這兩人理念不同,楊宇霆主張帶著奉系向中原地區發展,圖謀統一中國;郭松齡則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意思是東北自保,關內那堆事就別管了。

對於有雄心壯志的張作霖來說,楊宇霆的理念顯然更符合他的心思,郭松齡的則過於保守了。於是對楊宇霆信任看重,視他為得力助手。

那奉系二把手張作良是個什麼意思呢?他沒有明確的看法,可能覺得都有理吧。但因為楊宇霆仗著張作霖的信任囂張跋扈,都快不把他放眼裡了,所以他對楊很不滿,站到了郭松齡那一邊。

張家父子雖然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同,依然父子情深,郭松齡和楊宇霆卻已勢同水火。

雖然有著少帥的支持,畢竟老帥才是掌控一切的那個人,因而郭楊之爭中郭松齡受到了楊宇霆的打壓排擠。

楊宇霆性格不好,郭松齡情商也不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凡事特別愛較真,數次落於下風,讓他不但厭惡楊宇霆,也恨上了張作霖。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內部爆發嚴重的地盤之爭,立下大功的郭松齡什麼都沒爭到,簡直要氣死,攛掇張學良篡了張作霖的位自己上臺!

張學良嚇了一跳,他可從沒這麼想過,當然不同意,於是郭松齡對他也有了不滿,產生了反奉的念頭。

而導致他真正反奉的則是這麼件事:1925年10月初,郭松齡作為奉系的代表去日本觀操,忽有個日本的重要參謀問他此次來日本是否代表張作霖簽訂前約?

郭松齡一頭霧水,詢問之下才知道張作霖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要求日方供給奉系軍火,入關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

此事徹底激怒了郭松齡,他本就不願出關作戰,只願偏安東北,再一想到哪怕打贏了自己也沒啥好處,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找上了馮玉祥,雙方結成同盟。

11月21日晚,郭松齡發出了反奉的通電,有三個主張:一是停止內戰;二是張作霖下臺,嚴懲主戰罪魁楊宇霆;三是張學良上臺,改革東四省。

張作霖都懵了,雖然他看重楊宇霆,對郭松齡其實也是很信任的,壓根想不到他會造反!還以為是張學良想逼宮篡位,差點沒把他給殺了。

張學良也懵,自請去和郭松齡商談退兵,但郭松齡鐵了心要反奉,當然不聽他的。

除了馮玉祥,郭松齡還有另一個同盟:奉系實權人物李景林。

(郭松齡夫婦被曝屍)

三方加在一起看起來聲勢浩大,張作霖都讓家人收拾細軟準備逃跑了。

但軍閥同盟因利而來,也因利而散。李景林不斷撬郭松齡和馮玉祥的牆角,馮玉祥趁郭松齡和奉軍打得火熱,出兵佔領了熱河。

日本人也在其中插了一腳,先拉攏郭松齡,表示可以幫他一把,只要戰後給出國家利益,郭松齡拒絕了;又去找張作霖,張作霖同意了——也不是真心同意,只是想糊弄小日本,後來反悔了,這也是日本人非要弄死他的原因之一。

郭松齡孤立無援,戰敗身亡。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郭松齡反奉的原因有很多,按照張學良晚年的敘述,郭松齡反奉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張作霖寵信楊宇霆。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郭松齡曾經多次向張學良抱怨張作霖不公,並且表示自己“寧折不彎”。郭松齡的抱怨並不是沒有道理,張作霖在處理郭松齡和楊宇霆矛盾的問題上,一直偏向於楊宇霆。


郭松齡是奉軍中的第一悍將,如果沒有郭松齡的幫助,張作霖可能早就被吳佩孚趕下臺了。張作霖只依靠郭松齡打仗,不給郭松齡應得的封賞,郭松齡叛變也是遲早的事情。

張學良能夠在奉軍中出名,一半是因為張作霖的提拔,一半是因為郭松林的幫助。


從第一次直奉戰爭開始,郭松齡就在張學良的手下擔任副將。張學良名義上是主將,實際上卻事事聽從郭松齡安排,兩個人的私交非常好。張作霖曾經對張學良說:“你除了不能把老婆給郭松齡,其餘的都能給他了!”

郭松齡每一次打了勝仗,張學良總能加官進爵,而郭松齡也能跟著張學良一起升遷。然而到了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楊宇霆和郭松齡的矛盾加劇,張作霖寵信楊宇霆疏遠郭松齡,造成郭松齡對張作霖越來越不滿。在一次軍事會議上,郭松齡不滿楊宇霆手下的排擠,竟然帶領親信部隊從前線撤走。


張學良知道離開郭松齡奉軍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趕緊帶著少數護衛追上了郭松齡,將郭松齡勸了回來。

郭松齡回到軍隊後,帶領手下精銳一路打到秦皇島,為奉軍取得直奉戰爭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結果在戰爭打完之後,姜登選和楊宇霆都獲得了督軍的職位,郭松齡只獲得了京嶼諸軍副司令的職務。直奉戰爭結束後不久,姜登選和楊宇霆被孫傳芳擊敗,江蘇和安徽先後丟失。


郭松齡內心非常的不滿,他認為張作霖這是故意打擊自己,寧可把安徽和江蘇丟掉,都不願意讓自己去做督軍。

1925年郭松齡作為奉軍的代表前去日本考察,一次偶然的幾乎,郭松齡得知張作霖想要出賣國家利益,換取日本軍事援助的消息。


過了沒多久,張作霖給郭松齡發電報,要求郭松齡帶兵討伐馮玉祥。這一消息讓郭松齡十分氣憤,在回到東北後不久,郭松齡就開始偷偷聯合馮玉祥和李景林,準備發起反奉戰爭。

1925年11月,郭松齡公開反叛張作霖,郭松齡叛亂的時候給張作霖提出了三條要求:


  • 第一條要求是停止內戰,主張和平。

  • 第二條要求是張作霖立刻下臺,處置楊宇霆等人。

  • 第三條要求是張作霖將奉軍的領導權交給張學良。


從這三條要求來看,郭松齡之所以反叛張作霖,一方面是因為張作霖出賣國家利益,在國內挑起內戰,另一方面是因為張作霖寵信楊宇霆,沒有給郭松齡應得的獎勵。

郭松齡叛亂初期,張作霖的軍隊節節敗退,張作霖甚至想要下野,將“東北王”的位置交給郭松齡。


然而在戰爭的關鍵時刻,郭松齡的同盟李景林和馮玉祥起了內訌,張作霖拉攏日本關東軍助戰,戰爭的局勢很快出現了大逆轉。郭松齡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帶著夫人化妝逃走,在逃亡途中被張作霖的軍隊抓獲,最終在押送回瀋陽的路上被張作霖下令就地槍決。


歷史總探長


在東北王張作霖的奉系裡,張作霖,張學良,郭松齡三人可以說是關係極為親密的三人,其中張學良待郭松齡更是親如兄弟,在郭松齡起兵之後,更是蝴蝶效應改變了中國的近代史。

當時在郭松齡的手中握著的是張作霖東北軍中最精銳的七萬大軍,一個地方的軍閥,將手中最精銳的力量交付到了外姓人的手中,對於他的信任可以說是推心置腹了。

在當時郭松齡與張學良的關係中,張學良對於郭松齡也是親如兄弟,郭松齡的反叛也讓心思焦慮的少帥張學良從那時候起就抽上了大煙,張作霖更是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高利貸”條約,給以後的皇姑屯事件埋下了伏筆。

郭松齡有一個外號叫做“郭鬼子”因為郭松齡的身材高大,而當時的東北駐有俄國與日本的駐軍,被當地人不喜,統統的稱為俄國鬼子,而郭松齡與當時的俄國士兵相似,就被取了一個郭鬼子的外號。

張學良與郭松齡兩個人的關係也可以從很早說起,張學良在小時候就已經見過郭松齡,那時候的郭松齡也為張學良講解了自強救國的路線,後來張學良進入了奉軍自辦的陸軍學校講武堂學習。緣分讓張學良與教官郭松齡又一次見面了。

在講武堂裡,郭松齡不但教給少帥先進的軍事知識,還給他灌輸救國救民的道理。

而張學良本身就對於西方的思想並不是很排斥,於是兩人漸漸的發展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同時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和郭松齡的夫人韓淑秀也變得情同姐妹,韓淑秀遇到經濟上的困難,于鳳至也都會用自己的私人財產幫助她。

在講武堂中,郭松齡對於所有的學員都是一視同仁,張學良身上的少爺脾氣也很快的就被消磨掉,也學會了很多的知識,在畢業之後也將郭松齡調到了自己的“新軍”上任職,一起操練新軍整頓軍紀,這隻軍隊也很快的成為了東北軍的精銳。

隨著張作霖實力的日益強大,他的目光也望向了關內,很快就發動了第一次的直奉戰爭,但在直系軍隊的先進戰術以及大炮轟擊下,張作霖的軍隊也是節節敗退,甚至差點被直系軍隊端了老窩,最後在山海關前,還是張學良和郭松齡的三八旅最後頂住了進攻,最後直奉議和。

而張作霖在稍作休整之後,也很快就發動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簡稱復仇之戰,在這次戰爭中,郭松齡率領著新軍一鼓作氣打到了秦皇島,這場戰爭以奉系的勝利結束。

而這兩次大戰也奠定了郭松齡在東北軍內的地位,也得到了張作霖與張學良兩人的器重,張學良人前常說郭茂辰就是我,我就是郭茂辰,足見其厚愛(郭松齡字茂辰)。

甚至張學良還為郭松齡爭取到了指揮權,在張學良不在天津的時候,這隻七萬人的精銳部隊郭松齡一個人說了算。

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郭松齡最後也在種種原因下打出了清君側,擁立張學良的口號徹底的背叛了奉軍。

1:與楊宇霆的私怨

這個恩怨還要說到當時的“復仇”之戰,在當時楊宇霆就迎合了張作霖挺進關中統一全國的思想,而郭松齡當時卻希望奉軍可以好好的經驗東三省,不要自相殘殺。

後來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奉軍大勝結束,張作霖也開始大封有功之臣,把安徽封給楊宇霆,山東封給張宗昌,把江蘇封給姜登選,可作為“復仇”之戰最大功臣的郭松齡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所以在當時的奉軍內部,以楊宇霆為代表的“留洋”派總是在郭松齡為代表的“本土派”面前趾高氣昂,以現在的看法來看待這件事情,想必也是張作霖想要將郭松齡與張學良徹底的綁在一起,好給張學良鋪路。

2;中間人“兩邊沒逢源”的郭松齡

張作霖作為從老牌軍閥一直到新式軍閥,他的隊伍中有兩種人最為多見,一種是當年刀口舔血的兄弟,這些人為張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深受張作霖的信任,而另外的一群人則是張作霖蒐羅來的各種新派。

但新派與舊派兩撥人經常的因為作戰思想與帶兵方式之間產生很多的矛盾,在形式的逼迫下,張作霖也越來越信任新派,所以兩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中。

而在這兩派中,郭松齡卻是一個“異類”,因為性格剛直、自尊心過強,落得個兩邊不討好,成為了孤家寡人一個。

3:民族大義

郭松齡曾經參加過孫中山的隊伍,對於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也是相當的認同,他的夫人韓淑秀也是同盟會會員。

這樣的郭松齡在軍官學院的時候,也時常的會拉張學良兩個人一起討論強國之路,而郭松齡在得知了張作霖準備大打內戰消息的時候,也是頗為反感。

不過郭松齡的那場兵變,雖然出發點是救國救民,但不難發現雙方背後國外勢力的影子,並且在那場事變中,張學良也使用飛機散發傳單“吃張家飯,不打張家人”也在郭松齡的部隊中產生了一定的反戰情緒,這些事情疊加起來,也註定了郭松齡的敗局。


三書青史


首先,東北王是印證北洋軍閥封建統治的稱呼,當時張作霖的稱呼其實是陸海空大元帥,東北保安軍總司令,冷不丁聽起來是管理保安的!

其次,張作霖雖然稱雄東北,卻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走向權力之巔,用了近三十年,從清末成為民團防練,直到皇姑屯事變,東北也並不全都是張氏一家之言!

如馮德麟,吳俊生都擁有自己的勢力,張作相,李景林也都各懷鬼胎並割據一方,只是張作霖代表的張氏,是其中勢力最強大,經濟實力最雄厚的!

張作霖善於籠絡人心,也善於經營產業,在各方勢力的角逐中成為東北的代表,和各方利益的庇護者!

郭松齡雖然在直奉大戰獲得奇功,被張學良委以重任並推薦為封疆大吏,但東北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因此張作霖並未完全滿足郭松齡的期望!

郭松齡反奉倒張,最開始是以張學良的名義,挾持部將回師東北,卻在勝利之時踢開張氏,而宣言民主主義思想!

東北軍中家眷皆在東北,錢糧供應全靠後方支援,奉系又有日本人的支持,郭松齡最終戰敗被殺!

但郭松齡的影響巨大,首先是東北軍中少壯派被大規模清洗,使得東北軍戰鬥力大幅削弱!

其次危難之時使張作霖求助日本關東軍,令日本對東北的滲透更加合法化!

此外東北多年未經戰事,此戰令奉系從軍事,政治,到經濟各層面都遭受重創,所以至今東北老人都對郭松齡不滿!為個人野心付出東北!


多臻貴


誰在吹捧郭松齡?

是蔣匪餘孽!

(一)

郭松齡1910年加入孫中山的同盟會,參加過鎮壓四川保路運動。

1911年從武漢回東北密謀起義,險被處死,1917年參加孫中山叛亂護法,再回東北當教官,遇上策反對象張學良,成為少帥主子和心腹,實際是賣中國領土,滅亡東北軍革命黨臥底。

(二)

1919年11月北洋政府段其瑞派徐樹錚,帶3000河南安徽新兵收外蒙古。

1921年2月,一幫外蒙沒落貴族組織的800人游擊隊,把鎮守外外蒙的奉系郭松齡一萬多人正規軍追的沒處躲,弁蒙而逃,自此,中國軍隊再沒進過外蒙。

(三)

1925年郭松齡在日本,知道日本支持張作霖,郭松齡與善叛換主當代呂布馮玉祥共商聯手,消滅奉系,由於馮呂布失信掉頭回京逼宮,電請孫大炮當黨皇上,出賣了郭松齡,馮搶投奔革命黨頭功,弄得無後援郭被斬殺!

(四)

27年,挾倭傍俄蔣介石被趕下臺,東去日本求主子不要再扶植張作霖,被日本拒絕。

28年6月4日張作霖被蔣幹掉,張學良移幟,完成蔣統一中國,當倭俄兒皇帝夢,對內實行法西斯軍政府管制。

(五)

幾十萬東北軍,讓蔣難寑,鼓動張少帥打蘇俄,借力滅東北軍。

逼張少帥剿紅軍,消耗東北軍。

(六)

西安事變後,蔣終於徹底解決了東北軍,按照自已意願和浙江東林黨的嫡系支持,完成搶光亡淨中國意願,做為向他國父和主子的忠孝回報!



郭松齡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



他厭惡張作霖無利不起早的匪類本性,他渴望奉系軍團成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但天不遂人願,奉系軍團的所作所為一次一次的讓郭松齡失望。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


郭松齡選擇了爆發,他反奉的目的並不是奪權,而是為了把沉睡的東北軍叫醒。

往事悠久豪情壯,桃花飛舞父母鄉


郭松齡的父親是一位飽含詩書的私塾先生,從小父親便教導他,何為“民族大義”,何為“家國天下”。

他的母親是一名勤勞樸實的東北婦女,雖然容貌普通,但是心地善良。


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但父母卻省吃儉用,時常接濟窮人,父母對郭松齡的影響十分巨大,

長大後的郭松齡胸懷著一顆悲天憫人的心投筆從戎,以報效國家為理想,不求高官厚祿,只求無愧於父母的教誨之恩。

國破家亡山河碎,星垂平野天蒼蒼

日俄之間的戰爭,毀滅了郭松齡心心念唸的家鄉。


一個人沒有了故鄉是什麼滋味?“悽清如許…從此天涯孤旅。”

沒有人知道郭松齡的心中揹負著多麼大的傷痛,我只知道,從那之後,他從一介酸腐的文弱書生,變成了一位不苟言笑,殺伐果斷的軍人。

報國從軍黃粱夢,心途遙遠路難尋


加入奉系軍團的郭松齡從嚴治軍,從寬治民,幫助窮苦的東北百姓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軍民們愛戴他,同僚們羨慕他,東北王張作霖賞識他,可郭松齡卻並不快樂。

郭松齡發現,張作霖發動戰爭的目的並不是抗日救國,而是拉山頭、搞領土擴張。

並且張作霖在軍閥混戰時,為了得到日本的支援而犧牲了東北的權益,導致了東北地區被日本瘋狂蹂躪的慘狀。

我就是東北人,聽老一輩人說,遼寧省以北、以西的一些小城鎮,在抗戰時期遭到過日軍慘絕人寰的屠殺,甚至出現過一個村只有十幾個活口的現象。

改革開放之後,大量的山東人、河北人遷入遼寧省之後,遼寧省的人口才有所回升。


張作霖在部分東北人的眼中,其實就是個土匪頭子,他剝削百姓,威脅商會,假仁假義,唯利是圖。

不要被電視劇所欺騙,他只是一個發國難財的軍閥,並不是什麼“東北英雄”,死在他手裡的中國百姓,並不比死在日本人手裡的少!

郭松齡正是看清了張作霖的貪婪的本質,心中才逐漸產生了反抗張作霖的念頭。

今生男兒鎮殺場,來世再報父母恩。


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有意入主南方,將奉系軍團的地盤擴張至江蘇、江西一帶,郭松齡極力反對張作霖的做法,並苦口婆心的建議張作霖退出關內,發展東北,保境安民。

夢想著成為第二個袁世凱的張作霖自然不會放棄向南方擴張的機會,由於郭松齡和張作霖的政治理念不和,郭松齡在奉軍中漸漸被孤立。




1925年,張作霖用大肆剝削貧苦百姓得來的錢,在日本購買武器。

忍無可忍的郭松齡憤慨至極,決定起兵反奉,同年11月,郭松齡率七萬大軍在灤州起兵,向遼東進發(遼寧省東部),但無恥的張作霖勾結日本人,對郭松齡的反奉軍形成了雙面夾擊之勢,郭松齡無法以一敵二,最終兵敗將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