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構建宜桐懷潛同城化發展思路

在國家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戰略上,安慶作為長三角重要的輻射極,必須抓住機遇,適應新的戰略形勢,突破原有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謀求以安慶主城為龍頭,涵蓋桐城、懷寧、潛山為核心區域的城市群,即探索宜桐懷潛同城化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增強地區核心競爭力。

安慶:構建宜桐懷潛同城化發展思路

一、同城化的外部條件已經具備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商品、資本、交通、人才等各類生產要求的分配機制,不再是政府主導下的計劃分配與調撥,而是“看不見的手”在進行資源有效配置。但是,受制於交通滯後,產業鏈的伸延與中心城市對區域市場的輻射力無法充分發揮出來,頗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局面,至此,安慶作為皖西南中心城市的地位與作用逐漸下降。

在向工業化進程推進的時候,地區經濟乃至區域經濟的增長主要靠工業。安慶作為農業大市,本來就存在著工業基礎薄弱與創新不足,很長一段時間安慶工業就是石化、紡織、汽車零部件“老三篇”,尤其是“渡江戰役”運動式的改革破壞了安慶產業基礎,使安慶經濟大傷元氣。此時,作為安慶經濟主力安慶石化又收歸中石化集團,具有龍頭作用的主城工業就此失去“半壁江山”,尤其是稅收的90%以上離開了安慶,財政自我供給能力大不如沿江其他城市。同時,市轄三區產業基礎幾乎空白,唯以發展的則是低門檻“全民經商”,頗似“攤大餅”,看似很繁榮,實際上是為其他人作“嫁衣”。因此,安慶因經濟體制轉型滯後錯過了一次機遇。

因為交通所限,物流發展無法突破,尤其是長江如同一道天塹。雖然高速公路通暢,由於我市產品生產與配套能力不足,高速公路運輸也是為其他地方發展提供便利,真正進出安慶高速路口,尤其是貨物進出沒有突破性增長,況且擔當大運載量的鐵路還是斷送路,不能與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互聯,故而運載能力難以與沿江其他主要港口城市相比,即使是有發展潛力的集裝箱運輸,不少企業還是取道其他港口走單。因之物流、客流增長乏力,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流動,旅遊、商貿、文化產業發展艱難,形成一個死結,使得整個產業體系難以換檔升級。可見,基礎設施發展不足,就成了影響安慶經濟發展的最關鍵性的瓶頸,當然更高層面對安慶在安徽乃至長江流域的整體戰略佈局失當不無關係。

但是,安慶面臨的這種局面正悄然發展變化,安慶作為中心城市的功能性延伸有了物理性的槓桿,完全能夠承載安慶主城產業的聚合力、帶動力與對外輻射力,並在體制機制上為構建安慶主城、桐城、懷寧、潛山同城化創造了條件。

隨著京九高鐵即將建成,並與原有的合九鐵路形成合力,這無異於打通了安慶經濟社會發展的任督二脈,使得安慶作為區域中心性城市作用的發揮有了重要承載體,城市功能的發展得以延伸。基於在建的嶽武高速、靳太高速、北沿江高速等等,安慶對外發展的交通大格局基本成型,如果謀劃好城西海口鐵路、公路兩用橋,打通安慶西向經石牌到太湖的快速通道,安慶經濟發展的經絡就更活了,這是安慶釋放經濟活力的重要條件。

經歷次貸危機後,在產業調整與優化中,安慶抓住了機遇,找回了發展的“靈魂”,新型產業、首位產業進入高成長期,不再侷限於“老三篇”、“攤大餅”式的舊框框,食品、汽車、功能膜、醫藥,以及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服務業高速成長,資金、技術、人才、物流形成了“海水衝擊”長江浪的“倒灌現象”,而且各要素相互支撐。由此,安慶經濟發展,經歷體制轉軌從全省第二降為第三,樅陽劃出後落入第四之後,如今追平了馬鞍山,有望重新穩坐全省第三位次,需要注意的是,其間蕪湖與馬鞍山分在行政區劃中劃入無為、和縣,這從另一個層面驗證了安慶發展的潛力,猶如潛龍在淵、蓄勢勃發。

安慶進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佈局,需要找準發展的角色定位,擔當長三角一極的重要作用,這是黨和政府賦予安慶新時代的使命。行政體制的突破,潛山升格為市,其功能也得到加強,一個全新的城市群格局呈現出來,即以安慶主城與桐城、潛山三市合圍的城市區域。在這個區域型城市群中,安慶副城——懷寧高河與高鐵西站處於三角中心,其交通物流的樞紐地位明顯具有牛頓定律的優勢。由此形成的宜桐懷潛三角型同城化格局,完全可以實現共建共享共榮,實行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更好的發揮金融、人才、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加速器作用。如果區劃體制上,爭取到實現安慶跨江發展與東擴拓展,這個城市三角區的活力必將如虎添翼。

二、宜桐懷潛三角形同城化思路

構建宜桐懷潛同城化的基礎,是人員更加方便的自由往來,貨物等生產要素高效的流動。同城化的重要性,在於建設更緊密的經濟共同體,改變各自為政單打獨鬥的局面,使各類生產要素更加有效配置,發揮出各自優勢,合力提升產業鏈、價值鏈,相互給予“市民待遇”,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破除各類制度性、體制性障礙,形成更具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經濟共同體、中心圈,打造安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升級版、增強版,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尤其是帶動桐城市、潛山市加快發展。

安慶現實的地理條件是“山河”佔據半壁江山,長江與大別山區屬於重要的生態保護區,那麼,區域經濟增長的重點也就是在同城化的三角區內。因此,區域同城化的實質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容,在於尋找發展的共同點、產業的對接點,優勢的共享點,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加有效的釋放科技創新與改革開放的活力。

打造皖西南城市圏,確立功能定位。安慶城市定位需要重新考量,主城定位不宜替代宜桐懷潛同城化的定位,需要從同城化區域的新優勢、新角色、新時代著眼,立足於同城化板塊的現實條件與未來發展,在長三角及長江經濟帶的大格局中謀求定位。這一區域是皖文化的發源地,更是在國家層面上的皖江文化核心區,名人薈萃,文化包容,流派紛呈,甚至是國粹。這一區域在中國近代工商業發展中佔有重要一席之地,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徽商傳承,工業記憶與徽商名號,老街古巷與風土人情,即便是當代也還有桐城鄉鎮企業的亮點。客觀地講,宜桐懷潛同城化的外部條件與時機基本成熟,汽車及零部件、紡織、化工、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與人才、科技方面有諸多共同點。安慶大物流的重心有望移位於茶嶺月山區,由此形成合縱連橫之勢,形成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快速流通格局,是安慶作為中心城市對外輻射的重要傳導中心,助力各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加強空間資源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空間佈局合理有助於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從安慶地理空間上看,大別山區與長江屬生態保護區,發展以山水為主要特色的文化旅遊業。人口、產業等集中在宜桐懷潛組成的同城化區域板塊中,這就需要在同城化的體系中戰略協同、目標一致,分工明確。總體上,要以基礎設施、產業佈局、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對外開放、商事制度、社會治理等領域為重點,創新商事與公共安全協同管理新模式,在協同平臺上開展公共服務,建立統一的交通網絡體系。在政務服務上,實現區域內異地辦理各類事務。在交通運輸上,以高鐵西站為中心,建立到安慶、桐城、潛山的多聯式貨運網絡,城市之間互聯互通的公共交通網絡。在產業佈局上,以各自開發區為中心,建設各具特色的產業鏈與相互關聯的經濟走廊。在對外開放與物流管理上,建立統一的口岸與物流管理機制。在醫療、養老上,構建同城化的服務體系,醫保同城結算。在科技創新上,依託高校與科研機構,合力開展技術攻關,從而達到資源要素同用、城市營運同體、競爭優勢同構,從而帶動宜桐懷潛全方位合作,推進區域內由內向外同城化發展,打造區域經濟發展共同體。

開放創新雙輪驅動,培育優勢產業。進一步培育交通新優勢,發展多式聯運物流業。提升主城出口吞吐能力,新建城西至山口到懷寧平山的快速通道,建設高河到潛山、潛山經新機場到高鐵西站的快速通道,同時規劃安慶主城、懷寧、桐城、潛山環型軌道交通。新建海口公鐵兩用橋,考慮到月山採礦區實際,依託鐵路建設大體量貨運物流,新建天柱山機場,發展空港物流,提升港口物流功能,用好B保和整車進口口岸的政策,積極探索自貿區建設,大力培育對外開放新優勢。規劃建設科技城,圍繞首位產業、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培育科技核心競爭力,整合宜桐懷潛區域的科技力量,尤其是骨幹企業的研究中心,依託市內高校,聯合國內外大專院校,加強聯合攻關,建設技術領先的科技島,形成人才與技術高地,並在各開發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智造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現代製造業極化發展格局,成為各地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在潛山籌劃旅遊學院,作為安慶師範大學的二級獨立學院,以促進旅遊業發展,形成若干旅遊經濟圈與旅遊基地。引導企業從優化產業結構出發,鼓勵企事業單位在區域內開展相互投資與經營,進行功能性疏解以優化整合產業連,打造若干經濟走廊,沿途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小鎮,更好的吸納返鄉農民回鄉創業,培育鄉村品牌,以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形成人口、產業、技術、市場等密集型的產業帶。

三、宜桐懷潛同城化的政策建議

實現宜桐懷潛同城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把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持之以恆的加以推進。

加強組織領導。與我國其他大多數同城化區域不同,宜桐懷潛都是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因此我市同城化推進工作的領導與協調就更為順暢。市委市政府成立領導機構和相應的統籌協調的辦公室,明確市直各相關部門各自的工作職責按行業統籌區域內的目標任務與發展重點,牽頭協調區域內重點工程項目、產業佈局等。安慶主城各區、桐城、懷寧、潛山各相關部門之間相互對接,共同推進各領域工作。

實行規劃先行。按照規劃先行、民生優先、產業集聚的原則,市委市政府要加強頂層設計,從空間佈局、產業重點、交通線路、衛生醫療等進行合理規劃,從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鏈,增強區域競爭力上進行規劃,充分調動各行業加快同城化進程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勵各行業自我創造。在戶籍落地、基礎教育、公共衛生、商事制度等方面,推進同城化區域內一體化。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同時,促進產業內涵與技術含量提升,淘汰落後產能或疏解過剩產業,騰出空間發展新興產業。要確立中長期發展目標,對接省乃至國家相關規劃,以便納入全國全省的大格局中。

建設重點項目。著眼於整個同城化區域發展,明確一批重大的建設項目,既包括基礎設施項目,更注重產業發展項目,既要促進城市產業極化,又要兼顧城鄉協調。初期,要從優先促進人員交往、貨物流通等市場要素配置出發,安排事關全局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以利於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與擴大對外開放。從長遠看,要謀劃好科技島或科技城、自貿區或保稅區、鐵路物流園和空港物流園、區域大型醫護中心和旅遊分散中心、金融中心或投融資中心。各地要分別拿出項目安排草案,並在區域內進行重點項目銜接,特別是經濟走廊項目、鄉村旅遊項目等,要使之更加優化、佈局合理。

制定支持政策。區域內政策實行“市民待遇”,各地出臺的促進政策採取普惠制。建立以市政府主導的政策支撐體系,由市及各轄區政府與懷寧、桐城、潛山分級負擔,各地或各行業出臺相應的輔助或補充政策。重大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技術創新或科技攻關、空間佈局、人才引進、區域合作等,由市政府制定統一的支持政策。公安、民政、社會保障、醫療等建立統一的公共平臺,著力促進就業、醫療養老等互聯互通。創新招商機制,對於異地投資企業探索稅收分享。籌建口岸物流管理機構,將商務口岸、交通海事與運管、發改的物流等職能整合起來,形成大物流開發格局。鼓勵各類組織加強同城化研究,集思廣益提出合理化建議。

安慶:構建宜桐懷潛同城化發展思路

(六尺巷)


安慶:構建宜桐懷潛同城化發展思路

(四牌樓)


安慶:構建宜桐懷潛同城化發展思路

(天之山雲海,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