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億解禁本月登場 34家公司面臨“壓力測試”

7000億解禁本月登場 34家公司面臨“壓力測試”

近期,隨著指數上揚,A股減持金額也一路攀升,今年1月份仍面臨7000億元的限售股解禁壓力,部分公司限售股超過當前流通股。

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減持力度並沒有減弱。據Wind統計,去年12月單月淨減持金額達631.51億元,創年度新高。2020年1月僅過去一週左右時間,淨減持金額已達83.79億元。

去年12月份以來,有404家A股公司減持金額超過2000萬元。從行業分佈看,信息技術減持金額最大,且有140多家公司減持,金額和數量均遙遙領先。

考慮到房地產減持金額較大主要是由於寶能系減持萬科,若剔除相關因素,科技類公司已成為近期股東拋售的重點標的。

12月至今已有129家公司淨減持超過億元,其中29家公司淨減持超過3億元。萬科A淨減持金額最高,超過150億元;牧原股份、京東方A藥明康德、韻達股份、匯頂科技、順豐控股、兆易創新、東方時尚、金域醫學、國信證券等淨減持金額均超過10億元,其中多隻個股近期創階段或歷史新高。其中,排名第二的牧原股份,減持金額超50億元,減持股東為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若以當時定增價計算,原始成本不到7億元,四年時間賺了7倍。

值得注意的是,限售股解禁往往與減持之間形影不離。據Wind數據顯示,從2020年A股解禁分佈來看,1月份解禁市值最高,超過7000億元。華泰證券一位分析師提醒,當前正處在市場相對高位,股東套現意願也比較強烈,面對巨量解禁股,投資者需保持謹慎。

近期解禁高峰中,有52家公司解禁股與當前流通股比值超過50%,34家公司解禁股更超過了當前流通股。佔流通股比最高的中油資本有87.43億股解禁,解禁股是當前流通股數量的30多倍。此外,視源股份、五礦資本、中國銀河、康龍化成、中國科傳、青島港、天龍股份、榮晟環保、傑克股份、正裕工業、明陽智能等解禁數量也為當前流通股2倍以上,減持壓力不容小覷。

萬聯證券西安營業部投顧屈放表示,解禁只是時間窗口,意味著解禁日之後原來鎖定股票就可以交易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全部在解禁日拋售。只不過由於可交易股票增加,可能推高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結合公司情況進行預判,如IPO股東解禁後,原始股東意願;或者是定向增發成本。如果解禁在個股弱勢時,則可能對股價形成壓力。 華商報記者 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