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晝在八爺逼宮中做得很好,但後來他卻跟雍正說“兒臣百無一用”,對此你怎麼看?

紅雨說歷史


《雍正王朝》裡面,基本上聰明的人從來就沒有承認過自己聰明,反而是一些自作聰明的人,總是把自己暴露在最危險的境地。

比如裡面的九爺,弘時、諾敏年羹堯等人。

實際上人嘛,所謂的聰明,無非就是能夠在複雜的環境當中看清楚形勢,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比如四爺,圖裡琛、李衛等人。當然了,也可以把弘晝算在聰明人的行列裡。因為他知道雍正預留的皇位不是他的,更知道最明哲保身的方法就是遠離權力中心。那樣的話,榮華富貴,錦繡笙簫,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弘晝是個明白人,他往往能在一句漫不經心的話中,看破事情的本質。從而最快最準的找到破題的關鍵所在。就如同八王逼宮那一幕中,毫不聲張的找到了能解決問題的十三爺,從而平息了一場政變。

但是他又知道,自己並不是雍正皇帝所默許的接班人。因此,在弘時費盡心機的想整弘曆的時候,他卻在向雍正表明自己百無一用。實際上,他並不是百無一用,是在用語言和行為來告訴雍正和朝中大臣,我對皇位毫無興趣。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上演了一出活出喪的好戲。實際上,雍正安排弘晝和弘時一起去抄八爺的家,一定目的就是要讓弘晝去制衡弘時。但是,弘晝這麼一釜底抽薪,便輕而易舉的跳出了權力爭鬥的圈子,明哲保身不過如此。

弘晝不僅表示對皇位毫無想法,甚至連弘時和弘曆的爭鬥都毫無表示。這才是聰明人,畢竟在皇位塵埃落定之前,誰都有可能是皇帝。得罪了弘時,萬一弘時當了皇帝呢?


月曉YB


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保弘晝一世平安!

第一,弘晝並不是無罪的。



雖然八爺逼宮時,弘晝及時將消息透露給了十三爺,讓雍正躲過了一場大難,但八爺胤禩最初到豐臺大營奪兵權時,是弘時和弘晝兩人跟著去的,並且弘晝當時沒敢反駁,默認了老八炮製出的所謂“整頓旗營兵務”的假聖旨。說到底,在八王議政的陰謀中,弘晝有意無意間充當了幫兇,雍正完全可以把他當做從犯進行處理。另外,在抄家事件中,弘晝為了避禍,鬧了一場活出喪,這是抗旨不遵,屬於重罪。所以,即便弘晝在處理八爺逼宮事件中有功,但仍要小心謹慎,不敢驕縱邀功。

第二,弘晝必須要向雍正示弱。



眾所周知,弘曆是康熙和雍正早早就欽定下來的接班人。而且雍正在位期間,由於九子奪嫡給他帶來的陰影,他對弘曆更是多方保護,生怕有誰在自己死後阻止弘曆繼位,甚至是篡奪皇位。所以,對弘時和弘晝兩個兒子,雍正其實是心存疑慮的。而此次八爺逼宮,正好給了雍正一個觀察的機會。事實證明,弘時確有奪嫡之心,而且已經跳出來了,雍正也決定對其加以防範。但對於弘晝,他在八王議政中究竟充當什麼角色?他鬧出活出喪,究竟是在韜光養晦呢,還是確無爭位之心,只是為了避禍和避嫌?雍正仍舊拿不準他的態度,所以還需不斷試探。這時,弘晝如不主動示弱,用以表達自己毫無爭位之心,以雍正的性格,難保不會對他也痛下殺手,斬草除根。



畢竟,無論怎樣沖淡舊日記憶,九子奪嫡的陰影在雍正的心中都是永遠無法抹去的了。


達摩說


不要被弘晝的表面現象所矇蔽哦,他其實是想扮豬吃大象!

他之所以說“兒臣百無一用”,目的就是打消雍正帝的猜忌,從而實現彎道超車,具體分析如下:

一、

弘晝的實力如何?

前面幾期我們也講過,弘曆是康熙老爺子相中的繼承人,從那次熱河狩獵開始,就自帶主角光環,也是雍正帝傳位的第一人選。

弘時,康熙帝帶著皇子皇孫在熱河狩獵時,他也一同前往的,只不過在鄔思道講到關於要不要狩獵時,一泡尿憋走了弘時,從那時起他就跟皇位錯過了,且越行越遠。

弘晝,從小就是年秋月抱著長大的,給人的感覺是娘不親爹不愛(當然爹孃肯定會愛的)。小時候的弘時有一次生病,也是四福晉不離身,老八胤禩等叔叔們全程陪伴。弘曆更了不起了,不僅深受老四胤禛喜愛,末了還被康熙帝帶到身邊親自培養。唯獨弘晝,小時候也僅在年秋月抱著他給鄔思道送護膝時出現過。

在康熙帝帶領眾皇子皇孫熱河狩獵時,也因為弘晝年齡沒有達到十歲,而沒有機會同行。

等到了雍正帝即位以後,這三個皇子自然處於了競爭關係:

當然,對於弘時和弘晝來講,這個皇位離自己有點遠,不管是自身能力,還是朝中的威信,還是雍正帝的眼中,弘曆都是遙遙領先的。弘曆背後支持者就是雍正帝,還有科舉後上來的那一群人中的一部分,比如劉墨林,再有就是張廷玉等朝廷元老。弘時則由老八胤禩一夥支持,背後還有隆科多等一批大臣。唯獨弘晝,單槍匹馬一個人,所以他的奪嫡希望最渺茫。

那麼弘時和弘晝就沒有對皇位的幻想嗎?

不用說,弘時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大家,他還是費盡心機想要爭奪皇位的。

那麼弘晝,有沒有奪位的心思呢?

二、

犯了錯的弘晝(一):

雍正一朝,弘晝可以說是事事小心,也算是得到了鄔思道真傳中的自保策略,凡事都不露頭,自己安穩的做自己的阿哥。

我們遍觀整部劇,雍正帝不在京城時,弘曆監國,朝廷有需要了還去安撫罷考的考生,很多時候還和劉墨林一起做了很多事情。弘時也沒有閒著,又籠絡張廷璐,又參與老八胤禩,又暗殺弘曆等,也是想通過另一條路,達到登位的目的。

唯獨弘晝,感覺無所事事,遇見太監李德全還得塞張銀票,求公公指點一二,謹小慎微,小心翼翼的做事,即使這樣,他還是出錯了:

雍正帝推行新政以後,雖然也經歷了太多坎坎坷坷,但總算是堅持下來了,除了旗務沒有整頓以外,民間已經形勢一片大好,國庫也慢慢充盈起來,西北戰亂也逐漸平息。此時的雍正帝繼續著手向下一個目標進軍了,那就是整頓旗務。

整頓旗務之前,他是點名讓弘時配合老八胤禩一起的,並且把弘曆派到了南方李衛處避避,目的也很明顯,就在他跟老十三胤祥的對話中:

“要是膿包,遲早得擠了他!”

老八胤禩發動八王議政逼宮的關鍵在於控制京郊兩大營的兵權,而要想控制這兩個大營的兵權需要兩樣東西中的任一件,一個是雍正帝的聖旨,一個是老十三胤祥的手令。

老八胤禩一夥選擇的前者,這就需要弘時和弘晝的配合了,而弘晝無意中就當了這個推動者……

三、

犯了錯的弘晝(二):

老八胤禩一夥到達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以後,兩個大營的提督提出來,必須有皇帝的聖旨,或者是怡親王的手諭才能同意兩大營共管。

於是弘時和弘晝過來傳了雍正帝的聖旨,弘時先說的話:

“讓四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兵務,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聽到了是嗎?”

弘晝點頭:

“沒錯,這句話是皇阿瑪親口說的。”

不過回去的路上弘晝就發現了不對勁,並向弘時提出了疑問,只是弘時一句明天再改過來就是了,就忽悠了過去。

等到第二天上朝的路上,弘晝越想越不對勁,於是把情況也告訴了老十三胤祥……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弘晝也在大殿上被雍正帝打了一巴掌,之所以被打一巴掌,全是因為弘時這小子實在不地道,本來是他在誤導弘晝。弘晝被雍正帝冤枉時,也是喊了一聲三哥,希望他給自己作證,結果弘時話一出就成了弘晝的錯了:

“五弟也就是誤說了一句,是聽皇阿瑪親口說的……”

這時候的弘晝突然就明白了,弘時是在利用自己!

四、

弘晝的奪嫡之路(一):

這時候的弘晝算是徹底明白了,這時候的弘晝必須向雍正帝表明,自己絕對是無心之舉,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就有了弘晝“活出喪”的鬧劇,緊接著又跟雍正帝有了一場處處帶有陷阱的對話,雍正帝先問他你那個道場真的能躲避血光之災嗎?

弘晝心想,當然啦,如果不辦那個道場,就得去查封老八胤禩的家,那時候真扯不清了,當然有血光之災啊。

當然,他在雍正帝面前還不敢胡說,只能說,自己辦“活出喪”就是掩人耳目的,自己實在能力不行,勝任不了朝政大事。

當問到弘時到底對他說了什麼時,弘晝心理鬥爭其實是非常激烈的:

假如他供出了弘時,那麼當初在朝堂上為什麼不說?現在又這樣說,會不會是誣陷弘時呢?即使不是誣陷,也難免落下一個落井下石坑害自己親兄弟的名聲,這是雍正帝不想看到的。

如果他說弘時沒有說什麼,那也構成了包庇罪,也會導致雍正帝懷疑弘晝是不是跟老八胤禩一夥的,當初的假傳聖旨,是不是本就是故意這樣傳的,這樣的話弘晝也是罪責難逃。

能全身而退的回答只有一個:

“兒臣記不得三哥說過什麼話了!”

這句話就是假的,老八胤禩後來也說過,弘晝最靈透,讀書的時候最不用功,可是哪一次背書不是倒背如流,由此可講,弘晝的記憶力有多強,怎麼可能會忘記這麼重要的一句話呢?

而弘晝的這一句話,解了雍正帝的三個疑問:

一是弘晝本性善良,不願意手足相殘;二是這次八王議政逼宮,弘晝確實不是參與者,他是無辜的;三是弘晝對皇位沒有想法,也不想爭奪皇位。

五、

弘晝的奪嫡之路(二):

經歷了這場暗藏殺機的對話之後,弘晝算是全身而退了,可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也是他的奪嫡策略。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弘晝是否有奪嫡的想法,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個經驗老到的智者。一個智者,不可能意識不到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的重要性。

如果意識不到的話,他也不會在弘時面前質疑和彙報老十三胤祥了。

他在弘時面前質疑時,其實他是在做一次確認,就是要確認弘時是否跟老八胤禩搞到一起了,顯然弘時的回答告知了弘晝答案。

弘晝敏銳地意識到,自己韜光養晦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奪嫡的希望。

等到大殿上弘時直接把自己供出來以後,弘晝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弘時可以對自己這麼狠,那麼對弘曆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此時弘時對自己落井下石,那麼下一步自然就是對弘曆下手。

從弘晝確認弘時在幫老八胤禩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弘時已經跟皇位拜拜了,那麼下一步就是弘曆了。

而弘晝不供出弘時,就是等弘時把弘曆幹掉後,讓雍正帝親自幹掉弘時,等那個時候,三個皇子只剩下了自己,那麼皇位也就非自己莫屬了。

而且他這種做法毫無破綻,不會有任何人質疑弘晝,而且自己也沒有做傷天害理之事。

更重要的是,這個策略屬於旱澇保收的策略,不管成功與失敗,對自己沒有壞處,大不了還是跟以前一樣,做個“荒唐”王爺,而萬一自己的預測實現了,那麼皇位也就到手了。

所以不要小看了弘晝的這出“活出喪”,這就是他扮豬吃大象的策略,而且就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是一部不錯的歷史劇,大部分都尊重歷史,其中的說到弘晝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因為此人太過於出格,在我們看來是荒唐,但是弘晝卻甘之如飴,比如活出喪這一段,就可以看出來弘晝根本不在乎名聲,只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自保的目的,所所以他跟雍正說自己百無一用,其實也是一種自保,這是聰明的舉動呀。下面來看一下弘晝為什麼這樣說,又為什麼這樣和這樣做的深意!

弘晝是雍正的第五子,在康熙五十年出生的,他童年是在九龍奪嫡中長大的,也見識到了他的伯伯叔叔和老爹們為了那個皇位而進行的鬥爭,流血的和不流血的都有,甚至很多想遠離是非的人都牽扯進去,很多人在後半生命運悽慘,有的人直接死去,這些估計弘晝都看在了眼裡,對他的影響巨大。

他是幸運的老爹成為了皇帝,他成了嫡系,但是發生在他爺爺時代的九龍奪嫡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雖然有能力,也不願意牽扯到儲君之位的爭奪中去,他想當一個閒散的王爺,逍遙自在多好。

可是有時候你不爭也會捲入到奪嫡之中去,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別人認為你不堪,於是弘晝做出了活喪的戲碼,直接讓人放棄他了,認為他不堪早就。

他的老爹雍正知道他的意思,知道他想明哲保身,單獨找他談話,可是這貨直接說自己百無一用,根本不想什麼太子,只想逍遙自在,想老爹表明了心跡,我不奪位,雍正經歷了九龍奪嫡,最怕在自己的兒子身上重演,弘晝有自知之明讓雍正很放心。

反觀劇中的弘時,就不行了,因為奪嫡直接被雍正給賜死了,想比之下弘晝的結局是好的啦,聰明人做聰明事,劇中弘晝就是聰明人。

在朝堂鬥爭中只有聰明人才能活的長久,比如蕭何還要自汙,司馬懿還要裝病等都和弘晝所用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天楓說


其實我個人認為弘晝這樣做其實對於他來說已經將自己置於死地了,而置他於死地的不是八爺而是雍正。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弘晝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王爺。他知道由於康熙十分喜歡乾隆,且自己的父親也對乾隆寄予厚望。因此這個皇位是乾隆的無疑。加上雍正已經厭倦了康熙朝的九子奪嫡,並且親身感受到了為了奪嫡,皇子甚至能夠出賣國家利益。因此為了杜絕這樣的事情,他非常忌諱有人能威脅到乾隆的皇位。因此,弘晝雖有大才,但一直裝的很好。不停地把自己王朱厚照那樣玩世不恭的形象上裝。

但八王篡位的事情突然發生,威脅到了國家政權。弘晝在暗處不停地觀察者八王的部署,發現了其中的嚴重性。那麼,是接著裝,繼續明哲保身,還是鋌而走險的給雍正通風報信?

如果繼續裝,那麼雍正、十三爺、乾隆以及所有雍正系的人都要性命不保,自己也會受到牽連。畢竟為巢之下,焉有完卵?

但是如果不繼續裝,告訴雍正。那麼它之前給自己塑造的頑劣形象將會打破。這回讓雍正引起對自己的懷疑,畢竟雍正說了,弘晝是最像自己的孩子。而雍正自己正是採用鄔思道不爭是爭的方針,扮豬吃老虎,得到了皇位。那麼乾隆身邊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雍正絕對會警惕的。這樣下半輩子或許也會凶多吉少。

但是親情觀念這時候佔據了上風,弘晝還是決定鋌而走險。那麼怎麼報告給雍正這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了,既然要暴露,不能太徹底,還是需要一個好的方法。於是他想到了十三爺。

就在十三爺進宮準備與各位旗主王爺討論整頓旗務工作的路上,弘晝叫住了十三爺。

弘晝還是聰明的,他沒有明說八王要造反,而是拉拉家長後,帶有一種疑問句的形式問了一下十三爺,說各我聽說啦,各個部隊的頭頭都換啦,還換了駐地啦,這是怎麼回事啊?

聰明的十三爺一聽,就知道,這是這個侄子在向自己報信。於是便有了電視劇上的一幕,十三爺直接去了軍營。接著,很順利的擺平了這一次陰謀。

不過,弘晝還是暴露了,雍正自己也沒想到,平時玩世不恭還經常給自己辦各種喪事的傻子,居然還有如此眼光!莫非,他是想學自己?!

於是,一般不怎麼受待見的弘晝,破天荒的被雍正單獨叫進了宮。

弘晝自己也明白,這是暴露了。但是他確實無心爭奪皇位。可光自己知道怎麼行,也要讓雍正知道。

所以,在父子倆見面寒暄後,雍正開始了試探:

顯示讓他看各種摺子,然後又猛誇他如何如何。

弘晝反正就是一點,摺子老子不看,誇我,我就說我自己百無一用。然後天真爛漫並帶著無辜的看著雍正。

雍正不得已說:你是最像我的兒子。

弘晝趕緊說,自己是螢火之光,比不上天空之皓月。

雍正一看,這兒子已經擺明了立場了,也就放心了下來。

最終,弘晝躲過了一劫。而弘時就沒這麼聰明瞭。


房房小建


在領導面前說自己百無一用的人,往往就是為了打消領導的疑慮,以求自保。

《雍正王朝》中,弘晝表面是一位“荒唐王爺”,實際上智慧過人。他的百無一用,不僅是說給雍正聽,也是說給他的兄弟們聽的。

弘晝見雍正的背景

八爺黨的“八王議政”鬧劇剛剛結束,十三爺駕鶴西去,雍正準備著手清算八爺黨,命弘晝、弘時和胤祉一起去抄家。

弘晝為了遠離鬥爭,在家表演“活出喪”。當胤祉和弘時去抄家的時候,弘晝被雍正召見進宮。

弘晝沒有去抄家就是抗旨,所以必須給雍正一個合理的解釋。進門前,弘晝還特地塞了一張銀票給李德全,就怕自己卡殼,到時好有個人圓場。

應付雍正的考驗

雍正召見弘晝,一是為了試探他是否有奪嫡之心,二是為了打聽八王議政的事。

一見面,雍正就說:

“阿瑪在這個時候召見你,不會讓你染上血光之災吧?”

這是雍正在提醒弘晝,你在家裡的言行舉止,我清楚得很,給我乖乖地說實話。所以弘晝馬上就範:

“皇阿瑪聖明,兒臣那些昏話本是搪塞世人的,兒臣實在是因為辦不好差事,怕到頭來又給皇阿瑪添亂子,才弄出這麼個藉口,請皇阿瑪治兒臣欺君之罪。”

弘晝避重就輕,承認了不願意抄家,卻沒有說出真實原因。雍正也給了自己一個臺階,說他承認了就不算欺君,但對弘晝的試探還在繼續:

“看你整天跟那些和尚道士在一起,總比天天跟官員一起要強。小小年紀就知道明哲保身,這一點比你阿瑪都強。”

雍正說完就端起杯子喝茶,看似輕描淡寫,其實信息量蠻大的。雍正年輕的時候,也曾潛心修佛,不過是為了隱藏自己的真實目的,以不爭來為自己爭。所以雍正要弄清楚弘晝是為了爭還是為了自保,故意把弘晝說得比自己強,然後觀察弘晝的反應。

弘晝一聽有點驚慌,好在他也不是等閒之輩,他也察覺到這句話豐富的“內涵”,連忙化解:

“皇阿瑪,皇阿瑪,兒臣百無一用之人,就算再修上十輩子也望不到皇阿瑪的項背。”

弘晝說這話的時候,表情是無辜的。

他的一句百無一用,是在告訴雍正:自己對皇帝那個位置,沒有任何非分之想。一個百無一用的人,不會有任何威脅。跟皇帝傳承相關的事情,不用考慮我。我只想當個富貴王爺,平平安安地過好一生。

百無一用,也是對弘時和弘曆的宣言,告訴兩位哥哥:我沒有跟你們爭皇帝的意思,你們別拿我當對手。你們不管誰勝出,我都堅決服從。你們的爭鬥,不要拉我下水。

弘晝一句百無一用,讓自己在雍正面前化險為夷,在兄弟面前平平安安。在朝堂上想自保,這種大智若愚的辦法,比起其他縱橫捭闔的計策更加管用。


秋媚讀史


弘晝害怕了,從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來看,他的一生註定只能做一個王爺!因為他知道雍正的皇位註定是留給弘曆的!從康熙時代起,弘曆的種種表現都是他們這一代皇子中的楷模!尤其是經歷了九子奪嫡事件,他也清楚的看到了雍正是如何對待年羹堯,對待隆科多,對待老八,老九,老十的!深知這個父親是心狠手辣的,所以他對皇位早已心死,現在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怎樣明哲保身!當他受到弘時和老八陷害,讓豐臺大營失去控制時,他想了很多,他面對的是爭奪皇位之站,怎樣他才能自保,當他意識到弘時和老八這樣逼宮根本威脅不到雍正的皇位時,他立刻把這件事告訴給老十三,其實老十三去不去豐臺大營接管兵權結果都是一樣,只不過老十三來了能夠把損傷降到最低!然而雍正看到的事情,經歷的事情,他不希望發生在弘曆身上,所以弘時有錯,但是錯不至死,雍正為了大清江山活生生的把自己的親兒子給殺死了!這也足夠說明雍正的心狠啊!弘晝雖然沒有親眼看見弘時的屍首,但是他心裡明鏡的,這是為弘曆登基掃清障礙,此時的弘晝能不害怕麼,因為能夠威脅到弘曆的只剩下他了,於是他主動跟雍正認慫,把自己貶的百無一用,這樣或許能夠逃得一死!確實雍正也對待弘晝也的確心軟了,最終放過弘晝一命,不得不說如果弘晝表現的特別突出,對雍正特別上心,那麼他也難逃一死,說明弘晝選擇一個最聰明的做法!


可樂男孩


在雍正王朝中,弘晝在八爺逼宮一事上可謂是做得還算不錯,但是之前他卻犯下了很嚴重的錯誤,給了八爺他們一黨人可乘之機。所以他跟雍正說自己百無一用,同時也是謙遜的說法,表示自己絕對不會跟弘曆爭位。


在雍正時代,以八爺黨為首的人對雍正非常的不滿,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在某些事情上迫使雍正就範,從而能給他們帶來利益。當時雍正的一些作為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所以八爺黨呢,他們能籠絡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們在一起。其中包括九門提督隆科多,還有雍正失意的兒子弘時,再加上在關外的鐵帽子王們。

但是有了這些人還不夠,因為最關鍵的還是駐紮在京城附近的軍隊,也就是雍正王朝裡屢次出現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在歷朝歷代政變中,如果掌握不了軍隊的話,所謂的政變也就是一場空而已。例如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剛剛登位的時候就是先掌握了這兩個地方的兵權,最終才使自己的政權穩固下來,所以八爺黨們他們處心積慮的想奪取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軍權。

但是開始的時候他們想碰這兩個地方的軍權並不成功,因為當時這兩個大營的提督說了,必須有皇上和十三爺的旨意才行。正好這個時候弘時和弘晝來到這個地方,然後已經投靠八爺的弘時就對弘晝說,父皇不是說過要讓八爺負責整頓旗務嗎。弘晝開始沒反應過來,以為只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說確實有此事。而兩個大營的提督以為,皇上真的讓八爺統管一切,包括兩個大營的軍權,所以就做出了讓步。

弘晝後來覺得不大對勁,所以在碰到十三爺的時候就向十三爺說了這件事。而十三爺長期負責軍務,一聽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所以立刻就到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去把八爺他們安插的人給抓了起來,這樣八爺他們處心積慮所進行的逼宮一事,最終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後來,八爺他們都被抓了起來,弘時也因為和弘曆搶奪儲位,最終被雍正賜死。

弘晝經過這個事情之後,就向雍正說自己百無一用,因為在這件事情上他確實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讓八爺一黨人有機可乘。好在他及時發現問題,並且向十三爺報告,解決了問題,讓事情不至於惡化。同時他說這句話也是表明了自己的心跡,只想做一個太平王爺,而不想爭奪儲位,這樣就能讓雍正和弘曆放下心來。


平安讀歷史


題主有一句話說錯了,那就是《雍正王朝》裡面八爺逼宮的事情上做得很好,八爺他們要成功,有四個事情很重要,第一,拉攏到弘時,第二,成功說服八旗王,反對雍正,第三,拉攏到隆科多,第四,拿下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

前三個事情,八爺他們都完成了,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完全第四件事情,那就是白搭,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兵力是步軍統領衙門的好幾倍,也就是說第四件事情才是關鍵。

本來,八爺他們是拿不下這兩個大營的,因為這兩個大營的提督明確說了,必須要有雍正的聖旨,或者十三爺的手令,也就是說,他們只聽命於雍正和十三爺,而八爺有聖旨或者手令嗎,都沒有。

那八旗王來了有用嗎?這兩個提督還是拒絕了,八旗王也不頂事,這時候弘時和弘晝就出面了,弘時就問弘晝,皇上是不是有請八旗王出來整理旗務,弘晝就回來有,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這裡面就出現了一個理解上的誤會,兩個提督以為整理旗務是包括所有的事情,包括大營的防務、調兵,而弘晝以為沒有,而且這個誤會,是弘晝回去的路上才突然意識到的。

接下來,就是弘晝趕緊出來採取補救措施了,他雖然不知道弘時和八爺他們究竟要做什麼,但是他們掌握了這兩個大營,肯定不是好事,所以就趕緊去通知了十三爺,十三爺一聽就立馬明白是怎麼回來了。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弘晝肯定了弘時的話,那麼兩個提督是不會輕信八爺的話,那麼八爺他們是掌控不了兩個大營的,弘晝只是在將功補過而已。

弘晝說自己百無一用,明顯是過謙了,八爺曾經對弘時說過,弘晝是最聰明的,每次背書都背得最快,這個說明記憶力好,很聰明。但他並不會聰明反而聰明誤,雖然雍正是不公開立儲,但是他知道,寶親王弘曆是唯一的儲君。

他知道自己爭不過,他也不想去爭,還得向雍正表明心跡,自己無心這個儲君的位置,這個正是他聰明的地方,有些事情,不僅不要去想,而且還得告訴別人自己真的沒去惦記。


歷史簡單說


莊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其中心思想就是百無一用方可保全自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 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 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 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 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 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