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二期產業鏈個股梳理

大基金二期產業鏈個股梳理

為了培育芯片產業,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出臺,隨後,是1380億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和近1400億元地方基金的建立。

大基金一期總規模1387億,最終帶動超5000億社會投資。大基金二期初步規模約2000億,預期帶動萬億社會投資。

大基金二期重點方向三個:

設備,材料,應用

大基金二期圖譜

以下是大基金二期方向個股簡單梳理圖:


大基金二期產業鏈個股梳理

大基金二期產業鏈個股梳理

大基金二期部分核心股

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大基金二期是一個長期梳理的過程,今天先把部分核心個股做一次梳理。

設備方向:

光刻機:

目前國產化率幾乎為0,荷蘭的ASML一家獨大。國內光刻機完全依賴進口,目前國內光刻機技術最先進的就是上海微電子(未上市),但是能量產的最好的也是90nm光刻機。

上海微電子(未上市)全稱: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網上搜索上海微電子,會出現“東軟載波子公司上海微電子“的結果,但東軟載波子公司全稱是上海東軟載波微電子有限公司,和真正做光刻機的上海微電子是兩個不同的企業。

刻蝕機:

1、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是中微公司。公司主要產品有:電容性等離子體刻蝕設備,電感性等離子體刻蝕設備,MOCVD設備,VOC設備。

市場份額:全球刻蝕設備市場一直由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和東京電子三家公司主導,中微公司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使國產的高端刻蝕設備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一席之地。中微公司在我國國內刻蝕設備市場份額約為15%。隨著新技術的推出,市場份額還會進一步提升。

5納米世界級:在半導體的研報裡,我們經常看到nm(納米)一詞。這個數字越小,其難度越大,這往往也代表著半導體領域的水平。中微半導體的產品在之前已經可以進入臺積電7nm工藝製程,並且近期出現新的利好: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自主研發的5nm的刻蝕機,正式得到了臺積電的認可,並將在2020年投入生產,為華為、蘋果、高通等生產5nm工藝的芯片。當眾多巨頭還在為10nm,7nm技術大肆進軍的時候,中國中微正式宣佈掌握5 nm技術。

訂單(業績預期):該利好一齣,國產內存企業長江存儲一下子就向中微半導體採購了9臺刻蝕機。中微還表示,接下來公司還會有很多訂單,像長江存儲、華虹系、粵芯、積塔半導體、合肥長鑫以及中芯國際等多條產線或都可能採用。

大基金二期產業鏈個股梳理

從日K上,我們可以看到。圖上標註1的位置,是大基金二期消息出來後。資金直接買入(稀缺性)。圖上標註2的位置,是訂單消息進一步刺激(業績)。

目前不少人都會說,中微公司估值高了。A股上曾有一個類似的邏輯的個股是卓勝微。130多開板,當時有覺得估值高的,也有研報吹到160元的。後來一路漲到478元,研報也一路調整目標價格。

卓勝微的一個重要認可邏輯就是稀缺性,5G週期,基站先行,基站中射頻是重要的材料,而A股裡卓勝微又幾乎是獨一份,具有稀缺性,業績也一直增長。

從這個角度出發,中微公司後續還會有波段機會。

2、北方華創是一家偏綜合性的半導體企業,可以稱為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2020年1月17日,大基金又認購14,866,836股,約9.11億元。

個股基本面就不用說了,翻翻研報,到處都是。目前個股市值500多億,短線的爆發力度不是特別強,需要事件刺激,但是波段機會還是會持續的。

離子注入機:

離子注入是芯片製造中的一環,離子注入機是芯片設備裡的一份子,嚴格來說不能劃分到刻蝕機裡。

市場規模:根據SEMI的統計,2018年全球晶圓加工設備市場規模達到502億美元,同比增52%。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離子注入機佔晶圓加工設備的比重大約為5%,因此2018年用於晶圓製造的離子注入機全球市場規模達到了25億美元。同時,在5G、AI、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的驅動下,隨著集成電路製造產線的資本支出與產能增加,離子注入機作為最重要的設備之一,市場規模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A股公司:目前國內的公司主要有兩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未上市)、萬業企業旗下凱世通(100%股份)

上海凱世通半導體:據最新消息,近日凱世通的低能大束流集成電路離子注入機已搬進杭州灣潔淨室,目前正在根據集成電路芯片客戶工藝要求,進行離子注入晶圓驗證。這標誌著凱世通已具備先進製程的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整機工藝驗證的能力,未來有望為全球先進製程邏輯、存儲、5G射頻、攝像頭CIS、功率半導體等不同應用領域芯片客戶提供離子注入工藝驗證服務,提升客戶晶圓製造能力與芯片性能。此次凱世通低能大束流離子注入機的遷機成功,進入離子注入晶圓驗證階段。公司之前是做光伏領域的離子注入,目前正在往芯片方向進展,雖然在業內具有稀缺性,但比起中微公司已經有成品設備還是差了一個檔次。

芯片佈局預期:萬業企業是從地產行業做的轉型,目前拿的出手的是凱世通。另外,除了投資凱世通,2019年,萬業企業作為LP參與的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先後入股上海精測(精測電子)、長川科技,同時參與併購紫光控股(紫光國微)。在芯片領域積極佈局,同時,大基金也是其十大流通盤第三大股東。

材料方向:

電子級氣體:(成本佔比14%,對外依賴度80%)

華特氣體是國內半導體氣體領先者。特種氣體用到的行業比較多,受益於半導體行業的發展,華特氣體在切入半導體氣體的時候有一定的領先優勢。根據卓創資訊統計的全國特種氣體市場規模,公司在特種氣體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大約為 1.44%。所以只能把它成為半導體氣體領先者。

率先打破進口制約:華特氣體率先打破了國外壟斷的格局,並在國內氣體企業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招股書顯示,2011年至今,公司成為國內首家打破高純六氟乙烷、高純三氟甲烷、高純八氟丙烷、高純二氧化碳、高純一氧化碳、高純一氧化氮、Ar/F/Ne混合氣、Kr/Ne混合氣、Ar/Ne混合氣、Kr/F/Ne混合氣等產品進口制約的氣體公司,並實現了近20個產品的進口替代。其中,2017年,公司 Ar/F/Ne 混合氣、Kr/Ne 混合氣、Ar/Ne 混合氣、Kr/F/Ne 混合氣等 4 種光刻氣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 60%,位於國內第一。最近幾年保持每年研發推出2-3種新氣體的節奏。

現在還有13種氣體項目在研。

客戶群頂級:國內 8 寸以上集成電路製造廠商超過 80%的客戶覆蓋率,解決了中芯國際、華虹宏力、長江存儲、武漢新芯、華潤微電子、臺積電(中國)、和艦科技、士蘭微電子、柔宇科技、京東方等客戶多種氣體材料的進口制約。進入了英特爾(Intel)、美光科技(Micron)、德州儀器(TI)、海力士(Hynix)等全球領先的供應鏈體系。

認證:公司是我國唯一通過 ASML 公司認證的氣體公司,亦是全球僅 有的上述 4 個產品全部通過其認證的四家氣體公司之一。

產能預期:江西華特是公司的募投項目主要實施地,工廠面積上也是華特母公司的2倍以上,投入生產後,在產能釋放後肯定比現在有很大的增量。

整體上,華特氣體在電子氣體上搶佔了先機。國內還有其它特種氣體企業向電子氣體方向轉型,擴張。後續的競爭要持續動態關注。

雅克科技,南大光電,杭氧股份三家企業也是較為前排的企業。

三孚股份:

三孚股份是市場目前互動易和公開信息能查到,在做電子級二氯二氫硅和三氯氫硅的唯一公司。這兩個都是生產芯片所用到的材料。

CMP拋光材料:

CMP拋光材料,成本佔比7% ,國產化率不到10%

目前市場只有兩隻個股,一個是科創板的安集科技,一個是主板的鼎龍股份

詳情如圖所示

大基金二期產業鏈個股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