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姜东,哈尔滨人,现定居北京。曾就读: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山水画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第五届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国画院特聘研究员。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学会、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省美术馆、河北省画院、河北省美协、海南省美协、上海东方美术馆、湖北省国画院等三十余个美术专业机构及众多国内外友人收藏。作品四十多次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提名展、邀请展、学术展、联展以及全国性大展并多次获最高奖、银奖、铜奖及若干次优秀奖。随中国艺术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国交流、考察、展览。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朔云横天高》 纸本 136cmx68cm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万里烟波万里天》 纸本 136cmx68cm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析姜东山水画作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唐朝张璪提出,这八个字随后成为中国山水画不可动摇的创作法则。山水画史上优秀的作品也都无一例外是这一创作法则的产物。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一方面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同时又强调画家精神的陶养与表现。姜东就是一位严格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法则的画家。在当今山水画坛严重脱离生活,凭空臆造、玩弄笔墨的风气下,姜东的作品始终给人以来自生活的真切与生动感受。画家多次深入名山大川,尤其取材于张家界自然景观。其笔下山水有着真实的生活体验,画家“师造化”所得的回报是自然界赐予的无穷的美的源泉,它自然、生动、博大。在姜东的山水画中,小桥流水人家、茂林掩映、峰回路转、峰峦出没,在平凡中见得深邃,见得天机。可以说张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桥一屋,给了画家以艺术启迪,他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山水画笔墨符号,是脱胎于自然景观的艺术形态,是画家对大自然的重新塑造。画家不能脱离自然造化,否则创作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溪山幽居图》 纸本 136cmx68cm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云出溪山清》 纸本 136cmx68cm

在外师造化的同时,画家注重精神层面的修养。展读姜东作品,让人沉迷于那幽深、纯净、涳濛的审美意象。姜东画面上体现出的丰富、变化微妙而又统一的审美品质,与画家的性情有着直接的联系。姜东那粗犷的东北汉子外表下,有着极其敏感的心。他情感丰富细腻,为人坦诚热情,惟有这样的性情,才能感受到造化之美并曲尽其态。他的审美心象,绝不同于当今某些因急功近利而标新立异者,他的画在平淡、真实中透着一种幽冥、静寂、安详。这与他秉性沉着、敦厚朴实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这更得益于他对传统哲学老庄、禅、佛美学思想的修习。姜东是一名佛门弟子,他常言因尘缘未了,不能度入空门,但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给了他陶养,他作画是在悟道,在其山水画中处处体现着他对佛教美学思想的体认。佛画所以悟道者,证空也。《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者即是表象,实境之谓,以般若观之,则境实而心不染,所谓游于中而悟道。在姜东的山水画中,常让人感动于那苍茫的若有若无,或者说由有到无的境界。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实境,却有一种“空”的意境,其间蕴涵着佛教大彻大悟、大悲大喜、大善大美的美学思想。佛学的修养使画家姜东虽在尘世,却有一颗虚静之心,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最珍贵的品质。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讲到:“盖天机之勃露,然惟静者能先知之”。画家在精神层面对物质世界超越的虚静心态是其能感悟美,创造美的前提。他的作品不是对实境的如实描绘而是超越,他笔下的山水是融合了个人情感和宗教情结的景象,正如石涛所言其作画是“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也”。姜东带有真情实感的山水作品为当今工业文明下疲于奔命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纯净温馨的精神家园,这也是其作品得到肯定的重要原因。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速度-江宁》 纸本 136cmx68cm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就了姜东的艺术作品,同时画家精湛的笔墨功力是作品的技术保证。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的绘画语言,笔墨不仅是造型语言还是画家抒情达意表现自我的工具,它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画家的修养学识,它几乎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姜东对此有着深刻的认同,他非常注重中国传统笔墨审美价值的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自80年代初以来长达20年对传统孜孜不倦的苦临苦练,画家对传统造型符号有着深层次的理解,画面上体现了他对传统山水画笔墨形式的认识。他的作品风格倾向于南派山水,深密、灵动、丘壑层迭、笔墨苍润,同时又兼具北派山水浑厚的气质。其画面极尽勾、皴、点、染之能事,用笔朴实自然,在统一中求得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在师法传统笔墨的过程中并未泥古不化,而是结合写生灵活运用,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和现代感的笔墨语言。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置身于姜东的山水画前,扑面而来的是生动的气韵。方薰在《静居画论》里说“气韵生动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老杜云,元气淋漓幛犹湿,是即气韵生动。”画家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并在画面上有着突出表现。在姜东画面上有一种恍兮惚兮的梦幻美,在其精心设计的相互穿插交错的林木、流淌的溪涧、漫动的云气间,笼罩着氤氲气象。这种似真似幻的美,有赖于画家大胆独到的渲染功力。用水的技法在姜东的山水作品中是一突出的艺术语言,他往往通过大面积肆意的渲染,运用水墨与生宣纸相遇产生的效果,来塑造一个气韵生动的场景,他善于运用干湿对比,达到画面上即对比又统一的艺术效果,同时氤氲间笔墨丰富微妙的变化也增加了画面的耐读性。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历尽人事之升沉得失,而不胶着其间。在人生道路艺术道路上苦苦追求的姜东,渐入佳境,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这些殊荣并未使他放慢追求理想的脚步,作为青年画家,姜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我们期待着这位来自黑土地的画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陶安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2008年初春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姜东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