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他是清朝滿人之後,來自於一個叱吒風雲的馬背上的民族。

他出生在鐘鳴鼎食、烈火烹油的富貴之家,他是萬人豔羨、風采卓然的相府公子

他不慕名利,心地純潔如冰雪;他多情深情,一生專為情而活。

他嘔盡心裡的血,唱出了愛情的最強音;他流盡相思的淚,道出了生離死別的悽楚與無奈。

情深不壽,慧極而傷,如水晶般晶瑩璀璨的生命,在30 歲時便戛然碎裂。

他擁有世間最美的名字,一吟此名,濁世才子之清奇風貌,歷歷如在眼前。

他,就是納蘭性德。

01、從豪門裡走出的才子

1655的冬天,納蘭性德在京師出生

與某些自詡“我生來就是豪門”的明星相比,納蘭性德才是真正銜著金湯匙誕生的人。

他的父親納蘭明珠,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一代權臣,炙手可熱。

他的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的第五女,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他的曾祖父的妹妹為努爾哈赤的妃子,皇太極的生母

他們的家族納蘭氏則隸屬正黃旗,為清朝滿族最顯貴的八大姓之一,也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

納蘭性德出生時,父親說:“言學者當損有餘,補不足,至於成德,則不期然而然矣。”所以,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因避當時的太子“保成”的名諱,改為性德。

納蘭性德雖出生在貴胄之家,卻毫無紈絝之氣。他從小喜讀詩書,聰慧過人。“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善為詩,在童子時已出句驚人,久之益工。”

他還跟隨大內高手習武,精於騎射。對於其它的藝術門類,也廣泛涉獵。

十七歲時,納蘭性德進入了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十八歲時考中舉人,19歲時又中貢士,22歲時補中進士。

在讀書求學的期間,納蘭性德還編纂了兩部著作:一部是1792卷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一部是四卷集的《淥水亭雜識》。

《淥水亭雜識》是納蘭性德對自己讀書過程中的見聞以及學友傳述的記錄整理,它涵蓋了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等多方面的知識。

納蘭性德的多才和博學,由此可見一斑。

作為父親,納蘭明珠希望他的長子能用心仕途,大有作為,使納蘭家族的尊貴與榮耀常在。

但是出身豪門的納蘭性德,“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卻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02、最美是初戀,心事眼波難定

在納蘭性德的內心裡,他最想做的,其實是一個自由自在、飲酒作詩的文人和一個痴情專一的愛人。

他對人生中的每一次愛情,無不傾情付出、飛蛾撲火。因為用情過深,他的心被相思纏繞,最終窒息。

“情”字就是他的靈魂,就是他的生命。在他的情史中,最美好的是他的初戀。

納蘭性德的初戀是他的表妹。表妹從小沒了父母,寄住在納蘭家。納蘭與表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及至情竇初開的年齡,納蘭性德和表妹便開始了偷偷的戀愛: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戀愛中的人總想整天地膩在一起,哪怕時間再長,也覺倏忽而逝。納蘭性德和表妹沐浴在愛河之中,極盡繾綣纏綿:

歡盡三更短夢休,一宵纏得半風流。

霜濃月落開簾去,暗觸玎玲碧玉鉤。

就在一對金童玉女互結秦晉,憧憬美好未來的時候,納蘭性德的表妹卻被選進宮,做了皇帝的妃子。

清朝的《賃廡筆記》曾記載:“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

面對表妹的離去,納蘭性德無比的痛苦與不捨。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好久不見表妹,納蘭性德壓抑不住心中瘋狂的思念,他在努力尋找與表妹相見的機會。

終於,“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因為宮禁深嚴,納蘭容容和曾經心愛的人,近在咫尺,“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在那一刻,納蘭容容才知道,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迢迢銀漢,而是你就在我身邊,而我們的中間,卻隔著皇權。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需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縱使相思太苦,縱使等待無期,納蘭性德對錶妹的一腔痴情,卻依然不變。弱水三千,他只想取一瓢飲;人生苦短,他只想與一人度。

但是,情路坎坷的納蘭性德,再也等不來,那個註定不屬於他的人。

03、難忘是盧氏,一片傷心畫不成

初戀的毀滅,使納蘭性德一蹶不振,鬱鬱寡歡。

為了使兒子儘快從情傷中走出,納蘭性德的父母為他精心張羅了一門親事。她是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生得花容月貌,慧敏嫻雅。

1674年,納蘭性德與盧氏成婚。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新婚之後,盧氏溫柔賢淑,善解人意。他對納蘭性德極盡撫慰和關懷。偶爾,納蘭性德還會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深夜難眠。

此時,盧氏是體諒他的,她只是低聲地輕喚:

挑燈坐,坐久憶年時。薄霧籠花嬌欲泣,夜深微月下楊枝,催道太眠遲。

本以為“心字已成灰”,本以為“滄海難為水”,但“生而婉孌,性本端莊”的盧氏,卻一天天地走進了納蘭性德的心裡。

南國素嬋娟,春深別瘴煙,

最是黃昏後,偏宜綠鬢邊。

盧氏的到來,驅走了納蘭性德心中的失意和愁苦。漸漸地,他又找回了從前的溫馨,他又嚐到了兩情相悅的甜蜜。

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欄曲處,同倚斜陽。

正如一首樂曲,奏到高潮時便會急轉直下,納蘭性德的人生,在幸福至極時,又迎來了命運重重的一擊。

與她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盧氏,婚後第三年就因難產而死。重情深情的納蘭性德,再失至愛。

他的身體本來就孱弱,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經受得住這個打擊。他只知道,他的心也隨著愛妻永遠地去了。

從此,他的詩風隨之大變,“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多少次雁過長空,他肝腸寸斷;多少次午夜夢迴,他淚眼模糊。

他多想再擁妻子入懷,他多想再看妻子一眼,可是鋪開畫紙,卻雙手顫抖,泣涕漣漣。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又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清輝如洗,朦朧的竹影在簾櫳間輕輕搖曳。那個不眠的人,佇立窗前: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這樣的明月之夜,萬籟俱寂,只有那個孤獨落寞的人,聽見了烏鴉的輕啼。

秋風颯颯,黃葉又起。惆悵的納蘭性德,輕輕地關上了窗子,卻關不上對亡妻的相思: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讀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那些尋常的經歷,已杳然遠去,數年後回首,卻成了最美的過往。在納蘭性德的生命裡,盧氏只來過一陣子,他卻懷念了她一輩子。

最好的愛情,不只是從一個人的生命裡走過,而是和他的靈魂生死相依。

04、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盧氏去世以後,納蘭性德較少寫別的詞作。只要提筆,多是傷痛;只要書寫,多是悼亡。

1680年重陽節的前夕,盧氏去世已經三年,納蘭性德做了一個夢。“夢之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夢醒之後,納蘭性德寫下了: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依,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來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那天上的明月啊,一月只有一天是圓的;那人間的情緣啊,總是那麼容易斷絕。我到你的墳上將你祭奠,心中的哀愁還是無處排遣。我久久地注視著那春天的花叢,我多想和你變成那雙棲雙飛的蝴蝶。

從此,在我的生命裡,月圓是你,月缺是你;皎潔是你,黯淡也是你。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她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空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盧氏去世以後,納蘭性德雖然納官氏為妾,但那不過是遵奉父母的意願,他的心,很難再起波瀾。

作為康熙的御前侍衛,納蘭性德經常會隨御駕出行。所以,除了悼亡詩,他還寫下了一些邊塞詩。

納蘭性德的邊塞詩,除了寫旅途的艱辛,氣候的苦寒,更多的還是抒發淒涼憂傷的思鄉懷人之情。

1682年2月,康熙平定雲南後,出關東巡,奉天祭祖。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漫漫旅途中,春歸人不歸,納蘭性德寫下了: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日歸不得,兩漿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納蘭性德的邊塞詩,最為著名的是《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風雪悽迷,夜已深沉,納蘭性德卻被風雪攪擾得怎麼也睡不著,他想起了遠在京師的家。

在那裡,沒有這般寒風呼嘯的聒噪之聲,那裡有的,只是親人的笑臉和溫暖的牽掛

他只想歸去,歸去與親人團聚。

05、感人至深,高山流水遇知音

納蘭性德至真至純,至情至性,他不但對妻子情深義重,對朋友更是不論出身,不論門第,一旦認定,便不棄不離。

他是世界上最清明和最純粹的人。

他一生朋友眾多,有“平原君食客三千”之譽,但其結交之人,皆為與世落落難合者。其中,他和顧貞觀之間的師生之誼尤為令人感動。

顧貞觀博學多才,卻鬱郁不得志,曾官至內閣中書,後遭同僚打壓,辭職歸裡。

在家閒居五年之後,顧貞觀被聘請為納蘭性德的家庭教師。那年,顧貞觀四十歲,納蘭性德二十二歲。

在顧貞觀眼裡,他的學生謙恭有禮,聰慧過人;在納蘭性德眼裡,他的老師學識淵博,風神俊逸。兩人相互傾慕,一見如故。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士,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顧貞觀有一好友吳兆騫,因為科舉考試遭誣陷,被流放到寧古塔已二十年。

顧貞觀知道寧古塔是非人之地,他不忍心自己的朋友客死異鄉,他承諾一定要將吳兆騫救出苦海。

成為納蘭性德的老師不久,顧貞觀向納蘭性德寫了一封求情信——《金縷曲》: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置此札,君懷袖。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問人生到此淒涼否?千萬恨,為君剖。

這首詞寫得真摯悲切,催人淚下,納蘭性德看後,被顧貞觀對好友至死不渝的情誼和承諾深深感動。

雖然納蘭性德和吳兆騫並不相識,但他答應一定為此事周全盡力。

一日心起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

最終,在納蘭性德的請求之下,他的父親納蘭明珠費盡周折,終於將吳兆騫從寧古塔救了回來。

從此,顧貞觀更是將納蘭性德引為知己,納蘭性德也認定他的老師,是可以託付一切的人。

顧貞觀沒有辜負他的學生。

納蘭性德去世以後,顧貞觀將納蘭性德的所有詩詞重新編纂整理,使之流傳後世。

人生在世,沒有人不需要朋友。但真正的朋友,就像高山流水,又像美好的愛情,二者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倘若你在一生中,有幸遇到了這樣的朋友,就請好好珍惜。

因為他們在你落難的時候,會為你兩肋插刀,披肝瀝膽。你會因為他們,而走過人生的黑暗。

06、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納蘭性德三十歲的時候,經顧貞觀介紹,認識了江南才女沈宛。

此女生得美麗聰慧,知書達理,尤擅詩詞。這使得納蘭性德對她一見鍾情,十分珍愛。

但因為當時滿漢不能通婚的巨大阻力,他們難成眷屬,沈宛最終悽然離去。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才女沈宛,就像那一院的梨花,註定在納蘭性德的生命裡匆匆凋零。

1685年的五月,久病在床的納蘭性德,因為有朋友來看望,他不顧病弱的身體,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導致寒疾更甚,七天之後便含恨離世。

他魂歸碧海的那一天,正是八年前他的亡妻盧氏的忌日。

滾滾紅塵,終究沒有將納蘭性德留住。他過早地奔赴了另一個世界,去那裡和盧氏再續前緣。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除了顧貞觀之外,納蘭性德還有一位老師,他就是徐乾學。

徐乾學對納蘭性德的成長和詩詞方面的成就影響巨大。他在仕途上也因而得到了納蘭明珠的大力提拔。

納蘭性德去世以後,徐乾學羽翼豐滿,卻做出了令他的學生永遠也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失卻底線的彈劾納蘭明珠,最終導致明珠被罷相。

納蘭性德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他的恩師的背叛和他的家庭的衰落,但是對於人性的變化莫測和人生的聚散無常,他比任何人體會得都更深刻。

所以在去世之前,納蘭性德寫下了《木蘭花 擬古決絕詞柬友》一詞,以表達他對顧貞觀、陳維崧等好友的深情難捨: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霖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在《木蘭花 擬古決絕詞柬友》中,納蘭性德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啊。那樣,我們就不會有後來相知相處中的抱怨,就不會要痛心地面對“故人心易變”,就只有初見時的單純與淡然。

然而,儘管人生中的初見無比美好,我們終將失去那份純真,終將與友人風流雲散,終將與愛人魂隔兩重天。

因為對於人生,殘缺和失意才是它的常態,而幸福很可能只是一個意外。納蘭性德對這一點早就深有領悟,所以,他才悲情地吟道: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07、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性德是令人羨慕的,因為他是世界上最富貴的人;納蘭性德又是令人同情的,因為他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他自封“我是人間惆悵客”。他為什麼惆悵?

因為在富貴的背後,他看到了生命的真相。

作為皇帝的侍衛和近臣,他必須察言觀色,謹言慎行;作為一個從小就患有頑固寒疾的人,他錯失了人生中很多美好和快樂的光陰;作為一個豪門公子,再尋常不過的幸福,對他來說都像鏡花水月。

他一直用真心愛戀著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卻將他肆意地蹂躪。

他年紀輕輕就走了,他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生命。他為我們留下了342首不朽的絕唱,也為我們留下永生永世的嘆息和悲傷。

他的三百多首詩詞,雖然題材和範圍狹窄了些,但卻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之風。尤其是他的悼亡詩,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對納蘭性德的詞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納蘭性德的詞,是將一顆心碾碎,然後和著血,拌著淚,在血淚中唱出的歌。

這首歌,我相信,很多很多的人都聽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