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不好、腰痛、氣短……別擔心!這些簡單的小妙招,都能幫到您

頸椎不好、腰痛、氣短……別擔心!這些簡單的小妙招,都能幫到您


日常保健五大要穴


1、膻中穴


位於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之上,屬於任脈,是心包經經氣聚集之處,此外,一身宗氣也匯合於此穴。


膻中有理氣開胸、降氣通絡之功,多用於治療心悸、氣短、胸悶、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用掌根來回摩擦,以透熱為度。


2、三陰交


在小腿部內側內踝高點上三寸,脛骨內側面後緣,為主治婦科病常用穴。


婦女由於月經、胎產、哺乳等,以血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緒易於激動,肝氣容易鬱滯,出現肝血不足的狀態。


三陰交能疏理肝脾養血,常用來治療月經不調、崩漏、痛經、經閉、帶下、產後腹痛、習慣性流產、乳汁缺乏等。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頸椎不好、腰痛、氣短……別擔心!這些簡單的小妙招,都能幫到您


3、足三里


位於小腿的外側,膝蓋骨斜下方。


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的要穴,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患,如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炎等疾病。


只要有胃痛、胃脹、反酸、燒心、呃逆、便秘、洩瀉等症狀,都可以按這個穴位進行保健。


操作方法為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頸椎不好、腰痛、氣短……別擔心!這些簡單的小妙招,都能幫到您


4、湧泉


在足心凹陷處。平時按揉有助於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眩暈、高血壓等。


由於此處最敏感,刺激後有開竅蘇厥、回陽醒腦的功效,若發現有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給予該穴位強刺激,按揉50~100次。


5、關元


位於肚臍下三寸,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遺尿、陽痿、洩瀉、帶下、不孕不育、閉經、產後腹痛等。


可用擦法,以透熱為度,每日1~2次或艾灸,每次10~15分鐘,每日1次。


頸椎不好、腰痛、氣短……別擔心!這些簡單的小妙招,都能幫到您


緩解腰痛的最佳動作


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結合力量訓練和有氧鍛鍊的基礎上,每週再做2~3次拉伸練習,可有效預防和緩解腰痛,並推薦了以下幾個最佳拉伸動作。


1、嬰兒式。俯臥,雙手和雙膝著地;雙手位於肩膀正下方,膝蓋位於臀部正下方;雙臂儘量向前伸直、伸遠;


臀部緩慢向腳後跟的方向坐下,頭和胸部垂下;


保持此姿勢20~30秒鐘。若感覺拉伸幅度過大,可在腹部下面放個小枕頭。


2、仰臥扭轉。仰臥,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上;


雙臂向身體兩側伸展,呈“T”字型;肩膀貼於地面,輕輕將雙膝向身體一側轉動,頭部轉向另一側,保持此姿勢20~30秒鐘,復原,換身體另一側做同樣的動作。


3、膝靠胸拉伸。仰臥,雙膝彎曲,雙手環抱於膝蓋骨下方,然後慢慢將雙膝靠向胸部,並保持此姿勢20~30秒。


4、仰臥4字拉伸。仰臥,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上;抬起右腿,彎曲右腳,把左腳踝橫跨在右側大腿上,雙手抱住右側膝蓋;


保持此姿勢10~15秒鐘,然後換身體另一側做同樣的動作。


5、橋式。仰臥,雙膝彎曲,雙腳分開與臀同寬;雙腳用力按壓地面,抬起臀部,並保持此姿勢20~30秒鐘。


頸椎不好、腰痛、氣短……別擔心!這些簡單的小妙招,都能幫到您


“低頭族”多做這三個動作


上下班擠地鐵,有沒有發現人人都很忙,忙著低頭看手機,打遊戲、刷某寶、看電子書……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科主任醫師潘翠環稱,低頭族長時間含胸駝背低頭玩手機,頸椎始終維持前屈位,頸肩胸部肌群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


常常會有探頸圓肩、上交叉綜合徵、駝背等不良體態,極易引發頸椎小關節紊亂、頸項肌勞損、頸椎病等疾病。


她建議,日常牽伸頸部肌群可以有效緩解長時間低頭引起的肌肉疲勞痠痛、激活頸部深層穩定肌群,牽伸胸部肌群可以幫助改善體態,避免不良姿勢帶來的健康問題。


所以,坐地鐵別再刷手機做“低頭族”了,可以抓緊時間偷偷做這三個動作——


1、斜方肌上束牽伸


動作要點:1. 頭儘量轉向右側,收下頜;2. 左肩下壓,左手壓在臀部下;3. 右手繞過頭部,嘗試將頭部向肩部靠攏。


動作感覺:右側頸後部有牽伸感


2、頸屈肌牽伸


動作要點:1. 坐位或站位,伸展脊柱;2. 頭向後仰,望天花板;3. 合攏嘴巴。


動作感覺:頸前部有牽伸感


3、胸大肌牽伸


動作要點:1. 背部挺直,不可彎曲;2. 前臂保持垂直於地面;3. 背部用力收緊,雙臂儘量向後打開。


動作感覺:胸前部有牽伸感


頸椎不好、腰痛、氣短……別擔心!這些簡單的小妙招,都能幫到您


根據性格選對運動


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跑步、瑜伽、籃球、滑雪等,雖然都有利健康,但不意味著它們對每個人都是最理想的。


若能選擇與性格特徵相匹配的運動,或許能讓我們更好地堅持鍛鍊。


根據不同標準,人的性格有不同分類。若按經驗分,性格有外向型和內向型。


外向型的人情感外露、熱情、活潑、善於交際等,非常適合參與集體運動項目,比如籃球、足球、集體舞等,可使他們將運動和社交完美結合,更容易培養興趣和成就感。


內向型的人安靜,喜歡獨處,更適合個人運動項目,比如跑步、瑜伽、太極等。這使他們不會感到拘束,更加舒服放鬆地享受運動。


根據氣質類型,性格可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


膽汁質類型者,性格直率、熱情、精力旺盛、情緒易衝動,喜歡刺激、競爭,往往樂於接受挑戰。這類人可選擇一些競技運動,如滑雪、衝浪、攀巖等。


多血質類型者,喜歡與人交流,思維靈活,行動反應快,但注意力不集中。推薦他們參加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隔網對抗運動,以及籃球等集體項目。


黏液質類型者,平靜沉默、謹慎細緻、情緒不外露、十分專注,但反應稍慢些。建議選擇射擊、射箭或者長跑運動。


抑鬱質類型的人,聰明、觀察力敏銳,但性情孤僻,喜歡安靜獨處,推薦瑜伽、太極、冥想等運動。這類運動比較舒緩,注重身心合一,適合獨自安靜時鍛鍊。


北京體育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張國禮指出,性格和運動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一方面,根據性格特點可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另一方面,即使已成年,運動仍可對性格進行塑造和改善。


比如,膽汁質類型和抑鬱質類型者、多血質類型和黏液質類型者可以交換一下運動項目;


內向孤僻者可適當選擇集體運動,增強自身活力和合作精神;性格衝動急躁者,可進行太極、瑜伽等靜態運動,有助於情緒的自我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