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隋朝离间突厥,使突厥分裂成东西突厥,那到底是怎么离间的?

陈咬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离间只是一部分,主要还是突厥自己的问题。

突厥是游牧民族,其实就是大大小小的部落联盟性质。

这些部落联盟起来,是为了共同的利益。

一旦利益出现冲突,这些部落就非常容易瓦解甚至内讧。

所谓东突厥可汗,是所谓突厥汗国的领袖,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

突厥汗国的东突厥和西突厥,其实是两个国家,只是西突厥形式上归属东突厥而已。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求婚于北周的时候,东突厥实际上有数位可汗并立,已经分裂。

沙钵略可汗及其叔侄兄弟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各统强兵,互不买账。

这边,著名的外交家长孙晟,长期在东突厥地区生活,对突厥一切了如指掌。

他认为突厥内讧是必然的,大隋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还可以稍加挑拨。

历史记载:隋文帝采纳了长孙晟的提议,即遣太仆元晖为使者出伊吾首至西面的达头可汗处,特赐狼头纛,故意表示钦敬,礼数甚优。达头可汗回访时,隋文帝又故意将其使者引于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之上。反间计实施后,沙钵略可汗与达头可汗之间果然发生了猜疑。隋文帝又授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出黄龙道,携带大量钱财、赐予奚、契丹等部族。长孙晟至处罗侯处,广布心腹,诱其内附。这样一来,突厥内部被分化,沙钵略可汗变得孤立起来。

这边,沙钵略可汗自持兵多将勇,试图消灭东突厥其它实力派。但沙钵略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大,充其量也就是比其他人强一些。

沙钵略可汗在大隋挑拨下擅自用兵,引起了公愤。

583年沙钵略出兵攻击另一可汗阿波,不但占了他的地盘,收了他的部署,连他的老母都杀了。

阿波可汗走投无路,哭求达头可汗相助。

达头可汗本来和沙钵略可汗有很深的矛盾,曾经有过零星火拼。

现在眼见沙钵略可汗开始消除异己,达头可汗也无法坐以待毙。

达头可汗借兵十多万给阿波可汗,后者本来也是战将,相当强悍。此次阿波可汗再收拢旧部数万人,实力还超过了沙钵略可汗。

两个强大敌人联手,沙钵略可汗就不是对手,连战连败,被迫遣使向隋朝贡。

达头可汗见沙钵略可汗和隋朝合作,认为双方已经成为死敌,干脆宣布独立,这就是西突厥。

东突厥很快就灭亡了。但大唐灭掉西突厥,则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

所以东西突厥的分裂,是他们内部的原因,隋朝的挑拨只是起到催进作用。

如果突厥内部没有问题,隋朝再挑拨也是没用的。


萨沙


突厥的分裂,一是内部势力分化的结果,而是隋朝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外交手段。

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离间策略的是隋朝名将长孙晟。

一、长孙晟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计策

长孙晟出身北周贵族,骑射技术都十分精湛。

当时的突厥正处于第四任可汗——佗钵可汗统治时期,突厥十分强大,北周北齐都不得不称臣求和,每年都要进贡大量金银丝帛。以致于佗钵可汗曾言:“但使我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

后来北周灭北齐,实力也无法和突厥硬拼,但是想解除北方威胁的念头也越来越迫切。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新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与北周通婚,北周宣帝以千金公主嫁之。为了不失了面子和国威,北周“妙选骁勇以充使者”,精选勇士做使者护送公主去突厥。

在外戚杨坚的推荐下,长孙晟成为北周副使出使突厥。长孙晟的传奇也就由此开始了。

之前突厥从不讲北周使者看在眼里,但是这一次不同了。因为长孙晟将前来挑衅比试骑射的突厥勇士都给击败了,这使得沙钵略可汗对他另眼相看。

结果和亲结束,突厥把长孙晟强留在突厥,不让他回去。

长孙晟被突厥扣押一年之久,这期间由于长孙晟射术精湛,发生了“一箭双雕”的的典故,突厥贵族都向他学习射术,长孙晟由此和突厥上层混的很熟。

他更是趁着四处游猎之际,理解突厥的地势地形和各部落的情况,对突厥内部形势了如指掌。

突厥在第四任可汗——佗钵可汗去世后就发生了分裂迹象。

突厥汗国的开国之君阿史那土门(即伊利可汗)去世之后,汗位一直在他的三个儿子中传承(乙息记可汗、木杆可汗和佗钵可汗)。

佗钵可汗的汗位来自哥哥木杆可汗,为了感恩,去世前佗钵可汗舍子立侄,交代儿子庵逻要把汗位让给木杆可汗的儿子大逻便。

但是佗钵可汗去世后,乙息记可汗的儿子阿史那摄图联合一部分突厥贵族反对大逻便继位,仍旧拥立庵逻为可汗。

接下来阿史那家族的三位堂兄弟间纠纷不断。

最终庵逻无力约束内部纷争,让位于阿史那摄图,称沙钵略可汗,让位后的庵逻称第二可汗。沙钵略可汗以大逻便为阿波可汗,统辖西域。

而在更远的西部还有一位达头可汗,这位达头可汗是突厥开国君主伊利可汗弟弟的之子,是沙钵略的叔叔。

这时候的突厥汗国以沙钵略可汗为正统,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第二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分居四面,都号称可汗。

在外人看来,突厥是一团和气,但是内怀猜忌。

一年后回国,此时隋朝代周,长孙晟向突厥汇报了突厥的情况,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提议。

二、离间计的实施

581年杨坚代周,沙钵略可汗伐隋。长孙晟的离间突厥行动也秘密开始。

隋文帝先派遣使者拜访达头可汗,特赐狼头大纛,极力恭维达头可汗。达头可汗使者回访时,隋朝将其使者的位置排在沙钵略可汗使者之前面,以示尊贵。这样一来,沙钵略可汗对达头可汗产生猜疑。

同时长孙晟再次出使突厥,秘会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长孙晟以老朋友身份劝他与隋朝交好。

分裂的种子悄悄地在突厥内部生根发芽。

582年,沙钵略可汗联合其他四位可汗发四十万大军攻隋。

五位可汗,多路攻隋,其势难挡,一时间,武威、兰州等地被劫掠。

沙钵略可汗想继续南下,但是达头可汗不听号令,劫掠一番后就带兵撤走了。沙钵略心中对他愈加不满。

此时长孙晟又亲去游说沙钵略的儿子,让其谎报消息说铁勒等部谋反攻打牙帐,沙钵略可汗无奈退兵。

583年,沙钵略可汗再次攻隋。

阿波可汗也领军进犯,不过被隋军击败。长孙晟又乘机派人游说阿波可汗。

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本就不和,他战败后,担心沙钵略趁机将罪责推到自己身上吞并自己的部众。因此阿波可汗有些动摇,遣使者到隋朝请和。

而沙钵略本人也没有讨到好,在白道惨败,使得“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其军中无食,粉骨为粮,加以疾疫,死者甚众。”

白道惨败,沙钵略心中不爽,又听闻阿波可汗心与隋朝议和,他恼怒率军袭击阿波可汗的领地,杀死了阿波可汗的母亲,兼并了阿波可汗的部众。

阿波可汗便向叔叔达头可汗求援,达头可汗立刻给予大力援助。

有着杀母之仇的阿波可汗和沙钵略可汗是不死不休,突厥陷入了内斗之中。

至此突厥汗国正式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相互进攻,实力极大消耗,无力大规模南侵隋朝。

史载:“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可惜长孙晟时候,隋炀帝好大喜功,葬送好局,使得突厥再次强大,隋炀帝在雁门被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大军围困。

到唐太宗时期,东突厥被灭。而长孙晟正是唐太宗的岳父。


微史春秋


突厥的分裂其实不单单因为随朝,还有很多原因。我们来细细分析:

一、游牧经济的分散性和政治结构的松散。

二、被征服诸部落的反抗斗争。

三、争夺大可汗的位置的斗争,激化了突厥汗国统治阶级上层矛盾。

四、隋朝的强大,加速了东西突厥的分裂

隋的统一,结束了突厥汗国没有强邻的历史。突厥汗国无法像从前从北周 、北齐处获取中原大量物资供应,只能通过战争索取,但事与愿违。在隋朝的反击与分化下,使得阿波可汗联合西部的达头可汗公开对抗大可汗沙钵略。突厥汗国就此分裂。


老王的历史屋


突厥分裂和隋朝有一定关系,但是主要还是自身问题!众所周知,突厥乃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继匈奴、鲜卑之后的又一代草原霸主!其鼎盛之时,几乎控制了整个蒙古高原,号称有百万控弦之士!

相比于之前的匈奴、鲜卑、柔然等民族,以狼为图腾的突厥要来得更加凶残!

他们就是草原上的一群饿狼,哪里有肉,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在那段时间,每每中原遭逢乱世,你必然会见到突厥人的身影!

南北朝时期,北朝东西对峙,突厥人是拉拢对象;

隋朝初年,西突厥曾大举南下,与隋军大战!

隋末唐初,突厥更是成了各大势力的“爸爸”,连李渊也不得不俯首称臣!

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其:

“见利即前,知难便走,胜为求财,败无惭色”。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见利忘义的强盗性格,突厥一直内讧不断。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西突厥。

突厥虽然成立了以可汗为首的汗国,但事实上,其本质上还是一个部落联盟,各部首领都有相当大的权力。这也没办法,游牧民族军事和生产往往是绑在一起。

而权力的过于分化,则为突厥分裂埋下了伏笔!

这和隋朝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581年,隋朝初建,停止对突厥的朝贡(隋朝前身北周为了对抗北齐,和突厥搅在一起),当时饱受内讧困扰的突厥为了转移矛盾,于是便借此机会,大举南下,结果没能讨得了好。

反倒是隋文帝杨坚乘机打入突厥内部,大搞分化,结果突厥阿波小可汗与达头小可汗联合起来,公开反对大可汗沙钵略。

突厥就此分裂!

所以,关于突厥的分裂,隋朝只是起到的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在此之后的东突厥,可是被隋文帝给玩儿坏了!

突厥分裂,隋朝压力大减,杨坚尝到了甜头!于是在威胁较大的东突厥内部,继续搞这一招。

比如在公元588年,即隋朝南下灭陈的前一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和突利可汗争位,开起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在这背后,就有着隋朝的影子。

公元599年,由于达头小可汗这个搅屎棍帮忙,都蓝击败突利,东突厥有了重归一统的趋势。

隋文帝当然不能给这个机会,随即便派出长孙晟,救回了走投无路的突利。并给钱给地,帮助突利东山再起。当时突利还获得隋文帝的封赏,封号为启民可汗,同时隋朝还允许其背靠长城建立势力。

就这样,突利有了继续对抗的实力,而东突厥也依旧陷入战乱,无法顾及其他,隋朝边境得以安稳。

特别是启民可汗感激隋朝的帮助,双方关系特别好,不但没有成为隋朝负担,反而是一道屏障。

但是启民可汗死后,事情就开始发生了变化。当时的隋炀帝想再度分化突厥势力。结果事情搞砸了,其想扶持的南面可汗叱吉设是个怂货,他不敢和他哥哥始毕争权。突厥因此和隋朝生隙。

而后隋炀帝又杀了始毕亲信史蜀胡,始毕因此和隋朝决裂,隋文帝创造的大好局面被儿子彻底败光。

始毕乃是一代雄主,东突厥在其统治下重归一统,并保持了对于隋朝的战略优势。大业十一年,始毕曾率军南下雁门关,把隋炀帝给吓哭了。

突厥急攻雁门,矢及御前;上大惧,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

此后突厥一直保持着对于中原王朝的优势地位,直到唐太宗时期的大反攻!


白话历史君


突厥强盛时期疆土东到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到咸海和中亚河中地区。先从柔然,先强大后分裂,被唐朝灭亡后再兴起,是六世纪中原王朝的北方大敌,曾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造成极大威胁,它的分裂发生于隋朝初期,在隋文帝杨坚的推动下,由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实操促成,其中不乏因势利导,挑拨离间,分化合作,一阵操作,把北方的庞然大物一分为二。


南北朝对峙后期,东西魏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两家虽出同源,一直争战不休,适逢突厥在北方兴起,大败原主人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西濒里海,北至北海,南临阿姆河南。在北方出现这个强大邻居,北周北齐都很怵,又无力他顾,便争相向他示好伸出橄榄枝,与可汗和亲进行羁绊,到杨坚代周建隋朝时,先前和北嫁与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的是北周千金公主,出嫁时的护送使者就是长孙晟,在没有烽烟的较量中,长成晟以他出色的箭术让突厥人刮目相看,这是分裂突厥的条件之一,没有长孙晟这段前缘,难施巧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杨坚在取代北周前后,展开铁血清洗,北周的宗室诸王被斩杀殆尽,千金公主的生父赵王宇文招起兵反对杨坚兵败,被诛灭九族。千金公主得知消息,立誓报仇。沙钵略可汗见中原纷乱,也有心从中渔利,借口为北周报仇,582年,正式向隋朝宣战,四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延安、天水等城,兵锋直接长安。杨坚派兵抵御,并修筑长城防守,又采纳长孙晟以前建议的利用突厥内部四可汗并立的实际,展开分化,卸敌实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突厥的扩张脚步越来越快,从东部辽海西达中亚,幅员辽阔,在扩张过程逐渐出现东西分化的情况,形成大本营在东,西部与东罗马帝国联合共同对抗波斯萨珊王朝,因实际需要而在西域设立小可汗,统管阿尔泰山以西的地区,这是分裂突厥的最重要因素,本身有裂痕,执行起来事半功倍,加上草原民族政出多头,崇尚武力,没有成熟的制度约束,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开始不和,在这种情况下,长孙晟的奇谋才能奏效。(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长孙晟的策略是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就是团结弱小打击强大的,拉拢远方的打击近处的,在这过程使国家获得实际利益,他利用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的实际,尊崇较弱的达头可汗,特赐狼头纛,又对沙钵略可汗实施反间计,二人反目。杨坚又派出使者以财帛拉拢阿钵略的弟弟处罗侯,阿波可汗、突利可汗也得到隋朝的金银财帛。

这样,沙钵略不但得不到西部的承认,内部也矛盾重重,隋朝的分化实施几个月,突厥入侵隋朝的第二年,四大可汗开始大打出手,突厥正式分裂,他们在内斗的同时也不忘侵略隋朝,杨坚文攻既毕,武备也不含糊,派出太子杨勇等防守,卫王杨爽、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勤、秦州总管窦荣定等八人分兵出击反攻,一拉一打之下,沙钵略由强变弱,请和称藩,千金公主也主动归附隋朝,被封为大义公主。


南方鹏


说起突厥这个国家,那就有的说了。他建立的时间可比隋唐两朝还早,在公元552年,这个位于漠北的草原霸主横空出世。在短短的三十年里,这个突厥汗国就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南边的蒙古戈壁,与中原王朝仅一墙之隔。


那么曾经如此强大的突厥汗国,为什么后来就被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隋朝的离间,执行者为长孙晟。

这说来话长。公元581年,北周丞相杨坚代周自立,建立了隋朝。不过国家刚建,加上南方陈国并未消灭,因此只能对突厥沿行前朝惯例,继续向突厥纳贡。哪知这次的纳贡引来了突厥各部的不满,他们认为进贡太少了。

这里得提前说一下,突厥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汗国,准确说来内部矛盾重重,在突厥大可汗沙钵略下,还有四个可汗,分别是第二可汗庵逻、阿波可汗大逻便、达头可汗玷厥和步离可汗。

回到刚才说的,由于突厥各部对隋朝的进贡不满,于是在582年,沙钵略率领40万大军南下。

来势汹汹的突厥大军,隋朝该如何面对呢?可是在当时的奉车都尉长孙晟看来,此事很好解决,离间。

如何离间?当然是离间这些可汗了,因为这些可汗之间也是一盘散沙。

在580年,当时北周为了交好突厥的沙钵略可汗,于是将赵王宇文招之女嫁给沙钵略,目的就是为了和亲,其和亲大使就是长孙晟。这个长孙晟一到突厥,就深受沙钵略欣赏,经常约他出去游猎,以致于长孙晟一待就待了一年。不过长孙晟这一年也不是白待的,他利用和沙钵略游猎的机会,打听突厥各部的情况以及突厥的山川形势。

这等于说,长孙晟在突厥做了“卧底”。在他做卧底的一年中,他还了解到突厥这些手握重兵的可汗们,表面上亲如一家,实际上各自猜忌、提防,尤其是沙钵略的弟弟处罗侯,因为深得众心而引沙钵略猜忌,而处罗侯也不是吃干饭的,他暗中与长孙晟结盟。

所以当突厥四十万大军南下时,长孙晟于是向杨坚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首先就是分化达头可汗,怎么做的呢?很简单,对沙钵略和达头可汗派的使者态度故意不一样:对沙钵略派的使者热情,对达头可汗派的使者冷漠。这让本来就对沙钵略不满的达头可汗更是怨恨,凭什么他沙钵略是大可汗,而我不是!

除此之外,长孙晟还会面之前结盟的处罗侯,趁机劝他内附隋朝。自此孤立沙钵略的计划,算是基本实现了。

之后长孙晟又利用阿波可汗,离间了沙钵略和阿波可汗的关系,让沙钵略杀了他母亲,并夺了他的部曲。这让阿波可汗十分大怒,于是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可汗借给他十万兵马,让他报仇。

内外交困的沙钵略不得不遣使向隋朝称臣进贡。

由此,突厥汗国正式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长孙晟可谓是功成卓著啊!


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青史回声,欢迎关注我哦!

青史回声


公元581年,北周的隋王杨坚在消灭了内外政敌后,接受周静帝禅让,称帝建立隋朝,杨坚即隋文帝。他又经过几年的准备,消灭了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

隋文帝为人果决,他认为不可再向突厥示弱,乃下诏书说:“从前周、齐抗衡,中原分裂,突厥却与双方都有联系,玩弄平衡。而北周和北齐相互猜忌,都害怕突厥偏向对方,他们搜刮百姓去喂养豺狼,而突厥不但不感恩,反而更加贪婪凶恶。所以我们要进攻突厥,打得它再也不敢向南窥视,从此害怕本朝威严。”

当时的突厥也正内部混乱,一个大可汗之下,还有四个小可汗并立,其中沙钵略可汗最强。鉴于此局面,隋文帝的大臣长孙晟(即唐初名臣长孙无忌之父)献计说,五可汗之间已有嫌隙,如加以挑动,他们必然发生内杠。我们可以采取战国时范雎献给秦王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政策,这样使得突厥内部大乱,无法与我朝对抗。

隋文帝便依计而行,主要派兵攻打最蛮横的沙钵略,而与其它几个可汗交好,果然,突厥中计,只一年的工夫,在公元583年,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突厥沙钵略可汗为首,西突厥为达头可汗,他们多次发生内战。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在屡遭兵败后,赶紧向隋朝称臣并请求和亲。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迎接突利,让其娶了隋朝公主,并正式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做隋朝的盟邦,东突厥又自此分裂。

分裂后西突厥也无力对抗隋朝,因此,长孙晟献计沿用秦时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基本实现,强大的突厥汗国一分为二后,已然无法对抗已经统一而强盛的隋朝乃至后期的大唐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