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立泰業績預減五成 4+7帶量採購未中標業績難恢復增長

信立泰業績預減五成 4+7帶量採購未中標業績難恢復增長

《電鰻財經》文 / 楊力

1月22日晚間,信立泰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6.5-8億元,同比下降55-45%。

信立泰業績預減五成 4+7帶量採購未中標業績難恢復增長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信立泰在公告中表示,受聯盟地區藥品集中採購於2020年開始執行的影響,醫院終端備貨、庫存調整,公司第四季度營收、利潤下降。此外,報告期內,公司根據行業發展及政策導向,適時調整策略,集中資源投向創新研發,加快創新產品研發進程,同時結合市場情況,將部分臨床項目予以終止,包括抗腫瘤生物類似物、抗生素等項目,資本化金額轉入費用化,研發費用增加。預計本報告期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7350萬元。

事實上,信立泰業績增長不給力在第三季度已經顯現。《電鰻財經》注意到,2019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6億元,同比增長了0.82%;實現扣非前和扣非後的淨利潤分別為7.2億元和6.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37.66%和40.28%。

財報顯示,信立泰的主營業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及在研項目包括心腦血管類藥物及醫療器械、頭孢類抗生素及原料、骨吸收抑制劑類藥物等,涵蓋心血管、抗腫瘤、降血糖、抗感染、骨科等治療領域。

儘管涉及產品較多,但實際上,作為國內心腦血管龍頭企業,信立泰的業績主要依靠旗下核心產品氯吡格雷(商品名泰嘉),該產品為血小板凝聚首選藥物,國家醫保乙類藥品,且兩個規格(75mg、25mg)均通過一致性評價。2018年該產品實現銷售額約32億元,對信立泰業績的貢獻達到七成左右,所以氯吡格雷的銷售直接影響著公司的業績。

然而,基本上“靠一條腿走路”的信立泰在2019年遭遇大挫折,2019年9月24日的第二輪4+7帶量採購中,參與的77家藥企中有45家突圍而出,而信立泰卻沒能中標,未再繼續獲得氯吡格雷的中標資格。此次未能繼續中標對信立泰的打擊非常大,也是導致該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最近傳來好消息。該公司1月20日發佈公告,公司在1月17日,參加了聯合採購辦公室組織的全國藥品集中採購。公司已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產品“奧美沙坦酯片”擬中選本次集採。

公告顯示,此次奧美沙坦酯片的擬中選企業為4家,根據《全國藥品集中採購文件(GY-YD2019-2)》相關規定,全國實際中選企業為4家及以上的,各地各品種首年約定採購量為首年約定採購量計算基數的80%;本輪採購週期原則上為3年。採購週期中,醫療機構將優先使用集中採購中選藥品,並確保完成約定採購量。採購週期內若提前完成當年約定採購量,超過部分中選企業仍按中選價進行供應,直至採購週期屆滿。若公司確定中選、簽訂購銷合同並實施後,將有利於快速開拓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對公司未來的業績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

《電鰻財經》注意到,奧美沙坦酯片似乎並不是信立泰的主要營收來源產品,該公司的財報也沒有披露來自奧美沙坦酯片的營收是多少,因此,該種藥品能對信立泰業績提升帶來多少作用,現在很難下結論。

近幾年來,該公司業績增長明顯減速,2015年至2018年,信立泰扣非後的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0.69%、10.63%、1.14%和0.66%;同期營業收入的增長也在減速,增速分別為20.64%、10.23%、8.36%和11.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