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宿劉溫書齋(張喬)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濤。
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蜀漢有這樣一種說法,將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稱為“四相”或者“四英”,現在被人稱為“蜀漢四相”。在這“四相”當中,董允的職權是比較低的。他的職權其實趕不上後來的姜維。在這五個人當中,諸葛亮算是獨一檔;蔣琬、費禕、姜維算是一檔;董允算是一檔。那麼董允被稱為“四相”之一,名位比董允高的姜維反而被排除在外呢?董允又憑藉什麼與名位更高的諸葛亮、費禕、蔣琬相提並列的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僅為尚書令的董允

東漢以來“事歸臺閣”,尚書檯的職權非常大。董允作為尚書令,說是蜀漢的宰相也說得過去。但問題是蜀漢一直都是以一些重臣錄尚書事或者平尚書事,比如蔣琬、費禕、姜維都是以大將軍錄尚書事(後來蔣琬進位大司馬,不過職權上倒是沒有什麼區別),董允這個尚書令與這三個人相比還是不夠看的。

我們首先看董允的仕宦經歷。在劉備在位時期,董允僅為太子舍人和太子洗馬,算是劉禪的侍從和儀仗隊。雖然都是一些沒有什麼權利的官職,不過好歹和劉禪混個臉熟。劉禪上位後,董允成為黃門侍郎,成為劉禪的近臣。當時郭攸之、費禕是侍中,職權要大於董允。郭攸之不怎麼做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費禕處事圓滑,雖然能夠把各種事宜處理得漂漂亮亮,但這種性格不利於劉禪的規範和成長;而董允卻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物。諸葛亮有心提拔董允,將費禕調過來當參軍,把董允提升到侍中代替費禕。郭攸之的性格隨遇而安,沉默寡言,所以宮中事宜都是由董允來負責。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董允擔任侍中的時間,大概是在建興五年(即公元227年)左右。他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十七年之久,直到延熙七年(即公元244年),費禕從尚書令升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董允才以侍中守尚書令。結果在延熙九年(即公元246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說董允成為尚書令的時間只有兩年,而且受到費禕的節制。所以說他的名位是不如蔣琬和費禕的,更遑論與諸葛亮相比。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姜維為什麼沒被列入“四相”

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雖然廢置了丞相一職,但是往往以大將軍錄尚書事,和丞相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姜維也是大將軍錄尚書事的身份,名義上也是蜀漢的宰輔,那麼他為什麼沒有被列入“四相”當中呢?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姜維在政治上的影響力非常微弱。我們看蔣琬、費禕甚至是董允,他們在蜀漢都有足夠的資歷。蔣琬大概是在劉備做荊州牧的時候跟隨劉備的;費禕的定位比較尷尬,從名義上來說,他屬於“東州士”,不過他來益州的時間有點晚,剛剛到益州就碰上劉備入蜀;董允是比較地道的東州集團的人,父親董和在劉璋時期做過巴東屬國都尉和益州太守,劉備入蜀後與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是同僚的關係。蔣琬、費禕、董允都算是蜀漢的開國元老,而且他們都是荊州人,在蜀漢這個荊州人佔據更多的資源和更高的地位的政權中,他們的人脈和根基比較穩固。

反觀姜維就大不一樣了。姜維是曹魏的降人,說他在蜀漢毫無根基也不為過。姜維沒有開府治事的權力,無法自選僚屬組成屬於自己的勢力。而且姜維經常領兵在外,他本人不在朝中,也沒有什麼親信黨羽在朝中,雖然名義上錄尚書事,但是他的政治影響力並不高於尚書令。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姜維成為蜀漢的二號人物(即費禕被刺殺後)的時候,是在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一直持續到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在這十年的時間裡,蜀漢的尚書令分別是陳祗、董厥、樊建,後來董厥和諸葛瞻又有平尚書事的官銜。陳祗就不用多說了,《三國志》中明確記載“權重於維”;諸葛瞻、樊建、董厥是一個小團伙,一直想擼掉姜維的軍權,嚇得姜維不敢回成都,可見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大於姜維。所以說姜維在蜀漢一直是在軍事上有所作為,不能以宰相論之,自然不被列入“蜀漢四相”。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尚書令身份的董允為什麼能入選

姜維不是“蜀漢四相”很好理解,那僅為尚書令的董允為什麼會被列入“蜀漢四相”呢?要知道有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存在,董允這個尚書令並不是蜀漢的宰輔,而且蜀漢的尚書令也不止董允,從諸葛亮去世後,除了蔣琬、費禕以外,董允、呂乂、陳祗、董厥、樊建都做過尚書令,為什麼董允能夠從這些人當中脫穎而出呢?小編以為有兩個原因。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第一個原因是剛而犯上。董允當初被諸葛亮提升為侍中,就是看中他剛直的性格。而董允也沒有辜負諸葛亮的希望,嚴格規範劉禪的行為舉止,遏制劉禪納嬪妃的想法,甚至讓劉禪感到忌憚。古代士人一直以敢於直諫為一種很高尚的品格,所謂文死諫、武死戰。所以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諫臣,在史書中花費很多筆墨。董允就是這樣的人物,在把握古代話語權的士人的眼中自然會被高看一眼。

第二個原因是遏制宦官黃皓。董允做侍中時的一個成就就是遏制宦官黃皓的崛起。黃皓是劉禪的寵宦,善於逢迎,而且總在劉禪身邊,有感情基礎。黃皓有干政的想法,但是屢次被董允斥責,不敢付諸行動。所以董允去世之前,黃皓始終不能參與政治,官位不過黃門丞(管宦官的黃門令的佐官)。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宦官一直被士人所歧視,而且在東漢末年宦官和士人之間的鬥爭非常激烈,宦官憑藉皇權的優勢一度勝過士人,對士人進行殘酷的清洗,就是有名的“黨錮之禍”。可想而知士人對宦官的感觀是什麼樣。黃皓是一個宦官,而且又不是什麼好宦官,清忠的宦官,他弄權干政,惑亂主上,把蜀漢搞得烏煙瘴氣,在“魏滅蜀之戰”中向劉禪獻上巫蠱邪說,導致嚴重的延誤戰機,促成蜀漢的滅亡。這樣一個宦官,自然是士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而董允當初遏制黃皓的行為,自然也會得到士人們的激賞。反觀呂乂用法嚴厲;董厥、樊建排斥姜維窩裡鬥,而且沒有對抗過黃皓;陳祗就不用說了,按照《三國志》的記載,純粹的政客一個,名聲都不是太好。所以董允就能夠從這些尚書令中脫穎而出,成為“蜀漢四相”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華陽國志》、《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