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要砍了張任?

陰霾冬天


張任,益州蜀郡人,不是劉焉、劉璋等外來者,而是地地道道的益州人氏。他是川中少數有勇有謀的大將,卻被劉備生擒後,所斬,非常可惜。那麼,對人才極度渴望的劉備為何要斬殺大將張任呢?依據演義中相關內容,分析如下。

其一,張任是一個堅定的排外分子。

張松出賣劉璋,將劉備引入益州之時,張任、劉璝、泠苞、鄧賢等大將堅決反對,認為劉備居心叵測,張松是一個賣主求榮之輩。從這些事情上看,張任是明智的,他知道劉備心懷不軌,名義上進入益州是為了替同宗劉璋排憂解難,防禦漢中張魯,實際上劉備是為益州而來,想要喧賓奪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時部下將佐劉璝、泠苞、張任、鄧賢等一班文武官曰:“主公且休歡喜。劉備柔中有剛,其心未可測,還宜防之。”

“鴻門宴”上,龐統和法正揹著劉備商議,想讓魏延效仿項莊舞劍,意在劉璋。張任看到魏延舞劍,想要對主公劉璋動手,他便自告奮勇,拿刀和魏延對舞。如果不是張任充當“項伯”,與“項莊”魏延對舞,那麼劉璋很有可能被魏延所殺,益州將提前易主。 從這些事蹟可知,張任是一個極度的排外者,他從內心上認為劉備來到益州,不是為了護佑劉璋,而是對益州垂涎三尺。因此,他仇恨劉備。

其二,張任出生寒門,殺了他也沒多大的影響。

張任,是益州本土人,出生貧寒,和那些世家大族不能相比。像吳懿是跟隨劉焉進入益州的親信,他是東州派首領之一,在益州盤根錯節,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劉備殺了吳懿,那劉備就徹底得罪了劉璋,得罪了吳懿等“東州派”。

而張任卻是孤身一人,沒有多少做官的親朋好友。他是從基層做起的,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張任從小時候,做事情膽大勇敢,有遠大志向,文武雙全,忠君不二。後來,張任憑藉功勞,當了益州從事。《益部耆舊雜記》中記載如下:

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

因此,劉備不敢隨意殺吳懿,而敢殺張任。殺吳懿代價大,而殺張任沒啥太大的阻力,也沒啥後果。殺了張任,也就是少了一個將軍,沒有失去大批士族之心。

其三,張任誓死不降,而吳懿貪生怕死。

吳懿被趙雲一個回合生擒活捉後,獻給劉備。劉備只是象徵性地問了一句:“汝降否?”,而吳懿很痛快地表示願意投降,理由是我既然被生擒,怎麼會不降呢?這是一個很奇葩的理由,我們無法想象。

而張任中了諸葛亮的詭計,被圍困,走投無路,被張飛所擒。他被帶到劉備大營內,劉備怒斥道:“蜀中諸將,望風而降,汝何不早投降?”張任以“忠臣不事二主”為由嚴詞拒絕。劉備還不忍殺之,張任道:即使今天投降了,以後也還會反的,快快將我殺了吧,一副求死之心。劉備還是不忍殺,旁邊的諸葛亮代替劉備下令,將張任斬殺,了結他的心願。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任曰:“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玄德不忍殺之。張任厲聲高罵。孔明命斬之,以全其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吳懿十足的一個怕死鬼,被捉就立刻投降,沒有一點骨氣。而張任是一個十足的真漢子,他威武不能屈,被活捉後,還寧死不降,願意殺身成仁。

總結:張任這種“真漢子”,大忠臣,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因為上述三個原因被殺,這對於益州來說,是一大損失。而有些人,如吳懿,貪生怕死,後來還將自己的親妹妹獻給劉備,以求榮華富貴。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歷史


在劉備西征川蜀的征途中,殺了不少有能力的蜀將。

張任就是其中之一。張任被殺,實在是太可惜了。


張任可以說是劉璋麾下最有才能的將領了。文武雙全,義薄雲天,忠心耿耿,不但能率兵打仗,上陣單挑廝殺的武藝也相當不錯。

論武藝,張任曾經與張飛兩次交手。第一次是追擊劉備的途中,張飛率援兵趕來,截住張任,救下了劉備。兩人交鋒十餘合,張任敗走。

張飛和張任第二次交鋒是在雒城外,兩將對戰十餘合,張任詐敗而走。張飛緊追不捨,被張任誘入重圍,無法突出。趙雲趕來,生擒吳懿,將張飛救出。


以此看來,張任的武藝不弱,至少比紀靈、嚴顏和刑道榮要強得多。與王平、馬岱處於同一水準。

再論領兵打仗的水平,張任更是出類拔萃。差點掘壩水淹劉備,讓他當了魚鱉;落鳳坡伏擊龐統,幹掉了劉備的智囊,還幾乎俘虜了魏延;雒城一戰,突出奇兵,差點俘虜了劉備。

在劉備西取川蜀的征途中,張任是他最強的敵手。張任一死,劉備就順風順水,一路坦途了。

張任能文能武,智計高深,具備獨當一面的帥才。如果能夠留下來,確實是劉備集團最有力的臂助。

但很可惜,張任太過忠心耿直,劉備勸降不成成,諸葛亮下令推出轅門斬首。一代忠勇之士就此壯烈殉國。


首先,張任給劉備造成的損失確實太巨大了。打得劉備損兵折將,更狠的是,把龐統幹掉了,這就導致劉備不得不從荊州抽調兵力和文武大員,也為後來有荊州之失埋下伏筆。

再者,這個張任太忠貞了。實際上連劉璋的舅家吳懿都投降了,張任仍然堅執不屈。而西川尚未收入囊中,仍有戰事,把張任這樣的人留下,畢竟是個不穩定因素。

更重要的是,如果把張任留下,劉備收取益州之後,將怎麼對待劉璋呢?是殺還是留?

留,有張任在,劉璋就是巨大的隱患;殺,將激起張任的憤怒和報復。

所以,張任只能是死路一條。


其實,在征伐西川的路上,蜀軍中有很多大才之士都死得非常可惜,比如有勇有謀的泠苞、鄧賢,堅剛不折的劉璝,勇敢忠心的楊懷、高沛等。

他們都是勇士,每一個為自己的信仰而奮戰的人都值得我們尊敬。


饞嘴肥貓鏟史官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張任是土生土長的蜀郡人(現成都市),而且出身貧寒,但是非常好學,年輕時就非常有膽略,有氣節。

“張任,蜀郡人,家世貧寒,少有膽量,有志節,仕州為從事。”

在劉備進攻劉璋的益州之戰時,張任剛好擔任益州從事。在面對劉備來勢洶洶的進攻時,劉璋就派遣張任、率兵抵擋劉備於涪城。但是終因寡不敵眾,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張任敗退到雒城,劉備進軍包圍雒城,張任在雁橋之戰失敗被擒。對於張任的才能,劉備是非常認可的,於是劉備想招降他,但是張任說:


“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

於是被劉備下令成全其氣節,陣前被斬殺。

其實大家都知道,劉備自從起誓以來,向來以仁義示眾,而且他旗下的人才不多,殺了張任,確認讓人感到納悶!但是細究下來,張任落在劉備手裡,也只有死路一條!

張任出身普通,非世家子弟

如前面史書記載,張任出身貧寒,並不是當時的世家豪族子弟,只是憑著出色軍事技能,而被劉璋提拔為益州的軍事首領。而瞭解三國或漢史的讀者都知道,在漢朝非常看重出身和家族的。比如諸葛亮,比如司馬懿,比如袁紹等,基本上都是世家豪族的後代,有著雄厚的政治資源和人脈資源。而張任卻並沒有這個免死金牌!劉備入蜀,其實遇到了很多的抵抗,

而劉備必須要殺雞儆猴,而張任就是很好的“雞”—殺之可震懾其餘抵抗勢力,而且不會對以後統治川蜀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而這個正是張任被殺的深層原因!

張任忠心耿耿,誓死不願降

這個其實是張任被殺的直接原因!在劉璋的信任和扶持下,張任成為西川武將的首領,以忠勇而聞名,也是益州武將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他文武雙全,白馬銀槍,弓刀石,馬步箭無所不精,他的武藝和程普、于禁等在伯仲之間,且他兵書戰策樣樣通曉。是一位不可多得帥才。劉璋雖然懦弱,卻也能把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原因是劉璋文有法正、許靖等一班謀士賢臣,武則有張任、李嚴、嚴顏等一班武將。其實對於劉備的入川,益州的文武大臣們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文官以張松獻地圖為首的是非常歡迎,對於有政治戰略眼光的文人來說,劉備是“良木”,值得擇而棲之。

而武將以張任為代表,由於受到劉璋的恩澤,而且從保家衛國的角度來看,則是持抵抗的態度的。招降不成,放虎歸山恐有後患,不如殺之!

張任射殺龐統,劉備心有餘悸

我們知道,早期劉備依靠的謀士只有臥龍鳳雛兩位,而臥龍諸葛擅長政治,而鳳雛則強於軍務。益州一戰,劉備本以為能夠輕鬆獲勝,沒想到遇到張任這個硬骨頭,跌了個大坑!落鳳坡一戰,劉備依仗的龐統竟然被張任所殺,可謂是讓劉皇叔非常怨憤。

或者是因為龐統之死的刺激,亦或是對於自己的“仁義”在取西川時,沒有取得他所期望的望風而降,劉備充滿了復仇心理,再加上泠苞詐降再次被擒時,劉備氣沖沖毫不猶豫地把他推出去斬首後,劉備就已經對張任非常的忌憚。最重要的是,在劉備還想勸說張任投降時,諸葛亮卻阻止了劉備,命人把他推出去斬首,美其名曰“成其名節”。也許諸葛亮的想法是,通過斬殺西川的武將首領張任,可以震懾其餘等人,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吧!

玄德謂張任曰:"蜀中諸將,望風而降,如何不早投降?"張任睜目怒叫曰:"忠臣豈肯事二主乎?"玄德曰:"如不使天時耳,降即免死。"任曰:"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玄德不忍殺之。張任厲聲高罵。孔明命斬之以全其名。

<strong>

整體上來說,斬殺張任,讓劉備得不償失!雖然通過武力征服益州,但是劉皇叔仁義的名聲算是唱不響了,斬殺張任之後,益州對於劉備的頑強抵抗仍然在繼續,有的人即使被迫投降後也不是心悅誠服,比如就有懷才不遇的彭漾竟然想出唆使馬超謀反(未遂),這樣明顯帶洩恨性質的事件,彭漾儘管一再表示懺悔,但也仍然被處死。在此之後我們在《三國演義》中再也看不到對於劉備“仁義”的歌頌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斬殺張任,使得劉皇叔徹底寒了天下寒士之心,曹操用人能做到不拘一格,而劉備只用世家子弟,藐視寒門子弟,所以後期蜀漢政權人才凋零,“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也就不奇怪了!


萬水千山總是情,給個關注行不行?


東遊西扯館


張任,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麾下戰將,官至益州從事。

張任,益州蜀郡人,出生於貧寒人家,陳壽評其“少有膽志,有志節”,就是打小就表現出膽大勇敢的氣魄,且有志向。



公元211年,張任的主公益州牧劉璋聽從張松的建議,派法正前往荊州邀請劉備入蜀襄助自己對付割據漢中的張魯。

但是,劉璋絕對想不到的是張任、法正二人都是有異心的人,他們認為劉璋太闇弱,跟著他註定成不了豐功偉業,所以他們就在暗地裡出賣劉璋,與劉備合謀圖益州。



就這樣,在劉備入蜀後,張松就藉著劉璋對他的信任,慫恿劉璋給了劉備配備了大量的士兵和糧草。可是劉備在得到劉璋的大力扶持後,卻一直停滯不前,而是在暗地裡收買著劉璋的兵士,最終劉璋發覺了張松與劉備的陰謀,劉璋殺了張松。而後,劉備與劉璋的矛盾開始明面化,兩方的戰火開始點燃了。

公元212年末,劉備佔據廣漢郡的涪城。次年,劉璋派遣張任、劉璝、冷苞、鄧賢等率兵在涪縣與劉備交戰,皆被劉備擊敗,後張任等人退守綿竹。



而後,劉備兵進綿竹,劉璋任命李嚴為護軍,率綿竹殘餘部隊與劉備軍作戰,可是李嚴卻在不久率軍投降於劉備,如此綿竹被佔。張任、劉璝等剩下忠誠於劉璋的軍隊則繼續退往雒城,與劉璋子劉循在此抵禦劉備的進攻。

之後,劉備進軍雒城,張任率軍在雒城外的金
雁橋與劉備軍決戰,可不幸戰敗,張任被俘。被俘後,劉備希望張任投降於他,可張任卻說“老臣我終究是不會侍奉二主的”,如此,劉備見他不降,也不願意放他回到劉璋身邊,給自己添麻煩,最終張任被劉備下令斬殺。



所以,劉備會殺張任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張任誓死不降,他始終都忠於劉璋,即使劉璋再闇弱,張任也沒有向張松、法正一般,為了自己所謂的志向去背叛劉璋,他是位真正的忠臣。因此,劉備見他如此忠誠,又至死不降,劉備也沒有辦法了,畢竟張任不降,劉備也不想放他回去,再給自己添麻煩,於是張任的結局最終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老將安能扶二主?張任忠勇死猶生。高名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這就是忠義無雙的張任,劉璋身邊僅有的幾位忠臣。


澳古說歷史


第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龐統死在張任手上。龐統對劉備來說很重要,一方面劉備手下頂級謀士本來就很缺少,龐統能力出眾,不在諸葛亮之下,是當時劉備不可或缺的人才;另外一方面龐統之死對軍心打擊也很大,死在張任手下的將士也不少,殺了張任至少對龐統和陣亡將士有個交代。

另外說一句,為何劉備殺張任時諸葛亮沒有求情,一個原因就是龐統死於張任之手,諸葛亮不好開這個口。

第二,張任寧死不降,以“忠臣不事二主”回絕劉備,一方面劉備對收服張任沒有信心,另外一方面張任既然如此忠於劉璋,以後萬一有反覆之心,以張任的能力更難控制。

第三,雖說張任不降劉備,但是在任何朝代忠義之人都能贏得尊重,哪怕是對手,所以劉備殺了張任也是全張任忠義之心。

第四,雖然說拿下了雒城,但是前面還有綿竹成都等重鎮,劉備殺了張任可以警示蜀中眾人,投降我歡迎,不投降我也不介意殺人。之前劉備是“攻城其次,攻心為上”,儘量收服蜀中眾將,比如嚴顏,吳蘭,雷銅,吳懿等人;此次殺了張任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後面李嚴和費觀等人在綿竹投降估計和劉備殺了張任也有一定關係。

第五,可能和張任的出身有關:張任雖然能力出眾,但和李嚴費觀等人是益州當地豪強大族不同,張任出身貧寒,他是靠自己的能力上來的。假如張任和李嚴費觀等人一樣是蜀中大族,相信即使張任不降,劉備也未必當時就馬上會殺了他。

可惜了張任一代名將,出身微寒卻懷忠義之心,他對劉璋忠心耿耿,只是劉璋卻未必把他當作心腹,如果投降劉備,以他的能力以及劉備出於平衡各方勢力的考慮出發,劉備一定會對他重用,那樣一來也許張任能大放異彩也說不定。


忘卻十三


因為張任殺了鳳雛龐統,並且在被捉住後,誓死不降。還有就是為了給蜀中人一個警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

通過殺張任,讓蜀中的將領知道,誓死不降的結局就是被砍,就是殺雞敬候。試想如果放過張任,就會讓更多蜀中的將領知道,戰敗不投降,不會有什麼事,放歸後,繼續與劉備作對。這對於想要在蜀中想站穩腳的劉備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於是,像張任誓死不降的人,直接殺死了。而像嚴顏這樣的人,在戰敗選擇投降,日子過得不錯。就是這個警示作用,這後之後的戰鬥說明殺死張任的重要性。


嶽劍


劉備殺張任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張任忠貞不屈,劉備圓其名。在中國,“忠臣不事二主”是一種美德,劉備勸降張任失敗,但忠義之志讓諸葛亮和劉備動容,遂令左右推出斬首,以成全其忠義。後令收其屍首,厚葬於金雁橋側,以表其忠。

二、瓦解軍心,以殺促和。孔明第二天到雒城下,守城將士聽張任已死,軍心大亂,張翼砍翻劉貴,出城投降。避免了大規模攻城死傷,震懾蜀中其他大臣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按兵法走,也要借其首級一用。



三、打亂了劉備軍的部署,給劉備造成巨大損失。落鳳坡設計殺死龐統,甚至魏延差點被擒,不得已的情況下,從荊州把張飛,黃忠調過來只為解決張任一人。從而打亂了劉備軍的部署,龐統的死,更是劉備的巨大損失,這種情況下,別說他不降,就算真降了劉備,將來下場好不在哪。


四、張任出身。史書記載,“張任,蜀郡人,家世貧寒,少有膽量,有志節”。從中可以看出,張任不是出身於世家豪門,殺他能起到殺雞駭猴的作用,還能瓦解他在蜀軍中的影響力,有百利無一害,而其他俘虜如嚴顏之類都是蜀中大族,就算寧死不降也真的不能殺,一旦殺了嚴顏,蜀中豪門大族會一起抵抗劉備的入川,對其影響是致命的。

後人有詩讚其曰:烈士豈敢從二主,張君忠勇死尤生。高明正是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苟活於世還是向死而生,這樣的選擇題都很難做,張任選擇了後者,也許我們認為他的愚忠不可取,但對他而言,捨生取義是堅定的信念,為信念而死,死得其所!


望風瑟瑟


張任是三國時期益州蜀郡人,益州牧劉璋的屬下。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在進攻劉璋的戰爭中,將張任斬殺。

我們都知道,劉備以仁義著稱於世,他很少殺名士,素來以德服人。而張任是一個正人君子,他才華橫溢,膽識過人,志向高遠,是個難得一見的人才。《三國志》陳壽對他評價是“少有膽勇,有志節”,羅貫中對他的評價是:

老將安能扶二主?張任忠勇死猶生。高名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既然如此,劉備為何要斬殺張任,而不是招降他呢?下面我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為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劉備入川之前,張任對他就抱有警戒。

張任在演義中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

當時,漢中的張魯對益州虎視眈眈,劉璋得知消息後,害怕張魯會攻打益州,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於是張松向劉璋獻計,希望由他前往許昌,面見曹操,說服他討伐漢張魯。結果大家都知道,張松碰了一鼻子灰,曹操那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擺出一副高傲的樣子。張松憤懣不平,回到益州後,向劉璋勸說,讓劉備帶兵前來益州,由他去攻打漢中,可保益州無虞。

劉璋手下的黃權、王累等人,都勸劉璋萬萬不可聽取張松的建議,召劉備前來益州,否則後患無窮。劉璋是個昏庸無能之人,沒有聽取他們的建議。

後來劉備帶兵進了涪城,和劉璋見面了。兩人不僅互訴衷情,寒暄了一番,還大擺宴席,喝得盡興。劉璋對劉備是非常滿意的,說他有仁者之風。不過當時他的部下張任、鄧賢等人,對劉璋說:“劉備柔中有剛,對他要懷有警戒,不可大意。”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時部下將佐劉璝、泠苞、張任、鄧賢等一班文武官曰:“主公且休歡喜。劉備柔中有剛,其心未可測,還宜防之。”

由此可見,張任對劉備是沒有好感的,始終防著他。不像張松、法正兩人,吃裡爬外,表面上處處為劉璋著想,其實幹著心早已向著劉備。既然如此,張任被劉備打敗後,怎麼可能會投降他呢?張任不投降,劉備不殺他,留著幹什麼呢?

其次,張任是個忠心護主的人,他曾救過劉璋的命,劉備對此耿耿於懷。

張任對劉璋那是非常忠心的,想當初要不是他在宴席上,充當項伯的角色,劉璋早就喪命了。

話說,龐統勸劉備:“劉璋手下張任、泠苞等人早有不平之色,對主公您懷有戒備之心,如此只有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只待一聲令下,立即將劉璋剁成肉泥。”劉備當然不聽。龐統卻依然決定那麼做,他讓魏延在宴席上舞劍。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張任立馬看出了其中的貓膩,於是請求跟魏延一同舞劍,劉璋這才逃過一劫。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從事張任亦掣劍舞曰:“舞劍必須有對,某願與魏將軍同舞。”二人對舞於筵前。魏延目視劉封,封亦拔劍助舞。於是劉璝、泠苞、鄧賢各掣劍出曰:“我等當群舞,以助一笑。”

劉備看到這一場景,當即責罵道:“兄弟相逢痛飲,並無疑忌。又非鴻門會上,何用舞劍?不棄劍者立斬!”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劉備對劉璋並無殺意。但是劉備後來卻奪人城池,可見他也沒安好心。可以想象,當時要不是張任出手,劉備奪取益州就不需要費那麼勁,犧牲那麼多將士了。張任實在是壞了劉備的好事,劉備怎麼可能不嫉恨他呢?因此,劉備抓住張任後,將他處死,不足為奇。

最後,張任寧死不降,劉備只能殺了他。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攻下了雒縣,生擒了張任。劉備素聞張任忠勇,於是讓將士去勸降張任。誰知張任卻說:“忠臣不事二主。”劉備無奈,只得將張任殺死。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劉備進軍包圍雒城,張任勒兵戰於金雁橋,卻戰敗被擒。劉備聽聞張任之忠勇,令軍士勸降張任,張任厲聲答道:“老臣我終究是不會侍奉二主的。”

劉備殺死張任後,感嘆不已,讓將士收殮他的屍首,將他厚葬在金雁橋側。可見劉備原本也是不想殺死張任的,但是張任怎麼都不肯投降,劉備除了殺了他,能有什麼辦法呢?

總結

其一,劉備不能將張任給放了,否則會留下隱患;其二,劉備不能關張任一輩子,否則太不厚道;其三,劉備只有殺死張任,成全其忠勇,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那麼,大家認為劉備該不該殺死張任呢?


元哥說三國


張任死忠於主子劉璋,劉備對這類川將的處理基本都是一殺了之,最多把人殺了後對死者表示了一些嘆息,裝裝樣子文藝一下而已,純屬貓哭老鼠的表演罷了。其實類似張任這樣的,前有白水督的楊懷高沛,後有雒城的泠苞鄧賢,劉備從沒手軟過,劉循不是逃回成都估計劉備對這個族侄,大概也不會存一絲猶豫。

劉備就是這樣一個心狠手辣的梟雄。 另外這裡就沒諸葛亮什麼事,張任死在雒城之戰初期,與泠苞等人的被殺時段差不多,都是213年,而雒城又在劉循的單獨守衛下強勢堅持了一年,等諸葛亮的荊州兵馬到達成都時已是214年,劉備已經獨自攻破雒城,進圍成都了,諸葛張飛是在成都與劉備會師的,所以在雁橋擒殺張任的都是劉備本部,沒諸葛亮什麼事。



再說張任的能力,正史裡就是一醬油,沒多出色的表現,劉璋命劉璝張任泠苞鄧賢四個去涪迎擊劉備一戰就都被打敗了,敗退到綿竹等劉璋發援軍繼續抵抗,誰想作為援軍的李嚴直接帶兵去投靠劉備了,張任他們又被繼續驅趕到雒城,然後這次張任想著背靠堅城出戰試試,結果又被劉備打敗,這回還被活捉了,劉備表示要招降他,但是張任誓死不降,沒說的,殺了唄。

只不過正史裡在之後多寫了一句劉備感懷嘆息的話,就讓後人想多了,以為張任有些什麼本事似的,其實根本是後人的腦洞而已。 落鳳坡,沒有的事,龐統當時活的好好的,劉備進攻雒城在這之後。正史裡龐統被流矢射死,兇手鬼知道具體是誰,但肯定不是已經被劉備砍了的張任,計擒張任倒是可能出自龐統的計謀。



元代三國平話裡射死龐統的功勞歸於劉璋的弟弟劉珍,計擒張任則是龐統託夢給黃忠的結果。

到了羅本三國也不知道怎麼的,這份戰功就戴在了張任頭上?而計擒張任的功勞又算在了諸葛亮頭上。

搞得這個醬油張任能力蹭蹭的被拔高了一大截,完全是演義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