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中保留了許多中國古語發音,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客家話中保留了許多中國古語發音,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平時大家說普通話都很普通,沒有什麼問題。當大家說起方言,那真是雞同鴨講, 大寫一臉萌幣~

客家話中保留了許多中國古語發音,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客家話,又稱客家語、客話、土廣東話,歷史悠久,在近代歷史上,客家話曾被“太平天國”列為官方語言。

晉的語音系統,有許多與客家音系相同的,竟佔百分之七八十,還是五六十,或者三分之一,不好衡量,總之是“多多”。正好證實客家先聲,是古代中原土著漢民的話,主要部分相同就足夠了。受畲族語言影響,現在畲族話很接近客家話,也印證了古漢語的變化和方言的源流,是中原土著漢民的語言,保留得最多最久的正是客家話。

客家話中保留了許多中國古語發音,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在詞彙語法方面,最明顯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漢語詞語。

如“禾(稻子),食(吃),索(繩子),面(臉)”。

還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詞,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淚)"等。

在語法上,常用一些如“老,公,子,哩,頭”等前綴、後綴;用一些特定的助詞或詞語(如“黎,咧”等)表示動作時態;通過變化指示代詞和聲調變化區分近指和遠指等等。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客家話,在周朝是主導的語言無疑。春秋戰國的人講什麼話?《詩經》之答:就是傳了兩千年來被消滅的客家話。到漢代《蘇武與李陵書》、陳琳《飲馬長城窟裡》、曹植的《七步詩》、《木蘭辭》等等,語言音系與客家音系很一致。足以證明,客家話是古代漢族土著居民語言的延伸、繼續,不是到宋朝才形成客家話。

古漢語延伸至今客家詞語就更多了:索、鳥、面、頸、飢、朝、晝、行、矜(勤)、拌、箸、挾。誰人叫“滿人”?古語“莽人”,客語“嗎人”,無搭煞《西廂記》、《金瓶梅》書中有,客家就此叫法,是“沒有意思”。寒毛,指細毫毛、客家話就古漢語更一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普通話也沒有“幾多”這個詞的

再例如古詩押韻方面也體現很多

朝辭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gan

千里江陵一日還fan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san。

同時,也沒有將客家話往古漢語根源上面貼金的意思,方言是我們泱泱大國優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們民族的遺產,保護方言也刻不容緩,一起傳承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