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之將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趙仁斌


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但今天我們並不談“其言也善”,而是談談“其言坑人”。歷史上有哪些人在死前因逞口舌之快,導致他人滅頂之災的例子呢?今天我們便來探討一二。



韓信

大家都知道,韓信為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與張良、蕭何並稱“漢初三傑”,但其下場卻不是很好。劉邦擊敗項羽後,按功勞進行分封,韓信被封為楚王。然而劉邦一直忌憚韓信功高蓋主,擔心他會叛亂,韓信既不像張良那樣功成身退,也不像蕭何那樣兢兢業業,反而在自己的封地楚國作威作福,一副天子之派。

有一次韓信竟然大膽包天,擅自窩藏朝廷重犯鍾離昧,於是便有人告訴劉邦韓信要謀反,隨後劉邦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想要試探韓信。但韓信竟然沒有去,這下可是有理說不清了。韓信不得已,只能殺掉鍾離昧,帶著鍾離昧的首級去拜見劉邦意圖證明自己沒有謀反之心,沒想到劉邦直接叫人將韓信綁起來,這時韓信便說出了他的那句至理名言:“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一次還沒有害什麼人,關鍵是第二次可害慘了蒯通。

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之後,不僅沒有消停,反而串通陳豨企圖叛亂,陰謀敗露之後,韓信被呂雉所捕,臨死之前,又說了一句:“我後悔沒有采用蒯通三分天下的計謀,導致如今落得這樣的下場,難道不是天意嗎?”可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呂雉當時便牢牢記在心裡。

劉邦剿滅陳豨回宮之後,呂雉便將韓信遺言說給劉邦聽,劉邦一聽火冒三丈,即刻下令將蒯通捉拿歸案,好在蒯通機智,化險為夷,否則也是性命難保。


吳起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也是當時著名的改革家。吳起投奔楚國後,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這些改革,雖提高了楚國的實力,但卻在實施過程中,極大地觸犯了楚國貴族的利益,導致他們懷恨在心。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駕崩,沒了楚悼王的庇佑之後,楚國貴族馬上發動叛亂想要殺害吳起。在攻打過程中,貴族們用箭射擊,企圖在混亂之中將吳起就地正法。

吳起急中生智,逃到楚悼王的屍首後,將箭插在楚悼王的身上,並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按照當時楚國的法律,傷害王上的屍體是對王上的大不敬,按例當誅。楚肅王即繼位之後,命令將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吳起雖然沒有逃過死劫,卻因一句話將七十多家貴族一起被處死。不得不說,是其言坑人了。


方孝儒

方孝儒是明朝的大臣,一直對建文帝朱允炆忠心耿耿,靖難之役時,多次撰寫討伐燕王朱棣的詔書,導致朱棣對他恨之入骨。建文帝朱允炆被迫下臺之後,燕王朱棣即位,史稱明成祖。這時大臣們紛紛倒戈,投降朱棣。方孝孺因拒不投降,最終被捕入獄。但朱棣因答應大臣姚廣孝留他一命,所有並沒有為難方孝孺。

公元1402年,朱棣想讓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不僅嚴詞拒絕,反而奚落朱棣繼位名不正言不順,朱棣大怒,對方孝儒說:“膽子這麼大,不怕我誅你九族嗎?”,沒想到方孝孺不僅不害怕,反而輕蔑地回應:“九族?就算誅我十族又如何?”於是,朱棣下令將方孝儒誅十族,方孝孺也成為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

這些人在死時原本可以了無牽掛的走,卻沒想到因為幾句話將他人拖下水,導致無辜之人遭受滅頂之災,最終釀成慘禍。我們應吸取教訓,謹言慎行,勿逞口舌之快。


夏目歷史君


俗話說得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真就有其言也坑的。漢初傑出的軍事家韓信就是最為著名的一個,韓信的軍事才能和天賦被劉邦和項羽知道後,二人想方設法地把韓信爭取到自己麾下來,最終韓信到了劉邦的麾下受到了劉邦的重用,從此他的人生到達了高潮,直上巔峰。
這時候他身邊出現了一個以詭辯著稱的謀士蒯通,告誡他要防範劉邦會對他不利,並遊說他以目下的實力完全可以自己稱王,不然等劉邦統一天下以後會加害於他。而此時的韓信被功名權利遮住了雙眼,沒有把蒯通的話放在心上,後來劉邦消滅了項羽統一天下後以謀反之罪治了韓信,最後死在呂后和蕭何的手中。臨死前說了一句:“真後悔沒聽取蒯通的建議,不甘心啊”蒯通做夢也沒有想到韓信臨死還坑了自己一把,劉邦命下屬把蒯通抓起來,不過還好,巧言善辯的蒯通憑著一張嘴征服了劉邦,躲過了一劫。


唐玄宗時期的宰相姚崇也是一個死後坑人的專家。他和名臣張說由於政見不同,向來兩人關係一直不好,兩人還曾經為宰相一職撕破了臉皮。想到自己死後張說會找後輩們的麻煩,深思熟慮後對兒子們說,在他死後要將自己所珍藏的物品放在賬前,如果張說來了,他看過哪些東西就送給他,並且還請他給自己寫墓誌銘。如果張說來後不看他的這些珍藏寶貝,就要兒孫們趕快逃命要緊。

果然姚崇死後,想到同朝為官,張說還是來了,並且對姚崇賬前的東西十分感興趣,姚崇的兒子們按照父親的意思照辦了,請張說寫了墓誌銘。張說收了東西,心裡雖然有十萬個不樂意,但想到人都死了還有什麼恨放不下呢?

於是就放下成見,寫了一些誇讚姚崇的好話。第二天,張說後悔了,感覺自己太過於誇捧姚崇了,想要改動那些話,誰料到姚崇早就安排好了的,他寫的墓誌銘被姚崇的兒子們連夜進宮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看後對其誇讚不已。至此以後,他想在皇帝面前參姚家一本都難開其口,讓他後悔不已。


野木曦宸


歷史上臨死還作妖,害人害己的很多,天王洪秀全就是一例。

1862年,湘軍圍攻南京城,忠王李秀成建議洪秀全離南京城,到別處另立“天國”。洪秀全早已習慣了紙醉金迷,失去了當初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對李秀成說“我在天國為王是天父天兄的旨意,清妖能奈我何?你若出城就去吧,我是不會離開天京的!”說的李秀成無可奈何,李秀成又做了最後的努力,提出城內糧食短缺,不夠軍用。洪秀全對此早有考慮,他下詔說:“合城俱食甜露,可以養生”。所謂“甜露”實際上就是地上各種野草。為了鼓舞人心,洪秀全身先士卒,每天都吃野草直到後來中毒。



中毒後,洪秀全拒絕接受治療,1864年6月,終於堅持不下去。臨死前,洪秀全對左右大將說:“大家放心,我這是要去天堂,向天父天兄借天兵,用不了多久天兵就會下凡保衛天京,清軍必敗。”然而2個月後,天兵沒來,湘軍倒是殺進城了。南京城被攻破後,湘軍在宮女的指引下,將洪秀全的屍體挖出挫骨揚灰。


顧前史而言今


金庸小說裡這種人最多。

殷素素:大師,附耳過來,我告訴你謝遜的下落......差點坑死方丈空聞大師。

江南七怪中的南希仁臨死前留下遺書:“殺我者乃十.......”黃藥師從此天天面臨傻小子郭靖和全真派的糾纏。

滅絕師太:芷若,為師不行了,你要答應為師一件事,我要你現在對天發誓,你以後要是敢跟張無忌結為夫妻.......差點把張無忌坑死。

阿朱:阿紫,你要好好活,要蕭峰大哥照顧你,你,你也照顧好他.......阿紫死了不說,至少還把遊坦之整的人不人鬼不鬼。

真實的歷史中也不乏這種例子。

靖難成功後,朱棣把建文帝手下的大臣挨個拉來過堂表忠心,產生了與方孝孺之間的對話:

老方,不要鑽牛角尖兒,差不多就行了,我這是效仿周公輔成王啊。

“成王在哪兒?”

你也看到了,他選擇了自焚,燒死在宮中了。

“那你為什麼不立成王的兒子?”

......他還太小,國家危難之際,需要有年紀大一點的君主。

“成王有弟弟啊。”

有完沒完,這是我們的家務事!再嗶嗶,誅你九族!

“你就是誅我十族,也是篡位啊!”

於是方孝孺就被誅殺了十族,連學生都被殺了。

但以上這一段同樣非出自正史。

武昌起義後,以良弼為首的頑固派組織成立了“宗社黨”,強烈反對與南方黨人和議,向隆裕太后施加壓力,試圖組織北方十萬清軍與南方黨軍決一死戰。

革命黨人派出了彭家珍彭大將軍,前去京師刺殺良弼,彭家珍喬裝打扮,徑自揣著炸彈去往良弼府中,在門口見到良弼,奮力一擲,炸彈爆炸,彭家珍當場身亡,良弼左腿被炸斷。

兩天後,良弼家中請了日本軍醫來給施行截肢手術,手術失敗,傷重不治。

良弼臨死前,說了一句“炸我者,真英雄也!”

這句沒毛病。

又說了下一句:“我死了,大清朝就完了!”說完就斷了氣。

十四天後,清帝遜位,江山鼎革。

良弼這句話沒有坑人,他坑了一個王朝。


歷來現實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吳起,吳起在被殺的時候可是生生將殺他的人全給坑了。

吳起離開魏國到了楚國之後,一年後便被升為令尹,開始在楚國大刀闊斧的推行改革。吳起的改革使得楚國國力逐漸強盛,楚國的疆域得以擴展。然而,吳起的變法也嚴重觸及了楚國貴族的禮儀,招致了貴族們的怨恨,這為他埋下了殺身之禍。

根據《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記載,公元前381年,任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舉兵,想要誅殺吳起。貴族們用弓箭射傷了吳起,吳起眼看性命不保,拔出身上的箭就逃到了楚悼王挺屍的地方,將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伏在楚悼王的身體上大聲喊道,“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楚悼王)

貴族們只想著射殺吳起,根本沒有在意吳起身下的楚悼王屍體,於是吳起和楚悼王的屍體一塊被射成了刺蝟。毀壞國君屍體這可是重罪,是要被誅滅三族的。

(楚肅王)

於是,楚肅王繼位後,便命人根據箭矢查找主人,將毀壞楚悼王屍體的貴族全部處死,因此受牽連被滅族的足足有七十多家。而吳起的屍體隨後也被處以了車裂之刑。

荊王死,貴人皆來。屍在堂上,貴人相與射吳起。吳起號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屍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亂王!”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

吳起一句話害死七十多家貴族,一句話為自己報了殺身之仇,這種急中生智的能力我算是服了。


香茗史館


此題有趣,福垊為您揭秘兩位。一文一武都是超級大牛人。都牛到人之將死,一言可以殺人的地步!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您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學霸錐骨的結果不是王者榮耀而是草根逆襲——比王者還榮耀,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沒錯,蘇秦通過拼命學習改變了命運,身挎六國相印,榮歸故里!努力永遠不晚,怕的是永遠不努力!七旬也要秉燭夜讀,學不可以已。



話說蘇秦晚年遭人刺殺,生命垂危。齊閔王欲為其報仇,可抓刺客如大海撈針。蘇秦出一計:“我死後,君上可詐稱我為內奸。裂我四塊,對那刺客賞千金。豎子自會送死!”齊王依計行事,有四個假裝是英雄(刺客)的想好事者前來領賞,決定平分。然後齊王怒呼:“把這四個二百五給孤王烹了。”二百五就是這麼來的。下面這位說的話沒有一點技術含量卻能秒殺於人。讓您領教下什麼叫血口噴人。



真正的人生贏家,就是功成名就做人也要低調而厚道。常百萬的妻弟就是因為高調跋扈而死全家還株連數萬人的。做人一定要低調,做人一定要厚道。常百萬不是他有百萬雖然他不缺百萬,而是他統軍百萬必將橫行天下(朱元璋語)。他就是傳說中的春哥——常遇春。其妻弟藍玉更是後來者居上,揮軍北上,劍指捕魚兒海(貝加爾湖),並大敗北元。因跋扈還多不聽朱元璋的勸,梁國公變成涼國公,晾他一邊兒。做了太子太傅,他怒道我不夠格做太師?他跟太子還是親戚,太子死後,終於禍從口出,被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huán)告發其謀反。這就是駭人聽聞的“藍玉案”!



朱元璋派皇太孫朱允炆和吏部尚書紅人詹徽審問。詹徽喝令:“逆賊藍玉,速速招供。同黨都有誰?”藍玉高呼:“詹徽是我同黨!詹徽是我同黨!”還能這樣玩?這樣也行?還真行!朱允炆一聲令下,詹徽就由主審變被審,最終在高呼冤枉中步入天堂。



有人說,這朱允炆不是仁孝善德嗎?怎麼這樣草菅人命,糊塗不堪?恰恰相反,他正是聰明才有意為之。之所以草菅人命,一是對皇爺爺不滿!為什麼不滿?這就是二了,二是藍玉是皇太孫的親戚靠山。皇太孫他媽姓呂,乃呂本女。他嫡母姓常,春哥之女。如果藍玉不死,朱允炆削藩,借燕王十個膽,您讓他試試清君側?!一試必然束手被擒,死無葬身之地。三呢,詹徽高調審問,刺激到皇太孫,藍玉負氣一嚎,詹徽喪命。


福垊


死前一句話,害死其他人,這就是“人之將死,其言坑人”。歷史上,這樣的例子真是很多很多,有的讓親人蒙難,有的讓同僚牽連,有的甚至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在路上就一病不起,當西歸的隊伍到達沙邱時,秦始皇幾乎只有出氣沒有進氣,眼看就要死了,於是對身邊的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交待遺言,讓他們按照遺詔,傳書守衛在北方的公子扶蘇,趕快回咸陽處理後事。這樣一交待,嚇壞了趙高,因為他與胡亥關係好,與扶蘇和忠於扶蘇的大將蒙恬關係很不好,如果按照秦始皇的安排,趙高以後的日子肯定很難過,所以,他威逼李斯和自己一起,改掉詔書,賜扶蘇、蒙恬死罪,讓他們自盡。所以,秦始皇臨終一句話,不僅殺了自己的兒子扶蘇、大將蒙恬,後來胡亥當了皇帝后,因怕兄弟姐妹們奪他的皇位,將幾十個兄弟姐妹全部殺死了,一個不留。可見,秦始皇一句遺言,坑死一大遍。

項羽死前也是。前202年,項羽與劉邦交戰於垓下,連連敗績,那夜,寒風呼嘯,四面楚歌,項羽知道自己末日已到,便向身邊的愛妾虞姬唱了一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如此悲傷,虞姬傷心欲絕,和了一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隨即,拔劍自殺了。項羽明知自己會死,高歌一曲,卻讓姬虞先死。

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臨死,還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劉邦死後,太子劉盈繼位,權力盡歸呂后。呂后最恨戚夫人,因此羅織罪名,將戚夫人囚禁在永巷,讓戚夫人穿著囚衣,剃去頭髮,還挖掉眼睛,弄聾耳朵,做成“人彘”,折磨致死。戚夫人被囚禁的時候,她自作一歌,天天自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相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然而,這個歌被呂后聽到後,大怒,說你還想仗兒子之勢,還想兒子將來報仇嗎?於是,把戚夫人的兒子拉來,用毒藥給毒死了。戚夫人自己將死,同時也坑死了自己的兒子劉如意。

最坑人的是方孝孺。明建文帝繼位後,重用方孝孺為翰林侍講、詩講學士,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揮師南下。方孝孺文才了得,聲振朝野,朝廷討伐燕王的檄文皆出自他之手。朱棣奪取侄兒的皇位後,文武百官,大多立即拜伏新主腳下,獨方孝孺不投降,被抓進監獄。

朱棣上位,將方孝孺放出監獄,讓他給自己撰寫即位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朱棣大怒,說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方孝儒也怒懟朱棣說,要殺就殺,誅我十族又如何?!於是,方孝孺家遭滅九族,還外加他的老師和學生一族。

一人之死,牽連無數,也太坑人了!


帝國的臉譜


歷史上有哪些“人之將死、其言也坑”的事情?

盤點一下,還真有,大概這麼幾位:

1、 秦穆公讓“三良”生殉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西戎霸主,這是周王冊封的,名符其實的“方伯”。

秦穆公能取得獨霸西戎的地位,與他重視人才有關。

秦國大概因為地處西垂,很少受到詩書禮樂教化,所心秦國本土不怎麼出人才的。雄才大略的秦穆公贏任好繼位後,非常想到中原與諸侯爭霸,需要人才輔佐。所以,秦穆公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本地沒有,就從其它諸侯國家引進。

甚至打破世族觀念,從平民甚至奴隸中選拔人才。例如:

百里奚就是奴隸,用五張羊皮從楚國換回來的,秦穆公卻拜為國相

蹇叔就是農村的平頭老百姓,經百里奚推薦,秦穆公也拜為相

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是三個遊手發閒的青年,都被秦穆公拜為大將,號稱“三帥”

由余是秦穆公用美人計和離間計從西戎挖來的……

秦穆公正是用人才成為西戎的“方伯”……但是到了晚年,這些引進的人才都凋零了,秦國本土恰好出了三個人才,就是子車氏的三兄弟,就是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針虎,當時號稱“三良”,秦穆公對“三良”喜歡得不得了……

實在是太喜歡了,臨死的時候,要求“三良”到“墓坑”裡繼續陪他,“三良”沒有選擇權,只能從命,兒子秦康公也照辦,秦穆公死後,出殯的時候,“三良”和另外的174人一起生殉了秦穆公。



秦人哀痛“三良”,作《黃鳥》一詩,讀來讓人不寒而慄:

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於桑。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交交黃鳥,止於楚。誰從穆公?子車針虎。維此針虎,百夫之御。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生殉就是活埋,心理再強大的人,活著走向墳墓,腿也會發抖的……

“三良”“ 臨其穴,惴惴其慄。”就是人活著走進墓坑的真實寫照……

秦穆公臨死前的遺言,不僅“坑”了“三良”,也坑了後代,直接導致秦康公無人可用。而後世秦君都仿效秦穆公,死的時候用最傑出的青壯年殉葬,其它奴隸主也這麼仿效,導致秦國一直人才青黃不接……直到秦獻公廢除生殉制度才好轉。

2、 劉備讓諸葛亮“自取”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如魚得水,按諸葛亮的規劃,聯吳抗曹,很快取得了荊州立足。

然後,劉備好像喝足了水,對諸葛亮不是那麼重視了,更重視龐統、法正,取益州後,法正成為劉備的“新活水”。

在關羽大意失荊州、曹丕篡位後,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延續漢統,隨後不聽諸葛亮勸阻,傾舉國之兵,大舉伐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回到白帝城後,實在不願回成都,沒想到一口窩囊氣沒緩過來,在白帝城永安宮駕崩。



臨死之前,將國事託與諸葛亮。並說了一句坑諸葛亮一輩子的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在諸葛亮表達忠心後,劉備又讓劉禪以父事諸葛亮。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一個“君可自取”,一個“事之如父”,坑了諸葛亮的一輩子。

首先,君可自取!請問怎麼取?劉備明知道諸葛亮忠於漢室,不可能行篡逆之事!一句“君可自取”就是把諸葛亮架在火上烤!你敢自取,就是自汙名聲,那些忠於漢室的將領比如趙雲、陳到及關羽、張飛的兒子們都不會放過你。你不自取,就盡心竭力輔佐劉禪。並且還不能懈怠,因為懈怠了就對不起劉備的知遇之恩……這句話坑就坑在讓諸葛亮只能累死。

其次,事之如父!從今兒開始,我兒子就是你兒子,你就是劉禪的父親。天底下只有兒子坑老子的,哪有老子坑兒子的?老子幫助兒子天經地義的!劉備讓諸葛亮和劉禪,既有君臣之情,又有父子之情!諸葛亮不管是盡忠、還是盡慈,都只能對劉禪盡心竭力輔佐!

劉備臨死,一句話坑得諸葛亮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 李世民讓“蘭亭序”陪葬



李世民雄才大略,瞅準時機,鼓動李淵造反,最終天下歸唐,李世民立下不世之功!

玄武門事變後不久,李淵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不負眾望,開疆拓土,成為天下共主,被尊為“天可汗”。

李世民不僅“武功”了得,文治也了得,通過虛心納諫,天下大治,史稱“貞觀之治”。

李世民還愛好文學、書法,特別是對王羲之的書法特別痴迷。

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李世民仰慕已久,渴望一觀,但這墨寶在一個老和尚辯才手裡,平時秘不示人,李世民以天子之尊,不好意思明搶。

房玄齡見李世民那麼想要得到《蘭亭序》,就推薦監察御史蕭翼去辦這個事,蕭翼採用“放長線釣大魚”的方法,費盡心機終於從老和尚辯才手裡騙得了王羲之《蘭亭序》真跡,獻給李世民。



李世民愛不釋手,天天欣賞臨摹,還讓當時的書法家都來臨摹,唐初的著名書法家馮承素、褚遂良、歐陽詢等都臨摹了《蘭亭序》……

而李世民臨死前,下旨讓《蘭亭序》殉葬……天字第一號國寶自此從人間消失!

而我們後世看到的《蘭亭序》都是摹本,最像的也就是馮承素摹的那個神龍本了……

李世民遺言不僅坑了天下第一行書,而且也坑了後世多少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


一葉碧雲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會考慮後事,這裡舉一個例子。唐朝時有一個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產絲的地方,武則天的時候,他是兵部尚書,參與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所以唐玄宗對他是很信任的,什麼大事都交給他辦,認為他能夠拯救時事,稱為救時宰相。

那活著的時候,自是恩寵無比,穩如泰山。

但確實年紀大了,到了開元九年,已經71了,眼看身體不行要掛。這時候,他就開始想了,自己當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難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煩,一算,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叫張說。

此人也是一個名臣,但是他跟姚崇關係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當宰相,張說便在後面動手腳,指使人彈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裡有底,沒有聽,還是讓姚崇讓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氣啊,當了宰相之後,就告發張說私下跟王爺接觸 ,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於是,張說就被貶到外面當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時候,他一算,也就是這個張說有能力對他們家不利了。因為這時候,張說通過平定邊亂有功,拜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當宰相了。

那怎麼辦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兒子們叫過來。與老張跟我有過節,但是這個人比較貪財,喜歡珍玩之類的東西,等我死了之後呢,你們就把我這些年珍藏起來的東西放到我的帳前。如果他來了,這些東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們自己想辦法吧,儘早避難。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辦了,我們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過的東西送過去,只請他寫一個神道碑,然後如此如此,這樣就能保我們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會了,張說當然要來啊,自己的大敵終於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來,看到外面擺了好多東西,一下就走不動了,盯著不放。姚的兒子們知道了,他父親的第一計成功了。

趕緊把這些好東西送過去,只求對方給自己的老父寫個墓誌銘,這對文人來說不是事,而且張說確實是大文人,文壇領袖人物,跟當時的許國公蘇頲齊名,人稱燕許大手筆。

張說是燕國公啦。

而唐朝給人寫墓誌銘,其實跟現在寫軟文一樣的,無非就是誇兩句,屬於收費項目,而且收費不低,唐朝公務員工資不高,很多還是發花椒這些實物,所以給人寫墓誌銘是當時名人的一大收入來源。

張說一看,這送來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東西,本來不想寫,但這些東西太好了,那就寫吧。

寫墓誌銘那自然要寫好話,雖然肚子裡對姚崇有意見,但不能寫出來,不然,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張說小雞肚腸。所以,張說這個墓誌銘也寫得漂亮,盡是好話。什麼“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兒子們拿了這個墓誌銘,千謝萬謝,留下寶貝回家了。

張說得到寶貝之後,玩了兩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覺不對,自己把姚崇寫得太好了,說出去,那豈不是說我張說捧姚崇。

於是,張說到了姚家,說昨天寫的那個東西,我想了一下,還有一點東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兒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張說答,有什麼不好改的,筆墨的事。

姚崇的兒子們說,請宰相大人來看一看,到了後院,一看,是塊石碑,那塊墓誌銘加班加點趕工,已經刻上了。

這一下。張說的臉青了,又想了想,說:“沒關係,我改好了,再刻一個碑就行了。”

答:“這個你要問皇帝。”

“為什麼?”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們拿去給皇帝看了。皇帝說寫得很好呢?”

皇帝看過了,而且說好,那已經定了板啊,你說不好,那你跟皇帝說去吧。

張說這才上了當,而且他後面還想著打點小報告,揭發姚崇的問題,結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誌銘上,不是說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嗎?怎麼這會又變了。

張說:……陛下,我可以抽自己兩嘴巴子嗎?


腦洞歷史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是善言有時候也是會坑人的!

抗日戰爭中,有不少抗日誌士的遺言,對激勵中華民族抗日有很大鼓舞,這對日本鬼子來說,簡直太坑了。

今天聽我給你講講幾位抗日名將的遺言。

1,張自忠: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的遺言,呼喚中華民族的抗日熱情,激勵全民族團結抗日。可是,鮮為人知的是,張自忠在七七事變時受宋哲元委託留守北平與日軍周旋,被罵做漢奸。僅僅幾個月後,張自忠就在臺兒莊大捷中證明了自己。

也許正是那種一心求死的壯烈和勇氣,讓張自忠成了抗日戰爭中最為著名最為勇猛的國軍將領。

2,楊靖宇:我楊靖宇雖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數部下罹難,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還在各地輾轉,日本帝國主義必定有滅亡的一天。不用多說了,開槍吧!

楊靖宇被捕前,曾經被漢奸勸降,楊靖宇好不容易聽到一句漢語,確實漢奸的話。十分氣憤地說:“這些天遇上的怎麼都是這號中國人?!”

楊靖宇1929年奉黨中央命令到東北組織抗日工作,臨行前妻子馬君已經有了一個2歲的孩子。1945年,馬君去世時告訴孩子,他的父親叫馬尚德,讓他找父親,卻沒想到馬尚德就是楊靖宇,那時候已經死了多年了。

3,江竹筠: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蔣王八的來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如何頑固,現在戰事已近川邊,這是事實,重慶在(再)強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給它三、四月的命運就會完蛋的。

江竹筠就是江姐,在重慶的渣滓洞受盡了非人的折磨,可是他也看到了解放軍的節節勝利,江竹筠臨死前成功預見了蔣家王朝的滅亡,看起來真是大快人心。

4,戴安瀾:現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戴安瀾在滇緬戰場上擔任第五軍第200師師長,曾取得同古保衛戰等勝利。在野人山,戴安瀾遭到日軍和殘酷自然環境的雙重打擊,壯烈犧牲。上面的話,來自於戴安瀾給妻子王荷馨的遺書。

5,唐淮源:中國只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被俘的軍師長,千萬不要由第三軍開其端。

唐淮源在中條山戰役中,為了不被日軍俘虜舉槍自盡。其實唐淮源在此之前就有類似的話。母親死後他說“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慮,今大事已了,此身當為國有,誓與中條山共存亡 !”

殉國之前他說“現在情況極險惡,吾人在事有可為之時,應竭盡心力,恢復原態勢,否則當為國家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

6,趙登禹:“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只是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

七七事變後,日軍進攻南苑,趙登禹帶領132師死後五天五夜,結果被漢奸出賣,突圍中被日軍伏擊,壯烈犧牲。趙登禹不知道的是,他託付老母的副軍長佟麟閣也在不久後戰死。

其實,抗日戰爭中,指戰員的犧牲本身是無意義的,如果一支衝著壯烈犧牲這條路去走,抗日戰爭永遠無法迎來勝利的一天。真正的戰略應該是,保存自己發展自己,在戰鬥中壯大自己削弱敵人。

革命戰爭年代,死是容易的,可是要活下來完成烈士們的事業,才是最難的。所以,比犧牲更有意義的是堅韌地活著,堅韌地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