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苏联是命中注定?为何纳粹德国在横扫西欧后要离开进攻苏联?

静夜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为什么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是必然?

因为就是必然。

推荐大家玩一款游戏,叫做钢铁雄心。

这游戏好像在大陆玩不了,但也有晚上下载。

这种战旗类游戏只要玩一玩,就知道希特勒当时为什么进攻苏联。

希勒特首先打垮了波兰,随后击败法国,随后大军四处进攻,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

当时欧洲除了瑞士和英国以外,不是被德国占领,就是德国的附庸国。

然而,苏联占领了波兰三分之一的地区,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各占了芬兰很多土地,实力也有明显增强。

根据当时的工业实力来说,英国、德国、苏联是一个水平线的。

如果以日本作为参照物,

1939至1945年间,日本的钢产总量为4800万吨,苏联是它的1.9倍,英国是其2.1倍,德国是3.9倍。

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力量的重要标准。

也就是说,只要苏联和英国联手,工业实力就超越了德国。

倒霉的是,德国的潜在敌人并不止有苏联、英国,还有一个可怕的美国。美国钢铁产量是日本的10.6倍,也就是德国2倍多。

一旦美国和苏联、英国结盟,这个联盟的实力就是德国的接近4倍。

即便有个日本帮忙,日德联手和这个联盟的差距也有3倍。

实力如此悬殊,战争是不可能胜利的。

而目前态势来看,美国、英国在德国入侵波兰以后,实际上已经结盟。只是因为美国国内反战,美国无法直接出兵而已。

至于苏联领袖斯大林,是非常狡诈的。

如果英美联手,对付德国就绰绰有余,苏联一定会趁火打劫,加入这个联盟。

所以,如果希特勒什么都不做,德国一定会战败,重复一战的悲剧。

那么,以希特勒的个性,不可能坐以待毙。

在当时来说,德国还有一个 唯一可能获胜的机会。

在1941年4月,连续入侵巴尔干地区的南斯拉夫和希腊,尤其将希腊这个英国盟友打败。

而土耳其当时是亲德的,至此欧洲大陆反德里面不存在了,德国不用两线作战。

在这个时候,美国由于国内的孤立主义,暂时不可能参战。

至于苏联似乎感到了危险,正在大肆扩军备战。

然而,苏联扩军工作远远没有完成,比如先进的T34坦克和各种战斗机,还是刚刚开始装备部队。

同时,苏军由于1939年才结束大清洗,高级军官几乎一扫而光,中级军官损失一半,在1941年还无法有效补充。军队战斗力大减,士气低落。

当时希特勒认为,这是德国获胜的唯一机会。

必须赶在美国参战之前,直接入侵苏联,一举占领苏联欧洲部分地区,歼灭苏军主力,空袭炸毁苏军在西伯利亚乌拉尔地区的工业基地,迫使苏联投降。


这样一来,德国的敌人只剩下英国和美国,虽然实力仍然是日德联盟2倍以上,但这已经是最小的实力差距了。

如果德军发挥战术的优势,说不定能够将英美始终阻挡在欧洲大陆之外。

退一步说,如果没有苏联的东线夹击,只有英美在诺曼底登陆,以德军的强大势力,未必挡不住。


所以,打苏联几乎是必须的,只剩获胜的可能性很小罢了。


萨沙


如果给希特勒再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也许在进攻苏联这件事上犹豫一下。正是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数百万精锐被消耗殆尽,让希特勒建立起来的德意志第三帝国轰然倒塌。

那么,在当时德国可以不进攻苏联吗?

毕竟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已经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西部,如果他就此罢休,也将成功控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足以让希特勒成为德意志历史上成就最大的领袖之一了。

可惜,在当时来看希特勒并没有选择,他必须要当机立断,在苏联人最没有防备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只有这样,希特勒才能保住他这几年在西欧得到了成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爆发的苏德战争中握有主动权。

(希特勒)

因为苏德战争是早晚要爆发的。

如果德国人不出手,过个一两年苏联人就该出手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希特勒进行扩张的时候,其实世界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是看在眼里。对英、法领导人来说,他们希望希特勒能够把矛头指向苏联,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让英、法非常希望苏联和德国大打出手,两败俱伤,他们再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当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英法两国作为盟友,只是象征性的对德国宣战,并没有出兵。

希特勒发现英、法的意图之后,在西线并没有派出大规模军队去防御,而是集中兵力攻打波兰。

说实话,以当时希特勒的兵力,如果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发动攻击,希特勒根本就没有能力吞并波兰,甚至很有可能被波兰和英、法三国成功肢解掉。

因为,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由于主力尽出。

整个德国面对英、法的数百万大军处于一种几乎不设防的状态。

英、法数百万大军可以轻松攻入德国本土,德国本土沦陷,攻打波兰的德军也会成为无本之木,被迫缴械投降。

可惜的是,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和他们的自私自利,最终将波兰断送也为法国被占领了拉开了倒计时。

第2年,德国发动了法国战役,将这个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的国家轻松击败。从此以后,欧洲西部大陆几乎完全沦陷。

(法国战役之后,希特勒等人来到法国巴黎)

英、法的所作所为,苏联人看在眼里,德国的所作所为苏联人也看在眼里,斯大林非常清楚,当时欧洲大陆已经形成了三大强权。

第一大强权,就是正在不断扩张的德国;第二大强权,就是强大的英法联盟;第三大强权就是苏联自己。

这是欧陆版的三国演义,只有互相有效制衡才能保持一定的和平,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引发惨烈的战争。

德国对周边国家的征服无疑在打破这个平衡,当他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无论德国先去攻击苏联,还是先攻击英、法,只要他成功打败一个强权就会调转矛头,去攻打另一个强权,直到完成欧洲的统一。

所以,苏联早早的就在预防这一切,也很希望变被动为主动。所以,苏联当时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措施。

第一,面对东方的法西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苏联人一方面避免刺激日本帝国主义,另一方面又积极援助我们的抗战。此外,苏联也积极准备和日本帝国主义在陆上进行对决,展示自己的武力,打消他们北上的野心。

所以,在1939年双方爆发了诺门卡战役,这次会战苏联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日军,从而让对方形成了恐惧苏联的心理。

1939年9月,就在德国入侵波兰期间,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

苏联人已经成功避免了腹背受敌,而与此同时,看到德国入侵波兰,奉行积极防御政策的苏联赶紧派出军队从东方攻入波兰境内,和德国瓜分了这个国家,他们的战线又往前推进了几百公里。

当然苏联和德国也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此时德国和苏联之间似乎也不会爆发战争。但是希特勒也深知奉行积极防御政策的苏联随时会派出百万大军攻击自己。

如果那样,德国就绝对被动了。所以当不列颠空战没有取得胜利之后,希特勒就已经不愿意在西线战场浪费时间,而是开始积极准备对付苏联,趁这个国家还没有完成战备的时候将他击溃。

而且,此时也是攻打苏联的最佳时机。

由于英国本土还没有被入侵,苏联一直以为德国直到解决掉英国之后,才会转过头来和自己作战,就这样希特勒成功利用英国麻痹了苏联!

希特勒声东击西,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进行了突然袭击,不到半年之内,就让苏联损失了数百万人马。

如果不是苏联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就已经失败了。

而打败了苏联,希特勒就等于几乎控制了整个欧陆,利用整个欧陆的资源,利用轻松征服英国,如此他就很的统一了欧洲。

所以,希特勒无论从防御角度还是进攻角度来思考,都会对苏联动手。


历史风暴


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宽大正面对苏联发动进攻,苏德战争爆发。从战争的最后结果来看,德国进攻苏联是走向毁灭的开始。有不少人甚至认为如果德国不去进攻苏联,战争的结果就会是另外一幅情形。实际上我们从当时德国的立场和现状来看,进攻苏联可以说是必然选择。

一、消灭苏联是纳粹早就制定好的既定目标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他谈到了自己对德国未来的构想,提出了所谓的生存空间。他认为德国必须对外扩张,来转移过剩的人口,控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19世纪晚期,德国崛起的时候,全世界已经被英国、法国和美国瓜分完毕。德国尝试过重新瓜分世界,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揍得鼻青脸肿,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希特勒把目光瞄准了东欧。东欧有丰富的资源,乌克兰是欧洲粮仓,南方高加索地区则有丰富的石油,这是德国最缺乏的战略物资。生活在东欧的是斯拉夫人,希特勒认为他们是劣等民族,只能被奴役或者消灭。

除了资源和种族主义,希特勒还受到了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学说影响。麦金德认为东欧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这里不容易受到海权国家的攻击,控制了东欧这个心脏,就可以往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从而称霸全世界。

但东欧大部分地方属于苏联。德国在西线进攻时,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其中包括100万吨粮食,90万吨石油。如果没有这些物资,德军的进攻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这种依赖,让希特勒无法接受,他不能容忍第三帝国的命运受制于苏联的援助。


希特勒将种族主义和麦金德陆权理论融合在一起,制定了纳粹德国扩张的战略。希特勒的战略计划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整合大德意志,具体是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一步已经通过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完成。希特勒的第二步计划就是占领东欧。为了占领东欧,德国需要消灭苏联,而要消灭苏联,德国必须先打败欧洲大陆上的最大敌人法国,并且把英国赶出大陆。计划的第三步是消灭苏联之后,利用东欧的资源,再回头跟英国和美国长期作战,争霸全球。

二、希特勒认为消灭苏联可以迫使英国妥协

法国投降之后,希特勒想当然的认为英国也会跟着妥协。然而事与愿违,英国内阁经过三天的激烈争论,最终决定抵抗到底。

得知英国拒绝求和,希特勒立即下令准备入侵英国本土。入侵英国本土需要实施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德国为此制定了“海狮计划”。但德国海军力量很弱,空军也不敌英国。短期内,德军不仅无法取得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德国的很多港口还遭到了英国空军轰炸,甚至连柏林都遭遇空袭。“海狮行动”最终被无限期搁置了。

希特勒本来希望意大利进攻埃及,占领中东地区,这样可以削弱英国。但是墨索里尼有自己的野心,他要建立一个地中海帝国。由于之前希特勒总是瞒着意大利采取行动,比如吞并奥地利,使得墨索里尼颜面受损。墨索里尼产生了报复心理,他想证明自己。意大利也瞒着德国去进攻希腊,结果遭到惨败。进攻希腊,分散了轴心国的力量,导致意大利丧失了在北非的优势,也就失去了削弱英国的机会。

希特勒认为,英国之所以还在坚持抵抗,除了美国提供的援助,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的存在。在战争爆发前,苏联就一直想跟英法建立联盟,一起遏制德国。法国投降之后,英国也确实对苏联寄予厚望,当苏德战争爆发时,丘吉尔第一时间就宣布对苏联提供援助。因此,希特勒认为,如果击败苏联,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就可以迫使英国妥协。

三、纳粹德国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苏联

在1937年至1938年的大清洗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2万多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惨遭处决,101名元帅有91名被处决。大清洗几乎完全摧毁了苏联红军的指挥体系,新提拔的军官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理论都很匮乏。大清洗的恶果直接体现在苏芬战争中,上百万苏联红军,伤亡几十万人,最终也没有打败芬兰。最后芬兰支撑不下去了,主动求和,战争才得以终结。

大清洗之后的苏联红军非常虚弱。当时德军高层普遍认为苏联已经不堪一击。德军在西线取得的巨大胜利,更是让希特勒及德国将领产生了幻觉,他们认为德军是战无不胜的。应该趁军队处于巅峰状态时立即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如果拖延下去,让苏联有时间恢复军力,战斗将会陷入不利。

法国战败后,苏联开始拼命扩军,但是时间紧迫,苏联觉得至少要到1942年夏天红军才能准备好。斯大林认为没有准备好,他害怕刺激德国,不敢让苏联红军进入战备状态。

斯大林还认为英法之前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是祸水东引。苏联当时被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对西方国家从骨子里是不信任的。当英国发出警告德国即将进攻苏联时,斯大林第一反应是西方在挑拨苏联和德国的关系。

苏联的集权制度使得斯大林的决策很难受到其他人影响,而斯大林本人的多疑,则让他连自己的情报机构都不信任。综合这些因素的影响,斯大林最终拒绝相信各方面提供的情报,也没有积极防备。苏联这种一边扩军,一边又疏于防范的状态,又使希特勒深信,必须尽快进攻苏联。

德国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呢?比如能否待着不动。理论上来说有,但是独裁体制决定了,即使有其他意见,也不可能被采纳。整个德国已经被纳粹绑上了战车,而战车一旦开动,就无法停下来了。


江蝶梦


您都说了,“横扫西欧”,除了制空权搞不定海峡过不去的英国,已经都横扫完了,再要攫取更多资源必然要东进苏联呀。不离开跟英国死磕有好处么?更根本的理由是,苏德之间矛盾不可调和。同英国一样,苏联并不乐见一个统一而强大的西欧出现。斯大林压根儿也没打算和希特勒“白头偕老”,之前之所以和德国沆瀣一气,是打算祸水西引,坐山观虎斗,而坐山观虎斗的初衷是等二虎一死一伤或两败俱伤后一网打尽,结果出乎意料之外,一虎轻松完胜(当时还没有美国参战的明确征兆,英国虽能自保也是无还手之力了),这个时候与其让恶虎养足精神来吃作壁上观者,还不如趁着恶虎疲劳先下手为强。这个时候苏联西部集结了那么庞大的兵力可不见得是简单打算被动防御的,一旦英德媾和甚或发生无敌舰队那样的败绩,苏联很可能不给德国消化吸收西欧的时间,而是在德国背后发起突然攻击。希特勒顾虑这一点,所以就要对苏联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