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何屢次在面對列強侵略時,都主張"和談",力阻抵抗。真的是慈禧太后的授意嗎?

庭州行者


如果說皆出自於慈禧的授意,那到不至於,因為在八國聯軍侵華這一事件就可以看出些許花樣來,是慈禧不顧反對執意要向世界列國宣戰在先,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李鴻章主和並非皆是慈禧所授意,而是李鴻章個人的理念。

當然,從李鴻章本身看,他一直都是主張和列強保持友好的關係,所以他自始自終都不敢輕言戰端,就算是人家欺負到家門口來了,也仍然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態希望能夠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調節雙方之間的矛盾,所以他被稱作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



雖說弱國無外交,但是李鴻章搞外交確實有自己的一套,至少縱觀那個時代的晚清政府中,幾乎沒有一個人的能力能夠超過他。背後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所以李鴻章也只能盡力的去和稀泥,這種和稀泥的表現是非常容易被主戰派認為是沒有泱泱中華之氣概的,尤其是他多次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導致國民的怒火直接牽強的附加到了這位與條約有著直接關係上的人身上,可是再回過頭看下,這戰敗究竟是為何?

李鴻章主和,主要有公和私兩個方面。

從國家層面講,縱觀國際時局,晚清政府確實是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一不留神就容易墜入萬丈深淵。不可否認,在一段時間確實出現過同光中興,但是我們不能夠就這樣認為這段時間國力就有所增強了,因為在乾隆時期之後,清王朝已經呈江河日下之勢,所以才有兩次鴉片戰,一開百年屈辱時期。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同光中興只是對過去的一種彌補,可惜的事,當時大多數人認為清朝有所強大。

不過,這種中興向榮之象很快就被慈禧所終結,自從慈安去世,恭親王便有些獨木難支,無法在抵擋慈禧對於權力的野心。所以,後來有了甲申易樞,將原本締造了同光中興的領導班子全部撤換,於是,慈禧徹底成為了晚清政府最具有實權的人物,沒有人能夠對她的權力再有所制約了,而這時候慈禧則開始享受,將自己的私慾放於國家之前。

至甲午中日戰爭之前,雖說普遍認為北洋水師是亞洲第一水師,可是這時候很顯然並不是旁觀者清,惟有北洋水師的老大李鴻章才明白這其中有多少漏洞,北洋水師是胖,可是卻是虛胖,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再到慈禧向列強宣戰,李鴻章是千萬個不想,但是這由不得他,所以他來了個東南互保,希望盡力的減少一些損失。



從私利來講,他李鴻章就是靠外交和軍事起家的,所以這兩個都是他立足於朝堂的一種政治資本。北洋水師可以說是他最為重要的政治資本,只要有水師在,他就不會倒。所以這北洋水師關係到他的政治命運,也關係到他的地位,而如果發生戰爭,則會對他的這種政治資本有所損耗,所以主和沒得商量。

當然,李鴻章主和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列國間的商業貿易,科學技術的傳播等等,而戰爭則會影響到這些對清朝發展有利的一些因素,所以在李鴻章看來,戰爭能避免就避免。


妙齡老翁談歷史


李鴻章作為晚清的國之棟樑以一人之軀支撐了大清帝國最後的幾十年,在這幾十年中每有外國入侵清政府唯一想到的人就是李鴻章,他的每一次出現都是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但是李鴻章畢竟只是一個大臣,清帝國統治者的馬前卒而已,按正常的思維來說他絕對是沒有權利來去做統治者的主張的,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慈禧等人或明或暗的指示罷了,面對主子李鴻章他自己也只是任人擺佈的的棋子,我就拿兩個事例來說明好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黃海一役李鴻章苦心孤詣經營了十幾年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陸軍逼近山海關威脅清朝的統治中樞北京,慈禧不得不派李鴻章前往日本求和,求和就要割地和賠款,而日本人開出的條件是讓清廷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同時要求清政府賠償白銀3億兩,簡直是獅子大開口,就算八國聯軍侵華也只是賠了4.5億兩白銀,李鴻章多次發電報給朝廷請求旨意但是朝廷給出的回覆都是讓李鴻章自己看著辦,這等於就是讓李鴻章來背這個賣國的黑鍋。

1900年由於列強幹涉朝廷內政要求慈禧下臺把權力還給光緒皇帝,慈禧怒而向八國聯軍宣戰,結果是八國聯軍一路燒殺掠奪佔領北京成,慈禧太后慌忙逃亡西安避難,不得已之下慈禧緊急命令遠在廣東的李鴻章北上和八國聯軍談判,而慈禧再給李鴻章的指令中說到:念祖宗宗廟社稷,關係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這又一次把李鴻章推到了賣國的桌前面,在《辛丑條約》簽訂後國人盡罵: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其實這和李鴻章有多大關係呢?他只是代替清政府簽字而已,並不是他自己意願,在這個條約簽訂不久李鴻章就身染重病,不久就帶著委屈和恥辱離世。

縱觀李鴻章的一生他如果生在太平盛世憑他的才智和謀略絕對會成為一代名臣,可是偏偏生逢亂世而自己又是才華出眾,所以被歷史推到前臺並不斷被命運所左右。除去那些強加給他的恥辱外衣他的一生還是很輝煌的,一生為了實現自己“三千里外慾封侯”的雄心壯志籌辦海軍,修築鐵路,建立工廠等這都是不可抹去的歷史功績,其實處在那樣一個國家落後任人欺凌的時代就算是我們處在他的位置上難道就一定比他做的更好嗎?


微風書房


首先,沒有李鴻章在力阻抵抗這回事,他一直在抵抗。關於這一點,不接受反駁!

為什麼這樣說呢?

抵抗不是隻有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這一個形式的,抵抗也不只是武勇的戰士們的專利,抵抗的形式可以包括“和談“的,也應該包括“和談"。

無論在熱戰場佔據優勢還是劣勢,都可以開展和談。

戰爭中和談時機的選擇,參考的應該是自己的力量還可以打多久,以及敵方還可以打多久。

戰爭追求的從來不應該是戰爭本身的勝利,戰爭應該追求的是讓“形勢”對我方更有利。是不是!

比如現在的特朗普美國,堂堂的一個世界霸主,為什麼和任正非的華為較勁呢?一個企業耶,華為又不是國家,還不是要在高科技領域佔據優勢嘛!那麼,要不要和談呢?當然要和談,戰爭也是為了瓜分市場,和談瓜分豈不是更好!只是不要弄聯想那種式樣的和談也就是了。聯想噁心!

什麼叫扛著大炮揣著尖刀去和談?擺出海思,拿著5G技術,帶領著亞非拉小兄弟們上和談戰場就是了。而不是有些人口口聲聲的反覆強調自己是愛國者。

反觀李鴻章呢?所謂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來臨了,滿朝驚慌無措,當政者不要臉的西逃說成西狩,是李鴻章迎著炮火上去“和談”穩定了局面。

好!局面一埃穩定,滿朝袞袞諸公“勝利歸來”,迎頭碰上李鴻章,羞、慚、愧、交織之下,不由惱羞成怒。回家之後,更是發現了自己家財被搶去不少,再想想自己跟隨聖駕“保護聖駕”一路吃的苦,而李鴻章小子每天過手那麼多的錢,於是伏案連夜上戰表,只希望把李鴻章寫死在奏章裡,以掩蓋自己的不堪。

慈禧呢?看著源源不斷的奏章戰表一而再再而三的擺在面前,真的以為了民心可用,鴻章無能,於是下旨給李鴻章讓抵抗更猛烈些........。

李鴻章為了免於直接滅亡,自然不幹。不只是李鴻章不幹哦,所謂的東南互保說明了問題。

和談戰場上抵抗可以留下青山在,不怕以後沒有材燒。

慈禧要是懂的授意和談,就不會有西狩了。

和談是李鴻章輩們爭取來的,從慈禧哪裡爭取來的,不是慈禧的授意。


葭明通半瓶歷史


明白人明知自己是雞蛋對方是鐵鏵,發生爭端時他是忍著求和談解決,還是不顧一切後果用身撞擊鐵鏵?如果僅涉及自己小家的身家性命,為所謂的氣節與顏面這樣意氣用事也沒什麼好指責他的。但是他是身負一國存亡、四萬萬同胞的生死之責和決策權的總理大臣,他焉可意氣浦事!一個有良知有腦子的人怎麼可以這樣不辨是非、不知好歹妄自揣摩和非改其愛國之心為投降賣國呢?太不公平了!後人寫史的人太昏瞶太偏心太不講理也太愚蠢了!這樣會欺騙多少後人,誤導後人遇事胡意氣用事誤國傷民,千古罪人啊!


烏蘭朵娜仁


李鴻章貪腐錢還在發揮做用,如此買國貪腐狗賊就是有人不斷給他洗白,說明他後人不但沒有認識錯誤,還以為金錢是萬能的,多顧水軍,顛倒黑白,把狗雜種說成偉人。


依樹背風


回扣一分不少

還假裝被打了一槍


託尼104


李鴻章為了保存私人勢力,而禁止北洋水師,出海迎敵,而放棄制海權,應該不是慈禧授意。


張育源zyy


這是在為李鴻章洗白麼,李鴻章這(紳士)一階級,上欺主子,下壓百姓,甲午戰爭時期正是他當權的巔峰(左宗棠以逝),當時的中國表明是晚清其實以是李鴻章(淮軍)天下,奴大欺主,甲午戰爭的失敗李鴻章起主導作用,賠償白銀給日本,使日本崛起,導致後來的抗日戰爭,而且李鴻章死後為其後人留下幾千萬兩白銀的巨大財富,使他後人即使在當代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宰相合肥,天下廋。”李鴻章對日本起到了中興作用,可以說他是有資格進日本靖國神社的中國人,也可以算得上是日本宏股之臣,


強173696398


今日不也一樣嗎?


長安借東風63583187


打完了賠款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