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

dydes


趣谈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历史新知识!

清朝男子的辫子的确非常的恶心,而英国传教士也的确说过这句话,并且记载在了相关的史料书籍之上。

事件回顾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之不得,所以在这样的光辉思想或者说一种传统的思想映照之下,很多人爱惜自己的头发,就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

这一点可能对于那些理着寸板头每两周去一次理发店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咱也没必要过分深究,毕竟封建王朝讲究的就是这个玩意儿。

在清朝时期,头发的发型进行了一次变革,而此次变革之后,甭管你是满汉大臣,平民百姓还是要饭乞丐,头上都会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而这根辫子没有历史记载的最长长度,想必如果真的有的话,随便去拿一个迪尼斯世界纪录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在清朝的光绪年间,有一位传教士走遍了大江南北,看遍了华夏人群,并且在回到英国之后重新写了一本书,重点介绍满清时期华夏平原上的百姓的基本面貌。

没错,这位教授就是著名的麦罗德教授,也是满清时代为数不多的会讲汉语的英国教授。

在那个没有字典或者说字典相对匮乏的年代,指望着一位教授能够说出蹩脚的中文来,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而英国传教士进行的一些社会窥探主要有两点,第1点就是汉人女子的裹小脚,第2点就是整个华夏平原的辫子。

传说这位英国传教士还曾经亲自编织了一个辫子,只不过编织的时间之长,耗费的力度之大难以想象,以至于这位英国的传教士时常吐槽,为什么会有这么恐怖的玩意儿出现。

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就注定了普通的平民很少清洗自己的辫子,所以英国传教士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由于每天都需要劳作,身体会出很多的汗,所以华夏平原上的长着辫子的人身上都会有一股腐臭味,闻起来非常的恶心,令人作呕。

没错,这就是事实

为什么我们汉人突然之间都用了这种发型,为什么这种发型明明不利于生产劳作,可我们依然需要去编织呢?

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华夏平原的百姓都对于这种发型深恶痛绝,可是没有人提出异议呢?


真实的历史是有人提出的意义,而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这一批付出生命代价并且提出异议的人彻底去世或者消失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了。

满清刚开始入关的时候,就宣传了一条政治口号,叫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晚清皇帝听从了汉奸的建议,决定对中华思想进行一次大的变革,而此次变革的出发点就是改变国人的发型,只不过这次改变来得太不易,迅猛之间的普及教育根本没有实现,所以就有了大规模的抗议和大规模的骚动。


而我们经常在史书上见到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基本上也就是在那个时代发生的,只不过扬州十日是因为史可法,嘉定三屠则是因为长辫子。经过一轮轮血腥的屠杀之后,华夏平原上的汉人终于改变了原有的思想,开始用这个倒了八辈子霉的辫子,并且一用就用了好几百年。


趣谈唐宋元明清


在没有洗发水的古代,估计人的头发即使是经常洗也会有味道,更别提还不经常洗了。

曾经我也是一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少年,那个时候经常泡在网吧,很多人经常在网吧一玩半个月不回家,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次,我站在一个大哥的身后看他玩游戏,结果被他头发的味道呛了一天,我差点吐了。

在现在社会几天不洗头味道都让人受不了,更别提古代时期了,看这个问题大家可能都以为清朝男人扎辫子,可能会很脏,实际上清代人的头发未必有前代的味重,在清代之前的中国人由于受到《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发肤都是父母给的,必须珍惜它,不能毁伤,说到底就是不能轻易剪发。

当然,这并不是说古代男子一辈子不理发,如果一辈子不理发,那不就跟傻子一样了吗?在古代男子都会修理发型,然后把长发挽起来,再盘起来,到成年之后行弱冠之礼的时候,就在盘上的头发上带帽子。

那么古代人留发留多久呢?现在人们常说的,待我长发及腰,其实也是古代男性头发长度的一个标准,长发及腰不是等人来娶,而是头发长了,应该修剪修剪了,然后选一个黄道吉日把头发剪了,剪下来的头发还要收藏起来或者焚毁,以示对祖宗的尊敬。

你想想,男子长发及腰,得多难打理,这要是天天洗头估计什么事也不用干了。

这一情况到清军入关时候被强行改变了。

很多不了解清朝发型的读者在看了清朝古装剧之后都有一个疑问,清朝的头发不就是扎了辫子吗?为什么当初清军入关要叫“剃发令”呢?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能够接受的清朝的辫子都是晚清时期不断发展变化后的形象,真正清军入关时的头发,那是相当难看的。

清军入关之前,一直是过着渔猎的生活,在打猎、捕鱼的时候,辫发是相当给力的,这种辫发是将脑袋四周的头发剃光,然后在后脑勺处剩下的头发编成辫子,留下头发的地方只有铜钱大小,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因此这种发型被称为金钱鼠尾,其实也就跟光头差不多。

1644年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鞑靼漂流记》一书。书中这样描写清人的发式:"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

所以,清军入关才管这叫剃发令,很多人认为在清朝是不扎辫子就要问斩,实际上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有关清史的资料中,顺治四年就有人因为"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最后被处斩,而县官还因为失察被议罪。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不遗余力,宁肯引发血腥反抗也要推行剃发令,实际上是出于维护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深谋远虑。

说回到正题,尽管这种金钱鼠尾的发型很丑,但是要从卫生的角度还真就比以前长发飘飘的时候要干净很多。

当然,我想令外国传教士大呼恶心还是清朝晚期的头发。

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清朝统治者在不同程度上放开了对头发的管理,到乾隆去世那年,通过当时外国人的绘画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头发留发面积足有四个铜钱大,相当于一个掌心的面积。

在咸丰朝时期,老百姓蓄发已经超过头发的大部分,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人的发式才变成现在影视剧中的阴阳头,剃发只剃前半部分。

人们将清朝的辫发变化总结为,先是鼠尾巴,又是猪尾巴,最后是蟒蛇一样的形态。

随着头发的增多,还需要扎辫子,这就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技术了,当时清朝已经出现专业的剃头匠,担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给人们剃头,扎辫子,甚至是抠耳朵。

多于经济较为富庶的人来说,剃头刮脸是一件颇为社交性且时尚的事情,好友经常结伴去剃头,甚至请人剃头。一次精致的洗头,要花费很长时间。

当然,清代时期有康乾盛世,但是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更是穷的发都吃不上了,每天干活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能力三天两条的打理辫子,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理一次发,盘在头顶上,要挺很久很久才能再次洗发。

所以,晚清的时候,外国传教士说中国人头发令人恶心的受不了。

其实,晚清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剪辫子已经成为趋势,早在民国成立之前,清朝百姓就已经开始剪发,政府也无力深究,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在变法主张中就提出剪掉辫子,到了十年之后,清政府举行新政的时候,就连清朝的贵族都建议朝廷废除辫子“非剪发易服,不足振起全国之精神!”

而沿海通商城市,老百姓更是逐渐剪掉辫子,至于那么迟迟不肯剪掉辫子,甚至在民国时被强行剪掉的,大部分都是偏远地区的人,或者忠于清朝的人,将其看作清朝的象征。

最后要说的,虽然古代中国人的头发不太干净,但是中国人爱洗澡啊!真正埋汰的欧洲人,当时当时受瘟疫的影响,欧洲人特别不爱洗澡,比如我们熟知的法国路易十四,长年不洗澡,十步之内就令人作呕。


史论纵横


首先说明一点啊,咱们不是跟英国传教士一伙的,因为他们也不干净,有些外国人,能把咱们熏晕过去的

这里就说小辫子的问题。

不说以前的辫子了

就说身边人的辫子吧

我认识一个小男孩,大概八九岁,一直留着一条长长的小辫子。

这种小辫子,有许多讲究的。

有希望长命百岁的,有希望健康长寿的,有希望平平安安的,总之,他留着一条小辫子

诺,就是这样子的。(摘自网络)

有一次,我出门正碰上他在开心玩耍,因为玩的很开心,小辫子松开了。

我就说,来,我给你编起来吧

于是我就给他编了起来。

编到最后,感觉手上有很多污垢,感觉他的头发上油腻腻的。

于是,我问:你这小辫子多久洗一次?编一次?

他笑着说:每周洗澡,我妈妈都把小辫子别到头上,不洗小辫子,光洗澡。我妈妈一个月才给我重新编一次。想洗好久才洗一次小辫子。哈哈哈,太麻烦了,我妈妈也懒得给我弄

我听了以后,赶紧回家,洗手,洗手


Longsuixinyuan


先说下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

事实上,古代没有现代科技先进,所以什么洗发水、营养素的东西,在古代都是没有的。古人是怎么洗头的呢?最开始就是用水,轻轻揉搓一下。

渐渐地,他们发现光用水,没办法清洁头发上的油污,就有了皂荚和草木灰。但即便是这样,洗头这件事对于清朝人来说,也是十分少见的事情。

正常的清朝百姓,可能一年都洗不了几次头。皇宫贵胄可能讲究点,有专门的的人帮忙洗头,但是频率也不会很高。一周洗个一次,在古代就算很时髦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古代人不爱干净吗?原因大概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清朝人的头发到了末期,是牛尾辫,就是头的前面全部剃光,后面有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

这样的辫子,洗起来十分繁琐,可能一套下来,要好几个时辰。而且古代也没有电吹风,洗完的辫子只能等待自然风干,又要花费很长时间。很可能洗个头,半天就过去了。在古代洗个头,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清朝人洗头的频率很低。

另一方面,就是清朝末期,由于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清朝的国力衰弱,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谁还有心思洗头呢?街边即便有专门给人洗头的营生,谁又会把钱花在这种地方呢?

为何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

英国传教士麦罗德,在清朝末期来到中国,看到了民间的景象。在他的游记中记录了,清朝女人裹小脚,男人头发脏乱不堪,甚至还有虱子在上面。

离得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异味。不用说也能猜到,那是长时间不洗头,不洗澡的臭味。传教士麦罗德哪里见过这种场面,感人恶心也是正常的。

实际上,是他来的时间不对,如果再能早个几百年来到清朝,也许就不是这种场面。这个要从清朝人的发型说起。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种长辫子的男人发型,是清朝末期才有的,这种辫子很难洗。

而清朝人的辫子,是经历了三个时间转变,从金钱鼠辫到猪尾辫,再到后来的牛尾辫。清朝人入关之前,都是金钱鼠辫,这种辫子又细又长,相传可以穿过铜钱的中心。后来发展到了猪尾辫,也只是加大了在后脑勺的发量,辫子没有变化。

所以,清朝的前中期,辫子的头发都是十分稀少的,很容易清洗,洗头的频率应该也会增加。直到变成了牛尾辫,人们的头发多了,洗头太麻烦,才渐渐不怎么洗头了。英国传教士来得晚,没赶上好时候。


十点历史君


嗨,大家好,我是@丁川优品君,跟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就是我最高兴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识有缘,您能看到我的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缘分,很荣幸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就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我认为因为满人的祖先是女真族,过着游牧生活,为了方便打理头发,于是留起了辫子,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来满清入关,满人为了在精神上征服汉人,于是顺治皇帝颁布了剃发令,规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是此时的发型仍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不一样。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觉得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家,清朝的发型应该是金钱鼠尾,至于大辫子,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开始出现。

现在的男生很少留辫子,一般女生喜欢留长发,虽然有了吹风机,但是对于女生来说,洗头仍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更别说清朝人了。

清朝没有洗发水,人们洗头一般用皂荚、草木灰、淘米水来清洗头发,虽然效果没有现在的洗发水好,但是也有一定的清洁作用,总比没用要好。

有了清洁剂,没有吹风机,洗头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清朝男子留着长长的辫子,发量惊人,头发洗了之后只能采用自然风干的办法,非常耽误时间,因此清朝男子洗头发的频率不高,就是在炎热的夏天,也是一个月洗一次。

到了冬天,气温低,头发洗了之后干不了,甚至会结冰,人们甚至能坚持一个冬天不洗头。至于特殊时期,例如国丧期间,丧期为一百天,全国上下为了守孝禁止洗头,人们要坚持三个月不洗头,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

清朝男子由于长时间不洗头发,头发上很容易长虱子,到了夏天,人们很容易出汗,辫子中还夹杂了乱七八糟的物质,难免会散发出一股酸臭味,成了名副其实的"脏辫",难怪英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受不了,感到恶心作呕。

以上的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只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两天不洗头发,头发就会变油,还有很多头皮屑,感到头皮痒,而清人一个月才洗一次头发,他们必定也是有苦难言,一声叹息。

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上谷丁公子


说实话,也就是这个英国传教士麦罗德是光绪年才来,没有挑到一个好时候来,所以看到的都是藏污纳垢的脏辫,倘若他在顺治朝来时,绝对看到续辫的人都是直溜溜,乌黑发亮透着香气的。如下图。

满清入关后,因为他们的习俗是编发,为了统一思想,强制汉人一起编发,如右上那种既是顺治朝时候的发型,那么一小撮,和鼠标无异,清洗起来也不算太麻烦,也并不会怎么藏污纳垢,又因为当时留此辫的多是满清八旗贵族子弟,多的是丫鬟婆子伺候洗头,所以大多数看到的都是一条乌黑发亮,还点缀些金丝带,透着香气的麻花辫。

到了康熙朝代则如上图中。光绪朝代头发比上图左更多,满清头发以其年代久远而增多。光绪朝时,很多老百姓额头开始出现碎发,显得十分邋遢蓬乱,令人不喜。

到了光绪年,基本上到了满清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全国上下连光绪过得都紧巴巴的,何况老百姓。民间草根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没法讲究,穷人家的人,许久也不洗一次头发,又加上编的脏辫,日子久了自然藏污纳垢,远远一股风吹过,把人熏得倒栽葱。

其实这个心理也很易理解,一身衣服,破破烂烂,一年都没得换一次,又何必去讲究那头发呢?

那时候,麦罗德打北往南,见识了满清很多草根生活与封建愚昧,他简直难以想象女子如何忍受痛苦将裹那三寸金莲,男子如何能够忍受几个月洗一次头。

他看到,走到坊间小镇,街上多有拎着热水与梳洗用具工人打扮的人沿街叫卖,专门给那些稍有资本的人洗头。一个洗头匠干这活一天便能养活一家四口人一天。

而走到穷人家他发现,穷人家大多数都是干洗,既把辫子松开,用篦子梳梳,那种虱子、头皮、灰尘与各种污垢,伴随着一股令人作呕的酸腐臭味随风飘扬的风景,吓煞死人,麦罗德表示看了一遍,此生难忘,三天难以入食。


不书


满清政权不仅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也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政权;从努尔哈赤起兵伊始,到皇太极接过衣钵,以及多尔衮完成的奠定,使得满清政权得以牢固和稳定,后来又因为顺治、康熙以及雍正等几位皇帝的努力,使得清朝的国运和实力蒸蒸日上,虽然在晚期的时候慢慢没落,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个政权,这个朝代对于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所稳固的国土,毕竟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中,没有哪个王朝是可以摆脱从兴盛到衰败的。

满清八旗子弟在那个时候所留的发型,是一种将头部周围全部剃光,只在头顶稍稍偏后的地方留下头发,然后编成辫子的金钱鼠尾类的发型。该类发型对于满游牧民族来说,是一种较为实用的发行,不仅可以避免在骑射时,过多的头发遮挡和妨碍自己的视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识了自己是八旗子弟,是一举双得、一箭双雕的。其实无独有偶,在日本战国、古代的时候,该国武士的发型也大都是将额头中间部的头发剪掉,为的就是使得其不妨碍他们在作战时妨碍到自己的发挥。

发辫的政治性作用

就客观的去评论,满清统治者们在入主中原后,下达的“剃发辫”令是一种较为厉害的手段,因为这样的强制性“剃发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统治的效果。毕竟当时的朱家大明王朝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两百多年,对于百姓的影响以及其他作用已经达到了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所以满清统治者为了能够让他们从身体和思想上臣服,强制采取该命令是可以起到多种作用的。一是可以测试天下人对于满清入主中原的情绪,二是可以让这些人从身体到思想上慢慢臣服,最后还可以趁着民众对于该法令的情绪,来作为谈资,对民间的统治进行一定的措施,有利于趁机消灭隐藏在民间的反动势力。

所以,就这条“剃发辫”令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的效果是巨大的,可以帮助当时的清朝的统治者起到很多的作用。毕竟如果初代皇帝采取“一个大棒”的统治方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下一代皇帝进行“一个大枣”的恩典手段,会更加稳定满清对于中原的统治。

发辫究竟多久洗一次<strong>?

在前期的时候,清朝人的发辫大都是一小撮,是可以方便清洗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发辫还是比较简单清新的金钱鼠尾,但是在后期随着不同皇帝的登基和统治,清朝的发辫就开始从最初的金钱鼠尾慢慢演变成了猪尾式发辫、牛尾式发辫。在满清晚期的时候,一些贵族和有钱人家,完全可以做到对头发的打理,但是就普通人家以及穷苦人家来说,是没有经历、金钱以及时间去打理的, 毕竟一个人在温饱都没有保障的时候,怎么会有精力去想除了肚子以外的其他事情呢?所以就清朝贵族来说,他们打理发辫的时间大致是一星期一到两次,而底层人民几乎是终年不清洗的(但也有史书记载是一月一次)。

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

这个英国传教士的名字叫做麦罗德,他之所来到中国,其实就是为了一睹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样子;他在来到中国后没有去看富丽堂皇的富人、贵族区,而是跻身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中,他觉得这里的人民,才能展现出一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在这里他看到了中国满清的发辫,看到了裹脚的女人,他这样说:“简直令人作呕!”


木剑温不胜


对于现在的男人而言,为了保持卫生健康,一般一周会洗头2-3次。现在洗头也很方便,家家都有热水器,如果不想在家里洗,也可以去专业的理发店请人清洗然后造个型。


但是在清朝,男人都留着长长的辫子,而且生活条件也很不好,所以洗头也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那么清朝的男人多久洗一次头呢?

对于穷人而言,自己打理头发其实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而且每日还得为生计奔波,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折腾自己的头发。所以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清洗。

当碰上天气特别好的时候呢,比如夏季,阳光灿烂,河水清凉,穷人们都可以去河里洗澡消暑,然后就可以顺便把头发给洗了,还能干的很快。


但是对于春秋冬这样的季节,一是不适合去河里消遣,二是即使头发洗了也没有吹风机这样的东西,很难干,因此都不会做刻意的清洁。只有等到来年盛夏再做清洗。而对于一些不爱干净的人而言,可能数十年都不会洗一次头,或者等到结婚的时候洗一次。

而对于富人而言,每天都比较清闲,而且有专人伺候,洗头的频率也会高一些。官员在遇到特殊事件,比如国丧等情况,就需要等上100多天才能洗头了。

清朝男人的辫子有多脏呢, 据传教士的记载那时候大多数男子的辫子都好像是十年没有清洗一样,上面沾满了污垢,发散出像臭老鼠一样的味道,甚至让人不敢靠近。靠近以后,吐了一地。由此可以看出恶心的程度了。 所以在清朝时期,他们的辫子可以说是真正的“脏辫”,有多污秽和油腻,光是想象一下就知道了。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清朝尤其是晚清,人民的生活有多艰难困苦。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清朝男人的辫子多久洗一次?为何有人说英国传教士直呼令人感到恶心呢?有书君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清朝时期,穷苦人家的男人可能几个月或者一辈子也洗不了几次头发,因为洗头比较麻烦,贫穷的人家连肚子都填不饱,怎么有心思想着捯饬头发。

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许久不洗的头发会藏污纳垢,与自身的汗水夹杂在一起,发出难闻的气味。

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干洗”,就是把辫子松开,用篦子梳梳,那些虱子、头皮、灰尘与各种污垢,伴随着一股令人作呕的酸腐臭味随风飘散后,再把辫子重新辫好盘在一起。

有些稍有资本的人会让大街上的洗头匠洗,那些洗头匠用担子一边挑着热水,一边挑着梳头理发的工具,为人洗头梳辫、刮胡子。

当时还有好多富人还是很讲究的,他们有专门为自己洗头梳辫的丫环,两天或几天洗一次,干净粗大的发辫乌黑发亮,显示着男人特有的帅气。

晚清光绪年间,有位英国传教士名叫麦罗德的人自天津出发游历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将其所见所闻写于纸上。

回到英国后,麦罗德将其所见所闻写于一组照片印成的明信片上出售,这些文字一经传出,洋人十分惊讶,连连惊呼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地方,男人的辫子竟如此的肮脏。

他来中国时,正是满清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全国上下连光绪过得都紧巴巴的,更何况老百姓。

麦罗德见识了满清很多平民的困苦生活与封建社会人们的愚昧、见识了女子将自己的脚用布野蛮地裹为三寸金莲、男子几个月不洗一次头等不可思意的事情。

英国传教士看后,此生难忘,想起那味和辫子的肮脏,据说三天难以入食,恶心至极。

这么写虽说有点夸张,但是想想许久不洗的头发确实难闻,再加上各种脏东西落于头发上,肮脏不堪,难怪英国传教士说恶心。


有书共读


古代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剪头发的,到了清朝,满人入关以后,实施了剃发易服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让很多老百姓都屈服了,之后百姓开始留辫子,留这么长的辫子,要多久洗一次头发呢?

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大多数人选择在夏天洗头,因为冬天太冷,洗完头头发干不了,也没有吹风机这种东西,所以冷风一吹很容易受凉,染上风寒。夏天洗头,也是一个月洗一次,而那些流浪汉们,估计这一辈子都不会洗一次头发。

有些特殊情况,是必须得洗头发的,那就是远方的朋友来家中做客,作为屋主人肯定要好好打扮一番,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不然一副乱糟糟的样子,接待客人也不太像。

还有一些贵族子弟,他们家境富裕,洗头发的次数肯定会比一般普通老百姓要多一点。但也做不到像如今,洗头随便洗。他们一般都是在洗澡沐浴的时候,顺便把头发给洗了。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是不允许洗头发的,比如宮中皇室成员去世了,这时要举行国丧,100多天内是不允许洗头的。

现在一个人一星期不洗头估计都受不了。古人好几个月不洗头,先不说干净不干净,就这个味道估计就让人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