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羊肉泡馍很难走出陕西吗?为什么?

苦行的摄影师


我就是做这一行的,其实我觉得羊肉泡走不出陕西,有以下几个原因。

羊肉泡在关中一带比较受欢迎,因为关中人比较喜欢面食,也比较喜欢吃羊肉,再一个就是口味比较重一点,羊肉泡用的饼大多数都是死面饼,耐煮,煮出来比较筋道,羊肉羊骨凉水拔出血水,汆水后,用篦子把肉整个压入水中,十来种香料装包入沸水,二十分钟捞出,大火40分钟,小火三个小时就足够了,有些人爱卖弄玄虚,说熬一晚上,一晚上的话早上来只有捞肉渣子了,煮馍的时候原汤加水,下配好的馍,粉丝,木耳,羊肉,水开撇去浮沫,加入羊油练成的明油。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泡馍油比较大,南北方饮食差异,很多人吃不惯这样的食物,再一个就是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即使当地厨子到外地做泡馍,也会根据当地人口味稍加改变,所以就变得不正宗了。

油大,不好消化,制作过程繁琐,这就是最主要原因,但是当你一旦喜欢上这种美食,那就一阵不吃就想的慌!!





DL丁磊


我西安人,好不夸张的说,地地道道本地人,我刚上大学,我宿舍一个湖南,一个广东的,让我带他们去吃当地特色小吃,我带他们去吃泡馍,要了两个馍,这俩哥们,一看那碗真心吓住了,不知道怎么吃,拿住筷子把上面几片肉吃完了,我则兴高采烈大快朵颐吃完了。


看了他俩表情,由于刚开始不熟悉,不好多问,他们也不好多说,就不了了之了,随后带他们吃了酸菜炒米。总算让他们满意了,后面的凉皮,镜糕,桂花糕,各种小吃都特别满意。时间推移,我们研究生毕业了,临走一个去了上海一个去了云南,聚会时候我问了他俩。

当时泡馍的感受,他们说:没见过那样吃饭的,受不了那股味。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来也颇有意思。我还待在这里,还深深爱着这口,每次吃泡馍都会想起我这两个哥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要要求每个人都喜欢你家乡的饮食文化。毕竟他们没有在这里生长,也只是这个城市的一个过客。


商丘身边事儿


羊肉泡馍很难走出陕西,其实正是陕西小吃成熟的标志。

一般来说,一种小吃的地域性越强,越是难以离开当地,走向全国。相反,如果一种小吃没什么特色的话,反而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典型的就是沙县小吃:清汤馄饨、各种能保证人们吃饱的盖饭,还有汤。所以自从有了沙县小吃,就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里复制到全国。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烤香肠、臭豆腐,这类食物由于保质期长,成本较低,而且经过高温烹调以后也吃不出问题,所以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走向全国。所以真的是我们选择了我们能吃什么吗?其实不是的,真正能够风靡全国,到处都在卖的小吃,其实是商贩们共同的选择。

说回羊肉泡馍吧。

羊肉泡馍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个全国小吃开始泛滥的大时代就已经开始成型并且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所以在建国后,由于北京的小吃实在太难吃,boss通过批示一次性在北京成立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饭店,其中就有老西安饭庄这个以羊肉泡馍为主的小吃。而在当时成立的餐厅基本上都入选了国宴,所以基本好多友人,比如那个年代人们熟悉的西哈努克亲王,也一定是吃过的。

当大家也不要认为国外的boss们会像我这种老陕一样,抱着一个海碗吸吸溜溜的吃,其实羊肉泡馍通常是作为一道主食,在国宴这种高级别的场合,最后上一小碗而已,但其实能守住最后一道关口,具有中国特色小吃,还真不多,让川普去啃热干面,怎么都会觉得怪怪的。

然而,羊肉泡馍这种小吃由于只是一份纯主食,对于今天饮食要求多元化的人们来说,看起来是比较单一,但像我和扬扬爹这样的,一般俩人吃一顿泡馍,通常还需要搭配半斤腊牛肉、两个凉菜再来点啤酒什么的,根本不单调,认真吃一顿饭本身就是对生活最大的尊重。

但是,就我所能够目测的范围来讲,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由于大家压力大,工作频率快,大家吃饭都以外卖为主。传统的外卖又显得特别油腻,羊肉泡馍这种清秀脱俗,至少没那么油腻,还有羊肉汤(顺便提一句,羊肉泡馍的汤底和羊汤的不同,羊肉泡馍的汤底一定是清亮的),其实是很多人的选择。至少我在北京住过的几个地区,都会有羊肉泡馍的外卖,而且即便是不做打折活动,生意也相当不错——这对于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来说,这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至于有些人说什么羊肉泡馍价格高啊,一碗里都是馍没几片肉啊什么的,我的建议是如果兜里没钱就不要瞎BB了,一个东西贵不贵是特别主观的事,想便宜的人,吃煎饼都觉得贵。武汉热干面便宜,也没走出武汉啊,走出去的热干面你看武汉人本地人吃不吃。

所以话其实就“撂这了”,羊肉泡馍走出陕西成为全国人民人人都爱吃的小吃,这个基本不可能。但是羊肉泡馍在一线城市里能够站稳脚跟,肯定不成问题。至于有些吃不起的人说它没性价比,没人逼他们吃的,爱吃不吃。


酒骑风


吃过西安的肉夹馍后,觉得味道不错,可能是运气好遇到了正宗的。肉肥而不腻,调的味道也不错,馍的表皮烤的很香脆,热乎乎的吃下去真是享受。

后来知道了西安还有羊肉泡馍,满怀欣喜的吃过一次羊肉泡馍之后,避而远之。

羊汤很清淡很清淡,里面的肉只有零星的几片。单纯的馍泡汤味道并不怎样,吃几口就吃不下去了。

那么正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西安的羊肉泡馍很难走出陕西?

第一、毕竟地方小吃,很大程度上它的口味以及食用方式是当地人的习惯,走到别的地方有可能并不适用。

第二、味道,不能让味蕾和胃接受的食物,怎能让消费者买单。有噱头但是味道不好的食物,只是一次性消费,而且会降低消费者对这种食物整体的影响和期待值。

第三、性价比,羊肉泡馍在外面都卖的挺贵,而且肉的分量并不多。消费者喜欢性价比高的消费,羊肉泡馍的分量和价格如果让人觉得不值,销量很难上去。

有种说法是:嫌贵的人买个馍都嫌贵。但也不排除,确实有性价比的原因让人觉得不值。

如果羊肉泡馍走中高端路线,保持现有价格,努力在食材、口味和营养度上面下功夫,注重品质和味道,同时打造舒适的环境。肯定会很受喜欢健康生活和养生人士欢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新的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思琪说情感


走不出省内的何止是羊肉泡馍!河南的羊肉烩面 新疆的拉条子 山西刀削面 湖北干拌面 四川担担面 等地方小吃也是一样!只有兰州拉面和云南米线还勉强在全国各地可以勉强支撑~ 现在人们吃东西口味太繁杂 新鲜美食层出不穷 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大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食客的年龄结构也也越来越低 越来越挑剔 选择也越来越时尚 羊肉泡馍的食客在陕西也只是在关中受欢迎 陕南陕北也不太认 因为地方特色太明显了 陕西羊肉泡馍源自于西安市回民坊上 消费的主力也基本是西安市民和周围县市!如果你不是西安原驻市民很难接受 粘糊糊 稠糊糊的这种近似于煮和烩的做法 再加上有些人对牛羊肉接受程度不高 所以消费人群受到限制 即使在西安本地 消费主力也是男人为主 中老年为主(35以上)而且泡馍以回民(清真)为相对正宗 从业者大多是穆斯林为主 关中回民又不爱出家门做生意 因为字号等原因 出了家门口当然就没有那么大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制约羊肉泡馍走出省门的障碍和瓶颈!


毫无戾气


西安牛羊肉泡馍一直不能走出西安我个人以为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一:口味。西安牛羊肉泡馍作为陕西关中一代的美食流传上千年,作为陕西地方名吃它可以说是陕西人民离乡的思念和回家的借口。汤浓肉香是每一个陕西人的最爱。一碗泡馍,一盘糖蒜,饭后一碗原汤。对于陕西人简直是神级享受。

二:分量。一般陕西人吃泡馍标配都是两个饼,一碗饭连汤带馍下来最少也有六道八两,外地人尤其是南方人根本吃不了。而且西安的牛羊肉泡馍在制作后不能分不能搅,都是一人份。否则味道就不正宗也不好吃了。

三:吃法。西安的牛羊肉泡馍可以说是食客与厨师共同完成的一道美食。食客馍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味道。正宗泡馍馆里厨师也会根据食客馍掰的大小以及食客对泡馍的要求来烹饪。一般有水围城,口汤,干板(音译)。另外对明油的多少也有要求。外地游客没有在西安生活个五六年以上根本不能理解泡馍的真谛。

以上是我个人对西安牛羊肉泡馍的理解和认知。但是这样的美食到了外地以后会因为原材料的不同,水土的原因,以及食客对于我们陕西泡馍的认知不同而不能够感受西安泡馍的真正美味。


你不管139


西安羊肉泡馍产生于北宋初期,最早是人们炖煮过羊肉后,把馍掰碎,然后浇上煮过羊肉的汤汁,觉得吃起来咸香可口,又比较耐饥,就慢慢发展成羊肉泡馍。

如今,这个小吃在陕西差不多已有上千年历史了,不容易走出陕西的原因,其实显而易见,总结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



其一,羊肉泡馍地域特色太强,并且口味重,偏咸香,只适合本地人吃。

一个地方的小吃都是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也都是为本地人的生活服务的。经过本地人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口味上已经跟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形成默契,让外地吃起来,一下子不容易那么接受。就如同桂林米粉在西安开店,当地人去吃的不多,难以在西安形成气候,并发展起来。

并且,羊肉泡馍里边各种调料放得多,口味较重,北方人或许能接受,但对以清淡为主的南方人来说,很难接受。



其二,装羊肉泡馍的碗大,一大碗泡馍太实在,并且里边没有菜,人吃完后消化慢,胃长时间处在饱胀状态。

过去,陕西人是为了省出时间多干些活,吃饭时才拿大老碗来吃,吃一碗能长时间不饿,所以,这种吃法就一直流传下来。

羊肉泡馍的肉是卤肉,用的馍是死面馍,是用沸腾的羊肉汤煮熟而食用的,里边也基本没什么蔬菜,吃了这些东西不太容易消化。并且,羊肉泡馍的颜色看着也不是太好,对外地人来说,看到这个小吃容易影响食欲。



其三,羊肉泡馍做法复杂,并且每个步骤都必须做好,否则,会影响整体口味。另外,做出好味道,还跟本地方的水质,气候有关。

这个大家都能想通,把北方的特色小吃拿到南方去做,即使做得再好,还是跟原地的在口味上有差别。这是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不可改变。除非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改良,但会丧失它本来的味道。


鸿鹄迎罡


西安只能叫肉汤煮馍,平凉才是牛羊肉泡

秦玉龙/文

甘肃平凉与陕甘宁三省接壤,距离西安300公里,距离陕西长武100多公里。

说起来,平凉的羊肉泡,与陕西西安羊肉泡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因为在甘肃平凉、兰州、庆阳开羊肉泡馍馆的回民,祖上都是陕西人。所以,平凉羊肉泡是跟随陕西回民一起落户陇东的,包括庆阳羊肉泡也一样,是150年前来到甘肃的。

平凉的清汤羊肉泡,陕西人叫水盆。

说起羊肉泡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西安的羊肉泡。在西安人的眼中,羊肉泡馍那是陕西的风味美食,特别是以西安制作的羊肉泡最享盛名。但在平凉人看来,西安泡馍只是肉汤煮馍,肉不过三片,还好意思叫牛羊肉泡馍?再看平凉羊肉泡,一碗鲜汤半碗肉块,一般标准计量为四两肉,加上粉条,饭量小的人,不用泡馍,光吃肉和粉条,也不一定能吃完,实惠的让人感动!

“咥(dié)”,平凉方言,描述的是一种吃的方式。把这个字拆开来看,大抵可以理解为——吃到极致方为“咥”。《广雅·释沽》曰:“咥,啮也。”就是要痛快地吃、敞开肚皮来吃。

平凉人的一天,常是以一碗暖和饱肚的羊肉泡开始的。严格地说,羊肉泡应该称为“牛羊肉泡馍”,一锅汤里,牛羊肉均有。制作起来更是细微处见真章,讲究的是汤清、肉嫩、好看。虽然西安牛羊肉泡馍盛名远播,但吃过平凉牛羊肉泡馍的陕西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点赞:西安的只能叫泡馍,平凉才是实至名归的羊肉泡!



秦玉龙


我甘肃陇东人,方言和西安很近,饮食文化都差不多,都属于古秦地吧。20岁之前在家乡读书,然后在湖北上学,又到广东上班5年,现在又回到西安上班。从北到南可以说每个地方饮食有很多体验。西安的羊肉泡馍和我家乡的就不一样,我家乡泡的馍是千层(没经过发酵)饼切条(约1cm宽5cm长),这种饼不容易被泡烂,汤饼分离,而且必须要汤多饼少,主要是喝汤为主,以品尝羊肉的鲜美。西安的羊肉泡馍用的馍是跟白吉馍很像切丁(1cm左右方块),这种馍做法需要发酵跟馒头一样很酥,这样会使羊汤很快泡进馍里,吃起来会觉得汤水不分,加之西安的做法是馍很多,导致最后呈现在食客面前的卖相不好看,由于馍大量的吸收汤水导致吃起来有种吃粥的感觉,给人的口感不是很好,品尝不到羊肉的鲜香。如果是南方人的话,汤就是汤,需要分开的,例如武汉热干面完全就是干捞的面条拌芝麻酱,例如广东人煲汤需要保留汤的鲜。去大城市多会发现有很多的面馆,比如味千拉面,重庆牛肉面,襄阳牛肉面,兰州拉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汤多面少,汤清而不浑,所以西安羊肉泡馍以现在的做法只能符合当地人口味的食品,不能走向全国的。


奔跑的土豆25


吃过西安的肉夹馍后,觉得味道不错,可能是运气好遇到了正宗的。肉肥而不腻,调的味道也不错,馍的表皮烤的很香脆,热乎乎的吃下去真是享受。

后来知道了西安还有羊肉泡馍,满怀欣喜的吃过一次羊肉泡馍之后,避而远之。

羊汤很清淡很清淡,里面的肉只有零星的几片。单纯的馍泡汤味道并不怎样,吃几口就吃不下去了。

那么正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西安的羊肉泡馍很难走出陕西?

第一、毕竟地方小吃,很大程度上它的口味以及食用方式是当地人的习惯,走到别的地方有可能并不适用。

第二、味道,不能让味蕾和胃接受的食物,怎能让消费者买单。有噱头但是味道不好的食物,只是一次性消费,而且会降低消费者对这种食物整体的影响和期待值。

第三、性价比,羊肉泡馍在外面都卖的挺贵,而且肉的分量并不多。消费者喜欢性价比高的消费,羊肉泡馍的分量和价格如果让人觉得不值,销量很难上去。

有种说法是:嫌贵的人买个馍都嫌贵。但也不排除,确实有性价比的原因让人觉得不值。

如果羊肉泡馍走中高端路线,保持现有价格,努力在食材、口味和营养度上面下功夫,注重品质和味道,同时打造舒适的环境。肯定会很受喜欢健康生活和养生人士欢迎,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新的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