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大地中心點與現代大地原點相距僅二十公里,老祖宗了不起

在陝西省西安市正北三原縣西北部一片平坦的黃土塬上,有一個巨大的圓形深坑,當地人稱其為“天井”,“天井”旁邊有一座村莊,名字也跟這個巨大的土坑有關,叫做“天井岸村”。

從衛星地圖上看,“天井”是個非常圓的直徑為200多米的大坑。如此巨大而又規則的深坑是如何形成的呢?當地傳說和唐朝的一位皇帝有關。

漢代大地中心點與現代大地原點相距僅二十公里,老祖宗了不起

天井衛星圖

這位皇帝便是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唐德宗。傳說“天井”是當年唐德宗崇陵的首選之地,在施工的過程中挖出了一隻白鶴,白鶴一直飛到嵯峨山半山腰,落到鏵子梁東邊的小山樑上不見了。主持陵園工程的官員急忙向皇上彙報。皇上便詢問風水大師這是何徵兆。風水大師說,“白鶴飛了,風水就洩了,白鶴落到哪,就只能把墓穴改到哪。”於是唐德宗便將崇陵改建在了嵯峨山上。因此天井岸村南邊的大深坑便留存了下來,一直到現在。

當然這只是傳說,史書上並沒有這樣的記載。那麼這個神秘的“天井”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原來“天井”是漢代的“大地原點”。1993年10月,陝西省文物保護技術中心文物調查研究室組成調查組,在對三原縣天井岸村的古遺址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幾組西漢大型建築群的軸線竟與漢長安城南北軸線相合。調查結果證實,西漢時期漢長安城曾經存在一條超長距離的南北向建築基線,總長度達74公里。其南北延伸後,南端是子午峪玄都壇,北端是天井岸村天井。

玄都壇海拔888米,為自然形成的山峰,頂部為人工用石條壘砌而成,呈圓形。天井則是一個巨型盆狀圓坑。從陰陽學來講,陽為凸,天屬陽,因此子午峪玄都壇為祭天禱祝之所。陰為凹,地屬陰,因而“天井”為祭地的場所,天井”和子午峪一北一南,遙相呼應,分別是漢代祭地祭天的地方。

漢代大地中心點與現代大地原點相距僅二十公里,老祖宗了不起

漢長安城,位於西安市區西北部

史書上對此也有記載。據《漢書·郊祀志》顏師古注:天齊,“如天之腹齊也”。考古專家稱,在“天井”東面約500米的地方,還有5個直徑10多米的夯土臺,考古證實它們為同一時期做祭祀之用的大型建築——“五帝壇”遺址。“

根據史料的佐證和考古的發現,可以確定,‘天井’為漢代人確定的中國的中心,也就是漢朝時期的‘大地原點’。”

現在的“中國大地原點”在西安市以北約40公里的涇陽縣永樂鎮北橫流村,亦稱大地基準點,也就是中國的地理中心。建國初期,我國使用的大地測量座標系統是從前蘇聯測過來的,其座標原點是前蘇聯玻爾可夫天文臺,這種狀況與我國的建設和發展極不相稱。為此,國家有關方面決定建立我國獨立的大地座標系統。從1975年開始組織人力,蒐集分析了大量資料,並根據“原點”的要求,對鄭州、武漢、西安、蘭州等地的地形、地質、大地構造、天文、重力和大地測量等因素實地考察、綜合分析,最後將我國的大地原點,確定在涇陽縣永樂鎮北橫流村境內。

漢代大地中心點與現代大地原點相距僅二十公里,老祖宗了不起

現代大地原點

大地原點是我國地理座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也是中華神州的地理中心。在我國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地原點對外開放,可參觀遊覽,也是開展科普知識教育的好地方。 大地原點不但在各項建設和科學技術上有重要影響,而且象徵著國家的尊嚴。

漢代大地中心點與現代大地原點相距僅二十公里,老祖宗了不起

然而在漢朝時期,測繪出的大地原點,就在天井岸村,距離現在涇陽縣北橫流村的大地原點只有不到20公里。從“天井”這裡與終南山子午谷連線,經過現在涇陽的大地原點時,相差只有60米,一路向南正好橫穿漢長安城的中軸線。當時漢朝的疆域和現在也不一樣,真不知道老祖宗是怎麼測算出來的。這一古今測量史上的巧合,令考古及測繪界大惑不解,感慨不已。

現在到天井岸村看‘天井’的人越來越多,當地村民希望將這裡建成一個公園,如同大明宮遺址公園一般保護起來,這樣既保護了遺址,還能帶動旅遊產業,提高農民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