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概略回顧“開篇以來”的皇位之爭或內亂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自古以來,圍繞皇位或繼承人的權力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而且很殘酷。雖然中原王朝也層出不窮,但中原王朝畢竟有歷史悠久、深入人心的嫡長子繼承製和封建禮法做規範和約束,權利爭奪者或篡權者為了顯示自己的合法性,也不得不顧忌禮法和輿論的影響。雖然少數民族也學中原王朝立嫡立長或立賢,但他們這方面畢竟接受時間短,觀念意識弱,尚未開化,所以在權力之爭時,在這方面似乎更頻繁和血腥,我們回顧一下之前篇章——《五胡十六國略談(一至十五)》裡講的 :

自公元304年建立漢國的匈奴人劉淵在公元310年死後,其國內就內亂頻發,首先就是劉聰發動政變殺害剛繼位不久的皇太子劉和,等劉聰病逝後,外戚靳準發動政變殺害繼位不久的劉粲,除劉淵養子劉曜出征在外倖免於難外,其餘在京城的劉氏宗室、後裔皆被靳準誅殺;後來靳準被劉曜討伐,靳準之弟為求自保殺靳準向劉曜投降時,靳氏一門仍難逃“抄家滅族”的命運;在劉曜與石勒的“二雄爭霸”中,劉曜以失敗告終,其本人和子孫均被石勒誅殺,其餘劉氏族人被迫逃離他鄉,因為這片熱土已被石氏統治了,留下來只會被視為“不安定因素”,也會惶惶不可終日;石勒病逝後,其侄子石虎殺害繼位不久的石弘篡位,石勒其餘子孫後續皆被這位堂侄殺得“斷子絕孫”;石虎在位期間及病逝前後,石虎的十三個兒子要麼內鬥致死,要麼被後趙將軍冉閔直接或間接殺死,除了一個石琨逃到東晉(後被東晉朝廷斬殺),都城的石氏宗親也被屠殺殆盡,石氏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冉閔後來建立冉魏政權,公元352年在與燕國交戰中戰敗,國家也在同年被燕國所滅。

歷史重演——嫡長繼統,難避 "禍起蕭牆"

在慕容家族崛起前、後也始終面臨著兄弟相爭、骨肉相殘的困境,從來沒有哪一代能夠脫離這個怪圈: 比較早的要追溯到慕容涉歸死後,其弟慕容耐篡權,以及後來慕容廆繼位後,猜忌其長兄慕容吐谷渾,二人發生矛盾,吐谷渾率部眾西遷,這些在“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七)”中有比較詳細的講述。到慕容廆死後,慕容皝這一代也不例外,下面就具體講一下慕容皝繼位後是怎麼面對這些問題的。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慕容皝是慕容廆的第三子,亦是嫡長子。東晉建武年間(317年—318年)被授予冠軍將軍、左賢王,封望平侯。東晉大興四年(321年)十二月,被立為世子。東晉咸和八年(333年)五月初六,慕容廆去世,世子慕容皝繼承遼東郡公爵位,以東晉平北將軍兼平州刺史的身份,統領慕容部。慕容皝繼位之初,用法嚴苛,致使國人惶恐不安。主簿皇甫真曾直言極諫,希望慕容皝改變這種做法,但沒有被慕容皝採納。直到後來慕容仁叛亂時,慕容皝才認識到皇甫真的勸戒是正確的,重新重用皇甫真,任命其為平州別駕。慕容皝的用法嚴苛,以及對有才能的弟兄心懷猜忌,排擠打壓,導致了前燕內部的一場混亂。

慕容廆正妻段氏生有三子:慕容皝、慕容仁和慕容昭。此外還有庶長子慕容翰,小兒子慕容評等。慕容廆死後,慕容皝因為嫡長子身份繼承了慕容廆的爵位和部落。慕容皝繼位後,對自己的庶長兄慕容皝深有忌憚,時常擔憂慕容翰取而代之————慕容翰性情勇武豪放,足智多謀,臂長過人,善於射箭,體力超群,其父慕容廆很器重他的奇才,託付給他殺敵陷陣的重任。慕容翰率領軍隊行進征伐,在所過之處建立功勳,威聲大震,遠近敵人都懼怕他。在

五胡十六國略談(十八)中對慕容翰向其父慕容廆屢獻奇謀妙計,衝鋒陷陣有詳細講述,他為慕容廆稱霸遼東、遼西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很得父親的欣賞。因慕容翰勇冠三軍、謀略出眾,戰功赫赫,威望甚高,再加上他是庶長子,是最可能威脅到自己位置的人,於是一直忌憚和提防慕容翰。同時,自己的兩個一母同胞的弟弟慕容仁和慕容昭都是嫡子,且都頗具才幹,慕容廆在位時對他們兩個寵幸有加,慕容皝雖然以嫡長子身份繼位,但是內心的嫉恨從未衰減。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善長射箭的慕容翰↑

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和猜忌當事人是最敏感的,兄弟之間更是如此,慕容翰何等睿智,早就察覺到來自君王的猜忌,他特別傷心,感慨到:“我受先父重託輔佐弟弟光大我慕容氏,我自然不能不盡心努力、為國盡忠,所幸受到先父庇佑,征戰四方屢有戰功,現在有人說我雄才難制,並非良臣,我怎麼能夠坐以待斃呢!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內而亡,我與其坐以待斃等著引頸就戮,為何不保全有用之軀,等待時機來緩和兄弟君臣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慕容翰為了避禍,在慕容皝繼位的次月(即公元333年六月)帶兒子一起投奔段氏鮮卑。段部首領段遼平素早就聽說慕容翰的才能,希望收為己用,所以非常寵愛、看重慕容翰。從此慕容翰揹負上了叛族的罪名,終生沒能得到族人的理解和原諒。(同樣是由於慕容氏內部權力傾軋、兄弟相爭而出走,慕容皝庶長子慕容垂和叔叔慕容翰身上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是結局卻迥然不同,雖然與當時的時勢有密切的關聯,但是與兩人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個人抱負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關於慕容翰離開慕容部落後的情形“下篇”再講。跟他經歷和遭遇非常相似的侄子慕容垂後續也會講,但是慕容垂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在風雲際會的亂世中復燕國稱王。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好了,下面來談談慕容皝的同母弟慕容仁與慕容昭的情況 :

慕容廆去世後,慕容仁從遼東郡的平郭到棘城奔喪時見到慕容昭,認為平素就與慕容皝不合,現在又對他們多有猜忌,早晚會被加害。於是決定由慕容仁興兵,慕容昭做內應,共同推翻慕容皝,奪取政權。事成之後,把遼東分給慕容昭。慕容仁返回平郭,於333年閏十月興兵向西進發。有人把慕容仁、慕容昭的圖謀稟報了慕容皝,慕容皝不相信,派使者查驗。卻發現慕容仁統兵已到黃水(今遼河下游),慕容仁沒想到竟然與慕容皝派遣的使者不期而遇,心虛地誤認為事情敗露,於是一不做二不休,殺掉使者並率兵返回平郭,豎起反旗。慕容皝得報後大怒,處死慕容昭,任命高詡為廣武將軍,領兵五千,與異母弟建武將軍慕容幼、慕容稚,廣威將軍慕容軍,寧遠將軍慕容汗,司馬、遼東人佟壽,共同討伐慕容仁,與慕容仁在汶城(汶城在平郭之西)以北交戰,慕容皝的軍隊被打得大敗,慕容幼、慕容稚、慕容軍都被擄獲。佟壽曾是慕容仁的司馬,歸降了慕容仁。前任大農孫機等佔據遼東城響應慕容仁,被慕容皝派來慰撫遼東的軍祭酒封奕不能入城,只好返回。東夷校尉封抽、護軍平原人乙逸、遼東相太原人韓矯都棄城逃跑。於是,“慕容仁盡有遼東之地”,與遼西慕容皝對峙。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第二年,慕容仁自稱車騎將軍、平州刺史、遼東公,對於慕容部的內訌,最高興的莫過於與慕容部有矛盾的鮮卑段部和鮮卑宇文部了,他們都聲援慕容仁,因此慕容皝政權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局面。(這是慕容氏子孫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刀兵相見、戰場廝殺,但這只是開始,絕不是結束。)

鮮卑段氏看著慕容部發生內亂,當然不會放過這千載良機,段氏首領段遼便想著趁火打劫。東晉咸和九年(334年)二月,段遼派兵襲擊徒河,但未能攻克,又派遣其弟段蘭與慕容翰共同攻柳城,柳城都尉石琮、城大慕輿泥合力拒守,段蘭等不克而退。休息二十天後,又增添兵力來進攻,石琮、慕輿泥的防守也更加堅固,殺傷千餘人,終於保住柳城。慕容皝派慕容汗和司馬封奕等人援救柳城。慕容汗性格驍勇果敢,讓一千多騎兵為前鋒,直赴柳城。封奕勸阻他,慕容汗不聽。結果和段蘭在牛尾谷遭遇,慕容汗的軍隊大敗,死亡過半。封奕率軍盡力苦戰,才免遭全軍覆沒。段蘭想乘勝窮追。慕容翰身在段部,但心繫慕容部安危。他害怕如果段蘭乘勝進擊,會就此滅亡自己的國家,所以極力勸阻, 他向段蘭建言:“為將之人務須慎重,要仔細審視自己的狀況、估量敵人的實力,如果沒有十成把握,不能輕舉妄動。現在雖然已經挫敗敵之偏師,但還未能傷及根本、難以扭轉大局。況且慕容皝多謀善變,好設埋伏,如果傾盡國中之眾,親自率軍迎戰,我軍深人敵方,眾寡不敵,這是危道啊!況且受命之日,只求一勝;如果違命貪進,萬一取敗,功名俱喪,有何面目回見主公!”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段蘭不是傻瓜,當然也看透了慕容翰的心事,微微一笑,回道:“現在趁勢滅慕容皝如探囊取物,沒什麼好猶豫的,你講這些話只是擔憂你的國家被滅亡的藉口罷了,不用擔心,現在千年(慕容仁小名)還在遼東,如果他能夠進取遼西,我一定迎接他作為你們國家的君主,絕不會有負於你,而慕容家宗廟的香火也不會斷絕的。”一語道破慕容翰心中所思。慕容翰非常尷尬,強辯道:“我真心實意投附段部,賴以求活,哪裡還有返家的道理?慕容部的存亡,與我何干?我只是想為段部成為大國出謀劃策,還怕您的功名因此受到損害罷了”。隨後強行率所部返回,段蘭不得已,孤掌難鳴,於是也只好回軍。這樣,慕容翰上演了南北朝版的“身在曹營心在漢”,成功地挽救慕容部於危亡,這也不負慕容廆的託付,更不負自己當年離鄉叛族的初衷。慕容皝也得以騰出手來平定遼東叛亂。

東晉咸和九年(334年)三月,佔據遼東的慕容仁自稱平州刺史、遼東公。八月,慕容皝派出的出使東晉的王濟返回遼東,同時東晉成帝下詔派侍御史王齊一同前往祭奠遼東公慕容廆,又派謁者徐孟冊封慕容皝為鎮軍大將軍、平州刺史、大單于、遼東公,持朝廷符節秉承皇帝旨意封官拜爵。王濟出使的時候是333年,當時慕容部還未鬧分裂,所以走的路線是先到遼東,然後乘船經海路到達建康。這次返回也是按原路返回。當舟船行至馬石津,卻都被慕容仁扣留。這讓慕容皝十分惱火,於是討伐慕容仁成為當時的第一要務。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十一月,慕容皝發兵討伐慕容仁,不久佔領襄平,遼東人王岌密信請降。慕容皝軍隊進入遼東城,翟楷、龐鑑單騎逃走,居就、新昌等縣全都歸降。慕容皝欲將遼東民眾全部坑殺,經廣武將軍高詡勸告,慕容皝這才罷休。於是決定分批遷徙遼東的豪門大姓到棘城,並任命杜群為遼東相,以安撫餘留的民眾。失去部分領地的慕容仁當然不善罷甘休,十二月,慕容仁遣兵襲擊新昌,新昌城督護王將他擊走。

東晉鹹康元年(335年)正月,段部和宇文部又分別派遣使者拜見慕容仁,意圖進一步加強雙邊的軍事合作,當時使者下榻於平郭城外。此事被慕容皝所獲悉,慕容皝立即派他的帳下督張英率領一百多騎兵由小道偷偷前往突襲他們,斬殺宇文氏的使節十多人,活捉段氏使者返回。東晉鹹康二年(336年)正月,慕容皝準備進攻慕容仁的大本營平郭。司馬高詡獻計:“慕容仁背叛君親已人神共怒,以前海面從未結冰,現在卻連續三年結冰。慕容仁專心守備陸路,也許老天暗示我們應走海路。”群臣認為涉冰過海太危險,大軍不如從陸路進攻。但慕容皝認為兵行險著才能出其不意,於是乾綱獨斷:“我計已決,敢阻者斬!”他力排眾議,採納司馬高詡的建議,決定沿水路進擊。慕容皝率眾將從昌黎以東下海,踏冰前行,海上行進三百餘里,最後到達歷林口。慕容皝捨棄軸重,輕兵趕往平郭。離城七里遠時才被慕容仁哨騎發現,慕容仁匆忙出戰。這次他以為慕容皝派兵來偷襲,而不知慕容皝親率軍隊前來,慕容仁對左右說:“這次不能再讓他們走脫了!”出城後,慕容仁才發現慕容皝親率主力而來。慕容皝大舉進攻,慕容仁剛想逃走,不料帳下將領全部投降,於是他束手被擒,後被賜死。丁衡、遊毅、刊機等人先後被擒殺,王冰自殺。慕容幼、慕容稚、侈壽、郭充、翟楷、龐鑑等人東逃。慕容幼半路返回投降,慕容皝追到翟楷、龐鑑都殺了。伶壽、郭充逃往高句麗,其餘跟隨慕容仁的吏民都被赦免。至此,慕容皝才基本平定遼東叛亂。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遼東叛亂的發生與慕容皝即位之初不成熟的內外政策息息相關,也與“嫡庶之別”的王位傳承製度在少數名族的觀念和意識裡尚未根深蒂固有關,在尚未開化或不成熟的情況下,實行“嫡長繼統”的制度也不可避免的成為悲劇的直接誘因。

擊敗鮮卑段部、宇文部聯軍

鹹康二年(336年),段遼派部將李詠夜襲武興(今河北遷安),遇到雨天,撤回,都尉張萌冒雨追擊,擒獲李詠。段蘭擁有數萬士兵屯於曲水亭,打算攻打柳城,宇文逸豆歸入侵安晉(今遼陽市西),作為段蘭的聲援。慕容皝率領五萬步騎迎擊,隊伍在柳城宿營,段蘭、宇文歸聞風而逃。慕容皝派封弈帶輕騎追擊,打敗了他們,繳獲了他們軍中的資糧,在軍中居住就食,二十餘天后返回。慕容皝對各位將領說:"二敵為無功而歸感到恥辱,一定會再次前來,我們應在柳城左右設下伏兵來等候他們。"派封弈帶領騎兵潛伏在馬兒山的各條道路上。不久,段遼的騎兵果然來到,封弈兩路夾擊,大獲全勝,殺了對方的將領榮保。派兼長史劉斌、郎中令陽景送徐孟等回京師。慕容皝派世子慕容俊討伐段遼的諸處城堡,派封弈攻打宇文別部,都大勝而返。

慕容皝又樹立求諫言的木柱,以廣開直言之路。 鹹康三年(337年),遷徙到昌黎郡。三月,在乙連城以東修築好城,派折衝將軍蘭勃防守,以對乙連造成威脅。又在曲水築城,作為蘭勃的後援。乙連城遭逢嚴重的饑荒,四月,段遼使用數千輛車向乙連城運糧,蘭勃伏擊攔劫得到了糧食。六月,段遼派堂弟揚威將軍屈雲率領精銳騎兵乘夜間偷襲在興國城(今遼寧大陵河上游一帶)的慕容皝之子慕容遵,與慕容遵在五官水上激戰,屈雲戰敗,慕容遵斬了他,把他的士眾全部俘虜。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遼海稱燕王,晉室冊命

慕容皝消滅遼東割據叛亂勢力後,慕容皝真正掌控了慕容部各派力量,隨著實力的增加,慕容皝漸有稱王的念頭,但礙於尊崇晉室的部分漢族大臣的反對,未能有所舉動。直到公元337年,鎮軍左長史封弈勸慕容皝稱燕王,慕容皝採納了建議。他於是廣封群臣、設置官員,任命擁立首功的封弈為國相,韓壽為司馬,裴開為奉常,陽鶩為司隸,王寓為太僕,李洪為大理,杜群為納言令,宋該、劉睦、石瓊為常伯,皇甫真、陽協為冗騎常侍,宋晃、平熙、張亂為將軍,封裕為記室監。十月,慕容皝即燕王位並大赦,立夫人段氏為王后,世子慕容儁為王太子,一切如同魏武帝曹操、晉文帝司馬昭輔政時一樣。看看這冊封的這一群官員,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南朝漢族人,這既說明了慕容廆時期的重用漢族人才的國策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又說明慕容皝延續了先王慕容廆的遺命,在嚮慕華風、重用漢人的路上越走越遠。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古人凡事講究名正言順,後來,慕容皝認為稱王一事應受晉朝冊命。公元339年冬,他派遣長史劉翔、參軍鞠運前往建康請求冊封,晉朝朝臣還是守著夷夏之防,不願搭理慕容皝,又過了兩年,來到了公元341年,慕容皝等不及了,派遣燕使劉翔來到建康,為燕王求大將軍的稱號和燕王章璽的待遇。晉朝群臣卻認為按慣例大將軍不處邊地,自漢、魏以來也不封異姓為王。劉翔慷慨陳詞、舌戰群儒:“自劉淵、石勒侵擾中原,長江以北已經淪為異域,沒聽說中華公卿之輩有人能振臂揮戈以摧破凶逆的。只有慕容氏父子心存本朝、竭力抗敵。他以寡擊眾屢破強敵,使石虎畏懼。建立如此功業卻不被封王,這是什麼道理?當年漢高祖不愛王爵於韓信、彭越,所以成就帝業,而項羽吝惜官印最後失敗。我的本意不是一定要給慕容皝封王,只是可惜聖朝疏遠忠義之輩,使四海之內忠心報國之人心寒。”劉翔憑藉著慕容氏日益增強的國力,說氣話也很有底氣,一席話說的晉朝朝臣啞口無言。

晉朝不得已,慕容皝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只能選擇繼續羈縻而不能得罪,於是就把慕容皝已經拿到手的東西名正言順地冊封給他,於是派遣兼大鴻腫郭烯持節去棘城冊命燕王。同一年七月,郭烯、劉翔等來到遼東。燕王慕容皝為了表彰劉翔的功勞,任劉翔為東夷護軍、領大將軍長史。

五胡十六國略談(二十)慕容皝繼位平叛內亂,擊敗鮮卑各部後終稱王

關於慕容廆向東晉請封燕王的經過在上篇《五胡十六國略談(十九)》裡有詳細講述————慕容廆“尊晉勤王”,屢次上表東晉請封均被晉廷已朝議未決而拖著,一直到慕容廆死都沒有實現自己的夙願。

從慕容皝自立燕王到晉室冊命,其實這本該是慕容廆末期應該完成的歷史性一步,硬生生地被東晉君臣給拖了八年,現在慕容皝如願以償,榮膺燕王,實現了先王慕容廆的遺志,標誌著鮮卑慕容氏在走向輝煌的征程中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