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多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说到严歌苓,大家都能想到她的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角色。每次读完她的小说,我都觉得那些人物像是来过这个世界一样,就在某个地方,而我们无缘相见。

严歌苓笔下的女人,没有贞洁烈女,也没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能,但个个都活出了棱角,用最平凡的人生吸引万千读者,让人们不得不欣赏她们骨子里的美。

《小姨多鹤》这本书,讲述了抗战末期,十六岁的日本少女多鹤被卖到东北某家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多鹤与张俭还有他的原配妻子朱小环爱与恨的交织,跌跌撞撞的一生。

有的人认为多鹤的感情飘忽不定;有的人认为多鹤不该对一个把自己当成生育工具的男人有感情;也有的人认为多鹤是一个没感情的人,最终回到了她从来没有踏足过的祖国。可在我看来,多鹤是一个从来不被允许做出自己选择的可怜女人。

《小姨多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01、元老的决定,映衬着一个日本女人毫无选择的一生

小说开篇,日本人边跑边喊:“中国人来了!”多么熟悉的一句话,就像很多的抗日战争片中,中国人边跑边喊:“日本人来了!”如出一辙的画面感是因为原子弹把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

多鹤和同村人是日本派遣到中国开垦荒地的平民,当然这些所谓的荒地其实是良田,这些村民也是到了之后才知道。

抗战接近尾声,这些村民未能及时撤离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各个村长及元老做出决定,要求大家自杀,即便大部分人是拒绝的。

之前铃木医生呼吁大家跳上火车和他一起逃走,铃木医生目光扫过多鹤,然而莫名的力量禁锢着多鹤的双腿,没有人响应铃木医生的呼吁,多鹤也没有。

在我看来,多鹤错过铃木医生的呼吁,也错过了一生当中唯一的选择,对于而后的生活,她无时无刻不在处在被动当中。

《小姨多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她们被敌人追着撵着杀,多鹤最终被装进麻袋卖到张俭的家,成为张家人的“生育工具”,从此她的大半辈子都在躲躲藏藏。

为了防止被别人认出,她在外装聋作哑不说半句话,被当做哑巴、精神患者。孩子出生后她以小姨的身份出现在孩子的面前,面对面而不能相认。

为了躲避检查,他们从东北逃到江南,以孩子小姨的身份,应对外界的猜疑。然而如此的颠簸换来的是抛弃,儿子出生后,多鹤被扔掉,一个月后步履艰辛的找回去。

多鹤和张俭有两年的时间热爱着对方,然而当张俭想要断绝这份爱之后,多鹤只能毫无权利的接受。后来她的爱被小彭撩拨起来,然而这份爱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在我看来,多鹤对张俭和小彭的爱是毫无选择的,在她有限的生命里能接触到的异性并不多,一个生理和心理正常的女性必然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她选择不了自己的生活,也选择不了自己的爱情。

《小姨多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02、摧毁一个女人最残酷的手段莫过于让她认命

1、弱势的,有一点迟钝的女人多鹤

她把水泥地擦得光亮,窗户上像是没有镶嵌玻璃,一家人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她的执拗悄悄改变这个家。她是“不凑合”的。

每天都在埋头打扫卫生,日复一日的低头刻字,不与任何人多交流。她在自己的世界里追求完美,然而她能做的似乎也只有这些。

被张俭扔出去,她在西瓜车上翻滚着,用自己的一双脚走回去,一个月,差点回不去了。她的一切已经镶嵌在那个家里了,离不开了。

她走不出这个家,走不出这个“围城”,孩子要与家里撇清关系,她是心痛的,却也是无能为力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有血脉关系的亲人,她在孩子身上所寄托的爱和心血,突然间烟消云散,她所能做的仍然是日复一日的把地板擦的光亮。

《小姨多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小说的最后,多鹤去了日本,她从来没有踏足过的祖国,被当成外国人的祖国。她和多年相伴的朱小环分开了,她不知道自己是回了家还是出了远门。

我觉得,严歌苓对这种单纯又有一些执着的女性更多的是赞美。她是边缘化的,有些迟钝的,而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即使命运不堪,即使她早已认命,她依然保持了那份最纯真的美。

2、泼辣蛮横,却又深明大义的女人朱小环

朱小环怀孕时被日本人追破了产,导致不孕不育。因此丈夫家的人要买个日本女人传宗接代,朱小环赌气回了娘家,但她知道这只是赌气,丈夫来接,就顺着台阶的回去了。

小环是一个大大咧咧,泼辣,天不怕地不怕就算被埋在土里也要生根发芽的女人。被邻居在背后嘀咕得稀巴烂,也能在邻居面前理直气壮的走路。

她在任何时候受到欺辱都能蛮横的怼回去,看似不讲理的乡下女人却又明白大是大非,多鹤被张俭丢出去,她大骂张俭,出去找,即使这个女人极大威胁了她的地位,她仍然把她当做了自家人。

多鹤回来之后,是小环想办法让张俭和多鹤培养起感情。多鹤的孩子,她视如己出的爱戴。

张俭和多鹤在外“偷情”的被抓住,她得到消息,想都没想就来顶锅。张俭被抓进去,她能出去偷东西来支撑这个家。即便所有的邻居都和她们划清了界限,她也凭借着自己的一双手和精明的处世之道,豪迈的生活下去。

《小姨多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她在有条件的时候飞扬跋扈;灾难降临之时,她拼尽一切闯出一条生路。她的至理名言就是“凑合”,什么都能凑合,总能凑合的过去一道又一道的坎。

朱小环是这个家的支柱,她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贫穷的家制造欢声笑语,她在每一个重要的时刻果断的做出最重要的决定。

多鹤离去之后,一个大家庭只剩她和一条老狗,以前她支撑着这个家,最后信箱里的信支撑着她。

我觉得,严歌苓是在小说的后半段才发现朱小环身上诸多的耀眼之处,从而着重的描写朱小环的所作所为。她凑合的生活,却从不压抑自己,无论对内对外她总能做出最好的决定。她是一个看起来不讲理,却深明大义,聪慧的女人,一个区别于多鹤,独立自主有完善人格的女性。

03、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时代的人

1、从《金陵十三钗》到《小姨多鹤》

《金陵十三钗》描述了抗日战争中被迫害的中国女人,对日本深恶痛绝,很多人把错按在了整个日本人的头上。

然而读过《小姨多鹤》之后我忽然的发现,战争是少数人为了一时的利益挑起的,而大部的普通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哪怕是侵略者的国家也逃不过战争所带来的的灾难。

中国作为受害国,用一个个无辜的生命在反抗,没有选择,没有安逸,只有反抗才有活路。

然而日本同样有大量平民百姓被迫参军,被迫流落异乡。

就像代浪村一样,就像多鹤一样,村子里没有成年男性,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然而留在这的妇女老幼在元老做出自杀的决定之后,竟然没有逃跑的权利。

自杀的组织者死亡之后,她们才开始奔逃,然而她们被追杀,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在替战争赎罪。

多鹤保护者三岁的孩子久美,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在生命受到如此巨大的威胁时,她仍然没有放弃心中的善,这么一群人和中国的老百姓一样成为了战场的牺牲品。

我觉得,严歌苓是真正经历过风浪的人,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不再局限于一个角度看问题。《金陵十三钗》为了救别人而牺牲的妓女,《小姨多鹤》无辜的人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更多的人是被动的。

《小姨多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

2、多鹤和小环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严歌苓写这本书的时候走访了事发地,去过日本乡下,亲眼目睹体会过日本底层的生活。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多鹤和小环这类人真实存在过,她们既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又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在肉体遭受着生活的磨难,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无论是多鹤的“不凑合”,还是小环的“凑合”都是她们活的方式。

她们共同爱着一个男人,那个时代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她们对张俭的爱情也不是至死不渝,但这份爱足以支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温暖。

当她们深处低谷之时,一个仰望星空,另一个俯瞰大地,她们刚柔并济的走过那个艰苦的时代。

我觉得那个时代的很多人,就像她们一家人一样,先结婚再产生爱情,先有孩子后有爱。在苦难中共进退。

结语:

《小姨多鹤》这本书写出了大背景下过好小日子的智慧,我们可能无法拥有美好,却可以在磨难中制造美好。

严歌苓带着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战争,看待生活。我们羡慕着大富大贵,却总是忽略近在眼前的美好,世界有多少人生来就是非富即贵的呢?而我们的身边却总能看到多鹤和朱小环,或者我们就是多鹤和朱小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