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2019年的小米手机业务 可谓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很多人在期待些什么,可它却从如日中天 跌落谷底 而年末收官的CC9Pro是否预示着 甲光向日金鳞开 在这5G来临前饥不择食的战场 开辟出一道全新的曙光?本期使用体验就以本人的角度,全方位剥析小米CC9Pro告诉你 它值不值得打开你的钱包

[阅读指南]

[写文兴趣使然驱动,为大家带来有价值的观点 便是我获得的最大价值

若是喜欢 劳烦姥爷们点点赞关关注 转发过于奢侈 感谢支持。为了方便阅读 文章分序为 外观-屏幕-硬件 系统-充电-续航 拍摄及体验 总结 共四个章节 标注:手机版本为尊享版 系统为最新稳定版]

.外观-屏幕-硬件

看到CC9Pro的第一眼,都知道和P30 Pro撞车了。就连上下边框的削边处理都如出一辙 当然布局上小米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不过也不难发现小米在许多决策方面开始模仿华为, C9P的外观设计就是其中一维。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总体外观观感:

除了配色毫无新意 我还挺满意 只是实际体验有点生气 最大槽点还是摄像头的布局 太靠下的超广角和微距 每次开启 就要给我康康自己的手指 虽然我知道它很秀气 但是没有安全的感再往下微微位移 就为了不让手指再次出戏 此时我忘记了这是我花钱买的东西 说起来这还是一部拍照手机。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正常握持下的画面 瞬间打消创作欲望

刚开始使用时 手间的握持感受令人察觉不到这是一部厚度接近1cm 重208g的手机。看似完美欺骗了感官,其原因是打磨优秀的双曲面设计,均衡的重量平摊。一加7Pro是个很好的例子,实际比C9P还轻,因为头重脚轻的升降结构 导致握持感受比C9P还要坠手。

而在屏幕方面 曲面曲率足够优秀,在实际观感中 若细看确实会产生微微发虚的感觉。主要感知在较大的区域界面块,比如我现在正在打字的键盘。不过这个问题可以忽略:日常使用无法感知 除非每时每刻真的聚精会神盯着屏幕。 使用下来这块屏幕带来的感觉甚至比Mate 20 Pro的BOE 2K屏还来得好 极低的色彩偏离值 MIUI无极调整字态加成,最重要的是更大的屏幕宽度。这三点间产生的效应已经使得观感足够舒适。不过还是有槽点:稳定版目前没有DC调光 使用时间过长损害视力

配置方面,影像系统堆料程度令人目瞪口呆:

1/1.33 HMX TOP1传感器

两倍人像镜头硬件堪比旗舰主头

长焦虽不及潜望镜 其素质也超越绝大部分机型

超广角调教效果意外惊喜 目前用过的 白天下成像效果最棒的超广角

1.5cm微距头是否凑数不做评价 但它确实令人更方便的获取到画面中的细节 (可惜谜一样的布局也可以打消创作欲)

变焦完全的接力棒模式,不仅是CMOS 尊享版更是搭载有失公允的8P镜头...

就是这么一个梦幻级的影像系统,被猪队友骁龙730G完全掣肘.jpg 两极分化的硬件配置 仿佛来自JOJO的奇妙组合

声效系统方面 扬声器虽说是单发 效果确是很意外的不错 比起一般的双扬声器(如Mate 20 Pro)效果都有所超越 当然缺失立体沉浸感也是很遗憾的

.系统-充电-续航


MIUI老生常谈 个人心目中与iOS地位相当的系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这次文章也不过多赘述 因为它已经足够优秀。

既然是拍照手机 主要讲讲CC9Pro的创作体验中 存在一些的问题

主要在于流畅稳定性及bug方面

首先是部分第三方APP调取图库速度非常慢且卡顿(对比其它安卓机型)且一些相册下的照片无法调取

无法调取的意思是:如在泼辣修图中修完一张图 想po到酷安 是找不到的 目前的解决方法只能在图库中调取这张照片再到其它修图APP再进行保存 这是令人非常难受的一个问题

打开图库 点开相册 时常一片空白,等待几秒照片才会开始从最早时间线加载 碰上就要等上十几秒

更改的相册名在第三方App不显示 还是原名称删除的相册在第三方APP还会显示

*以上问题已和官方进行反馈

极度混乱的图库管理与低能的创作效率 不是一家之题 是整个安卓生态的巨大痛点 作为领头羊 希望MIUI能够真正重视 完全改变这一现状 这也是本应该做好的事情。

电池系统中 C9P搭载5620毫安大电池 配合30W电荷泵闪充

在续航上对比四千毫安机型并没有明显提升感知

个人的亮屏时间一般在6.5-7.5h之间

充电方面对比华为及一加的方案

首先感知与Mate 20 Pro 40w闪充差不多

不过C9P高了整整一千毫安

对比一加7 pro的30w DASH闪充 日常下也没什么不同

主要差距在高负载任务下 DASH仍然可以进行快速充电

一把二十分钟的王者荣耀 C9P充入15% DASH就有35%

虽然C9P已经挺优秀了 但在这方面还是要加把劲呀。


3.拍摄及体验


测评节目 每当拍摄环节通常会与一些机型做对比

包括我之前也是这么做的

在如今这种方式感觉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这次就发送这两个月来所拍下的一些照片来谈谈我的创作体验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两个月的使用下,最让我惊喜的 不是一亿像素模式的超高解析力 而是大底带来的光学虚化效果 其产生的浅景深甚至已经有了卡片机的味道 这一加成 在拍摄视频也同样能享受到。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同一张图片 局部放大后 这个效果你们自行感受

一亿像素超高解析力 可以很好的激发 配合你的灵感及自身思维去创作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这是看展时 用一亿像素模式拍摄的图片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最终效果

总的来说:光学虚化 一亿像素 接力变焦

就是C9P影像系统上最大的特点 前两者还是人无我有的状态

成片质量对得起DXO No.1

而拍摄体验就不太尽人意了:

光线稍微复杂 容易失焦 拍摄照片等待时间过长

视频只能选择一个摄像头 不能接力录制

夜景模式只支持主摄像头

这些问题还需要小米再去努力优化 优秀的拍照手机也要让人享受创作的过程。


4.总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 它到底是否优秀 值不值得打开你的钱包

大师所望还是大失所望 最不详细的小米 𝗖𝗖𝟵  使用报告

显然明了 在C9P主打的影像系统上,它既优秀又怠惰。

我们可以拿着它拍出很棒的照片 其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高阶成像效果。但在高阶的创作中我感受到的 不是在享受这个过程,而是 “煎熬”。欠佳的体验 一点一点的在消磨用户的创作欲望

而其他方面中 C9P各个维度较为均衡 体验良好

各位根据自己的核心需求进行权衡

一点建议:iOS高阶创作用户谨慎选择

iOS日常向用户

如果不太在意创作体验的瑕疵 那么没有多大问题

比较适合 不断追逐新事物 不太在意创作体验 日常喜欢拍照的朋友们( 日常的创作体验中还是挺友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