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1626年七月,身患毒疽的努爾哈赤前往清河溫泉療養,8月初,病轉危,決定返回瀋陽。努爾哈赤自知壽限將至,遂召見大妃阿巴亥,密議帝位之事,據傳擬定皇位傳於十四皇子多爾袞。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也是多爾袞的母妃。8月11日,努爾哈赤病死於瀋陽福陵。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努爾哈赤 劇照)


由於系猝死,努爾哈赤並沒有來得及立儲。所以,駕崩後出現了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此時,立儲分為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第五子莽古爾泰及第八子皇太極)派和多爾袞阿巴亥兩派。

四大貝勒首先聯合排擠多爾袞阿巴亥。努爾哈赤死後第二天,代善就代表四大貝勒向阿巴亥傳遺旨,指責阿巴亥"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

並謊稱:"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於是阿巴亥被迫從命:"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

但是請求四大貝勒放過自己的兩個幼子——多爾袞和多鐸。隨後,阿巴亥自殺,殉葬於努爾哈赤,年僅37歲。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失去了爭奪皇位的能力。接下來就是四大貝勒之間的爭奪。首先阿敏壓根兒就不具備爭位的權利——他並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是養子。

大皇子代善(實為二皇子,大皇子褚英被處死)英勇善戰,在與女真各部、明朝、蒙古的征戰中屢立戰功,且又為長皇子,理應繼位。但是,因其與阿巴亥有染,愧對先皇努爾哈赤,無顏繼位。

更為重要的是,此時邦土四周草木皆兵: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屢次試水,準備聯明反金;明遼東巡撫袁崇煥利用寧遠大捷,加固城池,苦練軍隊,試圖一鼓作氣收復失地;朝鮮更是久欲助明反攻,支持明平遼總兵官毛文龍。這種內困外患的艱難境遇,代善自知無力承擔起此大任。

五皇子莽古爾泰,驍勇善戰,屢建奇功,但是他有勇無謀,無法玩弄權術。

所以,四大貝勒中只有皇太極有能力繼位。

於是"代善與其子嶽託、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與諸貝勒議請嗣位。上辭再三,久之乃許。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庚午朔,即位於瀋陽。詔以明年為天聰元年"。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皇太極 劇照)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皇帝暴斃,帝位暫缺的局面十七年後再次重現。

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於盛京"上無疾,端坐而崩"。雖然入主中原,本該繼承中原封建帝王"家天下",但是由於暴斃,皇太極同樣未立儲。

所以,依然沿用了努爾哈赤規定的皇位繼承《汗諭》,由滿洲八旗貴族共議嗣君。

具有話語權的親王和郡王共七人,分別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這次格,武英郡王阿濟格、穎郡王阿達禮、豫郡王多鐸。

由於沒有繼承漢族皇子繼位的傳統,所以皇太極的皇兄,努爾哈赤的第二任太子代善、皇太極的皇弟,努爾哈赤的十四子多爾袞,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都具備繼位資格。

此外,福臨也不是皇太極最寵愛的皇子,皇太極寵溺的是宸妃所生的八皇子,而他早已夭折。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小福臨

由此看來,無論如何都不會輪到福臨繼位。所以,福臨能在一群對皇位虎視眈眈的餓狼中殺出一條血路,實為奇蹟。

代善,在努爾哈赤駕崩的時候就有繼承權,且,其一生戰功赫赫,功成名就,所以朝廷中擁護他的人也不在少數。

不過,代善年事已高,傷病嚴重,再加之他早年在與皇太極爭奪皇位失敗後,早已心灰意冷,因此代善自動放棄對皇位的爭奪。但是,代善是大阿哥之一,掌管著正鑲兩紅旗,所以他的態度對其他親王和郡王起到一定的影響性。

多爾袞"聰慧多智,謀略過人"且"相傳太宗暴斃,乃多爾袞賄內侍毒之",所以他爭奪皇位的決心很重——根據努爾哈赤的遺旨,皇位本應屬於自己,是皇太極用計謀奪走了自己的皇位,並且母妃阿巴亥就是被皇太極害死的,殺母之仇此時可報。多爾袞掌管正白旗和吏部,軍事權利很大。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多爾袞劇照)

並且,七王中武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都是自己的胞弟,明確支持多爾袞爭奪皇位。

此外,正黃旗,正紅旗,正藍旗,不少宗室也暗中支持多爾袞,這讓他如虎添翼,信心大增。

不過,最具競爭力的還是大皇子豪格。史中記載他"英毅,多智略"且"容貌不凡,有弓馬才",由此看見豪格文韜武略,智勇雙全。

他不僅身份顯貴,而且時年35歲,正值盛年。此外,皇太極生前所掌管的正鑲兩黃旗和正藍旗,三旗都支持豪格"子承父業"。所以,豪格也是志在必得。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豪格劇照)

皇太極死後,滿族貴族大臣齊聚崇政殿,由代善主持討論皇位繼承事宜。

正白旗支持多爾袞繼承皇位,"方皇太極之甫歿也,有欲援立多爾袞,為以弟承兄之舉者。多爾袞心為之動。"

但是正黃鑲黃兩旗誓死要擁護豪格繼位。鰲拜和索尼持劍闖入寶殿"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兩黃旗、正藍旗和正白旗,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在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多爾袞便放棄帝位之爭。這其中有權利軍事的衡量,也有多爾袞不願看到四旗殘殺,使來之不易的滿洲民族遭受四分五裂乃至毀滅之災的大局意識。

當然,多爾袞能自願放棄皇位,還離不開一個人——孝莊皇后的功勞。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孝莊劇照)

孝莊皇后,皇太極九皇子福臨的母妃,正宮皇后哲哲的侄女,宸妃的姐姐,名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莊其實此前早已在暗地裡為福臨走動,所籠絡的要臣中,其中就有多爾袞。

據史料中有這樣記載:"今聞王新悼亡,而我皇太后又寡居無偶,愚論皇上既視王若父,今不可使父母寡居,宜請王與皇太后同宮。"眾又議曰:"可"。於是滿洲史臣,乃大書特書於策曰:"皇太后下嫁攝政王,群臣上賀表。"

由此可以看出,孝莊為了福臨繼位,已然委身於多爾袞。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多爾袞與孝莊 劇照)

因正黃鑲黃正藍三旗擁護豪格繼位,加之鰲拜和索尼宣言"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的軍事支持,豪格信心滿滿。

當多爾袞放棄帝位之爭的時候,豪格感覺勝券在握。假意推脫,說了一句"福少德薄,非所堪當。",便當場離開。

就是這句話斷送了他的皇位。在場兩黃大臣一致討伐:既然肅親王不想做皇帝,我們就支持其他皇子,只要是先帝的皇子,我們絕無異議。

於是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第三個方案:皇太極的第九皇子福臨繼位,由他和多爾袞輔政。這個提議得到了兩黃旗正藍旗和正白旗的贊同。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撿了個皇位

這是一個多全其美的辦法:既滿足了兩黃旗擁立皇太極之子繼位的需求;而福臨還不滿六歲,尚未能獨立執政,這就又滿足了正白旗三王對皇權的渴望;而鄭親王濟爾哈朗又可以與多爾袞相互牽制。

此外皇太極對滿清的一大貢獻,就是征服了蒙古,而滿蒙聯姻是皇太極之後的國策,也是安撫蒙古的一項重要舉措,所以他的五大福晉,全為蒙古女子。

而福臨的母親孝莊太后,是皇太極五大福晉之一,福臨也是皇太極唯一有蒙古血脈且尚在世的皇子。所以如若福臨繼位,新帝便有蒙古血統,無疑是對滿蒙一家親國策的延續,是對蒙古最好的籠絡。(滿蒙聯姻,解決了中原王朝幾千年的邊患)

所以,是天時、地利、人和把福臨推上了帝位,成為了順治帝。

皇太極暴斃,多方勢力博弈之下,為何是年僅6歲的福臨撿了皇位?

(順治帝)

主要參考文獻:

1. 《清史稿》

2. 《滿清外史》

3. 《滿清興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