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死于皇太极和三个贝勒之手吗?皇太极怕阿巴亥掌权吗?

用户6067148105167


阿巴亥的事迹被多次删改,早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了,要还原真相,恐怕永远不可能了。关于阿巴亥的死,史学界大多认为她死于四大贝勒之手。理由是,努尔哈赤临终遗言,由多尔衮继承汗位,皇太极为了夺位,勾结另外三大贝勒,逼阿巴亥殉葬,斩断多尔衮的援手。

不过,这个说法其实经不住推敲,个人认为,阿巴亥被努尔哈赤指令殉葬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四大贝勒只是在执行努尔哈赤的遗令,不存在阴谋!

阿巴亥生平

阿巴亥是女真乌拉部首领满泰之女,继任首领布占泰的侄女。十一岁那年,乌拉部为了抵御努尔哈赤的侵吞,将她嫁给了四十二岁的努尔哈赤,以期换得两个部落的和平。

从一开始,阿巴亥就是政治交易的牺牲品。其实我们都知道,靠女人的“和亲”,永远挡不住政治利益的诱惑,乌拉部最终还是被努尔哈赤吞并了。似乎,等待阿巴亥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

幸运的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非常宠爱,她成了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福晋,并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阿巴亥之所以能在努尔哈赤的女人们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聪明,善于在复杂的环境里左右逢源。按照史书说法,阿巴亥甚至直接参与了朝政,很可能给与了努尔哈赤很多帮助,让努尔哈赤既有几分不快,又离不开她。

导致阿巴亥失宠的事件,是一个摸不着边的绯闻:有个叫德因泽的女人,举报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之间关系暧昧!

努尔哈赤调查了半天,发现就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无法坐实。不过,桃色新闻虽然没坐实,倒是发现阿巴亥在阿济格家里和娘家私藏金帛。因为这件事,努尔哈赤休弃了阿巴亥,并且给她约法三章:不准与外人往来、不准拨弄是非、不准入努尔哈赤宫中。

不过仅仅一年后,努尔哈赤又下令复了阿巴亥大福晋之位,并且随努尔哈赤,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可见,努尔哈赤对阿巴亥心里充满矛盾,既需要她做帮手,又不喜欢她搅乱是非。

天命十一年,在清河疗养的努尔哈赤病情加重,他令人诏阿巴亥沿浑河做船来见面,同时自己也坐船顺浑河而下。两人在瑷鸡堡见面了,几天后,努尔哈赤就驾崩了。

这几天里,俩人谈了什么,不得而知,肯定跟后事有关。史书对这一段的描写,矛盾之处颇多。按照阿巴亥的说法,努尔哈赤临终遗言是,由多尔衮即位,代善辅政。

不过她的说法没有得到四大贝勒的认可,他们反而以努尔哈赤遗令为由,逼阿巴亥自尽殉葬!阿济格三兄弟,面对气势汹汹的四大贝勒,无计可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自尽身亡。

几乎与此同时,皇太极坐上了大汗的宝座!

阴谋论的理由

由于努尔哈赤临终并未留下遗诏,导致疑窦重生。关于这段历史,史学界普遍认为,是皇太极利用各大贝勒之间的矛盾,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为了铲除多尔衮势力,假托努尔哈赤遗令,逼杀阿巴亥,让多尔衮彻底失去反抗的资本。

这个理由看起来很充分,首先从谁得利谁作案的原则,皇太极是最大获利人,多尔衮是受害人,似乎应该是皇太极的阴谋。

其次,努尔哈赤临终前特地诏阿巴亥相见,肯定有要事相托,这个要事肯定与继承人有关,如果继承人不是多尔衮,为何要诏阿巴亥相见呢?努尔哈赤深知阿巴亥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有能力辅佐儿子,诏她前来,肯定是交代有关注意事项的。

最后一点,假如努尔哈赤要杀阿巴亥,召见她就显得逻辑不通。

甚至有人认为,当年那条绯闻的背后,就是皇太极使诈,德因泽就是皇太极的爪牙。理由也很充分,一则绯闻,既打倒了阿巴亥,让多尔衮成为继承人的希望成为泡影,同时让大贝勒代善,也被废黜继承人的资格。

事实上,皇太极的这两个愿望都达到了!

皇太极是靠阴谋上台吗

其实,皇太极阴谋论看似严谨,其实是漏洞百出。

代善被废黜,绝不是因为桃色新闻,而是因为虐待已故的妻子留下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以至于硕托忍受不了离家出走。

一件家庭琐事,以至于要了代善的政治生命?其中的蹊跷就在于,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当年也是受尽了继母的虐待,最后被逼投奔外公谋生活。同病相怜,让努尔哈赤对代善非常不满。

而且代善为人吝啬,甚至举止多有荒唐之处,根本不具备大汗应有的宽阔胸怀。虐待事件发生后,代善吓得杀了妻子向努尔哈赤做保证,努尔哈赤废了他的继承人资格,但依然保留了他四大贝勒之首的位置。

所以,代善已经是死灰一堆,想复燃没那么容易,根本不需要皇太极费尽心机去对付他。再说那个德因泽,她也是陪阿巴亥殉葬的人选之一,假如她握着皇太极构陷阿巴亥的证据,皇太极就不怕她说出实情?

因而绯闻事件,仅仅是一件宫廷内女人之间的斗争,皇太极应该没有参与其中,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也纯属捕风捉影的构陷。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意中人吗?这几乎是公认,我觉得就俩字:扯淡!这个说法完全是从结果倒推。因为多尔衮后期的地位太重要了,硬附会成他当年就是汗位接班人。

我们只需要理清楚几个事实就能清楚了。

其一、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多尔衮的地位远不如阿济格,甚至不如弟弟多铎!

努尔哈赤去世时,阿济格21岁,多尔衮14岁,多铎13岁。阿济格是正白旗旗主,多铎是襄白旗旗主,多尔衮只有15个牛录。新年朝拜大典,阿济格和多铎以第六和第七的顺次朝见,多尔衮连资格都没有。

哪里能看出来,努尔哈赤对多尔衮有偏爱?再说就年龄而言,假如努尔哈赤爱屋及乌,无疑阿济格是一个理想人选,怎么也轮不到多尔衮。

其二、从四大贝勒及和硕额真名单中,一点看不出努尔哈赤对阿巴亥有特殊照顾

代善被废黜太子之位后,努尔哈赤立了包括代善在内的十大贝勒,为“和硕额真”,实行“共议国政”的政治模式。

在努尔哈赤称汗之初,就设立过包括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在内的四大贝勒议政。此后,后金政权基本生态就是四大贝勒为核心,由十大贝勒构成的和硕额真,共同议政的局面。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四大贝勒和十大和硕额真的名单,就可以看出两个结论:一是入围的都是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嫡妻之子,及嫡长孙(岳托),且努尔哈赤四个大福晋的儿子全部入选,一个不落。二是阿巴亥的儿子们,根本没有任何特别受宠的地方。

和硕额真囊括了所有嫡系子孙,体现的是共治,四大贝勒才是核心,体现的是政治焦点。代善是长子,莽古尔泰是五子,皇太极是八子,阿敏是侄子。假如阿巴亥受到特殊青睐,请问阿济格或者多尔衮为什么不能替代阿敏,或者皇太极?

其三、努尔哈赤遗令没有争议

其实,努尔哈赤驾崩时,有一个人在场:阿敏。假如四大贝勒决定更改努尔哈赤的遗令,阴谋篡立皇太极,他只要说,这是努尔哈赤的遗令就行。事实上他没这么说,那么说明阿敏没撒谎,努尔哈赤确实没有留下谁做继承人的遗令。

也就是说,阿巴亥被赐死很可能就是努尔哈赤的命令,由阿敏传达给四大贝勒的。那么,努尔哈赤为何要召见即将被自己处死的阿巴亥呢?我觉得可能是为了防止阿巴亥做出不利于局势的行为,有意将她困在身边。

从“约法三章”的内容看,阿巴亥虽然成不了大事,破坏力还是有的,不能不提防。

其四、皇太极究竟如何上位的?

谁也说不清,努尔哈赤临死前为何不指定接班人。也许这是后金遗留下来习俗,接班人由“议会”推举,不需要自己指定。也许他指定了接班人,被人故意隐瞒了。更有可能努尔哈赤在考验接班人,如果没有遗令你都不能上位,如此无能,那你干脆就别上位了!

一般说法是,三大贝勒一致推举了皇太极,是事实,也不是事实。因为从一开始,代善是有心自己争一争的,莽古尔泰也不想投皇太极的票。

这四个人阿敏身份是侄子,加之父亲当年被努尔哈赤所杀,基本排除在继承人之外。莽古尔泰名声不佳,杀母邀功为人不齿,也被早早排除。代善本就是“废太子”,其实就皇太极可能性最大。

不过,可能性不等于现实,假如代善站出来争,结局还真不好说。关键时候代善的两个儿子:长子岳托和三子萨哈廉站出来,劝说父亲拥立皇太极。代善也认为当大汗是件苦差事,自己能力确实比不上皇太极,就接受了儿子的建议,力挺皇太极。

代善的表态非常重要,他的家族势力是最强盛的,完全可以左右局势。阿敏紧跟着也表态支持皇太极,莽古尔泰也被迫承认现实。

假如努尔哈赤指定多尔衮接班,代善辅政,无论代善,还是阿敏,也包括莽古尔泰,都不可能支持皇太极,这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整个过程根本没有什么争议,四大贝勒小心思活动过,除了代善没人对皇太极构成威胁,代善支持皇太极,谁也翻不了盘。从头到尾,根本没有多尔衮的事,也没有任何阴谋。

哪来的争议

其实,这个结果一定就是努尔哈赤预料到的,所以,他不需要留遗令,更不需要保驾护航。反而假如候选人是多尔衮,努尔哈赤一定要留遗令,并且做妥善的安排保驾护航。努尔哈赤没做,那么说明候选人根本不是多尔衮!

那么,猜测了几百年的争议从何而来?根子还是在多尔衮!

多尔衮执政后,篡改了这段历史,尤其是其母阿巴亥的记录,我们现在看到的记录,是几经修改的结果。多尔衮曾经删除了最早的记录,并追谥阿巴亥为孝烈恭敏献哲仁皇后。他被清算后,顺治褫夺了阿巴亥的封号,牌位被移出太庙,再次修改历史。

几经修改,留下了太多谜团!多尔衮始作俑者!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努尔哈赤晚年,后金皇族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连努尔哈赤都感到力不从心。复杂的政治斗争,利益链交叉,让人很难判断事情的真面目。这也是本来很简单的事件,被蒙上了一层面纱。

其实真相并不复杂,阿巴亥就是死于努尔哈赤的遗令,没有阴谋,跟夺位无关。四大贝勒根本不担心阿巴亥有能力夺权,是努尔哈赤不想阿巴亥有机会卷入政治,给复杂的环境添乱,为皇太极提前扫清了可能的障碍!


寻根拜祖


我来为你解释!

阿巴亥顺利成为大福晋,她年富力强,胸怀大志,精明强干,加上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被努尔哈赤宠爱,三兄弟辖有汗父自领的正黄,镶黄二旗和十五牛录,并许诺再赐一旗,但因努尔哈赤的去世而未能如愿。


此时的阿巴亥和三个儿子的实力已经可以和代善,皇太极并驾齐驱,特别是多尔衮成了皇太极最大的竞争对手。努尔哈赤去世以后,关键时刻皇太极获得代善的支持,代善宣布立皇太极为汗,皇太极则立即率领诸贝勒赶赴大福晋居所,以先父遗命赐死阿巴亥,阿巴亥被逼无奈,自尽而死


阿巴亥的死也是一场阴谋,努尔哈赤和阿巴亥感情深厚,而且从后金到清朝都没有大福晋,正宫皇后殉葬的习俗和事例,因此努尔哈赤赐死阿巴亥也是皇太极一手策划


数日之内,三兄弟惨遭大变,失去父亲和母亲,此时的三兄弟还没意识到母亲的死是场阴谋,而且三兄弟也没有实力对抗获得代善支持的皇太极

朋友只有这些叙述了!


诸文纪


为了夺的汗位,皇太极利用他在汗父健在时已布下的网,顺着代善与阿巴亥有奸情的老(污点),再来个顺水推舟,说是汗父生前曾有遗言,说等我宾天之后,一定让大妃陪我殉葬,以慰我在天之灵!!在搞掉大妃阿巴亥这一点上,皇太极与三贝勒一拍即合。让莽古尔泰出面来宣布大行汗父的(遗命),声称是努尔哈赤早就对皇太极说过的:《等朕一驾崩,你们必须命她为朕殉葬》!请大妃升天!众贝勒齐声喝道。这对大妃阿巴亥来说,可真好比睛天霹雳,脑子轰的象要爆炸一样!真难受。没想到逼她上吊这么快便降临了。毕竟阿巴亥是个聪明而正直的人,在死到临头的这一刹那间,她突然一下子恢复了清醒。先是对三位贝勒说:老皇驾崩之时,我一直守在跟前,老皇并没有说过要我殉葬的话!!这可是汗父早就对我说了的。当时汗父还嘱咐我,一定要向大福晋保密,就怕大福晋不从遗命啊!皇太极还理直气壮地立即加以补充。此时阿巴亥算是彻底看穿了皇太极不可告人的鬼计,厉声指出:你为了夺取汗位,竟然什么都做得出来。大妃用手指着皇太极骂道:你!你!你!假传汗谕,真阴险毒辣啊!你还有没有一点人性,良心,汗父尸胃末寒,你就来要我的命,真是天理不容啊!大妃的话得确是正义严词,但已到了这个份儿上,再说什么也已白搭了。皇太极虽还没正大位,但有代善为了明哲保身而倒向了皇太极一边。这时众贝勒已等得不耐了,吹胡子澄眼睛齐声喝道:请大妃早点上路升天!!阿巴亥深知今天无这三尺白绫悬梁自尽的下场是绝对逊不脱了。此时此刻的阿巴亥真的脑子顿时更加麻木了,却集中在一点上绝对不能麻木,必须要清醒应付:为了保住三个儿子的性命,不要一并遭害,还必须显出镇静自若的样子来。这时,一幅与努尔哈赤在天国里携手连袂,相依相若的图景,飘飘欲仙似地出现在她脑海之际。古人多相信天堂,相信地狱,相信来世。年时三十有七的美貌典雅的阿巴亥,已被天堂美梦所笼罩,所以只想让她的儿子们还能在人世活下去。提出对自己的儿子加以保互,贝勒们一一答应。大妃还提出:我要在天堂里继续侍奉老皇,怎能就以现在的装束去侍奉老皇呢?!我必须去换上大妃最端庄的礼服,戴上老皇生前赐给我的最珍贵的珍珠宝贝,荽饰得雍容华贵,也好在天国里继续为老皇争光,讨老皇的欢人啊!!。三位贝勒一时倒还真被大妃这番真切动人的话语打动。特别是代善,一直都被皇太极陷害与大妃有奸情的他,一直深深藏着对大妃的一片仰慕之心。听她说到此,心中好不矛盾,为了保任自己,必须在这一件事上支持皇太极。阿巴亥细细地,慢慢地一点点打扮起来。当婢女一撩门帘,大妃稳步走出内室时,一团珠光宝气,直向三乍贝勒与众侍从扑来,弄的大家眼花缭乱,连杀气腾腾的皇太极一见,顿时也有些动心了。这时的大妃她深知,她自己看不到皇太极即位了,而汗位已稳操在皇太极手中,对众贝勒道:现在我深愿在天国继续侍奉汗王,我还不老,脸上还没有皱纹,我坚信在天国还能博得汗王的欢心。只是有一条,我的儿子尚年幼,我实在放心不下,在此最后一次专诚拜托诸位大贝勒,念在都是汗王骨肉的分上,在我随汗王宾天之后,好好地多加照应吧!皇太极虽也为此不无感动,真话说:但此时想得更多的仍是快快让她快死自尽,免生什么枝节,明眼的人都知道,大妃的这番话是指名对他说的,因为他才是储君,他却一言不答,使了一个眼色给代善,代善在这件事上必须站在皇太极的立场上,用代皇太极的口气对大妃说:大妃请放心上路吧!只要大妃能尽节,我们现在当大妃面对天起誓,一定保护好大妃的儿子!大妃放放心吧!!!我要他发誓!大妃的怒火登着皇太极,用手指着他说:你才是主子,是吗?皇太极发誓:皇天后土在上………。


茹叔敬


天命十一年,后金开国之君努尔哈赤病逝,而他的大福晋阿巴亥被逼殉葬。究竟是不是四大贝勒所谓呢?为什么要逼死她?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福晋,也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努尔哈赤病重时,特让人将阿巴亥接到身边,直至病逝时,努尔哈赤身边只有阿巴亥在,但临终时他也未能留下明确的遗诏,这也是造成阿巴亥及三个儿子后来尴尬的局面。

努尔哈赤死后,没有留下遗诏,对于汗位的竞争就有两股势力,一边是阿巴亥为首的多尔衮系,另一边是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而当时多尔衮三兄弟年纪还小,未有军功,在以军功谈资论辈的后金,多尔衮系势力是比较弱的。因此皇太极想要上位,那么要就必须要除掉阿巴亥,可不能他一个人来承担这个结果,不然即使他上位了,这个点也会成为他的一个把柄。于是他借着他们对多尔衮凭借母亲受宠就能登上汗位的不满,拉上了其他三位贝勒,乘乱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传达所谓的“遗言”,强迫阿巴亥遵从先帝遗诏殉葬。

年仅37岁的阿巴亥自然不从,但是她空有努尔哈赤的口头承诺,没有能说服所有朝臣的诏书,加上四大贝勒拿她三个儿子的威胁,最终无奈自缢。

有人说,皇太极是怕阿巴亥掌权吗?阿浅觉得是的。在阿巴亥失宠复出后,她就从闺阁走到政殿,开始有组织地从事一些政务,比如出席东京城的奠基典礼,奔赴广宁前线慰问等等。那么她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后妃,如果多尔衮顺利继承汗位,阿巴亥是有很大概率以多尔衮年幼掌权处理事务,四大贝勒岂会愿意让一个女人对他们指手画脚;如果多尔衮没有继位而是其他任何一个贝勒继位,作为努尔哈赤大福晋的阿巴亥也将是后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汗王及其他福晋,她会怎么搅和就说不好了。所以四大贝勒一定会将阿巴亥除掉,以绝后患。


若浅话史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是后金的国母,地位尊崇,政治影响力不可小觑。努尔哈赤突然病逝,还未指定合法的继承人。此时最有机会继承位子的就是阿巴亥的儿子与大贝勒代善,然而皇太极不是省油的灯,左手阴谋,右手诡计的,按住了代善逼死了阿巴亥。


此时的后金部落,还是有收继婚的传统,按照惯例努尔哈赤死后,他的汗位由大贝勒代善继承且阿巴亥也会嫁给代善为妻。所以基于对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实,平时你送我个馒头我还你个豆包的眉来眼去,也是理所应当的,努尔哈赤的突然死亡,让皇太极抓住了机会,大肆的渲染大妃与大贝勒有染,把名声给搞臭,致使阿巴亥失去了一个强力盟友。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努尔哈赤死亡的时候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13岁。而且努尔哈赤对三兄弟皆爱若珍宝,将作为后金根本的八旗军队中的三旗交给他们分别掌管,可谓是势力雄厚。皇太极等贝勒拿出所谓的先王遗命,逼迫阿巴亥殉葬,正值壮年的阿巴亥看着半大的几个孩子,不愿去死,但是众贝勒没有答应。



以皇太极为首的众贝勒寸步不让,阿巴亥被逼无奈,在众人发誓会好好善待多尔衮与多铎的情况下,自缢而死,当时情景的悲惨让人扼腕叹息。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阿巴亥对众人的逼迫毫不妥协,众贝勒一不做二不休的用弓弦勒死了阿巴亥,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姑臧山鹰


首先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加我关注,一起谈古论今

我是爱吃炸酱面的独爱炸酱面,我来回答

天命十一年,后金开国之君努尔哈赤病逝。努尔哈赤病重时,特让人将阿巴亥接到身边,直至病逝时,努尔哈赤身边只有阿巴亥在,但临终时他也未能留下明确的遗诏,这也为之后围绕汗位继承发生的风起云涌、尔虞尔诈埋下了伏笔。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福晋,也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为努尔哈赤生下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其地位尊崇,政治影响力不可小觑。努尔哈赤突然病逝,还未指定合法的继承人。此时最有机会继承位子的就是阿巴亥的儿子多尔衮与皇太极。


此时,后金的四大贝勒中二贝勒代善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自然没有继承汗位资格;三贝勒莽古尔泰为人鲁莽,好勇斗狠,缺乏政治智慧,也无法继承汗位;本来大贝勒代善才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者,但皇太极野心极大且颇有手段,其串通小妃德因察诬告大妃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之间关系暧昧,皇太极此举意在一石二鸟,同时打击代善与大妃和多尔衮三兄弟的势力,结果努尔哈赤大怒,放弃了让代善继承汗位的可能,皇太极收到了他想要的效果;至此四大贝勒以皇太极为首。


努尔哈赤在位后期采用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十大贝勒“共议国政”的办法。其中以四大贝勒得地位、权势最大。

此时政治上可以说皇太极和阿巴亥双方旗鼓相当,不分伯仲,二双方掌握的兵力、实力上皇太极一方是要占据上风的。四大贝勒一方每个人都是自幼追随努尔哈赤征战天下,战功赫赫又都是旗主,掌握一旗兵马,其中大贝勒代善更是一人独掌两旗兵马。而阿巴亥为首的多尔衮一方,阿济格三兄弟当时还不是八旗旗主,不过,他们这一族,在正白旗和镶白旗中还是拥有不小的威望的。这种威望,是从这三兄弟被努尔哈赤让他们“共议国政”的时候,在6年时间里(努尔哈赤做出这个决定是在1620年,努尔哈赤去世是在1626年)建立起来的,而努尔哈赤亲自掌握的正黄、镶黄两旗虽然保持中立,但还是要略微偏向阿巴亥一方的,毕竟阿巴亥是大福晋,而努尔哈赤夜曾经表示过要传位给多尔衮。


虽然多尔衮一方处于劣势,但也不是无法反抗,皇太极想要安安稳稳的继承汗位,也不是那么容易。当时阿巴亥的三个孩子,多尔衮25岁,多铎13岁,二人都还年幼,的唯一成年的阿济格又是个莽夫性格,可以说多尔衮一方的核心就是大福晋阿巴亥,一旦除掉了阿巴亥,多尔衮一方自然就再无威胁。所以就出现了在努尔哈赤归天一个时辰后,也就是深夜凌晨时分四大贝勒一起逼迫多尔衮的母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并拥护皇太极继承汗位。


而阿巴亥也知道事到如今自己的事已成必然,皇太极等人绝对不会放过自己,自己死可以,但是要保住三个儿子的命,于是

用自己的死换取了皇太极发誓放过三个儿子的机会。可以说这场争夺汗位的风起云涌就这样以和平方式收场了。

这场宫廷变故凸现了皇太极的果断、决绝、心机。而阿巴亥可以说是将一手好牌打飞了,努尔哈赤透露过“多尔衮嗣位、代善辅政”的想法,在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没有及时拉拢代善及调遣兵力就是最大的失误,为自己敲响了丧钟。假如阿巴亥能及时拉拢代善,那么政治上,双方一增一减,阿巴亥将处于绝对的上风;军事上皇太极一方将从四旗半变成两旗半,而多尔衮一方加上代善的两旗将变成三旗半,哪怕正黄、镶黄两旗保持中立,也将占有一定的上风,更何况正黄、镶黄两旗还是有些偏向多尔衮的,那么清朝得历史就将改写。

不过假设永远是假设,阿巴亥还是被四大贝勒殉葬了,只有阿巴亥大福晋死了,皇太极的汗位才能稳固。


独爱炸酱面


有的说阿巴亥是被赐死死的,还有的说啊,是因为皇太极掌权,我感觉被皇太极杀死比较可信,因为当时阿巴亥不死,皇太极是永远没有掌权机会的。因为阿巴亥还可以把自己的权力移交给他的儿子,而不是皇太极


马进历史


权力之争,难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