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过去中国人,讲人世间关系,有所谓“五伦”,讲明近疏亲敬。这里面,又属夫妇最居核心,是“大道肇端”。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夫妻,论血缘不是骨肉至亲,却是社会基层的细胞,也是所有家庭的命脉。老话讲,“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妻子”,论中国现代科学史,没办法离开不世出的杨振宁,而聊杨振宁的现实人生,若忽略他前妻杜致礼,也无法捋清关键。

杨振宁,“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男人”,这位35岁就夺取诺贝尔奖桂冠的“最正常的天才”、当今国际物理学一代宗师,他28岁往后的人生,所思所行、笑声泪影,乃至功成名就,几乎都离不开杜致礼这位“贤妻良母”,在光环幕布后的各种操持影响,期于底成。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1950年8月26日,杨杜婚礼

杜致礼给了杨振宁53年的爱情。夫妻俩携手半个多世纪,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相濡以沫,恩爱始终。在此里面,杜致礼最重要的使命,是打理所有生活琐务,让夫君杨振宁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

同时,她几乎一人全力抚育二儿一女,让他们安然长大成人,后来也都前程似锦。伍迪艾伦有句感慨,“人生幸事有三,功成名遂、知己一二、盗不走的良人”,杨振宁的一生都很开挂,身边有杜致礼也是莫大的幸运。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杨建邺的《杨振宁传》就说,杜致礼对于杨来说,是贤妻也是莫逆知己,是生命中受影响最巨的那个人。


而就中国传统的评判标准而言,杜致礼也当之无愧,具有典范性那类“贤内助”。

杜致礼的奇特在于,她不只是那种,只懂“安内”的家庭煮妇型女子。她龄比杨振宁小5岁,出身名门,为民国名将杜聿明的膝下长女,生活优渥,倍极宠溺。可偏偏也不是那种花瓶式的泛泛之辈。1960年代的美国媒体,就有说她是“一个神仙级别的人物”。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杜致礼,1927-2003

杜聿明育有三女三儿。他本人虽以戎装终其身,可他陕西米脂杜家,数百年来都是诗书簪缨之族,他本也是要进北大的读书人,当初是看不惯北洋军阀膺窃国柄的黑暗,才投笔从戎的。他是所谓“儒将”。

对于自己子女,他也没打算让他们承继父业,也跑到战场上拼刀溅血,一直刻意在文化上勤力栽培。他给这些儿女,分别名为“礼、义、廉、仁、勇、严”,满盈儒家文化味道,那份殷切嘱望我等外人都不难感知。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杜聿明,1904-1981

也因此,杜致礼自幼就得到极好的教育,有着超凡的教养。陕西米脂,貂蝉故里,自古就是出美女的之地,所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杜致礼不仅高颜值——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时就有校花美誉,更多才多艺,酷爱文学,娴熟外语,精通艺术,对音乐、舞蹈、雕刻等驾轻就熟,是民国范的大家高第名媛。这些状况,时贤的一些回忆、杨振宁的《曙光集》,都有过表载。

抗日时期,杜聿明受任远征军副总司令,远赴缅甸御敌。杜致礼要强,自己考取并去了昆明西南联大附中,抗战成功后轻松考入名校辅仁大学中文系。1947年,宋美龄为安抚杜家,部署杜致礼赴美,进“卫斯理学院”这所著名女子学院攻读英国文学——这所学校,也是宋美龄与冰心的母校。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美国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

据传,那年杜聿明决计要借治病为由,隐退赴美,带家人远离政圈。在上海即将登机时,突接蒋氏紧急手谕制止。杜聿明及家人不好抗命,不得已悻悻然走下飞机,打道回府。

而杜致礼呢,性格倔强,一心要出去留学念英国文学,又有宋美龄的关照,遂不回头孤身前往大洋彼岸。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杜聿明战场被俘,杜致礼的物质援助几乎中断。

为了节缩开支,杜致礼自愿转学纽约,到免费的圣文森学院就读。当时她22岁。也正是在这一年的圣诞节,仿佛月下老人早排好剧本一般,当她孑然一身在一小镇中餐馆吃饭时,再度与她中学代就极仰慕的数学老师杨振宁不期邂逅,一段良缘就此牵结,同舟风雨近一个甲子。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就这样,一年后的1950年8月26日,杨、杜这对璧人,在普林斯顿大学结婚。那一年,杨振宁28岁,杜致礼年届23。许多年后,杜致礼也病逝很久了,杨振宁还在回忆中,激动难掩地谈及那次难以置信的久别重逢:

“我并不知道杜致礼到了美国,我是无意中走进了那家饭店。我早到或者迟到,都将错过与杜致礼相见的机会。我们见不上面,也就谈不上一辈子的婚姻。可命运之神安排我们在那一天那个地点相聚,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杜致礼跟杨振宁,很早相识于昆明时期,杜是杨大学时代,到附中兼职代课赚生活费时的学生。此时的杜致礼,流风惨冽中异国飘零,红粉薄衫,孤独伶仃,有一弟弟同在美国可尚是个中学生;而杨振宁这位16岁高中未毕业就提前考入西南联大、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奇才,彼时还是籍籍无名穷学生一枚,整日呆在实验室,没谈过恋爱,亲友阻隔,四海为家。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杨振宁算晚婚,现在看来,冥冥中就等杜致礼出现似的。其实,那时很多名人都关心他的终身大事。吴大猷回忆录说,1949年秋,时也寓居纽约的胡适,专程去看杨振宁。见面后,胡适除了勉励杨做好学术,还特意强调说,出国前杨父杨武之曾托他关照,要给儿子找个女朋友,杨振宁只是尬笑。

可以说,杨杜的结合,无论那方面看,都是天作良缘,更是患难真情。不难想见,这样的爱情,在丧乱困踬时代,会给他们带去多少精神力量吧。


从杨振宁、陈方正、吴大猷诸人追述中,我们知道,杜致礼论为人,是很“双面”的:她细腻温柔,贤惠能干,同时又有极其高傲、精明、要强、强势的一面。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生活中的杨振宁,几乎唯杜致礼马首是从。杨振宁本身不是书呆子,青少年就多才多艺,兴趣活泛,上大学时连国文课都永远是第一名——这是他那眼空四海的联大老同学许渊冲在《逝水年华》这本回忆录里一再强调的。

可他到底是个科学家,是位事业型男人,忙碌起来夜以继日,生活自理能力确实又较差,日常事务不能说是得心应手的,对于人际交往之类应酬,更是疲于应付,也没心思时力去周旋。

这一些,都有赖杜致礼在背后撑持。所以,在杨振宁在国际科学界洒然登顶之后,在彼时港台的许多传媒报端中,杜致礼屡屡被誉为“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女人”。杜致礼很低调,可熟悉杨振宁的人,没有不知道其妻的“厉害”,感慨她之付出的。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杨振宁收入菲薄,又失去外援,家庭主要开支都靠杜致礼挣来。他们的“婚房”,都是临时搭建的移动箱,以至于一位杜家熟人拜访后,还专门给杜聿明妻子写了封信,说“令千金跟一位杨博士结了婚,他们租住在一栋活动的草房子里”。让杜母对着“活动的草房子”几个字,是莫名其妙也忧心忡忡。

那些年,杜一方面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中文;一方面,为了不干扰杨的工作,全力承当了所有家务,以及几个孩子的抚育工作,很是辛苦,无怨无悔,从无一句抱怨。

很多年后,杨振宁写回忆录,还感激万分。他举例说,有回小儿子打球受伤,很严重,都直接伤到了脾脏,流血不止,被送进医院开刀,住院多时,杜致礼怕他工作分心,都没告诉他,一人担下了所有事情。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不仅如此,杜致礼本身多才多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意地不断引导杨振宁,激发对于文学艺术的感悟,从更高层面获取更多的灵感。这让杨身心放松,同时也有了迥然于流俗的精神高度。

晚年杨振宁,一再叮嘱中国年青一代科学家,勿忘“文理不分家”之训,避免成为“科学怪人”,这是切身体悟。


可以说,杨振宁婚后生涯,有杜致礼陪伴在侧,不仅得以泰然无虑于科学事业,人生几乎所有重大时刻与关键决定,背后都有妻子代为筹划的身影。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中国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比如,1971年,作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杨振宁,决意回国探亲,衣锦还乡之地,是大陆还是台岛,备受国际关注,是杜致礼鼓劲他消除顾虑,才毅然回到北京;往后,杨振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肩负起沟通两岸的重任,据李敖说也有杜致礼的心意云云。

当然,杜致礼的强势参与,也让一些事情被激化,成为举世嘘嗟的遗憾。从杨振宁回忆等材料,他与李政道,这对曾经被美国物理学界赞美为“一起坐在普林斯顿研究院草地上讨论问题是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的密友,竟然分道扬镳,恩怨至今不解,杜致礼作为枕边人,不但起了催化作用,甚至可能还是主导人。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杨李之间,本来情同手足,李政道妻子秦惠箬,向与杜致礼也以姐妹相称,互动频繁。表面上,两家之决裂,是因为合作论文的署名次序出现争议。可据据杨振宁回忆,在署名次序争议前后,杜致礼其实就一直对李不满,“根据女人的第六感”,怕夫君吃亏,一直有意阻止他与李政道的合作。后面让冲突直接搬到台面上的“署名事件”,也是杜致礼背后不让步,一再要求的。

还是杨振宁自己的说法,他对李政道,开始倒是处处不忘施恩的,认为“李毕业后事业一直不顺利,要帮助他”。是杜致礼反复提醒他,李这人商人洋买办家庭出身,不过“上海小开”,一贯圆滑投机,不值得信任云云。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杨李两家

还有一则材料可作例证。1971年,杨振宁归国,周总理在大会堂宴请,还曾亲自询问过杨,问与李政道决裂是否因夫人的原因,杨振宁以沉默代替回答。问的人,聪明绝顶,似乎也明白了,也就没再接着说什么。

只是很可叹的是,杨李之争数十年,直到杜致礼去世这么多年,都无法和解,至今还跟小学生吵架似的,时不时针锋相对。两位大师,不能捐弃前嫌,通力合作,真是科学界的遗憾,也是社会的莫大损失。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

当初,牛顿与莱布尼兹,为了争那微积分的发明权,打的头破血流,“万事可忘,难忘者名心一段”,还真是古今中西皆然。


2003年10月,在结缡53年之后,杜致礼身罹绝症,撒手逝世。翌年,鳏寡垂暮的杨振宁,凄然中孤身回国。不久,他以82岁高龄,迎娶28岁的翁帆。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翁帆,1976年生,广东潮州人

相隔60岁的忘年之恋,一朝传出,世人大哗。网上太多键盘大师、正人君子,觉得杨忘恩负义,前妻尸骨未寒就另觅新欢,还有觉得他不该“老牛吃嫩草”的,各种冷嘲热讽、人身攻击,漫天飞舞,纷至沓来,持续至今不见减弱。

在我看来,这些谣诼诟碎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甚至是一种充斥非理性的恶意,与见不得人好的嫉恨。道理太显然了,恋爱、婚姻自主时代,一个能娶、一个愿嫁,哪里有问题?

况且,崇拜并爱上这么牛的一个男人是何等正常,爱上一个有主见还青春的女子又是多么的寻常,外人根本无从置喙呀!也许,键盘大师们的婚姻,也就剩下年龄相当这一点可夸耀了吧!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1995年,杨振宁夫妇汕大讲学,时为学生的翁帆接待,杜致礼对她印象极好

只是说,作为吃瓜大学学员,倘无聊八卦一点看,稍微对比下翁帆与年轻时代杜致礼的照片,即可发觉,这两位的模样乃至神情,差不多就是一比一的“复刻”呀!这确实不禁让我等闲汉猜疑:

杜致礼在杨老心中,实是无可取代的,而翁帆女士很大程度上其实充当了“影子”的替代作用?尽管,翁帆提及杜致礼,都念念不忘她的好!翁并不避讳,屡屡自言特别尊敬杜致礼,对于外界很多传闻,指斥过那些抹黑纯是胡说。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一帧八卦对照图

不管如何,杨老这些年承受那么多攻击,委实是不应该的。在霍金走了以后,他其实是还活着的地表最强、最有资格的物理学家了,还有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被《Nature》杂志选入“1000年来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

他生平,谨言慎行,也没有任何过错。甚至一生为国为民,偏偏太多喷子,就是不放过他。


这些年的杨振宁,都算得上狂批狠斗的最严重的公共名人之一,语言能多恶毒就有多恶毒,以近百岁老人之身。

太多喷子,拿他美籍说事,完全不听他解释,当年他若不入美籍,就会被视为“可疑的外人”,被阻断在实验室之外,根本没法参与各种科学研究。毕竟,他所涉及的,都是国际级的研究机密。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吴健雄1912-1997,华人界的居里夫人,助力杨李获奖

很多杠精骂他,祖国艰难时不回来定居奉献,以键盘侠贫乏到可悲的历史知识,根本无法知晓,当年国内何其微妙。他自己,都需要靠瑞士银行支票上的签字,来确定其父杨武之是否在世。

更多正人君子自我感觉良好,以挑刺找茬为乐趣,拿他和邓稼先对比,有意对他羞辱。而不知道,邓稼先夫人许鹿希曾一再表示,还专门请人发过文章,他们全家还能活着,都是杨振宁救的命。而且是救了一批科学家。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杨振宁是默默承受。早在1982年,尚在海外的他,就整理出版了一部《杨振宁论文集》。在此书英文版引言中,若有先见似的,他特意改引了杜甫的一句诗,“学术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某次,我偶然翻阅到,还挺感怀。

杨振宁30来岁起,就走在了国际科学界的顶端,那份茕茕孑立高处深寒之感,当时我们所难体味的吧。只是,说开一点,杨振宁也好,杜致礼也行,翁帆也罢,环绕他们的是是非非,都无非俗世百相一端罢了。

杨振宁李政道决裂,是因杨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说,我都感激她

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作为一个八卦者,我余下的心意,唯是祝福。我希望杨老先生在有生之年,能得到也应该得到,更多中国人的理解与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