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砍头,身为湖广总督的老爸为何无动于衷不求情?

欧克都青春


谭继洵深知谭嗣同:明知死,不能救,救不活

明知死,是谭继洵对谭嗣同所干的事一个基本判断。

老狐狸谭继洵

在谭嗣同的老爹谭继洵眼里,光绪帝和谭嗣同等推行的新政,所谓的变法,只不过喊喊口号,贴贴标语,搅弄一下风云而已,他深知清政府的权力,用韩愈的《调张籍》形容新政改革,最是恰当不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太平天国运动,如此声势浩大,都被清政府为清政府剿灭,光绪帝仅有的戊戌六君子,又如何能推动改革呢?

戊戌六君子




不能救!是谭继洵对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当政,官场权力的一种判断。

谭继洵一只混迹于官场的老狐狸,在咸丰十年,考殿试,中三甲86名,赐同进士身份,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为官生涯,在朝堂上一干就是17年,一个17年的老机关,尤其是在腐败的清政府末期,还能做到稳步提升的老机关,其官场谋略水平不可小觑,清政府末期的官场形势,没有比刘继勋更清楚的人了,他早已看透了世事人心,不仅看清楚了清朝政府内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洞悉了慈禧太后拥有的权利,

慈禧太后


他深知光绪帝力量微薄,根本无法撼动慈禧太后的地位,新政不可能成功!从他给儿子的挽联中,便可看得出其中的端倪。

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 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救不活!以谭继洵在官场的人脉,无法平复谭嗣同所为对官场利益的破坏。

谭继洵为官的生涯中,分别与左宗棠、张之洞,等名臣有过交集,在朝堂中为官17年,人脉深厚,为什么不救呢?对光绪帝和戊戌六君子所推动的新政,班级群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是对封建旧势力的,彻底的完全的剿灭,这块蛋糕动的太深,动的是封建势力的根本,是你死我活的境地,若发动力量去营救谭嗣同,以及与整个封建势力为敌,才是真正的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当慈禧太后发生的谕旨,搜捕谭嗣同的时候,这件事已成为死局,重要的人越来越多,死伤越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谭嗣同的鲜血杀死了13位勇士!

谭嗣同


综上所述,不是不求情,而是错误犯的太大,求情只会越求越坏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利弊得失如此明显,一个混迹于官场的老狐狸,会如何做出决断呢?显然,隐忍的老狐狸谭继洵,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


少华聊史


随着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战败,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且赔偿了2亿两白银,让当时的中国人彻底绝望了,西方列强打不过也就算了,就连小国日本都能骑在大清的脖子上作威作福,这让有爱国情怀的青年才俊开始认真思考这个时代,反思自身的弊病。

而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先进学子发动了“公车上书”,改革的建议也被光绪皇帝深以为然,就在他们准备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的时候。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维新的火苗扑灭,大肆捕杀维新派。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即使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也一直高喊“变法”、“维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面对守旧派的屠刀,他们没有屈服也没有投降,而是从容就义,彰显了一个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

而谭嗣同并非是普通的寒门子弟,他的父亲是时任大清湖北巡抚的谭继洵,而面对儿子被杀,谭继洵一言不发,这是为何?

从谭继洵的简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29岁才中了进士,在户部各司任职了17年,直到66岁时才做到了湖北巡抚。他是一个典型的清朝按部就班的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勤勤恳恳,靠着熬资历最终当上了二品大员。

谭嗣同每每与他讨论变法维新之事,都被他呵斥,他认为枪打出头鸟,敢为天下先者最终都没有好下场。父子俩每次交谈,最后都会不欢而散,儿子认为父亲死板,父亲认为儿子叛逆,父子关系一度十分僵持。

如果说谭嗣同的维新思想不被父亲接受,有可能是因为封建时期的“家长制作风”,父亲总是对的,儿子都要听父亲的。但实际上,即使作为谭继洵顶头上司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无法改变他古板的思想。


思想先进的张之洞对变法虽不敢说强力支持,但他的确是认真思考过维新派的主张,也觉得国家必须有所改革才能使国势蒸蒸日上。

张之洞每次邀请谭继洵联名陈奏新政的有利之处,他都是婉言谢绝,不得罪也不支持,搞得张之洞每次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用不上。在谭继洵的眼中,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守旧之人,安安稳稳熬到退休,至于国事,只要不犯大错误他都能接受。

面对儿子被杀的消息,他一言不发,更不敢向慈禧求情,也许在他的心目中,谭嗣同的结局他已经早就预料到了,使得这一刻的来临不至于使他惊讶。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以及整个家族的平安,他不敢上书,只希望慈禧能把他忘掉。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过慈禧的魔掌,因为谭嗣同,他被罢官免职,回家养老,仅仅过了三年,他就因病去世了。


谭继洵的一生,是当时大部分中国人的缩影,他们麻木不仁、因循守旧,面对列强的侵略,他们毫无办法,不思改变,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当时的国人都能够有睁眼看世界的欲望,我们何至于有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当时他父亲谭继洵自保都困难,哪有功夫来管他呢?

谭继洵本身是个空壳子

而且我刚看到题主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有点震惊的,因为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居然是湖光总督。湖广总督可不是像云贵总督那样的西贝货,因为本身就是战略要地,地位仅低于直隶总督。在晚清地方实际上已经割据的情况下,这样一位封疆大吏,居然救不了自己的儿子?

要知道,在戊戌政变的时候,其实是抓了八个人的,但只处死了六个(戊戌六君子),还有两个有背景,逃过了一劫。这两个人中,一个和列强的关系非常好,另一个则是和李鸿章有点关系。大家都是总督,没道理李鸿章能救人,谭继洵就不行吧?

真正的原因,其实不难挖掘:因为谭继洵就是个挂牌总督。

他本身只是湖广巡抚,兼署总督。要知道,这个署其实就是光给个头衔。湖广真正的“杠把子”,则是湖广总督张之洞。

有张之洞在,湖广自然轮不到谭继洵说话。在地方上都没有话语权,自然就救不了人了。

谭嗣同的罪名太大了

谭嗣同在整个维新变法中,担任的角色是非常特殊的,甚至说他是主要人物都不为过。慈禧为什么要发动戊戌变法?

导火索就是袁世凯向荣禄告密。那他告的是什密呢?

维新变法展开后一段时间,变法派觉得处处受制,就想要发动政变。但当时光绪手里并没有权,于是就想到了联络实权武将。

作为政治新秀的袁世凯就成了维新派争取的对象。袁世凯本身的关系网就非常雄厚,从清朝中枢到地方的实力派,和他关系都非常好。而且他本身就是中国近代陆军的创始人,兵权在手,自然是不可能被错过。

当时维新派派去联络袁世凯的,就是谭嗣同。袁世凯告密后,谭嗣同等于就是在慈禧那里挂上号了,怎么可能能跑得掉。

在这种情况下,谭继洵能够仅仅是被免官,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晚清是一个混乱不堪的时代,那个时期的掌权者并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稍微有点历史 基础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冥顽不化的老顽固。她自己贪图享乐就算了,还是一个胆小鬼,八国联军一打进来,她第一个就跑了。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也涌现出了一批思想开放,想要变革的仁人志士,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谭翤同就是其中的一个。“戊戌变法”失败后,谭翤同被捕入狱,最后被斩首示众。

谭翤同的家庭环境不可谓不好,老爸谭继洵是朝廷二品大员,官至湖北巡抚兼暑湖广总督,这可是封疆大吏级别的存在啊,为什么在儿子谭翤同将要被斩首之际还无动于衷,没有上朝廷求情宽恕自己的儿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一回事。

①:变法失败后,谭翤同本可以逃脱。“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变法的核心人物,比如康有为等人看到风向标不对,就迅速的选择了离开清廷,躲避到海外去了,谭翤同完全有机会脱身的,但是他选择了英勇就义,想让自己的死来唤醒当时的中国人。英勇就义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②:父子两派系不一样。谭翤同是属于洋务改革派,希望通过改革来改变当时的各种弊症,提升清朝国力,这样势必会和保守派起冲突。谭翤同的父亲谭继洵是地道的保守派中的一员,他通过科举考试到最后成为一方大员,是吃过很多苦才换来的。保守派有一个特点,自认为忠君爱国,且思想老旧,当然不希望好不容易得来的就此不保,哪怕儿子犯错也一样需要接受处罚。


③:畏手畏脚。在封建社会,一直都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这种愚忠思想作怪。有忤逆犯上作乱的更是被诛九族。虽然慈禧太后是一女流之辈,但也是一个残暴的人。谭继洵处于种种考量不敢轻举妄动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他去求情搞不好还会连累到整个谭氏家族,从后来他被罢免官职,还被人时刻监视就可以看出,当时如果他轻举妄动就可能导致是整个家族的灭顶之灾。


晚年后也许是后悔,谭继洵给谭翤同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瀚海说史


我觉得: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按照当时的判决,谭嗣同犯的可是“谋逆大罪”,搁在清朝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甚至清朝的前期,都是“满门抄斩,诛连九族”的大罪!

这个时候,谭父能但求自保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敢替谭嗣同求情?虽然谭父是湖北巡抚,但在清朝统治者(主要是慈禧太后)眼里:也不过是一个奴才而己。想诛连的话,也可以要了谭父的命!

之所以没有诛连,估计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谭父平日里与这个“大逆不道”的儿子切割得比较分明,且让众人皆知,这也是他提前做好了自保的准备工作;二是到了“戊戌变法”那个年代,清廷也开始受到外界的影响,即使是慈禧太后这样守旧的人,也知道:“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个道理,放了一码,没有对谭家赶尽杀绝。



临时客


三国时候,诸葛亮在蜀国当丞相、武乡侯,诸葛瑾在吴国做大将军、宣城侯。还有个族弟诸葛诞在魏国任大司徒、骠骑将军。谭嗣同父亲保守党,儿子维新派没毛病。


一本正经胡说道


换谁也不敢救啊!


vw1976


往大了说,他那是造反,犯的是诛灭九族的罪,他爹此时不撇清干系还去保他,真正是带着一家老小往屠刀上蹭了。


庭槐Treeinyard


当时整个国民的思想都是呆木的,腐朽的,也保括他爸。


用户6455510923841


你想怎样?向法国一样,短时间把人民和国家多次变成焦土。谁做领导关老百姓机一分钱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