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癌、腺癌、大細胞癌…… 這些“癌”其實你都知道

央視網消息:鱗狀細胞癌是什麼癌?聽過肺癌、胃癌、乳腺癌……鱗狀細胞癌到底是哪的癌呢?其實,它可以存在於人體多個部位,是從身體的鱗狀細胞變異而來,這還得從癌症的“源頭”說起。

癌症是個統稱,被認為是一類源於細胞突變的疾病。有相關研究發現來源於DNA複製錯誤產生的突變約佔人類癌症突變總數的2/3。細胞分裂次數多的組織,罹患腫瘤的幾率相對較高。因此,鱗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等這些都是依據不同的組織病理學對惡性腫瘤進行的分類。

以肺癌為例,肺部的惡性腫瘤主要有肺鱗狀細胞癌、肺腺癌、大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等不同類型,而前三種又可以統稱為非小細胞肺癌。打個比方說,李雷是班裡的英語課代表、中隊長、課外興趣組組長,一說到這些頭銜那都指的是李雷一個人。但要說到英語課代表,那學校每個班級都會有這麼一位,不只是李雷。

言歸正傳,鱗狀細胞癌顧名思義鱗狀細胞發生了“突變”,它所在的位置常見於皮膚、附屬器、黏膜,通俗來說就是跟食物與空氣直接接觸的部位比較容易患病,比如皮膚、食管、子宮頸、陰道等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也可見於支氣管、膀胱、腎盂等處。

各器官系統的鱗狀細胞癌流行病學不同,較有代表性的比如:

肺鱗狀細胞癌約佔所有肺癌患者的30%-35%,以中央型肺癌為主,周圍型的鱗癌較少。多起源於段和亞段的支氣管黏膜,常見於老年男性。

我國食管鱗狀細胞癌發病率較高,佔90%以上,主要發生於太行山、秦嶺、閩粵交界地區。

口腔頜面部的鱗狀細胞癌約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58.6%,口腔黏膜發生的惡性腳瘤絕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一般以牙齦、舌、頰、口底、硬顎、唇部為多見,多發生於高齡人群,男性多見。

眼瞼鱗癌在三種常見的眼瞼上皮惡性腫瘤中位列第三位。常見於中、老年患者,上、下瞼均可發病,但是以下瞼較多見。尤其好發於瞼緣皮膚黏膜移行處。

鳞癌、腺癌、大细胞癌…… 这些“癌”其实你都知道

不論是鱗癌,還是腺癌,希望都不要找上門來。然而,惡性腫瘤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在我國,發展中國家常見的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等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同時,發達國家常見的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近年也顯著增加。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數據,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超過7人被確診為癌症。

與此同時,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老齡化的進程,經濟轉型期出現的西方化的生活方式流行,以及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環境汙染和職業暴露問題的積累,未來我國癌症雙重負擔使得總體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仍會加劇。

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要通過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降低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

作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預防惡性腫瘤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控煙。眾所周知,約30%的癌症與吸菸相關。目前中國約有3.2億的菸民,消費了全球40%多的菸草,而且吸菸人數有增長的趨勢。吸菸導致23%-25%的癌症相關死亡。只要採取強有力的控煙措施,將有效降低我國肺癌及相關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疫苗接種。據統計,全世界有1/5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宮頸癌和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HPV疫苗為消除宮頸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種疫苗的有效使用將有效降低我國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改善生活方式。科學研究證實,大多數癌症的病因與生活方式有關,而遺傳和環境只佔到14%和9%。所以在病因分類中,已把這類癌症歸為“生活方式癌”。1/3的腫瘤主要由四種生活方式因素引起,包括吸菸、不健康膳食、飲酒和肥胖。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去掉不良陋習,則可以有效地預防癌症。

有針對性地早診早治,及時干預癌前病變。世界衛生組織指出,40%癌症可預防,40%癌症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治癒。肺癌、肝癌、胃癌早期發現也可大幅提高治癒率,因此癌症早診早治非常重要。加強對癌症病變的早期診斷,將癌症扼殺於搖籃中。

規範診療與精準醫療深度融合,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惡性腫瘤的規範化診療理念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醫學界所公認。通過推廣腫瘤規範化診治,將大幅提高腫瘤診療水平,降低腫瘤死亡率。精準醫療是人類醫學的變革方向。伴隨基因診斷和治療的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根據不同腫瘤中的基因突變信息精準制定診療方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參考資料由中國抗癌協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