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高的表現有哪些?

暖暖de小時光


肌張力高最主要表現,寶寶頭後仰,身體僵硬,大腿不容易分開,再換紙尿褲時候,你就能感受到,孩子腿僵硬。大拇指也會內扣,背部也會特別緊,因為我家孩子小時候就是肌張力高,通過按摩幾個月才治療好,孩子也很受罪,每天按摩哭的撕心裂肺,越大,孩子越抗拒,小時候按摩還好一點,5個月以後在按摩就很難控制孩子了,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不至於讓孩子多受那麼多罪。


用戶282362380


肌張力高是一些出生的嬰兒的一種表現

肌張力高的表現有:1、肌張力亢進可以導致姿勢異常,往往是嬰兒肌張力高的典型表現,比如交叉腿,就是兩下肢內收肌肌張力高所致。2、肌強直,是指肌張力明顯亢進並持續存在,類似於抽搐。它往往是重症嬰幼兒患者肌張力高的表現,如去大腦強直。3、肌張力不協調,是指伸肌、屈肌不平衡,往往造成手足徐動。肌張力高對患者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對嬰幼兒,更容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手臂插入袖內、換尿布時不易將兩腿分開、洗澡時難以將拳頭掰開。




肌張力高 肌張力高

如何改善寶寶肌張力異常

如果要改善寶寶輕微肌張力高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物理治療,包括水療、中醫推拿、康復訓練、身體運動和游泳等。最容易操作的就是在家裡讓寶寶趴著玩兒,每天給寶寶做操(上舉、平舉和胸前交叉雙臂練習、雙腿輪流蹬車練習、手握腳踝轉動腳和腿腳面貼小腿練習),如果是症狀比較嚴重的話還要配合藥物治療,幫助神經節的重塑。


極點32


肌張力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用以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

肌張力高的寶寶通常有這樣的表現

肌張力增高主要表現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縮小,家長較易觀察到的有:

1.頭後仰,仰臥時頭一直向後背;

2.上肢肘關節、腕關節一直保持屈曲狀;

3.手指拇指內收,雙手緊握拳並很難張開;

4.雙下肢總表現為伸直或者雙腳交叉成剪刀狀;

5.換尿布時寶寶腿不能分開,雙足尖著地,兩隻手不能對到一起;

6.如果全身肌張力顯著增高,可導致寶寶全身僵硬,肢體運動減少。

腦癱時表現為主動和被動肌張力均高,同時有姿勢異常。有些家長看到肌張力高,就很自然的與腦癱劃上等號,給自己和家庭無端增加了很大的壓力。腦癱一定要有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切不可自己給寶寶扣上腦癱的帽子。有些寶寶飛機手、頭後仰,手握拳是正常的發育過程,並不一定是腦癱。


兒科醫生鮑秀蘭


你好!近些年來,寶寶肌張力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肌張力高對寶寶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影響寶寶的正常活動,比如不能隨意的拿一些物品,拿東西的時候可能會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的伸開。在嚴重一些就是影響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勢有問題,比如走的時候不會打彎。那麼,肌張力高的表現有哪些呢?

肌張力高的表現:

一,手掌經常呈握拳狀,拇指內扣。按摩其手背仍不易使小手張開。

二、牽拉嬰兒的四肢時,感覺抵抗力強,很難拉開或活動,如拉動手臂前伸、上舉均困難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難。

三、腳腕經常呈內扣狀,腳趾下扣,呈剪刀狀。手扶嬰兒站立硬的平面,腳一直內扣和踮腳。

四、觸摸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長粗細不均勻,肌肉較硬,容易被誤認為老年人常說的結實。

五、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觸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

因此,家長應密切關注新生兒的身體變化,如果發現寶寶有肌張力高的情況,要及時幫助他們練習攀爬、行走和跑步。它能鍛鍊寶寶頸部、背部和軀幹的肌肉力量,有助於鍛鍊寶寶抬起頭的能力,將來翻身,減少頭部的重複局部壓力,避免出現歪頭,也有助於四肢的伸展、運動和精細的鍛鍊。手的方向。及時對新生兒進行全面體檢,預防新生兒肌肉緊張,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及早康復。


兒科醫生王玲


你好,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以表現為多種形式。肌張力高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手掌經常呈握拳狀,拇指內扣。按摩其手背仍不易使小手張開。

二、牽拉嬰兒的四肢時,感覺抵抗力強,很難拉開或活動,如拉動手臂前伸、上舉均困難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難。

三、腳腕經常呈內扣狀,腳趾下扣,呈剪刀狀。手扶嬰兒站立硬的平面,腳一直內扣和踮腳。

四、觸摸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長粗細不均勻,肌肉較硬,容易被誤認為老年人常說的結實。

五、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觸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


兒科醫生李萍


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如人在靜臥休息時,身體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張力稱靜止性肌張力。軀體站立時,雖不見肌肉顯著收縮,但軀體肌肉亦保持一定張力,以維持站立姿勢和身體穩定,稱為姿勢性肌張力。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張力,稱為運動性肌張力,是保證肌肉運動連續、平滑(無顫抖、抽搐、痙攣)的重要因素。顯然這種張力的產生和維持是由於不同運動肌群的肌細胞發生交替反射性收縮的結果。這種肌纖維的交替收縮使骨骼肌產生一定的張力, 進而使骨骼肌維持較為輕度的持續的收縮狀態, 這一現象又稱之為肌緊張。不難看出,正是由於肌緊張才使我們能夠維持軀體的姿勢。肌緊張的產生是由外力(主要是重力)牽拉或牽引骨骼肌和肌腱內的感受器,從而形成相應的反射, 使肌肉產生不同程度的收縮。

肌張力異常的檢查是通過被動活動關節牽拉肌肉,測量關節活動角度的方法來實現。

1.足背屈角

(1)足背屈快輕角:仰臥扶膝伸展位,以保障能檢測到整個小腿三頭肌的狀況。輕而較快地壓足底背屈至剛有抵抗時,再用同樣力度和速度核查不再改變,足背與小腿前側夾角為足背屈快輕角,小腿三頭肌牽張反射亢進時該角加大。

(2)足背屈慢重角:在足背屈快輕角基礎上再逐漸增大力度,緩慢繼續壓足底背屈到不能壓下時,足背與小腿前側夾角為足背屈慢重角,慢重角提示小腿後側肌肉、肌腱有無攣縮、粘連及攣縮、粘連的程度。

圖 足背屈角檢查

2.內收角

(1)內收肌快輕角:仰臥,握兩膝保持下肢伸直。同時向兩側輕而較快地展開雙下肢,剛有抵抗時兩大腿間夾角為內收肌快輕角,內收肌牽張反射亢進時該角減小。

(2)內收肌慢重角:在內收肌快輕角基礎上再逐漸增大力度,緩慢繼續展開雙下肢到不能展開時,兩大腿間夾角為內收肌慢重角,慢重角提示內收肌、肌腱有無攣縮、粘連及攣縮、粘連的程度。

圖 內收角檢查(仰臥)

3.膕窩角

(1)膕窩快輕角:仰臥,骨盆不離開臺面,屈大腿呈膝胸位。輕而較快地展開小腿剛有抵抗時,大、小腿間夾角為膕窩快輕角,膕繩肌牽張反射亢進時該角減小。

(2)膕窩慢重角:在膕窩快輕角基礎上再逐漸增大力度、緩慢繼續展開小腿到不能展開時,大、小腿間夾角為膕窩慢重角。慢重角提示膕繩肌、肌腱有無攣縮、粘連及攣縮、粘連的程度。

圖 膕窩角檢查

4.肩外展角

(1)肩外展快輕角:仰臥上臂伸直,握雙腕輕而較快地外展。剛有抵抗時上臂與側胸間夾角為肩外展快輕角。胸、背肌肉牽張反射亢進時該角減小。

(2)肩外展慢重角:在肩外展快輕角基礎上再逐漸增大力度,緩慢繼續外展到不能展開時,上臂與側胸間夾角為肩外展慢重角。慢重角提示胸、背肌肉、肌腱有無攣縮、粘連及攣縮、粘連的程度。

圖 肩外展角檢查

5.肘伸展角[圖3-22]

(1)肘伸展快輕角:固定上臂,儘量屈肘後輕而較快地伸展。剛有抵抗時上臂與前臂間夾角為肘伸展快輕角。肱二頭肌牽張反射亢進時該角減小。

B、肘伸展慢重角:在肘伸展快輕角基礎上再逐漸增大力度,緩慢繼續伸展到不能展開時,上臂與前臂間夾角為肘伸展慢重角。慢重角提示肱二頭肌、肌腱有無攣縮、粘連及攣縮、粘連的程度。

圖 肘伸展角檢查

6.前臂旋後回彈角

前臂呈拇指向上位,檢查者一手固定肘關節,另手握掌、腕部做輕緩旋後90度的動作,如此過程阻力較正常為大,提示旋前圓肌等牽張反射亢進,如很難旋後顯示已有攣縮、粘連等;旋後90度後放手,如前臂回彈旋前超過90度也證實旋前圓肌等痙攣,可記錄前臂回彈角,正常是小於90度。然後用觸摸法核實。

圖 前臂旋後回彈角檢查


判斷肢體肌張力五個快輕角參考值(單位:度)


注:此表提供的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正常值為首都兒科研究所觀察120例正常嬰兒及統計同齡60例腦癱初步得出,僅供參考。表及文中月齡均為糾正月齡。內收角、膕窩角、足背屈角判斷標準選自Amiel-Tison。

以上六項檢查是肢體肌張力的檢查,頭頸、軀幹等肌張力異常多可在姿勢檢查中觀察到。上述檢查中角度的測量方法應該是,助手在適宜位置把醫生檢測過程攝成視頻,然後在電腦放像過程中截圖,用測角器測量。為了便於測量亦可將圖片放大、旋轉;有測角軟件的,也可用軟件測量。這種方法既可保留動態及截圖資料,又有可信數值。然而由於臨床病人較多,診療時間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專業醫生常常根據臨床經驗目測觀察確認角度。目測確認角度應該是醫生親自操作,並對張力增高的肌肉觸診判斷後,確認角度。

有些在姿勢反應中沒有觀察到的上肢異常,亦可在上肢肌張力檢查中認出。腦癱上肢功能障礙最常見的是肩關節內收、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前、屈腕、手握拳、拇指內收等。前臂旋前、屈腕、手握拳、拇指內收可在姿勢檢測中明確觀察到。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檢查,不僅可對上肢肌張力初步定量,還可分出主要是胸背肌肉痙攣還是肱二頭肌痙攣等,便於指導干預。嬰兒在生理性下肢不負重階段,下肢的異常主要依靠下肢肌張力檢查發現。

實際上無論是快輕角,還是慢重角檢查,都是誘發骨骼肌牽張反射。牽張反射的感受器主要有兩種,位於肌肉中間部位的叫肌梭,位於肌肉兩端肌腱部位的叫腱器官。肌梭對快速牽拉敏感,用快輕角檢查,主要反映的是肌肉的牽張反射強度,異常提示痙攣主要發生在肌肉;腱器官對慢速牽拉敏感,所以用慢重角檢查,主要反映有無攣縮、粘連及其程度,提示攣縮病變多側重於肌腱。檢查應該是先查快輕角,再查慢重角。如果先查慢重角再查快輕角,對快輕角結果有一定影響。因為先用較大力度、較慢的施力的牽拉,可減輕牽張反射,降低肌梭敏感性,快輕角結果較實際為小。

對於有無攣縮粘連的判定主要是依據快輕角與慢重角之間的角度差。以足背屈角為例,在足背屈快輕角異常加大的前題下,不伴有攣縮的快、慢角差常≥20度,伴有攣縮的快、慢角差常≤10度,攣縮重者二者可相等。若快輕角在正常範圍,兩角差≤10度,肌張力應該在正常範圍。

臨床上常常可以見到小月齡的孩子快輕角有假陽性或假陰性出現,如足背屈角在糾正月齡4個月前亦可查出足背屈快輕角≥90°的異常情況,這時手的觸診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小於此值也不能確定就正常,要排除干擾因素。所以強烈建議有高危因素的嬰幼兒應納入發育風險系統管理,定時按要求進行復查至6月齡止,如無異常可以退出腦癱風險篩查管理,其它的發育行為管理應當照常進行。

肌張力檢查受多種因素影響。如不同檢查者施加力度差異,檢查時孩子的體位、狀況不同,檢查室環境、溫度不一,單次檢查得出的結果還是多次重複後的結果都可能差距很大。對緊張的孩子檢查用時較長或多次重複,可使結果比實際嚴重;對放鬆的孩子多次重複可使結果比實際輕,因為檢查亦是一種對痙攣肌的牽拉,牽拉一段時間即可使牽張反射減弱。因此肌張力的檢查應該保持清靜,避免過多的干擾,室溫控制在舒適的範圍,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一次完成。一開始就出現嬰幼兒哭鬧等情況時,可暫緩等待。已經進行一半以上的檢查,嬰幼兒哭鬧,應快速查完。並觀察患兒情緒變化前後的肌張力變化,這種變化對診斷徐動型腦癱意義重大。


嬰幼兒早期綜合康復


首先我們要了解肌張力是什麼?肌張力是我們的肌肉在靜止狀態下的緊張度。就是我們在完全放鬆狀態下,肢體做被動的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力,阻力越大,就代表肌張力越高。

肌張力高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錐體系的損害,常稱為折刀式樣,表現為病人被動伸屈時,開始阻力很大,到最後突然減弱,就像開水果刀樣的感受;另一種是錐體外系疾病,呈強直性,被動運動時,肢體可保持一定位置不動,有如彎曲鉛管的感受,故又稱“鉛管狀”肌張力增強,在此基礎上若伴有震顫,被動運動時,就像板齒輪的感覺,故又稱“齒輪狀”肌張力增強。


蝸牛兒愛吃肉


表現為:肌肉僵硬,引起脊柱生理曲度改變,肌肉攣縮,關節變形,人體局部形態的改變等等。


zxl027dd0


腿或手部的肌肉,你捏一下感覺同其它同齡人不鬆軟,同時肌張過高,走路不平穩。


吉祥健康天道酬勤




肌張力是維持身本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



肌張力高則表現為:下肢伸直(肌張力明顯的亢進,並持續存在)、內收交叉(兩下肢內收肌肌張力亢進所致)、呈剪刀狀(肌張力不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