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面对德军屠刀,犹太人为啥不组织游击队反抗?

郭-小-妖


犹太人是个非常优秀的民族,不过原先犹太民族重文轻武,不那么崇尚武力,喜欢讲道理。所以说犹太人中出了不少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也诞生了不少大商人,大财团领袖,却很少有军事家出现。

但是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有尊严、有思维的人?犹太人被逼急的时候,没有活路的时候,并不会束手待毙,伸出脖子任人宰割,他们也要拼死一搏,奋力反抗。

比如在德国纳粹统治下的波兰犹太人隔离区,就爆发了一场悲壮的起义。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闪击波兰,波兰被德国占领。

此前的波兰是犹太人的乐土,这里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

把犹太人看做魔鬼的德国纳粹占领波兰后,就丧心病狂开始有组织地屠杀犹太人。

为了方便对犹太人进行灭绝,他们强迫犹太人住进隔离区,还要被迫随身佩戴犹太人标识。

犹太人到了隔离区就像到了地狱,处境非常险恶,有超过50万人在这里患上各种疾病得不到医治恶化致死。

1941年,德国法西斯迫不及待对犹太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灭绝,一群一群的犹太人被押送上车,被赶向集中营。在这里丧心病狂的德国士兵开始疯狂的大屠杀,一批又一批犹太人被枪杀,被毒气毒杀,惨叫声不绝于耳。经过有组织的屠杀,波兰犹太人已经所剩无几,但希特勒不肯善罢甘休,他要将犹太人斩尽杀绝。

1943年4月20日,是狂魔希特勒的生日。为了给元首生日献礼,在党卫军的领袖希姆莱亲自指挥下,4月19日这天,一场对犹太人的大规模灭绝行动开始了。2000全副武装的德军在坦克掩护下,趁着夜色包围了犹太隔离区。

隔离区里的犹太人意识到大祸临头,决定发起最后反击。几支犹太人游击队,共约1500名战士,拿起武器在地堡里进行了誓死抵抗,他们用各种枪支和土制炸弹来消灭疯狂的德军,打退了敌人一次有一次进攻。

虽然犹太人非常勇敢,但他们孤立无援,敌人的援军却源源不断,还能从容进行换防和休整,固守的犹太人弹尽粮绝陷入绝境堵。

经过20天的战斗,德军夺取犹太人武装的指挥部,1.3万犹太人宁死不屈,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流尽最后一点血。

华沙犹太人起义可歌可泣、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为犹太人反抗法西斯统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纵观整个二战时期,华沙这样规模的起义绝无仅有。除此之外,犹太人再没有组织起大规模的抵抗,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灾难来的太突然。

德国纳粹军力太强,装备先进,各国的正规军都无法抵挡。而且他们的战略是闪击战,快如闪电,

波兰20多天亡国,法国不到四十天就屈服,荷兰不到一周就被占领,丹麦吃顿饭工夫就完了。速度之快都出乎希特勒自己的意料,犹太人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灾难就来临了。

他们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没收财产,丢下行礼,被赶到集中营的,出去的时候身身无分文,不让带一件东西,他们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更不知道会被屠杀。

因为自己是守法公民,没有犯法,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被灭绝,所以就没有反抗的思想准备。大多数人天真地以为,那些暴徒是冲着钱来的,财产被没收后,就平安无事了。


小约翰


1.犹太人民族是个不喜欢战斗的民族,喜欢从商,高智商,喜欢科技研发,喜欢文化创新,而且犹太人是外来民族,不是欧洲原住民族。

2.正因为犹太人各方面太优秀了,所以导致欧洲大陆普遍排挤和打击。所以犹太人没什么背景和政府支持。

3.然后,犹太人相当于文人,喜文轻武,所以历史上华沙起义都失败告终,犹太人不是打仗的料。更多的是经济方面有成就,所以犹太人移民美国后,被保护被鼓励能成大民族

4.其实犹太人的二战处境和我们宋朝比较像,经济空前发达,军事菜的一B。所以被其他民族欺凌。

5.希特勒的种族清洗计划只是德国人眼红犹太人的优秀,而导致自身危机感的一种保护手段,所以选择灭掉犹太人,而美国是移民国家,欢迎犹太人,成就超级大国。

想了解更多军事、战争知识,请关注右上角头像-“LY传媒or 大杂烩”;

LY传媒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加关必互关。











LY传媒or大杂烩


兔子急了会咬人,犹太人毛了也会砍人,二战中参战的犹太人数据并不少,可能还有些唬人。

有一份资料显示,二战期间拿枪犹太人共计168.5万人,包括正规军、游击队。其中,美国军队有55万、苏联军队有55万、英国军队7.5万、波兰军队6万、法国军队10万、南斯拉夫军队2万,其他23万人属于其他国家;另外,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游击队有10万人。

可以这么说,当希特勒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时候,犹太人的反作用力也反弹回来,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重要力量之一。到1945年止,犹太人还是有600万人死于大屠杀,不过这个数字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过多、有人认为偏少。

大屠杀期间,一些不甘心的犹太人对纳粹反犹暴行进行多种形式的抗争,有发动集中营起义的、有跑去打游击的、有搞地下斗争的……

犹太人的血泪斗争里,华沙犹太人起义最为惊心动魄,他们发出“不起来斗争,只有死路一条!战斗!坚持战斗!”1943年剩余的6万犹太人,拿起武器同纳粹德军打响战斗,多次将装备占优的入侵者击退。

最终,党卫军头目施特鲁普用坦克、大炮彻底摧毁犹太区。德军报告显示,总共处置56065名犹太人,16名德军士兵阵亡,90人受伤。研究者估计,德国的伤亡者远远高于报告数据,实际数字约为近千人左右。

华沙犹太人起义的消息传到外界后,让德国铁蹄之下的犹太区深受鼓舞,很多犹太人逃进山林搞起对德游击战,整个抵抗运动风起云涌。

《抵抗军》就是1部反应犹太游击队的电影,讲述3个犹太兄弟从波兰逃亡,来到白俄罗斯的大森林,加入反抗军的故事。电影有演绎的成分,历史却不乏英雄的热血,以色列独眼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就是其中1位,他在参加争夺叙利亚的战斗力失去左眼;还有空战英雄乔治·恩斯特、女情报员汉娜·塞内丝……

历史沉重的一页已经翻去,但犹太人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悲惨命运,直到今天他们在追悼会上还会吟唱当年的抵抗战歌:

千万别说末日已近,虽然黑暗的天空预示着痛苦的前程,我们期待的时刻仍将来临,前进的步伐将发出吼声:“我们将继续生存!”

子屠龙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实际上犹太人是有组织反抗过的,也组织过游击队,但效果不大。

毕尔斯基游击队(Bielski Otriad)是二战期间活跃在今白俄罗斯西部地区(战前属于波兰)的一支以犹太难民为主体的反纳粹武装,在他们的营救和保护下,多达1236名犹太人侥幸躲过纳粹占领军及其帮凶的种族大清洗,熬过了最艰险的战争岁月幸存下来。

毕尔斯基4兄弟在1941年纳粹清洗犹太人时,提前逃往大森林。

这4人都有参军的经历,大哥图维亚在一战时当过德军翻译,会说一口流利的德语,1927至1929年还在波兰军队第30步兵营任下士。另外几个弟弟都参加过苏军。

他们组成了一支40人的游击队,在大森林活动。

后来,很多犹太难民逃入森林,游击队壮大到1236人,其中妇孺老人占70%,武装人员约150人。

当时纳粹在白俄罗斯杀人很多,除了犹太人以外还有大量游击队存在。

德军派出数万重兵,反复围剿这些游击队。

这支犹太游击队在刀锋中滚来滚去,奇迹般的坚持到1944年苏军反攻白俄罗斯成功。

毕尔斯基游击队共打死381名敌军,其中一些战果是配合苏军取得的。

不过,白俄罗斯人对这支游击队并不喜欢。

游击队在3年作战中,曾经多次掠夺过附近的村庄,抢劫食物和金钱,对于抵抗的农民给予残酷殴打。据说他们枪杀过可能和德军合作的村民,并没有什么证据。

2008年,好莱坞将这个传奇故事搬上银幕,这就是毁誉参半的《反抗军》。


萨沙


很多人在了解犹太人大屠杀的时候都会很疑惑,几百万的犹太人,为何任人宰割,不起来反抗。就算正面打不过德国纳粹,那也可以打游击战嘛,600多万的犹太人,就单算男性青壮年,怎么也能凑起几十万人,打游击战也够纳粹喝一壶的。可他们却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没有任何反抗。

其实犹太人并非一支反抗德国的游击队都没有,只不过数量很少,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与当时同样抵抗侵略的法国、南斯拉夫的游击队数量无法相提并论;而在发挥的作用中,也无法与当时在中共领导下的,中国战场上的游击队相比较。所以给人的印象就是犹太人没组织反抗的游击队。

而当时的犹太人,即使想组织反抗侵略的游击队,也面临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处境,与当时活跃在各个战场上游击队的处境都有着明显的区别,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犹太人无法阻止活跃的游击部队。

第一点,缺乏群众基础

游击队是活跃在敌势力范围内,也就是敌人的后方,以分散、流动、袭击的作战方式打击敌人的一种武装组织。活跃在敌后,就意味着与己方军队失去了直接联系和军事的援助,也就是说自己没了后方。这就要求游击队必须拥有十分扎实是群众基础,以群众为后方,在群众的的支持下,同敌人武装斗争。

但是当时的犹太人,却恰恰缺乏这种坚实的群众基础。当时的犹太人,基本上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也就是说同民族的犹太人不能对犹太人游击队提供任何帮助。而当时的欧洲,对犹太人普遍持有偏见,本就有反犹排犹的情绪,对犹太人的支持根本不可能,这就使得纯犹太人的游击队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

第二点,缺乏国际支持

当时在东欧犹太人集中的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一些犹太人反抗组织的,比如著名的贝斯基游击队,以及华沙犹太人起义,这些都是犹太人在面对德国纳粹的迫害时的反抗之举。但是这些反抗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其原因就是无法及时获得国际社会的援助。

这些反抗组织,大都位于纳粹统治的核心区域,本身就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而且当时的犹太人本身就是被针对的族群,想要化身平民身份潜伏下来与外界取得联系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何况还要面对德国纳粹的严防死守。失去国际的支持,就单单依靠犹太人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德国对抗的。

第三点,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与有着强大国际援助的法国与南斯拉夫游击队和有着强大群众基础的中国游击队不同,犹太人所处的地区,对上述两个条件都不满足。却要面对着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德国纳粹部队,而且犹太人较为集中的东欧地区,又处在德军的势力腹地,犹太人这样的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活跃在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游击队与之相比,手上拥有美苏英援助的先进武器,在与德国纳粹军队对抗时,武器并不落于下风。中国游击队的处境与之相比,中国游击队的对手日本宪兵队,武器的先进程度本就不高。虽然中国游击队员手中的武器简陋,但也不用面对

犹太人所要面对的德军那样先进装备。

第四点,他们不是单独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体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场浩劫,犹太人是受害者,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和人民同样是受害者。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也不是犹太人一个民族应做的事情。所以当时的犹太幸存者,也广泛地加入到了各国的正规部队和游击队当中。苏联、法国、南斯拉夫等国,都将犹太人吸收到了自己的游击队当中。

所以犹太人没有以自己的民族为标签,特意的组成游击队对抗德国,但是他们也没有放弃抵抗,而是加入了所在地的游击队。还有大批的犹太抵抗组织,活跃于各个盟国之间,为这些游击队寻求帮助,使这些游击队能够获得盟国的支援,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以上为狼君个人见解,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我是狼君,喜欢狼君的观点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加关注


狼君历史


当然组织过了,比如电影《反抗军》的原型,就是波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四地边境的比尔斯基斯游击队。

这支游击队源于白俄罗斯的一个农民家庭,以比尔斯基斯三兄弟为首,拥有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1200余名队员,他们不少是在送往集中营途中跳车逃生,或者从周边犹太人聚集区中逃离出来的。这只游击队在丛林险恶的环境中坚持了三年多,遭遇过无数次纳粹的“围剿”,跟苏军开展过合作,但又拒绝苏军的直接兼并,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只是,比尔斯基斯游击队在丛林中求生的岁月里,德国纳粹士兵没弄死几个,波奸(与纳粹合作的波兰民兵和伪军)、苏奸(立陶宛、乌克兰、百俄罗斯伪军)队伍的成员,甚至,这些纳粹合作者的家属,也有不少被犹太人的游击队“灭了口”。加上东欧人对犹太民族的偏见,当地民众并不怎么待见这支游击队。

因而,战后的多年,比尔斯基斯游击队的幸存者们都非常低调,被逐渐湮灭于历史之中。直到三兄弟中的最后一位在美国辞世后的多年,他们的反抗事迹才被一名犹太历史学家整理成专著,再次流传于世。

此外,还有发生在1943年4—5月,广为人知的华沙犹太人大起义,被看成犹太人反抗史上异常悲壮的一幕。

(2018年4月19日,波兰华沙举行活动纪念1943年华沙犹太人起义75周年,波兰总统在活动中致辞)。

二战爆发后,德国国内及德国占领区的大批犹太人被党卫队强制圈禁在华沙的一个特定区域——Ghetto,即犹太人聚集区。之后的几年,聚集区不断地被纳粹和伪军强制清洗,不少人被直接拉到了集中营,这番情节在很多著名电影里,比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等,都有非常逼真的还原。

到了1943年初,传闻纳粹为了给他们的元首生日献礼,又要再次清洗Ghetto,这次会一个也不留,全部灭口。

在“要么反抗,要么直接灭亡”的关头。凭借着前期积攒的武器和粮食,Ghetto中的犹太战士们,用手枪、步枪、机枪以及自制炸弹摧毁坦克,开始与德军对峙,并堵截企图进入犹太区的纳粹增援部队。

这场来自Ghetto的战斗,让华沙城硝烟弥漫,纳粹武装党卫队花了数周进行强攻,损失惨重,最后,使用水、火、烟和毒气,才将部分弹尽粮绝的抵抗组织成员从地堡里逼出来。

(德军将大楼点燃,用烟熏得方式,将抵抗者驱赶到大街上射杀)

到了5月8日,德军夺取了犹太人战斗组织总部的地堡。

绝境之下,犹太战士们很多选择了自杀或互杀,以避免落入德军之手,遭到敌人的羞辱和折磨。经过28天的战斗,德军死伤几百人,犹太反抗者则牺牲了1.3万人(起义前,整个聚集区约有6万犹太人)。

Ghetto中剩下的犹太人,除了被直接处决的,大多被送往了奥斯维辛等“灭绝营”,华沙犹太区不复存在。

第三个是惊天动地的“索比堡集中营暴动“事件。

1944年,在一位苏军战俘的组织下,关押着犹太人、苏联战俘、和德国占领区政治犯的索比堡集中营发生了集体暴动,制服了看守,600人越狱,其中300人成功重获自由。这事儿,竟然也发生在波兰,还被拍成了新旧两个版本的电影,名字都叫《逃离索比堡》。

以上这三个事例,加上老早前的公元1世纪,犹太人反抗罗马征服者的大起义,几乎就是二战结束前,犹太民族比较有限的抗争的代表了。从整体来看,犹太人的确没再有过更大规模的反抗。

其实,跟当今的以色列不同,甚至相反,从传统上看,那个年月的犹太人,更像是一个善于妥协、退让的民族,总是希望通过另建一个世界,来逃避原世界的敌视和追杀。

从出《埃及记》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全体组织起来与压迫者进行武装对抗,似乎不存在于他们的文化中,或许这就是太聪明的后果,凡事总采用最保险的措施。

甚至在最初面对德国纳粹时,他们也曾经一度“理智”的认为,只要能慢慢地与德国人耗,总会有赢得曙光的一天。却不知对方是冷血禽兽一般的纳粹,要的是赶尽杀绝,怎么会跟你谈“理智”。

加之,二战中,纳粹的种族大屠杀和集中营的内幕都是严格保密的,普通老百姓对此毫不知情,甚至多数德国国防军都不知道所谓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直到德国战败后,这些罪行才被公开。

(美国战俘营中,德国战俘正在观看德军集中营的纪录片,他们纷纷被自己同胞们的暴行震惊了)

普通的德军和德国公民尚且如此,那么普通犹太人呢,他们根本没想到,自己踏上的是条不归路。来自欧洲各地占领区的犹太人被送上一列列火车,提着自己的大包小包,仿佛,这只是一次搬家.......虽然是强制的。

他们在上车之前,还认真的托运了行李,而纳粹那边,也配合着他们,有模有样的“演戏”,把犹太人的行李包裹逐一编号,挂上吊牌,大多数情形下,一切都会显得井然有序。

此情此景下,他们怎么会料到,自己的目的地,是集中营的劳役场、灭绝营的实验室、毒气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还怀着侥幸,以为是去送自己到乡下去种地呢……因为之前的经历告诉他们,有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

更被动的是,二战中,德国闪电战威力极大,在西线,欧洲多国都是瞬即亡国,27天击败了波兰,39天内征服了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5天占领荷兰,4小时就让丹麦宣布投降;东线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头几个月,苏联丧失了400-6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十几个法国的大小......各国抵抗时间之短,甚至都超出德军自己的预计。

很多有产业的犹太人在战前,费老大劲逃到了法国、荷兰等所谓的“安全地带”,结果又一次遭受亡国。人家主国都亡了,作为避难客居的犹太人,人生地不熟的,更不知如何是好。何况,欧洲各国对犹太人也谈不上多友善,举报犹太人行踪还有奖励。这让他们勉强活下去都费劲,谈何组织武装力量反抗。

《安妮日记》的作者少女安妮.弗兰克和她的家人朋友,就是被一个追求“赏金”的告密主动告发了藏身地的。

就算要反抗呢,谁来领导?如何成立有效的组织?犹太民族也有一个鄙视链,各有各的圈子。比如德国流亡出来的可能就看不起罗马尼亚逃出来的;大学教授不屑于同搬砖的为伍;宗教虔诚的和崇尚世俗生活的也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团结这些环境、语言、工职业、社会阶层各异的犹太人,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还有耸人听闻的“连坐制”,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人抵抗,暴露后,全家都会倒在盖世太保的枪口下。一个社区里有小一部分人谋划抵抗纳粹,整个社区成员全都得垫背。比如,一个犹太人刺杀了一名看守,德军可能会射杀超过100人作为报复。

更有硬件的限制,无论是犹太人聚集区,还是更残酷的集中营,外面有党卫队和伪军的层层严密看守,聚集区内的条件极差,食物、水的供应严重不足。迁居聚集区之前,他们的财物都被扣押,每人只能带少量行李;集中营的话,更是连随身衣物都留不下。个个都面黄肌瘦,饿的都扶着墙走。显然,要反抗,你至少要有一定的体力,还得有可靠的武器装备补给才行。

因此,重重障碍下,除了开头说的三次发生于波兰的反抗行动外,当年,犹太人确实没有大规模的抵抗过,比尔斯基斯游击队就是二战中唯一的一只犹太人游击队。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游击战不是想打就能打得了的,对照抗战时期中国战场的游击战,就知道犹太人的游击战为什么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乃至国军都能够在敌占区坚持游击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是抗战时期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非常残暴,老百姓普遍反对日本人的统治,这是抗日战争中游击队能够存在的基本土壤。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和掩护,游击战也坚持不下去。

传统上,游击战都依靠山地才能进行,但在华北平原地区,发展出了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形式。用共军后来的说法就是,在这些没有山的地方,老百姓就是山。

聂荣臻的回忆录提到过一个事情,抗战时期,美军有一个军官卡尔逊曾经到晋察冀军区参观过,很受鼓舞,之后就到菲律宾去搞游击战,但很快就被日军消灭了,卡尔逊也牺牲了。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在菲律宾也是殖民者,日军进攻菲律宾时作战对象是美军,而不是菲律宾自己的军队。从菲律宾人的角度看,这是美国和日本的战争,和菲律宾人没有关系,自己用不着参加。

德国二战期间,在一些占领国也遇到了游击战,比如法国和南斯拉夫,都存在大量的游击队,一直在持续抵抗德军。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战前是独立国家,所以他们是反对德军统治的,愿意支持游击战。

但犹太人在二战前在各国又都刻意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征,拒绝完全融入所在国家的社会生活,始终和所在国的民众保持着疏离感。

因此,几乎是全欧洲到处都反感犹太人,普通欧洲老百姓也把犹太人视为祸害,不只是德国。只是德国比较极端,做了其它欧洲国家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所以,虽然犹太人也有小规模的游击队,但是很难发挥比较大的影响,就是因为犹太人在当时的欧洲缺乏老百姓的支持。

另一个原因是,游击战不是老百姓自发抵抗,而是在有战争经验的小规模的军队的领导下才能进行,否则老百姓就算是有心抵抗,也不知道怎么打仗。

比如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队,都是以老红军或者抗战初期发展起来的主力部队作为骨干的。即便是在分散游击的时期,每个地区也要保持一支主力部队,随时能够应对比较大规模的日军扫荡。

比如法国,虽然投降了,但之后有些被德军解散了的法国军队又重新组织起来,坚持游击战,并且成为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流亡政府的基础。南斯拉夫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犹太人在二战前连自己的国家都没有,都被视为过街老鼠,所以也没有比较有经验的小规模的军队来领导,很难对敌人造成比较大的杀伤,也很难与主力军队相互配合。


萧武


话说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对于犹太人采取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的措施,面对德国鬼子的屠刀,犹太人为什么不奋起反抗呢?

其实不然,犹太人也曾经进行过反抗,也组织过游击队,但是收效不大。

在白俄罗斯西部地区,当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地方在二战开始之前属于波兰领土,为了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和德国瓜分了波兰,所以这里就成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在这个地区,有一只叫做毕尔斯基游击队的组织,他们就是以犹太难民作为主体的反纳粹武装。

这支游击队是货真价实的兄弟连,因为他们的首脑是四个兄弟,这比起三国时代的刘关张还多一个兄弟呢。这兄弟的老大,在一战中给德国人当过翻译,那一口德语说的真溜,三个小弟也是行伍出身。

他们聚集了40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啸聚山林,打击入侵的德国鬼子,援救多达1000多名犹太人!游击队之所以能够狠狠地打击敌人,通常依靠人民的支持,有广大人民作为后盾,这些游击队员才能够神出鬼没,如同神兵天降,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抽猛子狠狠的打击敌军。

可是这支游击队的情况非常特殊,犹太人本来就是一个在欧洲范围内非常不受待见的民族。波兰也好,现在的苏联也罢,他们在排犹这方面,也算是急先锋了。再加上犹太人自身不愿意与当地社会相融合的情况,使得犹太人在全世界都处于比较孤立的地位。

他们的生活圈子往往就在犹太人社区那么巴掌大的地方,所以这支队伍并没有获得白俄罗斯人民的支持。相反,为了获得给养,这支队伍对白俄罗斯人民造成的伤害也并不小。

在坚持游击作战的三年里,这支犹太队伍多次掠夺附近村庄,抢吃的,抢喝的,抢钞票,对于敢于反抗他们的白俄罗斯人民进行了殴打。当然,他们的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的,因为这些人涉嫌和德国鬼子合作,至于证据嘛,用南宋的那位著名宰相的话说,莫须有吧!

当然,犹太人的抵抗不止于此。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犹太人就曾经爆发起义,在犹太聚居区的犹太战士们利用手中简陋的武器和武装到牙齿的德军大战。精锐的纳粹武装党卫队竟然花费了数周的时间,在损兵折将之余,只采用了惨无人道的毒气,方才取得成效。

这些德军士兵将犹太人依托的大厦点燃,用滚滚浓烟驱使抵抗者跑到大街上。早已准备好的德军士兵,就像打靶一样,消灭了这些犹太人。经过28天的战斗,犹太人的起义不出意外的被镇压,六万犹太人聚居区损失了1.3万名抵抗者,可歌可泣。

犹太人的抵抗在二战中并不算太激烈,原因就在于普通老百姓对于纳粹的集中营以及大屠杀根本不知情,德国军人都未必知道元首是怎么解决这些犹太人的问题的,更遑论这些犹太人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希特勒无非就是要他们的钱,他们只要乖乖的配合,性命可保无虞。可是谁曾想希特勒不只要他们的钱,还要他们的命,等到他们发现希特勒真正意图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生命终结的时候。

也许二战时候惨痛的经历,刺激了犹太人,犹太人的战斗意志得到了觉醒。所以当今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这个国家的战斗意志特别强盛。

在四周皆是敌人的情况下,从一个被欺负的弱小国家,越混越壮,成为了海湾地区小霸王,靠着这种民族个性,保卫了来之不易的一片生存之地,犹太人了不起。


历史评说


首先,不是没有犹太人游击队和抵抗组织存在,但是规模都不大,影响力也非常有限,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1943年6月华沙犹太区大起义。



首先,游击队的存在和活动,不是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的,游击队需要的补给,情报都依赖于活动地区民众的支持,而在欧洲尤其是中欧和南欧,一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反犹思想,犹太人游击队是不可能在非犹太人中获取支持,而犹太区即使暂时还没有被送到死亡集中营,也受到严格的监视和限制,很难发展武装力量和支持游击队。



另外一方面,犹太人游击队不但要与德军斗争,还要防备当地民族主义游击武装的攻击,比较典型的就是波兰和乌克兰,当地民族主义武装既反德也反苏,同时也不耽误他们和德国人一样屠杀犹太人,这些地头蛇地形人头熟悉,相比起纳粹来说更是犹太游击武装的大敌。43年华沙犹太区起义,不但没有得到波兰人的帮助,反而很多波兰人还协助德军镇压暴动的犹太武装,索比堡集中营暴动中波兰犹太人方面的组织者“里昂”,最后就是死于波兰民族主义武装的袭击。相对而言,共产主义游击队一般对犹太人态度好些,但也只限于接纳犹太人加入而已,对于独立的犹太人游击队井水不犯河水已经算好态度了。(犹太游击队和抵抗组织多半有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背景)

第三个就是犹太武装中严重缺乏有军事经验的人才,由于排犹传统,欧洲各国对犹太人参军往往都有各种限制,甚至直接禁止,比如德国要到一战爆发才放开犹太人参军和担任军官,而魏玛时期“十万大军”又将犹太人官兵清理出去了,从立国就把反犹作为国策的波兰更不可能把犹太人引入执政的军官团(波兰在二战前是军政府统治),苏军中虽然有较多的犹太人,军官军士也很多,但是这些被打散的苏军绝大多数加入了苏军各游击队,很典型的就是索比堡暴动后,逃出的苏军犹太战俘多数就加入了苏军游击队。

所以犹太抵抗组织和犹太游击队虽然一直存在,但是活动一般限于协助犹太人脱逃,缺乏组织攻击性行动的能力,影响力也比较有限就是了。


DDG的老船坞


有,且数量繁多。二战时是有过犹太人的游击队的,虽然大多规模很小分布不一,虽然在二战之前欧洲就有了很严重的反犹排犹风潮(比如德雷福斯事件)。逐一列数一些:


【一】比尔斯基或贝斯基游击队(Bielski partisans)是一支活跃于德据波兰时期的犹太人游击组织,主要活动于今日白俄境内的新格鲁多克(Nowogródek)及利达(Lida)地区。而这只游击队的名字源于比尔斯基兄弟。

不过因上述的欧洲反犹排犹问题,导致当时比尔斯基游击队的一些行为在今天颇受争议。而且当时比尔斯基游击队的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在森林中长达两年多的奋战和营救,让这只人数多达1253人的队伍中,出现了更多非战斗人员(老弱妇孺)。这在以他们为背景拍摄的电影《反抗军》中也能看到。


但是,比尔斯基游击队并非是唯一的一支犹太人军事组织。除了由英国人组建的犹太步兵旅以外,还有在波兰活动的犹太战斗组织(Jewish Combat Organization),下图据说就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合影之一(存疑,另一说为立陶宛的维尔纽斯犹太社区抵抗者)。

【二】犹太战斗组织源于一个名为“奥布(ZOB)”的犹太人复国主义青年组织(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德国占领华沙之前,他们就猜测到德国的反犹企图(因德雷福斯事件,一战时犹太人已见复国论),在1942年3月的一次华沙犹太组织的领导人会议上,他们联合其他一些左翼犹太复国主义青年团体和领导人,提议成立自卫组织,但遭到了犹太工会为首的拒绝,反对者认为这可能会激怒德国人。


只是在德国占领波兰后,从1942年7月28日到1942年9月12日期间,因纳粹的特步林卡灭绝营(Treblinka extermination camp)导致华沙犹太社区的人口,从40万骤减到5.5~6万人左右(相关参考可见法国纪录片《浩劫》)。于是在同年11月,ZOB及其他一些幸存的犹太人,加入了波兰家乡军(Armia Krajowa)。【注】当时波兰军队中约有10%的犹太人从军,总数约为10万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一时期犹太人和波兰抵抗组织的行为,让德国国防军部署了一款名为“歌利亚”的履带式遥控炸弹,这被认为是最早投入批量生产的遥控无人武器。


【三】规模更浩大的抵抗活动还出现在波兰东部的巴泽尔(Parczew)和乌达瓦(Wlodawa)。以巴泽尔游击队(Parczew partisans)为首的犹太人抵抗组织,也是很知名的非正规军事组织之一。只是他们的活动路径并未脱离帕泽尔森林一带,虽然周边地区同情他们的人给予了鼎力支持,可就像比尔基斯那样,大量从集中营逃出的老弱妇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抵抗活动。

目前只能肯定在抵抗期间,巴泽尔游击队与波兰的人民警卫队(People's Guard)一道,与德国军队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交火,包括武装突袭,炸毁工事铁路和摧毁物资。这最终导致德国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后,对这一地区的波兰人也实施了驱捕行动。曾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次驱捕行动是波兰抵抗运动开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并将行动中死伤的数千民众归咎于波兰抵抗组织和犹太人……


其实犹太人的抵抗组织真的有很多,名称也千奇百怪,比如:工作组(Working Group)、拉布营(拉布集中营幸存者)。但更多的是零星抵抗,又或是以其所在地为名,如奥斯维辛的抵抗行动、里加贫民区,又或是立陶宛的维尔纳、奥斯兹米亚纳和科夫诺犹太区等等。而且随着时间发展,很多幸存的抵抗组织最终被吸纳进了苏联的游击队中。根据苏联曾公布的档案数据显示,犹太人在乌克兰地区的游击队人数占比约为5.2%左右。


另外还有一些人最终进入了正规军,比如南斯拉夫正规军中就有3000名犹太人(其余的人大多在拉布营),而像下图,则是1943年的白俄罗斯瓦勒里·切卡洛夫旅的犹太游击队员:



最终说到抵抗,必须建立在幸存的基础上,如“最后一名犹太人”这张照片所表现的,就是乌克兰的文尼察和地区,2.8万名犹太人被屠戮一空。而这也意味着当地不可能再出现幸存者去组织或加入抵抗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