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印藝術風格

漢代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雖然當時軍事上連年東征西討,文化上卻促使了中西方的交流,因而商業、農業、手工業以及相應的上層建築都得到了興旺發展,這些都給漢印的發展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條件。加之當時有用印之嗜、厚葬之風,生前官名皆人手一印,死後隨之殉葬,因此漢代印章的發展與成熟尤為迅速,在形制、工藝、印鈕等各方面都極為完備精美,成為後代篆刻家學習效仿的典範。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的藝術水準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印章藝術的第一個高峰期,無論在文字處理、章法構成,亦或線條質感等方面都已日趨成熟與完善。漢印中的文字有繆篆、秦篆、殳篆、鳥蟲篆等,紛繁複雜。印面字數亦各不相同,有二字印、三字印、四字印、五字印乃至十字印等,但其處理手法多樣,往往運用線條以及偏旁部首之間的穿插、挪讓、增減、伸縮等手法使印面勻而不板,且每個字都能互相關聯、呼應,顯得親密團結,在規矩中見出生動活潑。其次,漢印中的文字亦很好地體現了刀意與筆意的完美結合。漢印中鑄印尤多,但鑄印之初,印模之製成,都是用筆書、用刀刻而成,然後鑄以成印。故其鑄印印文的筆意、刀意顯得較為含蓄,而鑿印則以刀鋒直接刻在銅、石等材質上,其刀痕較為外露,且在刀痕中可窺見用筆書寫之跡。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一、漢印的基本特徵

1.平整端莊

漢印外形基本呈正方形,少有長形,印面內部文字的結體形態也多是方形、長方形或扁方形。筆畫一般橫平豎直,佈置得勻稱整齊,形態上平穩端莊,斜筆極少。如"後將軍假司馬"、"軍假司馬"、"夏延壽"、"祝遵印信"印等,無論字數多少,朱文、白文都呈正方形;又如"三封左尉"、"外黃令印"、、無論筆畫多少、粗細,都採用橫平豎直的線條;又如"箸胥款"、"石易之印"、"右關軍庫長"、"中私府長李封字君遊"等印,則無論字數多少、字形長或方,筆畫粗細仍基本相同;再如"劉行信印"、"洛陽令印"等印,其筆畫之間的距離都基本保持勻稱相等。即使偶有筆畫較少之字,亦使其筆畫略粗,間距略寬,全部筆畫安排協調、自然。

漢印藝術風格

2.規律變化

漢印的外形與其內部的文字雖多平穩方正,非常規矩,但並不呆板。究其原因,就是在規矩的範圍內,在平整的前提下,往往存在著許多細微的變化,使印面達到了規矩與變化的和諧統一,顯得生動而不零亂。

漢印中的文字安排往往平中有險,在方正的結體和平穩的筆畫中出現少許短斜筆,將整個印面調動的生氣勃勃,如"廣漢大將軍章"、"騎都尉印"。

漢印藝術風格

在橫平豎直的筆畫中,往往出現一筆稍短微曲之筆,使印面顯得剛中帶柔,如"安昌侯家丞"、"別部司馬"。

漢印中文字雖大都呈方形,且筆畫也都為方筆,起筆收筆處亦多處理成方角,但常常在轉角處出現沿圓、內角方的形態,構成了外圓內方、對立統一關係,從而增加了筆致的變化與藝術的魅力,如"軍假司馬"、"騎督之印"等印。

漢印藝術風格

漢鑄印線條一般都較為粗壯,線條之間的距離緊密,整個結構也呈現出一種密不透風的感覺。正是在這種稠密的結構中往往留有一些由於巧妙結構而造成的小空隙,形成了疏密對比關係,增加了全印的藝術趣味。如"詔假司馬"、""武德長印"等。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3.渾樸自然

由於漢印多鑄印,結體橫平豎直,故印面往往顯得穩重而渾厚,樸實而自然。這個特點又分別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漢鑄印較多的是白文,由於翻鑄的原因,大多顯得粗壯而結實,如"琅琊相印章"、"廣陵玉璽"等印。

第二,由於漢印線條粗細基本一致,因此無論鑄印或鑿印,一般都不在線條的起止或中段以及轉折處進行裝飾表現,從而印面顯得單純樸實,如"武猛都尉"、"霸陵圓丞"等印。

第三,漢印中大多將刀意與筆意結合得較為完美,毫無做作之感,水乳交融。鑄印如"軍假侯印",雖線條粗重,但其起止處用刀修飾顯得方勁有力;鑿印如"牙門將印章"刀痕清晰,下尖上方,但筆意又隱喻其中;玉印如"壽佗"雖線條使轉圓潤,但時可窺見刀意,起伏自然。

第四,由於漢印線條多粗重,線條之間距離極小,字間距一極小,因而在整體上給人親密、團結的感覺。如"軍曲侯印"、"上官建印"等。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4.承應貫氣

承應貫氣是印章最關鍵之處,無論一個字的結構處理得如何匠心獨具,無論朱文、白文線條如何凝練渾厚,但如果字與字之間、筆畫與筆畫之間不能互相關照,則如一堆珍珠散落在地,難以形成一種輝煌宏人的氣象。進而分析,漢印的承應貫氣表現在三個方面:

承應:包括結構、線條以及用刀各方面的承應。線條有粗細、長短、直曲的承應,空間有長短、方圓等幾何塊面的互相承應和疏密關係的承應,用力有遲滯、徐急的承應,從而構成的全印的統一,並在統一中富有生動的情趣,如"殿中都尉"、"歷口男典書丞"。

行勢:一印之中一般都兩行或多行的印文,每一行大都有兩個以上的字,因此一行中上下字必須有一股氣勢貫穿其中,從而使整行字首尾相連,氣脈相通,如"漢保賽烏桓率眾長"、"中私府長李封字君遊"等印。

貫氣:整方印章要達到團結一致的效果,不但要求在形狀、線條上有所承應,在一行上下之間要一脈貫穿,更重要的是一個大統一的前提,雖然在外形上數字散佈,但實質上彼此應猶如一字,互相關聯、穿插,渾然天成。如"太醫丞印"、"尚符璽之印"、"陽平家丞"等印。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漢印的線條特色,這是掌握漢印技巧的一個關鍵內容。由於漢印有鑄、鑿、琢、鐫等不同製作手段,因而所產生的線條也不盡相同,有粗、細、方、圓、直、曲、斜、剛、柔、勁、秀等不同的變化。我們主要可根據線型將其分為三大類:

(一)直線

漢印中的文字線條大多以直線表現,而直線則具有堅硬、力量、嚴肅、質樸等特點,但不同的印材與刻法也會造成不同韻味的直線。漢鑄印中的粗白文直線條較粗較長,是一種比較雄渾的直線,表現出一種嚴峻、理性的美和厚道、莊嚴的情,如"後將軍假司馬"、"琅琊相印章"等印。漢鑄印中不屬於"滿"白文的一類印章其直線條稍細,線條表面光潔,顯示出剛健、敦厚、堅韌的線型特徵,如"軍假司馬"、"中衛司馬"等印。漢印鑿印的直線條另具特色,線型直中有曲,且較光潔,給人明快、率真的感覺,且漢玉印的直線又平中有起伏,給人凝練、剛勁的美感,如"駙馬都尉"、"魏嫽"等。

漢印藝術風格

(二)曲線

漢印以直線為主,但亦穿插有少許的曲線,從而在平穩中起到一種秀美、婉麗的感覺,顯示出一種動靜相結合的美感。而曲線又可分為不同的三類:

1.較粗潤的曲線,如"太醫丞印"、"張九私印"等印,其曲線圓、潤、精、壯,顯出繁茂、厚重、豐滿、華貴之感。

2.較細勁的弧線,如"劉行信印"、"趙嬰隧"等印,其線條雖細,但極富韌性,線條長且表面光滑、圓潤,呈現出一種溫柔勁麗的運動美感。

3.柔美秀麗一路曲線,該類線條多出現在玉印鳥蟲篆刻中,其線條屈曲盤繞,線條表面較為光潔,具有一種蜿蜒、纖秀、婉柔之感。如"馬級私印"、"樓治"等印。

漢印藝術風格

(三)斜直線

斜直線是直線在方位上的變換,具有直線與曲線共有的綜合特點,其本身存在著粗細變化,往往具有調節印面以不使呆板的效果。斜線亦可分為三種類型。

1.是由長短不等的斜直線所連接而成的曲折,它具有一種"澀"的味道,表現出渾樸、蒼厚、峭拔之感,使印面動中有靜。如"永世侯印"、"蠡國吾相"等印。

2.是一種放肆不羈的直線,線形較長,偶爾配置較短的斜線作陪襯,使印面有一種粗獷、豪放、爽利的美感,與一種勇猛肆意的動感,如"明威將軍"、"武勇司馬"等印。

3.是一種較短斜線,因線條較短,故顯得較為粗壯,放置在較長的橫豎之中,就體現出一種短而澀的變化。如果是按一定規律組成的波折線、梯形線,則更顯出一定的韻律感。如"部曲將印"、"梁廄丞印"等。

最後再提一點:漢印由於印材的不一,製作手法的不一,形成了鑄、鑿、琢等各不相同的刀意與美感。有的較為工穩,有的則較為雄放,有的則受到歲月磨蝕而呈現出古樸的意境。

漢印藝術風格

二、兩漢官私印的類型

漢代印章使用的範圍極為廣泛,在官場、商業、私人交往以及鈐物、殉葬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基本上都是為實用而製作,也有極少數即專門為欣賞把玩而製作的。根據其作用,我們主要可分為六大類:

1.憑信

即政府官員所用的印章,稱官印,是代表其地位與權力的。

2.檢封

即用印章蓋在簡牘文書、包裹或庫房、門戶等封口處的小泥團上,使人不得隨意拆開,以保證其中的完整與秘密。

3.佩帶

漢印頂端有鈕,鈕身有側孔,系綬帶以隨身佩戴,佩帶之印因官階高低而分大小以明身份,也有專用佩帶印來避邪求福,祛除不祥的。

4.標記

即在器物上鈐蓋印章 ,專為標誌製作者的地名、官名、姓名,也有少數刻有名稱和銘文,以表示製作者對所造器物得負責。

5.此類印章一般用銅或鐵質作印材,印材較官印更大,用以烙在馬或家畜身上。

6.殉葬

即生前所佩帶私印,死後作為殉物入葬。

漢印藝術風格

三、漢印的藝術風格

1.工穩的風格

此類風格在鑄印、琢印與刻印中都有所表現。鑄印是先經過鐫刻印母,再翻模、澆銅液鑄造而成。由於鑄造比較工細,刀刻的鋒芒有所減弱,因而漢鑄印呈現出整齊、嚴謹、剛勁、沉著、渾樸、含蓄之美,如"武陵尉印"、"假司馬印"等;琢印主要是指玉印一類,它是用砂輪在玉石上慢慢地碾琢而成,刻工更加細緻,因此不論線條粗細、直曲,其表面都較為光滑、圓潤,猶如秦玉箸篆之線條,表現出婉柔、圓勁、文雅之美,如"魏霸"、"皇后之璽"等印;刻印則是直接刻在銅面上,因而比鑄印、琢印等更顯得鋒芒畢露,但其線條的工整規矩依然不變,只是在工穩的前提下略顯刀痕,如"武猛都尉"、"東朝陽侯"等印。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2.豪放的風格

漢印主要在鑿印中出現豪放的刀意,尤其是急就印——因軍事上急於封授官員出征,時間急促,所以製作時多隨意,刻印的刀法便顯得不求精工細作,大膽而無拘束,從而顯現出豪放、爽利的特點。如"武勇司馬"、"武猛中郎將"等印主要運用了豪放的鑿刀,其表現形態往往是入刀時較尖細,中斷略粗,收筆時又略細。又如"凌江將軍章"、"駙馬都尉"等印則以衝刀表現其豪放的刀意。該類衝刀多以鑿刀式入刀,刀杆微低然後用力往前衝推,線條略有粗細變化,表現出一種挺拔、剛勁直率而含蓄的刀意。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3.古拙樸茂的風格

此類風格的印章有許多並非當時就如此,而是由於諸客觀因素,而至今呈現出古樸拙厚的風格。漢印由於鍥刻年代較早,長時間空氣與水土的氧化與侵蝕,以及其他各種因素,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古拙而蒼老、清晰與朦朧共在的風格。根據印面殘蝕的特點不同,又可分為兩類: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一是腐蝕。漢印經過水土腐蝕而形成大小不等、疏密不勻的孔隙,這種孔隙有的分佈在印底,有的散落在線界上,形成了線條間或線條上斷斷續續、若隱若現的狀態,從而得到了一種我們通常稱之為"金石味"或蒼古斑駁的氣息,如"尚符璽之印"、"安西將軍司馬"等印。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漢印藝術風格

二是殘損。這主要指人為的殘損或破壞,他較自然氧化的孔隙略為擴大一點,有時甚至整個筆畫的大部分被損壞,造成"並筆"的特殊效果:有時也因器物的相互撞擊,造成印邊的向內傾斜,出現印邊線條細、中間粗的形態,勾勒出一種"獨特的自然對比情趣。如"掃逆將軍司馬"、"長貴亭侯"等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