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夏朝和商朝之间是不是还有一个朝代?

满满面对


莫非说的是太康失国后,寒浞的政权?

寒浞在太康失国后,篡位夺权一度消灭夏后始,统一全国,因此有人说夏中间有一个寒朝,至于究竟算不算朝代,咱不是专家,也不敢问啊。

太康失国

夏启晚年沉湎酒色,不理政事。夏启之后,夏朝经历五子争位与武观叛乱,最终太康继承君位。

然而太康也不是英明之主,沉湎酒色喜好打猎,一次太康到洛水北岸打猎,过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回来。

有穷国国君羿,打听到夏朝国都空虚,就率兵驱逐了太康,立太康的弟弟中康为夏后,自己为相,掌控夏朝朝政,而被驱逐的太康只能在外流亡,四年后去世。

这就是太康失国的开始。

太康失国后,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但是因为诸侯不满,后羿以有穷国不纳贡为条件扶持了傀儡中康,中康在于后羿争权的战争中被后羿打败,郁郁而终。

中康死后,儿子相继位,这时羽翼已丰的后羿驱逐了相,相逃到同姓诸侯斟寻氏以及斟灌氏。

夏朝与有穷国分庭抗礼,夏朝的统治可以说从此开始中断。

寒浞崛起

寒浞其人,强壮勇武,但是为人品行不端,因为挑拨离间以及胡作非为被驱逐出境。恰好此时后羿攻占夏朝都城,走投无路的寒浞就投奔后羿。

寒浞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伶牙俐齿,很快就受到后羿的赏识,收为义子。又因为强壮勇武,被后羿安排在军中,凭借多次在对诸侯的作战中建立的战功,寒浞迅速升为大将军。在讨伐方夷国后,寒浞被升为军队左司马,政事也交给寒浞处理。

太康因为沉湎酒色爱好狩猎,被后羿趁机驱逐,但是没想到后羿也犯下同样的错误。

寒浞利用这一点,给后羿挑选美女,进奉美酒,又给后羿训练猎手,挑选好马供后羿游乐。即便朝中贤臣劝告后羿,但是后羿还是信任寒浞,甚至拜寒浞为相总揽朝政。

寒浞揽权后,开始篡位准备,他与后羿妃子纯狐私通,被后羿发现后,寒浞直接杀了后羿,篡夺了有穷国的权利。

寒浞统一全国

寒浞篡夺有穷国后,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有穷国变得富强。寒浞的两个儿子也勇武善战。

寒浞及二子率军进攻夏后氏统治区域。“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

寒浞先命寒浇率领主力部队攻打斟灌氏的弋邑,自己次子虚张声势牵制夏后相与斟寻氏。取胜之后寒浞封长子寒浇为过王,封次子为弋王,镇守东方。

夏朝的统治区域再次缩小。几年之后寒浞与夏朝进行一次大决战,这次寒浇灭斟灌、破斟寻,寒浞军队围困夏都帝丘,夏后相率领城中军民奋力抵抗,然而还是不敌灭亡。

至此,夏朝的统治区域全部落入寒浞手中,夏朝完全可以说是灭亡,自太康失国后有穷国与夏朝割据对抗的局面彻底结束。

寒浞不是夏后氏族人,所以他建立的政权虽然短暂,之后就被少康复国,但是从家天下的角度来说,夏朝确实灭亡一次。

从太康失国开始经历了,后羿统治,夏朝与有穷国二分天下,寒浞统一天下,少康复国。所以中间这算是有一个朝代么?

另外,夏与商中间没有朝代,是夏朝自己中间插播了一段。


妖鬼杂谈录


夏祚曾经中断,后来恢复。来自于华夏集团的夏后氏建立的王朝中间确实曾经被来自于东夷集团的后羿和寒浞颠覆过。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承了夏祚。大洪水时期,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能够精诚合作,共同面对水患,华夏集团的禹因为洪水有功而成为共主。禹死后,禹的儿子启作为华夏集团的继承人曾与东夷的首领伯益争位。伯益烈山焚林、开辟草莱也很有声望。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启继位之后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之间爆发了甘之战,根据钱穆考证,甘在现在洛阳东南方,登封境内。战争的双方是启和有扈氏。有扈氏不赞成启继位,因为之前没有过父死子继的先例。有种观点认为,有扈氏就是东夷的一支,因为东夷在水患之后西迁到箕山之阴,就在登封。甘之战的结果,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伯益被启所杀,有扈氏之乱被评定了。启虽获胜,但东夷继续西迁深入中原。自此之后和夏族纷争不断。


甘之战

太康失国其实是华夏和东夷之间的又一次纷争,后羿是东夷的氏族首领。后世说太康“游畋失位”,这是后人的误解。太康生活的年代还是石器时代,狩猎可能是存活方式,不一定是游乐。《史记*夏本纪》说“太康即位,荒逸不恤国事。畋猎于洛水之表,十旬弗返。有穷后羿因民之怨,拒之于河,弗许归国。”十旬也没多少日子,两三个月国君没回来,臣子就不让进门了,这也有点说不过去。“拒之于河”,这句话就从文字里都能读出来后羿是怎么以箭相向的。


后羿善射,是有穷氏首领,故地在山东鬲县故城之西。舜的时代洪水泛滥时是重灾区,因此迁于鉏(河南滑县东鉏城。)也可能是追随舜和伯益的治水功臣。之前启杀伯益,启打败有扈氏,这都是前因。因此才有太康得国之初,后羿寻机夺国。如果只是为了规劝,不可能自建国号“有穷”,立都穷石(洛阳南)。如果真是为了规劝自己就不该重蹈复辙。后来后羿当国也因为暴政荒淫被寒浞夺位。寒浞是另一个夷族首领,这是夷族内乱。


太康逃走之后依附同族斟鄩氏。太康死后传弟弟仲康,仲康之后是太康之子相。寒浞夺后羿之位仍用有穷氏国号,寒浞之子浇攻灭斟鄩氏,杀了夏后相,夏祚中断。相的妻子为他生遗腹子少康。少康依附母亲一族有仍氏。少康长大后寒浞之子浇得到消息又来灭有仍氏。少康逃出依附有虞氏。有虞氏所居之地在今河南虞城。少康逐渐壮大后收拢从前的太康旧臣,还有斟鄩氏遗族等,终于灭寒浞及浇而复夏。

其实后来华夏与东夷一直矛盾不断。直到夏桀时被夏被来自东夷的商族所灭。


沅汰


“朝代”见于古文献记载,也是历史学概念。在三国以前,要成为天下共主才算“朝代”,其中就有夏朝、商朝、周朝、秦朝、西汉、新朝、东汉,所以从历史学一般观点来看,夏朝和商朝就是衔接的,中间没有其他朝代,《史记》的《夏本纪》《殷本纪》也体现了这点。

不过,夏商周秦在成为共主之前,部族本身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中原王朝是一种松散的附庸关系,这有点类似明朝和清朝。所以秦朝统一之前有秦国,周朝灭商之前有周国,商朝灭夏之前也有商国。但是,这些都只能称为国,不能称为朝代。

考古也发现了不少非常先进的文明,比如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二里头文化,这些文化虽然很发达,但也都不能称为“朝代”。因为它们存在于考古学领域,而不见于文献记载。不过二里头文化从考古面貌来看可能是“天下共主”,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对应文献的夏朝晚期都城,但不能说它本身是个朝代。


林屋公子


「朝代」是没有的,史书记载得非常清楚,可以说一点悬念都没有。虽然说因夏目前在考古上未予完全证实,而“早商”似乎也不尽然就是一直臣服于史书上说的第一个正统朝代夏朝,因此,题主的这个提问理论上可以说,还是有“未知可也”的可能性的。

但是,脱离了史籍去考证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与其不如讨论一下,有没有那些独立于或至少也是和夏、商能够掰得起手腕的国家还更有意义。

有虞氏:夏时大国,舜之后裔?

《竹书纪年·帝相》:少康自有仍奔虞〔乙酉年〕。

众所周知,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太康失国”导致的故事——太康,夏朝第三任皇帝(称“后”)因荒怠朝政而导致夏廷先后为后裔与寒浞把持,太康继承人仲康崩后,其子「相」继位,即为少康。


这位苦命天子继位没多久便因寒浞的追杀而逃至「有虞氏」——第一个有效信息,可得知此氏族至少是夏时的一方大国,而且势力非同小可,因为它后来出兵帮少康复国,干掉了乱夏的寒浞家族,缔造了史上著名的“少康中兴”。

《竹书纪年·帝少康》:元年丙午,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这段记载带来第二个有效信息:「有虞氏」确实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宾”,在甲骨文中凡与帝王连起来一起使用,基本上都是指远方方国来中央王廷朝觐或进贡——此处记载符合这一点。

而“诸侯来朝”后面加上“宾虞公”,可见这个“虞公”显然就是帮助了少康复国的“有虞氏”的首领,此次入朝,显然是被夏廷作为头等功臣邀请而来,绝非朝觐,更非进贡。

《周礼·考古记》:“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

这段记载不仅符合史书中的顺序:炎黄→尧舜禹→夏→商→周。

也符合考古上的发现:彩陶时代→铜石时代→青铜时代(梓,实代表殷商钟爱的活人祭祀)→战车时代。

由此可见,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个有虞氏就是上古氏族,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黄帝后裔、也就是尧舜的直系后裔。

我们也知道,武王伐纣后,也曾封舜禹后裔于陈国,奉为“二王三恪”:

《逸周书·王会》:“成周之会……天子南面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旁天子而立于堂上。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殷)公、夏公立焉,皆南面”。

这个“虞公”时隔七八百年后又出现了,而且地位还是那么高——毫无疑问,它当然还是夏少康时期的那个“有虞氏”。

所以,这个“有虞氏”算不算是夏商之间的另一个“朝代”?

答:可以算半个。因为一是它是黄帝时代的延续,存在了一千多年;二是它的势力与影响力一直都在。

这一点凌驾于代表正统的夏与商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有虞氏」并不是史家的一面之词,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简」中已经破译出关于有虞氏禅让的相关记载。

真相已越来越接近了。


無風即風


没有,据史书记载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桀被商汤所灭。由于禹的儿子启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所以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也一起了部落之间的混战,后来启死后其儿子太康只知游玩,不理朝政更是激发了部落的动乱,”太康失国“以及后来的“少康中兴”。直至传位至夏桀,“鸣条之战”中被下属国商灭。


瓷都公安


不知道问题是想问神话,还是传说,还是史实?

根据神话,就是尧舜禹,根据传说就是夏商周,而根据史实,只能说是没有定论。

现在一谈到历史,就有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额头上绑着爱国必胜的带子,喊着:根据史记记载。殊不知这些人换个地方,又把竹书捧为经典的时候,完全忘记了司马迁在他们嘴中曾经是那么的无暇,而且可以透视几千年的历史的真神。

史记不可信。同理,史记的前辈尚书也不可信。文献考古只能参考,不能作为信物。文字中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成为中国文化人的共识,更别说古人了。那些号称史家的人一样小心翼翼的需要避(君王)讳,而不是直书君王的名讳。既然这样,又怎么相信他们的笔下的事件的真实性呢?

炎黄尧舜禹,五圣人是否存在?肯定是存在的,但绝不会是史书上记载的那种顺序传递。参考国际和国内的原始部落联盟,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些部落都是并存的,而部落联盟之后,出于彼此的需要互相认同,而把所有的领袖或者圣人加一起,做一个传承,这个在上古时期是惯例。参考我对神仙体系的文章,神仙体系也是合并二个种族的共同信仰而成的。而中国的皇帝为什么都要泰山封禅而不是昆仑山?拜的其实是东夷的神仙,或者说,上天曾经是东夷人的,被炎黄子孙借过来了。所以我们当黄帝需要他(也许是东夷人心)的认可。后来转变成为了一种仪式。

道理是一样的,尧是炎黄人种,舜是东夷人,而夏则是古羌人。或者是部落联盟的关系,或者是谁当了首领的关系,对于此问题暂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个传说得知中国大陆确实存在过这么三个主要的部落,至少在当地都是霸主的地位。通过类似的古代传说模式,尧舜禹同朝似乎更可信一些。而且,夏商同朝也是同理。毕竟我们得知的史实(这个不仅仅是文献了),尧唐一直到战国才灭,而夏杞也是差不多的时候。商(宋)也是到战国才灭。保留贵族的血统和传承是中国奴隶制的特点,而尧唐时期明显的已经进入了奴隶制(虽然中国没有完全的奴隶制,甚至赶不上美国黑奴时期的水平)。所以,广义的来说,多朝并列才是史实。而虞舜为什么被灭呢?因为他正好是炎黄需要打击的东夷的势力。而周时候的虞国则是用虞的名字周王室当君主。这点正好也侧面证明了古羌人集团及其后裔炎黄集团需彻底灭掉东夷人的决心,毕竟商是东夷人的代表。


我的职业是韭菜


按照目前流行的观点,历史朝代顺序就是夏商周……但是好多史籍都提到过夏朝的两件大事件: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这两件事之间间隔了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的时间。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太康失国”失的国是被谁抢走了,“太康失国”之后到“少康中兴”之间这段时间的华夏大地上是谁在统治?

有种说法是有穷氏首领后羿把持了太康之后的朝政,而有穷氏的后起之秀寒浞(zhuo),先后灭了有穷氏和夏朝,建立了一个短暂的朝代叫“寒朝”(大约存在了60多年)。

所谓“少康中兴”就是,夏朝的流亡王族起兵复仇,打败了寒朝,重新复国的故事。

我们的主流史料或者所谓正史却没有提及“寒朝”,《竹书纪年》好像有记载,但是有人说竹书不可信。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谁又能理的明白,几十年前的民国时期的事都好的含糊不清的,更何况是几千年的事了,大家就随便看看当做街头侃大山吧。


尔朱少帅


根据史书的记载,夏朝和商朝之间是没有朝代的,不过在当时有很多封国存在,但是夏朝是华夏的正统王朝,是中原最大的宗主国,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一样是中原最大的头头。其他的诸侯国家(部落)实力估计也有超过夏朝的,但是没有夏朝这么富裕,也没有得到其他封国的认可。夏朝毕竟是炎黄财产的继承者,是华夏联盟的老大,手底下的小弟都要称臣纳贡,所以好东西都上交给了夏后。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夏朝会越来越富有,兵强马壮的夏朝对其他诸侯就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像推翻他们,必须在其统治者失去民心的时候才会成功。如果,人们拥戴,那么都会遭到全民讨伐。

当夏朝没落的时候,手底下的诸侯国家和人民不断的反抗夏朝的统治。尤其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在位期间,夏朝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冰点。据说,夏桀即文武双全,但优势一个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的昏君。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非常奢侈,大兴土木,并收罗各地美女给自己享用,尤其宠爱妺喜,荒废政事,乱杀无辜,搞得众叛亲离。”最后,被商部落首领成汤俘虏,被放逐南巢,夏朝灭亡。夏朝灭亡以后,成汤(子姓,名履)建立了商朝,其子孙盘庚后来迁殷,历史上又称“殷商”。

据说商汤在灭夏的时候,只用了70辆兵车,加上6000人的敢死队就把夏朝给灭掉了,可见夏朝时期的人口不多。不过从侧面也反应一件事情,夏桀已经被孤立,没有诸侯国愿意帮助他,所以成汤才如此的容易灭掉夏朝。上面我们也说到了,夏朝时期有封国。但是,从黄帝时期炎黄子孙一直在中原繁衍生息,虞朝(又称黄帝王朝)是中原的在正统王朝,到了虞朝夏禹当政的时候,他治理洪水,钦定九州,功劳非常大。他死后,儿子通过武力成为了虞朝的当权者,将“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夏启做了虞朝的继承人以后,有的部落对他不满。认为他是靠武力获得的,所以有一些部落联合起来反抗他,结果打不过他。既然打不过他,就只好承认了。夏启作为炎黄家族的继承人,把权力扩大了,并建立了世袭国家,定国号为“夏”。夏启就是部落联盟的盟主,只是把虞朝改了一个名字罢了,但是夏启依旧是炎黄的子孙,只是权力比一般人要大得多。

所以说,夏朝的时候存在与夏后实力相当的封国和部落,但是夏朝是虞朝的合法继承者,也就是所谓的正统,其他诸侯国家必须服从夏朝的领导。夏、商、周三朝都是虞朝的过度王朝,都是中原的正统。即便是东周时期,诸侯国家林立,我们也不能说里面的国家就是一个朝代。只要周天子还在,象征中原的九鼎还在,周朝依旧是中原的正统,即便国家实力超过周天子,但是周天子是炎黄家族的法定继承者,其他人要想成为继承者。必须灭了前朝,获得炎黄子孙的拥戴才可以。所以,在夏商之间,是没有朝代的,即便有国家存在,也不能说存在朝代。


谋士说


夏朝最后一位王 桀,在其残忍统治与压迫剥削下,其中方国之一的商,在亳这个地方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等待时机,期间歼灭其余各小方国,是“十一征而天下无敌”也,最后机会成熟,商始祖汤也是领导人,带领商洛军在鸣条与夏朝开战,最后夏军败退,桀也逃到南巢。

根据出土遗址 二里头文化可知夏朝与商朝其实之间并不存在其他朝代,只是大国兼并各小方国的战役


用户762960420549


这事情得问问司马迁。按照司马迁的史记来看。夏朝与商朝之间没有任何的朝代。

小时候的历史朝代歌还记得吧:夏商与西周,东洲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或许等待考古发现吧,证明夏朝的存在,然后再证明夏朝之后有个朝代,然后才是商朝。反正这段历史目前还没搞清楚,说不定还真是有新发现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