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不立令妃為皇后?

夜幕下的哈里博特


說到令妃與許多人都會想到20多年前播放的一部熱劇《還珠格格》裡令妃的形象,這部劇火了小燕子,火了紫薇,同時也火了乾隆的妃子令妃,她同時也嘉慶皇帝永琰的生母。



令妃乾隆10被封為魏貴人,同年被封為令嬪,乾隆13年被冊封為令妃,乾隆24年被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後來改為顒琰,她這一生一共生育三子兩女,令妃49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在乾隆皇帝立永琰為太子的同時才追封他的生母為孝儀純皇后,令妃魏佳氏,也許有人不知道滿姓所有中間帶“佳”的其實都是漢人抬入滿旗的,所以說這個令妃是漢人皇妃。能走的這個位置也實屬不易。



魏佳氏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比乾隆皇帝小16歲。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由於受乾隆皇帝寵愛,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魏佳氏善良睿智很有大家閨秀的做派和皇妃的端莊,一舉手一投足透著大氣,所以在乾隆皇帝面前很是受寵。魏佳氏父親去世以後,乾隆皇帝甚至解決了,她孃家人的,住房 就業和債務問題。

為什麼生前沒封為皇后

令妃雖然如此受寵卻沒有定為皇后其實是因為她的出身不高,“包衣”出身乾隆皇帝想立她為皇后,恐怕是覺得難以服眾,而且前面也說道,她其實是漢人出身,滿人不會讓一個漢人出身的人當皇后的,就這兩點就阻礙了令妃當皇后的夢想,還有就是乾隆皇帝,立令妃為皇后的話,那麼她的兒子永琰必須立儲,乾隆皇帝曾經兩次立儲皆因兒子早死沒有成功,第三次乾隆權衡利弊是實在是沒有人選了才立十五子永琰為太子,把永琰立為太子,然後把他的母親立為皇后,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總結 :令妃是乾隆所有妃子中生子最多的一個人(生三子二女)可見是極其受寵的,無奈她的出身不高,再加上自己又是漢人,所以沒有立為皇后也是正常的事情。


佳寧姐姐說歷史


其實,令妃在世的時候,已經享受到了那個時代一個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崇高的榮華富貴,只是差一個皇后名分而已。

令妃姓魏,名魏佳氏,父親是內管領魏清泰,屬於正五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廳級幹部,但其沒有實職,所以,令妃的出身不算高貴,但也不算清貧,應該是個中產階級家庭吧。

令妃一定是貌美如花,剛進宮的時候年方十五、六歲,沒幾年便被乾隆封為令嬪,這個"令"字可真有來頭,出自《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一句,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能將此字賜予魏佳氏,也足見乾隆對她的喜愛。

又過三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令嬪迅速晉升為令妃,十一年後(乾隆二十四年)令妃變成了令貴妃,再過六年(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後宮中的皇貴妃只有一人編制,地位僅次於皇后,可以說在後宮屬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而實際上,乾隆三十一年,與乾隆反目的繼皇后烏喇那拉氏就病故了,此時的令皇貴妃已經成為真正的後宮之主,掌攝六宮之事,雖然名義上不是皇后,但行使的卻是皇后之權。

烏喇那拉氏死後,乾隆皇帝便再也沒立皇后,這一點在其爺爺、父親那裡都有過先例。

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在第三位皇后也就是孝懿仁皇后去世後,直至他自己離世,長達三十三年的歲月裡未再冊立皇后;

乾隆的父親雍正皇帝在孝敬憲皇后於雍正九年九月去世後,直到自己駕崩也沒有再立皇后。

所以,乾隆在此後的有生之年沒有續立皇后,是有前例可循的。

但要說到原因,恐怕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乾隆皇帝其實已經屬意於自己的第十五子顒琰當接班人,就在乾隆三十八年,他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儲君,顯然,為了不讓外人猜測到自己的立儲意向,為了不引起祖輩和父輩時的奪嫡之爭,乾隆肯定要刻意掩飾這一切,而此時的顒琰的親生母親,也就是令皇貴妃已經貴為皇后之尊了,如果真的給一個皇后的名分,可能就會暴露自己秘密立儲一事,所以,只能讓她繼續保持皇貴妃的身份。

令皇貴妃死後二十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乾隆向社會公開了自己所立的儲君是皇十五子顒琰,於此同時,追封顒琰之母魏佳氏,也就是令妃為皇后,冊諡孝儀皇后。


紅楓文史娛


關於令妃,我們大多是在影視劇中所知曉的。

《還珠格格》中溫婉賢淑的令妃.

《如懿傳》中機關算盡的魏嬿婉(其實就是影射的令妃)。

《延禧攻略》中敢愛敢恨的魏瓔珞。

雖然各版本戲路不同,各有劇情,但是有一點總是沒有爭議的 ,那就是令妃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存在。

我們且不談這些劇中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我們來說下,歷史上的令妃,到底是怎樣的。

令妃,魏佳氏,算是乾隆皇帝的第三任皇后(死後追封孝儀純皇后),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有漢人血統的皇后。

魏佳氏出生於雍正五年,她比乾隆小了16歲,她的父親魏清泰是內管領,屬正黃旗滿洲包衣,魏佳氏是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的,後面自己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妃嬪。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魏佳氏一路開掛的人生。

乾隆十年的時候魏佳氏被冊封為魏貴人;

乾隆十年的正月二十三日,晉封為嬪;

乾隆十年的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嬪冊封禮。

一年三次晉升,好像也沒誰了。

就在乾隆十三年的五月,令嬪升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的十一月二十日,冊封令妃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的十月初六日,令貴妃於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乾隆皇帝十五子永琰,《還珠格格》第二部,也有永琰出生的劇情,永琰就是嘉慶皇帝。

乾隆三十年的五月初十日,晉封為皇貴妃;

乾隆三十八年的冬至,皇貴妃所生兒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秘密立為皇儲,此時永琰年僅十三歲,乾隆帝按照雍正時定下的規矩,將永琰的名字寫在詔書上,密封之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

乾隆四十年的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薨,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諡令懿皇貴妃。

乾隆六十年的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氏為孝儀皇后。

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諡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嘉慶二年,乾隆帝下旨命嘉慶帝在他去世後將他和孝儀皇后兩人的神牌放在養心殿東佛堂佛龕一起供奉。

接下來我們看兩組數字:

乾隆曾經6次南巡,其中4次帶著令妃;

令妃10年期間為皇上生了4兒2女共6個孩子。分別是嘉慶帝(永琰)、永璐、皇十六子(十六子早逝未命名)、永璘、固倫和靜公主、和碩和恪公主。

我們開頭有說,魏佳氏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所謂抬旗,指清朝旗人為了提高出身而抬升旗籍的制度。

大家在影視劇中有了解到,皇帝的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因斷髮使自己的皇后位置形同虛設,其實在乾隆三十年令貴妃被冊封為皇貴妃之後,乾隆皇帝是有意將其扶正的,但是清朝畢竟是滿人的天下,他的這一做法首先得到皇太后的反覆,皇貴妃是漢人血統,已享受到了旁人無法企及的地位,無論後宮還是前朝,如果朝堂因此引起動盪,對於一位皇帝、一位政治家來說肯定是不妥的。

魏佳氏在被冊立為皇貴妃之後,其實已經代行皇后之責,統領六宮。我們無法斷定魏佳氏是受寵還是母以子貴,但就在魏佳氏去世後的祭文中多次提到乾隆皇帝對她的懷念:“蘭宮領袖”、“虛九御之崇班,情深逝水”這些都足以看見令妃與乾隆的感情之深。

中國自古講究門第觀念,皇帝在欽定皇后的時候,門第才是第一位的,所謂門當戶對,在魏佳氏去世之後,乾隆也未冊立其他妃嬪為皇后,直至公佈太子人選,乾隆親自追加魏佳氏為孝儀皇后。

即使是皇帝,也會有自己的無可奈何。雖然魏佳氏不曾在活著的時候獲得皇后的尊榮,但對身處封建社會的女人來說,丈夫傾情於她、兒女繞膝,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古人之事,我們只能憑史料記載文獻加以推敲,僅供參考。


陽春白雪憶從前


《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原型就是乾隆年間大名鼎鼎的令妃娘娘,歷史上確有其人,令妃出身於正黃旗滿洲包衣,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較乾隆小十六歲,但她後來極為得寵,十年間連生六胎,其中就包括繼承大寶的皇十五子嘉慶帝永琰。

《還珠格格》中令妃也屢屢出鏡,她漂亮可人,溫婉大方,雖然戲份不多,但依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歷史上,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被廢以後,令妃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后之責,成為後宮之主達十年之久。

那麼既然如此得寵,乾隆為什麼不立她為皇后呢?

(1)為兒子著想

清代從雍正開始,實行秘密立儲制度,儲君早早立定,傳位詔書放於乾清宮正殿“正大光明”匾後方。乾隆照葫蘆畫瓢,早已立定儲君,但一直不對外公佈,據他自己所言,早早公佈儲君人選是非常不利的。

“一立太子,眾見神器有屬,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宵小且從而揣測。其懦者,獻媚逢迎,以陷於非;其強者,設機媒孽,以誣其過,往往釀成禍變。遂致父子之間,慈孝兩虧;家國大計,轉滋罅隙。”

而一旦立令妃為皇后,太子就昭然若揭了,為了避免早早暴露太子引發不必要的麻煩,乾隆故意不立令妃為後。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正式立永琰為皇太子,十月,冊贈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此時令妃早已辭世,但地下有知,當含笑九泉。

(2)令妃出身較低

如前文所言,令妃原本是正黃旗滿洲包衣,“包衣”就是奴才的意思,一種說法認為令妃祖上是漢人。雖然後來乾隆為令妃孃家抬旗入鑲黃旗滿洲,但並非以大功獲得,這件事情多少對令妃造成了負面影響,漢人立為皇后並非沒有先例,但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在順治死後並尊的,而且佟佳氏一門與國有大功,這點不是令妃孃家可以相比的。

(3)乾隆不願意立皇后

一般認為,乾隆最寵愛的是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但富察氏早逝,第二位皇后那拉氏失寵被打入冷宮,坊間有傳言,那拉氏是因為人老珠黃所以失寵,乾隆對這種說法十分生氣,他言道:

(皇后)其立也,循序而進,並非以愛選色升。及其後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況自此不復繼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對天祖,下對臣民。天下後世,又何從訾議乎?”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由於害怕別人說閒話,乾隆決定不再立皇后。

雖然沒有得到皇后封號,但令妃生前與乾隆的感情卻是極好的,乾隆帝曾在孝賢皇后陵祭酒的御詩中曾提到魏佳氏(即令妃)是孝賢皇后玉成於他的伴侶,乾隆三十年更是冊封為皇貴妃,而清朝的皇貴妃,就是名副其實的後宮二把手,那拉氏失寵後,令妃掌管後宮也就順理成章了。令妃死後,乾隆帝在紀念魏佳氏的輓詩中稱她為“蘭宮領袖”,可見兩人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縱然沒有立為皇后,在乾隆心目中,早已把她當做自己的妻子。



日慕鄉關


其一,令妃的身世不高,令妃魏佳氏(原姓魏),內管領、追封一等承恩公清泰之女,原屬正黃旗漢軍,後來被乾隆皇帝抬旗入鑲黃旗滿洲,可見,令妃並非滿族出身,而是漢人,而且她的孃家在朝中也沒有什麼實力,因此,出身決定了她的命運。

其二,從政治上來說,當時的朝局比較複雜,乾隆之所以選擇永琰為繼承人,也是不得已之舉,在乾隆看來,眾多兒子中,也就永琰還算差強人意,這是矮子裡面拔長子,因此必須確保永琰能夠順利登基,而在永琰的兄弟裡,有實力與皇十五子永琰競爭嫡位也是有的,如果冊封令妃為皇后,無疑是傳遞了一個政治信號——皇儲為皇十五子永琰,這勢必引起一些人的奪位之心,不利於朝局的穩定。

其三,前兩位皇后之殤,讓乾隆慎重考慮立後。富察皇后是乾隆摯愛,也許在乾隆心中認定其是唯一的皇后,她地位永遠無法取代,換做誰坐了那個位置,都不會是乾隆帝心中最想要的樣子。後面的那拉氏立為皇后主要原因是太后的壓力,其後以悲慘收場。令妃活著的時候沒當上皇后,可是除了後位之外,乾隆帝把所有能給的都給了她,因此是不是皇后已經無關緊要了。


歡樂魚豆


近年來,隨著各種清宮戲的大火,令妃娘娘可謂是圈粉無數。遺憾的是,令妃生前一直沒有被冊封為皇后,只在去世後多年才被追封。無論是從正史還是野史都可以看出,乾隆對令妃是一往情深的,那為什麼他不立令妃為皇后呢?

有書君覺得,這既跟大清立後的祖制和令妃的出身有關,也跟乾隆帝暗藏在心底不為外人所言的幾個私心有關。仔細說來,原因大抵分為以下三個:

一、令妃是漢人出身,大清自建立以來就沒有漢人做皇后的先例

雖然古語有云,“英雄莫問出處”,但在封建時代,制約人一生最大的掣肘莫過於“出身”。

令妃榮寵一生,卻到死都只是個皇貴妃,並沒有登上皇后寶座,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她出身不行。

令妃的母家姓魏,是根正苗紅的漢人。明朝末年,魏氏先祖投靠清軍,這才被封為了漢軍正黃旗佐領。

可是,好景不長,魏氏全族就因為擅自收留逃犯,而被貶為了內務府正黃旗包衣(“包衣”是“奴僕”的意思)。

雖然正黃旗屬於上三旗,但魏氏是清一色的漢人血統,這就決定了令妃無論如何都沒有資格被封大清皇后。因為,大清是滿人的天下,以滿人為尊,根深蒂固的血統觀念讓他們不可能接受一個漢人皇后。

並且,自入關以來,大清皇帝所有的皇后都是清一色的滿洲貴族出身,從未有漢人混淆其中。

乾隆自己的兩任皇后,也都是出自滿洲大姓,且身世顯赫。乾隆皇帝自詡以孝治天下,自是不會為了令妃破了大清自建立以來就沒有立過漢人皇后的先例。

況且,後宮與前朝息息相關,皇后勢大,對於皇帝來說也是一份加成。

令妃的生父只是個小小的內管領,於乾隆的帝位來說助益不大。乾隆雖是歷代帝王裡的一股清流,但若只因為寵愛就為令妃破這麼多例,也未免有些太過興師動眾。

所以,乾隆寧可讓後位空懸,給予令妃位同皇后一樣的權力,也不想因為要立令妃這個母家勢單的漢人為皇后去與大臣爭辯、吵鬧。

二、乾隆秘密立了令妃的兒子為皇太子,立後怕引發兄弟奪嫡血案

乾隆的父親雍正在親身經歷了“九子奪嫡”後,甫一繼位便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乾隆繼承父志,也曾秘密立儲。

可是,不幸的是,嫡子及乾隆極為矚意的幾個皇子紛紛早夭,乾隆差一點就落得個後繼無人的下場。

好在,後來,令妃生下了十五皇子永琰,且永琰的脾性還極合乾隆的心思,於是乾隆便再一次秘密立儲,將永琰的名字藏在了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後。

然而,為了避免引發兄弟奪嫡血案,這件事乾隆跟誰都沒有提過,連永琰的親生母親令妃也不例外。

古時後宮裡的妃嬪,年輕時可以以色侍人,年老後就只能母憑子貴。所以,縱使乾隆千防萬防,她們也會在蛛絲馬跡裡尋找線索,然後為自己的兒子掃清障礙。

倘若乾隆在此時立了令妃為後,無疑是直接告訴了眾人,他有意立令妃的兒子為皇太子。

並且,如果朝臣們也藉此領會到了乾隆有立永琰為太子的想法,心術不正之人難免提前依附於太子,唆使太子伺機架空他的權力。

所以,乾隆本著既保護自己,又保護愛妃和繼承人的想法,徹底打消了立令妃為後的心思。

多年後,當令妃已逝,乾隆要正式宣佈立十五皇子永琰為皇太子之時,他才順勢追封了令妃為皇后,為嘉慶皇帝嫡子繼位名正言順背了一把好書。後來,嘉慶帝果然順利繼位,中間再無波折。

不得不說,乾隆皇帝這一招未雨綢繆,還是出了奇效。

只是犧牲掉一個妃子的夢想,就成全了自己的安穩江山,乾隆不立令妃為皇后,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乾隆不立令妃為皇后,還因為他有一些無法說出口的私心

乾隆不立令妃為皇后,固然跟令妃出身太低和保護繼承人有關係,但說到底,還是因為乾隆私心過甚。

眾所周知,乾隆一生除追封的孝儀純皇后,也就是令妃外,還有過兩任皇后。第一任富察皇后是髮妻,二人感情甚篤。令妃第一次進入乾隆的視線,也是在富察皇后的寢殿裡。

令妃是富察皇后手把手教養而成的,將令妃提名至與富察皇后平起平坐的位置,對不起他對髮妻的拳拳愛意。

再者,從令妃這一邊考慮,始終讓她居於前主加恩師的下方,也能讓她少一些世人的誤解和唾罵。

尊重發妻,維護令妃形象是乾隆不立令妃為後的第一大私心。乾隆不讓令妃登上後位的第二大私心,和他的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有關。

據史料記載,輝發那拉氏被廢緣於她任性斷髮。

但輝發那拉氏為什麼斷髮,正史沒有明確記載,只野史流傳過兩個猜想。一是“江南獵豔說”,情況基本與電視劇《如懿傳》相吻合。

二是“寵妾滅妻說”,說是乾隆要立令妃為皇貴妃,卻遭到了輝發那拉氏的強力反對。

兩個猜想雖說的是不同的事情,但歸根結底都跟乾隆喜新厭舊有關。於是,一時之間,坊間傳聞四起。

乾隆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還專門解釋過一次,說輝發那拉氏被廢是自己不自重,並不是因為色衰愛弛。

然而,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辭並不能完全說服世人。於是,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並不如傳聞所言,乾隆便再也沒有動過晉封令妃為後的念頭。

再加上,乾隆多情,也曾與輝發那拉氏恩愛兩不疑,但最終卻帝后反目。乾隆怕給予了令妃太多的權力地位後,她也會變成輝發那拉那樣,再不是從前乖順的模樣。

所以,因為此種種私心,乾隆便仿照爺爺和父親,空置了後位。

然而,令妃的一生,雖然至死都沒達成做皇后的夢想,但她被乾隆恩寵了一世,死後也給予了其最大的哀榮,也算不枉此生了。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乾隆皇帝,一生有三位皇后,第一位,結髮妻子,富察皇后,第二位,繼後,輝發那拉氏,第三位,就是在死後被追封為皇后的令妃。



那為什麼乾隆皇帝不立令妃為皇后呢!

先看一下令妃,令妃在乾隆朝很是得寵,進宮三個月就封為了令嬪,之後晉封為令妃,令貴妃,在繼後被打入冷宮後,封為皇貴妃,掌管六宮事宜。享年49歲,在兒子登基後,被追封為皇后。



不立令妃的原因

第一 乾隆的前兩個皇后都死了,第一個是因為兩個兒子都死了,傷心欲絕,在登泰山封禪的途中死了。第二個,是在南巡的途中,因為觸怒了皇帝,剪短了青絲,被皇帝提前送回了宮中,打入了冷宮,所以乾隆覺的他的皇后命運都不咋地,所以不立後。

第二 秘密立儲,在被乾隆將自己的兒子即位太子以後,乾隆為了前朝和後宮的穩定,不立令妃為皇后,因為立了皇后,就相當於昭告天下,立了太子了。這是出於保護。

所以乾隆不立令妃為皇后。


蟶子歷史


不一樣的愛

拜《還珠格格》《如懿傳》等辮子戲所賜,很多清朝人物,讓咱們普通百姓也熟悉了起來。雖然,咱們熟悉的那個人,和歷史上的真身有很大區別。不過本來就是戲說嘛,如果感興趣,翻翻史書,印證一下,也挺有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直給小燕子和紫薇提供幫助的令妃娘娘。

乾隆其實很愛她

歷史上的令妃是個很厲害的角色。她出身低微,從宮女幹起,最早伺候和乾隆感情極好的富察皇后。可能愛屋及烏,乾隆看上了這個美麗的小宮女。乾隆十年,封其為魏貴人(令妃是漢族人,本姓魏,此時年方十八),稍後封為魏嬪;三年後,封為令妃(富察皇后此年去世);乾隆二十四年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她生下了後來的嘉慶皇帝(此時令妃33歲);五年後,她再進一步被封為皇貴妃。

作為一個沒有什麼家庭背景的後宮佳麗,令妃只能憑藉自身的才貌來博取乾隆的歡心。事實上,人家乾的很不錯,用了20年的時間,從貴人幹到了皇貴妃,離皇后只差一步。

此外,她還是後宮裡的生育冠軍,她和乾隆合作,十年生了六個孩子,四男兩女,其中一個後來還當了皇帝(嘉慶)。

這些史實充分說明,乾隆還是十分寵愛她的。既然如此,乾隆為何不封她為後呢?

不封是為了更愛她

普通人的做法,是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愛一個人,恨不能把所有能給的全給他(她),什麼都不顧及。但乾隆不是普通人,他要顧及的就有很多。他不封令妃為後,主要有兩個考慮:

一是出身。我們常說:英雄莫問出處,但封建社會卻講究“出身論”,這倒不全是他們思想落後,而是出身的背後,常常是政治勢力的瓜葛和博弈。令妃是個漢族姑娘,他爹是包衣奴才,這樣的出身(尤其不是滿人)註定她無法封后。看看乾隆的兩個皇后,一個是紅顏知己富察皇后,爹是察哈爾總管,弟弟是太保大學士;一個是廢后烏喇納喇氏,爹是佐領訥爾布。兩個皇后都出身高貴,更重要的是,都是滿人。令妃卻是個出身一般的漢人,即使乾隆有心立她為後,朝中大臣特別是滿大臣是不答應的。後來,乾隆乾脆就一直空著皇后的編制,讓令妃以皇貴妃的身份代行皇后的職責。

二是保護。乾隆晚年要按照老爹雍正發明的秘密建儲制度確定繼承人。既然是秘密,最終答案揭曉前,就一定不能露出蛛絲馬跡。乾隆最後選定的是令妃的兒子永琰,如果,他再封令妃為後,其實就是發出了一個很強烈的信號,大臣、阿哥和妃嬪們都很容易過度解讀,既對令妃不利,也對乾隆不利,康熙朝的“九龍奪嫡”就是例子。所以,老謀深算的乾隆絕不會重走爺爺的老路。

最後,令妃沒有封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去世的太早。乾隆四十年,她因病去世,時年49歲;而乾隆六十年,他自己解開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後面的秘密,昭告天下永琰為皇太子,並追封其母令妃為孝儀皇后。此時,乾隆84歲,而令妃已經去世20年了。


飲水君


原因麼,第一電視劇中皇后也許還沒死;第二電視劇還是要有點事實根據的,現實中令妃不是皇后,電視劇也不能編的差太多;第三現實中乾隆跟令妃的感情沒那麼好。

最根本的還是乾隆心中的皇后只有一位就是富察皇后,那拉氏能當皇后是因為皇太后開了口。

1、在電視劇結束的時候,令妃為皇貴妃,但是原皇后還沒死,自然不能立她為後

昨晚看大結局不仔細,所以沒有注意時間過渡。但是魏瓔珞去看望了那拉氏,還有那麼一副經典對話,所以,電視劇中魏瓔珞被封為皇貴妃的時候,皇后也許還沒有死

自然不能成為皇后,天無二日,後宮也不能出現兩個主子。

不過實際中令妃為皇貴妃是在乾隆三十年,這個時候那拉皇后也去世了,所以看的出,乾隆對於立後的確是不感冒。

2、雖然神劇頻出,但是基本框架要符合現實,現實中乾隆沒有封令妃為皇后,即便是追封時,還特意說明,是因為她是下一任皇帝生母,才進封。可見乾隆對令妃也沒那麼深厚的感情。

乾隆六十年宣佈永琰為皇太子令妃被封為皇后。

可是乾隆卻在追封典禮上下了一道耐心尋味的上諭:

孝儀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孝儀皇后、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於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鄰於瀆。……

乾隆對令妃追封皇后來這麼一句,就是擺明令妃不配當皇后,只是嗣皇帝生母而已。也許乾隆對令妃是有點感情,有點喜歡的。但是遠不到給其封后的程度。


妖鬼雜談錄


不能立。

皇后,對於一個皇朝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女人是嫡妻,生的孩子是嫡長子。

從周王朝規定嫡長繼承製以來,或者更進一步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嫡長子繼承製深入人心。

正是因此,皇后和太子就是明晃晃的靶子。

不把嫡長子幹倒了,庶子們都沒有希望,因為名不正言不順。

這點兒虧,乾隆和他爹雍正都吃過。

下面附圖,就是幾個書生吃飽撐的,上書讓乾隆立儲,被清查謀逆,乾隆的回覆。他清醒的很,太子絕不可立。

乾隆朝早期的理親王弘皙謀逆案,弘皙以康熙朝廢太子庶長子身份,過了兩代在乾隆朝都能掀起大浪,可見嫡長繼承之深入人心。

其實皇家確實不重嫡長,康雍乾三朝皇帝都是庶子繼位,但是,儒家天下,重視嫡長。

乾隆本意是貫徹秘密立儲,跟寵愛不寵愛那個女人無關。

元后富察氏福薄,二子皆殤,元后也早喪。

繼後那拉氏蠢鈍,政治鬥爭經驗全無,家族又沒有謀士,看不透乾隆的聖意。所以,那拉氏親自上陣替子爭太子之位,害死了自己和幾個孩子。

乾隆在各種大案裡,反覆重申,不立儲不立儲。

嫡子對乾隆,不是什麼稀罕,畢竟最在乎的元后嫡子都接連夭亡。

所以,乾隆不可能再立後,那拉氏犯的蠢他受夠了。

立皇后就等於立太子,怎麼可能立皇后?

立無子的皇后,也坐不穩後位。

所以,不可能立皇后了。

但是,乾隆在令妃的葬禮還是玩了小心機,把令妃的喪儀提高了,高過了皇貴妃,又恰恰低於皇后一絲。就這麼吊著朝臣。

愛護兒子,就不能把自己想要的人立成靶子。這是乾隆他爺爺康熙的血淚教訓。康熙最心愛的兒子就是太子,結果,搞成了九龍奪嫡的慘狀。

所以,嘉慶在他親媽令懿皇貴妃身亡的時候,已經簡在帝心。

不立而立。

都是政治。

扯什麼愛不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