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游戏视频小猪


首先蓝鲸就比恐龙大,所以现在的动物没有恐龙大并不成立。其次,进入更新世以来,冰期不断消退融化又覆盖,气候极不稳定,因此大动物不占便宜,因为大体型需要仰赖稳定的环境,所以大型哺乳动物和鸟类都灭绝了。第三,陆地哺乳动物最大是巨犀,比大部分兽脚恐龙大,但比蜥脚类还是差不少,因为恐龙有气囊,骨头空心,所以同样体积下,体重更轻,所以也就看起来更大,实际并不重,压力也就小,哺乳动物骨头都实心的,没有气囊,再大身体会受不了,巨犀那么大应该是极限了。'氧含量说是胡扯的,白垩纪氧含量比现在都低,鸟就是一种恐龙,唯一能飞过喜马拉雅山的只有大雁,这种高效率的气囊呼吸系统,就是恐龙称霸三叠纪本钱,三叠纪的氧含量,也就跟喜马拉雅一样。


荒野小饿猫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提起陆地动物界的庞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属,但很明显这完全不是白垩纪晚期灭绝的大型恐龙的对手,一只肉食的霸王龙直接就可以秒杀大象,而这只是恐龙界的小弟弟而已,那么最大的恐龙和现代最大的动物蓝鲸相比,哪个更大一点?为什么现在陆地上都没有那么庞大的动物了?

一、恐龙大还是蓝鲸大?

其实恐龙只是一个统称,就像将非洲大地上奔跑的各种动物统称为哺乳动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体型大小是不一的,大的超过数十米,而小的只有几十厘米!

上图是现代最大的蓝鲸体型与三个种类中体型最庞大的恐龙大小对比,从中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即使蓝鲸在上图上轮不到第一,那么也能在动物界中也能排到第二!来看具体数据:

1、蓝鲸

蓝鲸是现存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动物,最长可达33米,体重超过181吨!它的一条舌头就有2吨,头骨超过3吨,一个心脏超过500千克,全身血液总量达8吨!不过请不要看蓝鲸体型庞大,但它却以捕食磷虾和小鱼为食,偶尔也会包括鱿鱼!

2、易碎双腔龙

它地质史上存在过最长最重的恐龙,根据发掘的化石复原苹果,最大体重甚至比蓝鲸还要大。最大个体可达60-80米长,臀高10米,头高14-15米之间,体重最重超过220吨,和《侏罗纪公园》中的梁龙有一些近缘关系。

上图是人类和陆地最大动物-大象以及历史上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和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对比图,看可以看到在体型上可能蓝鲸与易碎双腔龙不分伯仲,但体长上易碎双腔龙直接秒杀蓝鲸!

二、为什么现在陆地上没有那么庞大体型的动物了?

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这些巨无霸恐龙都因白垩纪晚期的小行星撞击灭绝了!但这并没有解决疑问,为何三叠纪到白垩纪数亿年里可以存在如此庞大的体型,白垩纪后期却没有重新发展出这种动物,另外为什么陆地上的动物和海洋中的动物体型相差如此巨大?

1、为什么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可以存在那么大的动物?

其实如果要翻老账的话,我们应该把石炭纪也一起算进来,因为巨大生物体型非石炭纪莫属了,其翼展接近70厘米的蜻蜓,超过3米的蜈蚣和马陆,都是那个地质年代的特产!其实无他,主要是昆虫的呼吸器官比较特殊,氧气交换效率比较差,而高含氧量时代的昆虫体型变大是可以理解的!

在石炭纪之后,整个二叠纪一直到侏罗纪早期,地球的含氧量是比较低的,但从侏罗纪开始含氧量逐渐增加,甚至最高到了30%以上,比较接近石炭纪时代的含氧量!在这个条件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恐龙犹如神助,“内心”逐渐膨胀成为了可能!

侏罗纪时代到白垩纪时代,含氧量逐渐上升

当然另一个原因食物来源非常充足,茂密的森林,无数动物穿梭其中,根本无需为生存中最大的挑战-食物担心,因此恐龙时代是一个体型优势的时代,更大的体型意味着它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草食性还是肉食性!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下,生物体型膨胀成了必然选择!

2、为什么白垩纪后期陆地再无庞大体型的物种出现?

其实我们并不能如此肯定白垩纪后没有那么大体型的动物,只不过相对于易碎双腔龙,白垩纪之后的动物先得比较小而已!

比如6000万年前-5800万年前的泰坦蟒,平均深长超过12米,体重超过1吨!现存最大的亚马逊森蚺不过是它的零头而已!

大约3400万年到2300万年以前的巨犀,它是有史以来最大陆生的哺乳动物,全长5-12米,高度可达3—9米,体重可达20吨以上。

另15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26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时期的巨齿鲨,因其没有完整的化石,只能推测它可能超过20米,体重达70吨!

对比动物是霸王龙

但这些庞然大物都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为何会灭绝?无非是体型过于巨大的生物对于环境要求很高,热量需求非常大,一旦出现环境变化则难以适应,出现大规模灭绝是非常正常的!

三、为什么现在巨大的蓝鲸只能生活在海洋中?

蓝鲸是已经适应了海洋生存的哺乳动物,它已经无法回到陆地,因为它庞大的躯体比例下的骨骼与肌肉已经无法适应陆地生存,甚至搁浅就有可能会在成体重压迫各大内脏,肺部无法呼吸,最终窒息死亡,因此搁浅的蓝鲸即可能已经处在生死边缘,另外它的皮肤也不能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

搁浅死亡的蓝鲸,上图这头蓝鲸头部已经膨胀,原因是死亡后体内的甲烷气体导致身体膨胀,已经不需要救援,如果各位在海滩上碰到类似情况,请勿围观,以免爆炸伤人!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动物并非没有恐龙时代那么庞大,只是在海洋中,各位见到它们的机会就不多了,不过真按体型大小比,蓝鲸还是比不上史前的易碎双腔龙!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网络上有一种传言,认为恐龙的体型之所以巨大无比,是因为恐龙生活的时代氧气含量高,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地球上氧气含量最高的年代是石炭纪末期,当时氧气的含量占到了大气总比例的35%,但这个时候恐龙并未诞生,那么等到恐龙演化出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二叠纪末期,此时氧气的含量已经暴跌到只有12%。


所以恐龙是一种从低氧环境中进化而来的生物,而且在整个中生代时期,氧气的含量也维持在12%到%15之间,这个比例要低于今天21%的氧气含量。

所以动物的体型大小和氧气的含量关系有限,另外在地球上漫长的演化历史当中,最大的动物不是恐龙而是蓝鲸,蓝鲸的体型之所以如此巨大,和它所生存的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

蓝鲸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那个时候它们的体型都很小,等到它们进入海洋的时候,体型才开始慢慢变大,这是因为海洋环境允许它们演化出更大的体型。


举个例子好了,今天的一些鲸鱼一旦搁浅就会立刻死亡,这是因为它们的体型实在太大了,一旦和陆地进行接触,它们的骨骼肌肉根本无法承受,而海水的浮力就可以完美的解决体型增大而带来的问题。

另一个海洋中食物很多,大量的鳞虾足以让它们填饱肚子,所以动物的体型是否能进化的足够大,和它们所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氧气的含量或许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它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种植恒星


蓝鲸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动物,仅有极少数恐龙体型接近蓝鲸。而且恐龙也不都是能长几十米长现在地球上体型相当于某些恐龙的动物还是很多的

首先,恐龙是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体型有大有小,从身高不到1米的美颌龙,到体长50米左右的瑞氏普尔塔龙,种类数量有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地球上现在也还有很多体型相当于某些恐龙的动物,蓝鲸体型媲美最大的恐龙,鲸鲨(最长可以长到12米长)、大王乌贼(估算最长可以长到12-14米)相当于体型最大的霸王龙,大象也相当于一种蜥脚类恐龙,和狮子老虎乃至人类体型接近的恐龙也是有的,更别提海洋中还有虎鲸、长须鲸、抹香鲸等体积庞大的生物。较明显的区别是,目前地球陆地上已经没有了可以媲美大型恐龙的动物。但是地球上的恐龙不是一出现就有那么大的体型,恐龙的体型经历了漫长时期的演化,霸王龙曾经在地球上广泛分布,身高从相当于人类到十几米都有,我们熟知的电影中的那种霸王龙已经是体型最大的时候的了

不过也不能不承认,恐龙时代的陆地生物体型普遍要大一些,而那时候的哺乳动物体型却比较小,大约是由于相较于恐龙没有竞争优势,体型太大的话容易被恐龙捕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讲,恐龙体型普遍偏大,应该和当时的植物数量和种类有关,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固定充足的阳光能量,进而撑得起体型庞大、数量繁多的恐龙的能量需求,并且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量充足就给了恐龙在生存竞争中体型越长越大的优势,不管多大的体型,当时的植物数量和种类都可以承担,只要恐龙的骨骼肌肉系统可以承受(也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让生物长久地进化)。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恐龙的大量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有关,撞击引发的核子冬天使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变化,大多数恐龙不适应气候和食物的变化而灭绝,可见植物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它们是能量从环境流向生物的第一个环节,植物固定的能量影响着所有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和体型。

而如今的海洋中也生活着大量的体型庞大的动物,也和海洋的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有关,全球大气中氧气的大部分都来源于海洋,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构成了支撑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此外还可能和恐龙的体温调节方式有关,至今科学界也没搞明白恐龙到底是温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不同的体温调节方式消耗的能量不同,而冷血动物的体型就能在寿命内不断增长。


来看世界呀


地球上体重最重的恐龙为腕龙,成年后的腕龙体型长达25米,体重能达到40-60吨。(很多人以为腕龙体重有80吨左右,这其实是当时的古生物学家在计算腕龙体重时,不小心算错了一个数字,导致计算错误,实际上腕龙体重在40-60吨)

除了腕龙之外,其他恐龙的体重也大多介于1-20公吨之间,而现如今陆地上体重最大的非洲象,体重只有5.5至8吨,而普通的哺乳动物以及爬行动物,甚至连1吨也不到。和恐龙相比,现在的动物体型看起来格外迷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如此巨大呢?

其实,关于恐龙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巨大,科学家至今也没找到原因。主要是因为恐龙生活的年代和我们相距太远了,恐龙的生活习性以及作息规律人们掌握的实在是太少了。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还是根据恐龙的化石,以及对恐龙的研究,提出了几个恐龙之所以这么巨大的假说。

爬行动物从不停止生长假说

以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到达一定年龄后,骨骼会闭合,无论食物有多么充足,体型都不会生长。

而爬行动物有一个特征,就是永远不停止生长,即使成年之后,如果食物充足,环境适宜,那么它仍可以缓慢持续生长。恐龙就属于爬行动物。

但是,有科学家发现,恐龙的成长方式和爬行动物并不同,而是像哺乳动物一样成年之后就会自动停止生长,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巨温动物假说

爬行动物一般是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调节自身温度的机制,而是通过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变高时,冷血动物的体温也会随之上升,代谢率也会提高,当外界的体温变低时,冷血动物的体温也会随着下降,代谢率也会下降。

由于冷血动物不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去调节自己的体温,因此它们需要的能量更少,只需要同等体积恒温动物的1/3的能量就可以生存下来,因此它们也更容易继续足够的能量。

恒温动物则相反,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恒温动物都会通过消耗自身能量来维持自己的体温,因此,恒温动物消耗的能量更高。

那么,恐龙属于哪种动物呢?很遗憾,恐龙两者都不属于,恐龙属于巨温动物。

所谓巨温动物,就是指由于巨大的体型和脂肪,带来的一种温度效应。咱们常说“胖子怕热”,其实也是这个说法,只不过咱们恒温动物身上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因为巨大的体型,恐龙不需要自己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因此节省了大部分能量。

又因为是巨温型动物,因此恐龙的体温很高,体温高的生物,基础代谢也很高,而代谢能力又与生长能力有关,而鸟类的代谢能力是最快的,比如鸡,从出生到产蛋时间只需要短短120天。

一般认为,只有高代谢的动物,才能快速成长,后来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恐龙的骨骼研究发现,大多数恐龙的生长速度大于鳄鱼等爬行动物,但低于鸟类。

研究发现,变温动物是没有最大体型、的,也就是说它们终身都可以生长,比如乌龟。

而恒温动物和巨温动物是有最大体型的,因此恐龙和鸟类一样,有最大体型,只不过由于恐龙是巨温型动物,不需要消耗自己的能量来维持体温,还因为自身温度过高导致的代谢能力更高,因此恐龙的体型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大。

据《纽约时报》报道:

有科学家爱发现,霸王龙有一个快速生长期,生长速率非常高,每天大概能长4斤肉。这种暴发性的成长,使得霸王龙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庞大的身躯。

恐龙之所以变得巨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食物特别充足,恐龙也特别能吃,据统计,一个腕龙每天能吃1500公斤的树叶,而一只大象一天仅能吃150公斤的食物。如果恐龙活到今天,恐怕会因为食物短缺而灭亡。

为什么现在没有比恐龙巨大的动物

看完了恐龙之所以变得巨大的原因(目前只是假说),我们就来认真分析一下现在为什么没有比恐龙巨大的动物。

1:恐龙是巨温爬行类动物,现在主宰地球的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由于要消耗自身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同时也存在着一个身体上限,因此巨大的体型适应不了现在环境的需求,所以现在地球上大多数动物相比于恐龙来说体型较少(个别物种除外)

2:食物的短缺

当时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地球,导致地球上大多数生态被破坏,食物急剧减少,能活下来的都是体型微小的生物。后来地球在恢复期时,由于食物稀缺,因此在演化时能适应环境的也都是体型更小的生物,导致体型巨大的生物被自然选择淘汰了。

3:体型较大并不方便

腕龙虽然体型巨大,但有研究表明腕龙由于体重太重,导致行动缓慢,为了躲避天敌,腕龙会在有水的附近生活,借助水的浮力减轻体重的压力,同时也能够躲避食肉恐龙的追击。

而现在动物虽然体型更小,但更灵活,奔跑速度和敏捷性都比许多恐龙要快得多。而这些也是生存策略之一。

最后

其实大自然中的演化并不存在方向,只要能适应环境,就是赢家。在侏罗纪时代,恐龙演化出巨大的体型有助于捕食和躲避被捕食,但是如果地球能重启一次,或许侏罗纪的恐龙会演化出另一种生存方式来适应环境。

我们人类也一样,我们能演化出智力也是一种巧合,或许地球能重启一次,人类不一定会演化出智力,而是演化出了另一套生存法则。


钟铭聊科学


题主的这个问题有几个误解:

  1. 现在地球上仍然生活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蓝鲸,现在挖掘了那么多恐龙化石,但没有证据证明存在任何恐龙比蓝鲸大。(虽有少量的鱼龙化石暗示可能存在着巨型的鱼龙可能超过蓝鲸体型,仅仅是可能,但鱼龙并不是恐龙哈。鱼龙跟鳄鱼关系还近一点。)


  2. 不是地球上的动物长不大,而是那些本来可以活到今天的大型动物已经被人类灭绝了。例如猛犸、象鸟、乳齿象等等

  3. 恐龙也分很多种的,大型的小型的都有,所以又很多动物都比很多恐龙的体型大。


下面我们细细来看:


蓝鲸与恐龙的体型对比

实际上只有两种已知的恐龙物种能够与蓝鲸相提并论——阿根廷龙帕塔哥尼亚龙。阿根廷龙长达35米,重达80-100吨,生活在7000万年前。帕塔哥尼亚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恐龙,长37米,重达69吨。虽然长度帕塔哥尼亚龙可能略胜一筹,但蓝鲸的体重远超恐龙。


成年蓝鲸的体长达30-35米,重量则高达180吨。就重量而言,没有什么能比这种动物更重。蓝鲸绝对是有史以来最重的动物,但可能不是最长的。虽然比较陆地和水生动物的长度和重量有点不公平,因为水生动物受重力等自然力的影响相对陆地动物要小。


被人类灭绝的大型动物

仅仅自1970年以来,人类已经消灭了60%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而在现今活着的地球人出生之前,许多大型动物都被我们的祖先吃了,相关的一些研究包括:

  • 科学家对人类最初进入北美洲的计算机模拟显示,猛犸象、马科数个品种、巨型野牛和数十种其他大型食草动物都被人类驱逐至灭绝。

  • 另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则揭示了澳大利亚原住民造成的对澳洲物种的一次大规模灭绝。

  • 科学家们对于气候变化或人类狩猎是否导致12000至13000年前更新世末期30多种北美洲大型植食哺乳动物消失的有争议。这30多种已灭绝的大型食草动物包括猛犸象,哥伦比亚猛犸象;美国乳齿象; 雕齿兽;巨型野牛;和几种大地懒等。这些都是可以长到不少中型恐龙尺寸的史前巨兽。

上图: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群像。(很可能这些大型动物灭绝大部分都跟人类的猎杀有关)


所以,假如人类没有把它们赶尽杀绝的话,我们今天就还能看到很多动物能够长到非洲象的尺寸。



恐龙的体型非常多样化

我们来看看各种恐龙的体型对比,从小得像猫猫狗狗的,到大得可以比肩蓝鲸的都有。

(注意:并不是所有名称带“龙”字的都是恐龙,例如鱼龙,翼手龙就不是恐龙。)


那题主所说的“长不到恐龙那么大”到底是多大呢?


为什么大型动物都不见了

除了人类猎杀的粗线条因素之外,我们还可以来看看一些细微处的天然的逻辑;

  • 大型动物显眼,肉多,对于人类这种善于狩猎的物种来说,群体围猎大型动物比捕猎小型动物的成本要低得多。杀一只够整个部落吃好久,这也是规模经济。不懂动物保育的原始社会的人类怎可舍大求小?

  • 大型动物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竞争力在于强大天敌少,但不利因素则是食量大,单位生境区域面积能够支撑的个体数量少,不像小型动物以数量取胜。因此大型动物往往因为数量劣势,高强度猎杀之下,其种群可能快速萎缩至难以恢复的数量下限之下,很快形成灭绝。对于蓝鲸来说,如果不是广袤的海洋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食物,蓝鲸很难长这么大。

  • 大型动物生长时间和繁殖时间长,种群迭代缓慢,所以稍有不慎就“香火不继”了。例如:对于老鼠来说,灭掉全球的90%的老鼠也不至于导致其灭绝。但是如果灭掉90%的蓝鲸,那灭绝估计就是非常大的几率了。



总结

巨型物种能够长那么大,是生物的遗传特征决定的,其体型是漫长的进化历程所塑造。如果这些物种因为种群数量减退,无论是因环境原因还是因人类狩猎原因,无法延续足够的种群,那么就会导致灭绝。那么我们自然没法在当代见到这些“能够长得像恐龙那么大”的巨型物种了。

不过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生物与我们相伴。可是,人类仍然捕猎这些温和的巨型生物作为食物(日本恢复了商业捕鲸,仅仅是为了维持他们的文化传统,让人愤慨)。如此下去估计未来我们也见不到能长到那么大的动物了,悲哀!


小宇堂


这种说法不太准确,至少现在的蓝鲸在地球已知的生物史上(动物)体型可以排进前三名,大于大多数的恐龙体型。下边这张图片中就是人类(左下角)、亚洲象、易碎双腔龙和蓝鲸的对比图。总体来看易碎双腔龙是长于蓝鲸的,但是重量并不一定。



蓝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随着时间的发展从陆地上进化到海洋中四肢逐渐退化。迄今为止发现过最大的蓝鲸题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亚洲象或者几千个成年人的体重。蓝鲸的体重如此之大与之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一点关系,至少它不需要考虑支撑自己体重的问题,蓝鲸搁浅死亡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内脏受损,没有海水浮力的作用自然难以支撑庞大的身体。

易碎双腔龙根据古生物学家的预测体长在58米左右,而体重在180-220吨。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易碎双腔龙的体长约为40m,重量在80-100吨。如果是后边的数据,那么易碎双腔龙就需要让出最大动物的称号。图片中另外两种恐龙是阿根廷龙和帕塔哥尼亚龙,身长和体重都和蓝鲸有的一拼。

恐龙大家族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六千万年,体型从大到小都有,最小的恐龙甚至不到半米。我们知道在地球的生物史上有巨虫时代,也就是石炭纪距今3.59亿至2.99亿年前。这个时期的节肢动物体型都非常巨大,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当时的气候环境温暖、潮湿,使植物类大量生长,因此大气中氧气含量在一段时间内都是非常高的。这也是生物体型巨大的一方面原因。

由于地球环境的崩溃大量植物的死亡,一短时间内氧气含量创造了新低,大约在那之后恐龙家族开始诞生。因此富氧环境会导致生物体型变大,但这可能并不是恐龙家族体型巨大的主要原因。

生物的体型巨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大自然的资源足够支持生物体型的变大,既食物充足同时生存空间充足,其次动物体型变大并不会成为自身灭绝的原因。实际上人类的发展繁衍在地球上占据的资源与空间越来越大,地球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出现大量体型巨大的动物。况且在人类走出非洲的时候,走向世界各地的时候,已经“亲手”灭绝了很多种大型的动物。



而蓝鲸之所以体型巨大,是因为海洋资源较丰富,受人类影响总体来看并不大,有足够的资源支撑着大体型的动物,并且海洋中的环境也适合大体型动物的生存。可以简单地说只要人类文明一直如此在地球上发展扩张,其他动物是不会有大繁荣的机会的。也不会有足够的资源使体型变大。

而人类自己随着进化可能脑袋越来越大,但是体型变化并不会太明显。


科学黑洞


地球生命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庞然大物,而说起体型巨大的动物,我们往往都会想到恐龙,是的,从已经发掘出的化石情况来看,那些诸如阿根廷龙,易碎双腔龙、震龙等体型巨大的恐龙,体重大多都在50吨以上,体型长达二三十米,有的甚至能达到100吨以上,比如易碎双腔龙,体型甚至在50米左右,那么恐龙之外,就没有体型巨大的动物了吗?也不是的!如今蓝鲸的体型体重都不下于以前的恐龙。

蓝鲸的体长可达35米,体重可达150吨,有的生物学家甚至认为蓝鲸比以前最大的恐龙还大,因为巨型恐龙的化石很少,通常只发现了股骨或者脊椎骨,很难真正判断它们的真实体长和体重。



所以并非现代的动物长不到恐龙那么大,只是物种的进化方向不一样,蓝鲸体内并没有抑制生长的基因,所以它可以不断的长大,所以越老的蓝鲸往往体型越大,而且蓝鲸在海洋里生存,依靠水的浮力就可以自由活动,不用像陆地上的动物这样考虑地球引力带来的自身体重对腿部的压力,所以它的生长也可以是自由放任型的,它用巨大的嘴巴生吞鳞虾之类的小动物,滤出海水之后吞食下去,这样可以很好的获取蛋白质,脂肪等生长资料的来源,而且它的消化系统非常给力,因此它们也可以生长很快。



恐龙的个头之所以大都比较大,也正是因为它们大都没有抑制生长的基因,只是体型特别巨大的恐龙也大都是在水中生存的,其几十上百吨的身体也需要依靠水的浮力才能自由活动,所以生物的体型如果过大的话,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生存方面的限制,就是不利于动物们适应环境的,于是很多哺乳动物都进化出了抑制生长的基因,所以如今的大多数动物,都不像恐龙那么大了。


其实也并非所有的恐龙都体型巨大,有的恐龙个头也是很小的,有的甚至还没有人的巴掌大。我们都知道恐龙灭绝于6500万年前,但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如今的鸟类就是兽脚类恐龙的后裔,但是鸟类的体型就普遍比以前的恐龙小多了,而且也比恐龙更能适应环境,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它们进化出了翅膀,可以飞行中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再就是它们的身体不会无节制地生长,这可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如今地球的天空属于鸟类。


科普大世界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现在的地球环境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生物。

学过自然科学的人都知道,如果把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按照生物链的关系,恐龙的天敌恐怕就是其本身庞大的身躯,每时每刻都需要吸收巨大的能量或食物。

生物繁衍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早期地球生态完好,各种大型植物、动物等形成完备的生态系统,环境恶化、水质污染、等影响生物生长的因素基本没有。恐龙等大型生物在此种条件下生存,有足够多的食物来源。那时的环境适合大型生物的存在。

现在的地球环境正在向越来越糟糕的方向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加大,以及各种资源的肆意掠夺,地球早已不堪重负。

自然恢复的过程却又异常缓慢,“入不敷出”造成各种生态资源上的短缺,有些生物种族早已灭绝,而有些生物种族正在濒临灭绝的境地。

如果恐龙还存于现代,它究竟以什么样的食物为主要来源,满足它那庞大的身躯能量消耗?


一点科技工作室


这个问题有点片面,因为即使在现存的动物中也有大型动物,甚至有些动物的体型不比恐龙小。但是,从宏观上看,确实现在动物的平均体型比恐龙要小一些。那么,现存的与恐龙体型接近的动物有哪些呢?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点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霸王龙骨骼化石)

现存与恐龙体型大小相近的动物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恐龙的体型也有大小之分,比如最小的恐龙美颌龙体长仅有1米左右,体重还不足3公斤,而最大的恐龙地震龙身长可达40米,体重接近100吨。从已发现的恐龙化石看,最早的恐龙是生活在三叠纪中期(距今约2.3亿年前)的始盗龙,它的体长仅有1.5米左右。

三叠纪作为恐龙诞生的时期,恐龙体型大都比较小,到了侏罗纪属于恐龙发展的时期,一些大型恐龙开始出现,到了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恐龙以大型的恐龙为主。

现存大型的动物

虽然现代的动物大都体型中等,但是依然不乏一些大型的动物存在,而在大型动物中,海洋动物占了大部分。

① 蓝鲸。 蓝鲸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也是地球上生活过的体重最重的动物。蓝鲸属于哺乳纲鲸目鳁鲸科蓝鲸种,成年蓝鲸的身长在30米左右,体重在170吨左右。

②鲸鲨。与蓝鲸不同,鲸鲨是鱼类,它属于软骨鱼纲须鲨目鲸鲨科鲸鲨种。作为现存地球上体型最大的鱼类,成年鲸鲨体长最长可达20米,体重最重可达12吨。

③ 大象和长颈鹿。大象是现存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而长颈鹿则是现存陆地上身高最高的动物,成年大象的体长平均在7米左右,体重最重可达8吨;成年长颈鹿的平均身高在5米左右,体重平均在1.5吨左右。

相对于现在动物的种类来说,大型的动物确实比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恐龙时代的生物体型平均要小。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平均体型比恐龙要小呢?

01 环境

任何时期的生物都是环境下的产物,除了恐龙时代外,石炭纪的“巨虫时代”就有比现在昆虫要大的多的昆虫,比如巨型蜻蜓、古马陆、巨型蜘蛛等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是气候环境,无论是恐龙时代还是巨虫时代,气候都是温暖适宜的。第二是空气,在巨虫时代和恐龙时代,氧气的含量都比现在高很多(石炭纪氧气含量约占整个空气的35%,侏罗纪氧气含量30%而现在的氧气含量约为21%)

02 制约

在恐龙时代,恐龙是当时世界的“霸主”,它们掌握着一切资源,虽然恐龙之间存在竞争,但是相对来说,它们的食物占有率是相当大的。但是,现在的动物资源有限,并且大部分的资源都被人类利用,这也就制约了现在动物的体型。而事实也证明,体型越大对资源的需求量越高,但是这种动物也极容易灭绝,一旦资源变少就不能支持它们生存了。

总的来说,不同时期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物,无论生物的形态是什么样子的,都是为了适应当下的环境。而在现代,显然体型小一些更有利于生存。

总结

从恐龙时代结束后,地球上的大型生物就越来越少,而且几次的冰河时期更是让仅存的大型动物(猛犸象等)纷纷灭绝,最后留下了更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动物,它们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相对较小的体型对食物的需求也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