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启示录:一个宅心仁厚的乡宦,为何连遭横祸无力自救

其次,再来看看甄士隐家一连串灾祸的发生及其遭灾原因。

原文是:“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祸起”谐音)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甄士隐启示录:一个宅心仁厚的乡宦,为何连遭横祸无力自救

甄士隐与一僧 一道

阅后得知:除了火灾一事属天灾,可以避开不谈外,甄士隐的丢女和“投人不着”均属人祸,完全系由甄士隐的仁厚天性,不谙世道人心的险恶并缺少防范意识导致。比如说丢女事件:其实在一年前的元宵节时就曾有一僧一道对他作过暗示,说英莲是“累及爹娘之物”,要化她出家。当时他就心存疑惑......可是时隔一年,时过境迁,他不但全然忘记此事,还在元宵节夜晚让霍启一人带女儿出去看社火,显然不妥。究其原因,一是时间、场合不对,完全没考虑到安全隐患,给人贩子以可乘之机;二则对下人过于信赖,没想到把一个三岁幼女交到一个男仆手中本来就欠妥,是谓其一;其二是发生了丢女、火灾事件后,更不该把仅剩的一点儿家底——折变田地的银子交给岳父,“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 自己则置身其外,当甩手掌柜。结果是“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这时的甄士隐方“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但一切已晚,无力回天,于是乎当有一天他拄了拐杖到街前散心,遇到一个跛足道人口中念念有词地唱着《好了歌》时,他便迎上前去,为其作了解注后一同飘飘而去......

可以看出:此两件祸事均系他善良无度,对他人过度信赖,无防范意识所导致。同时也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宅心仁厚固然重要。但要想远离灾祸,还须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方能趋利避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甲辰本

百二十回和高本《红楼梦》

《红》海无涯,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