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六位皇帝,一辈子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却成了时代分水岭

清朝第六位皇帝就是道光帝,也被称为清宣宗,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旻宁,其父嘉庆帝,其子咸丰帝。

熟悉我国历史的都知道,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水岭,正是发生在道光帝的任上。

道光帝在任这些年励精图治、打击腐败,人送外号抠门皇帝。但正是因为西风东渐,时运使然,却必须面对大时代的大变局。

清朝第六位皇帝,一辈子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却成了时代分水岭

一、临危受命。

道光帝1820年接班嘉庆帝当皇帝,道光上任的时候,满清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从一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变成了年迈昏庸的老头,经过乾隆和嘉庆的折腾,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灾害频发,这些内因使得大清江山危机四伏。

更要命的是外因,鸦片战争就是在道光上任20周年的时候打响的,当时的满清已经是日落西山、日暮途穷。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帝没吃饱几年,很快就发现他老爸乾隆丢给儿子的是一个烂摊子。

清朝第六位皇帝,一辈子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却成了时代分水岭

由于缺乏理政能力,大规模反清起义遍地开花,官员腐败现象频出,他都无力扭转,最终的这副烂摊子在乘以系数后又接棒到道光帝手中。

二、励精图治。

道光接过的是个怎样的烂摊子呢?国库几乎就是空的,他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不想得过且过,让江山败在自己手里,于是要革除大清的积弊,让它重新焕发活力。

道光上任后首先是减轻农民负担,取消了有关农民婚丧嫁娶的不合理收费,减少了农产品的附加税,取消了农副产品方面的乱收费。

然后道光就大张旗鼓开始反腐,对于官员以权谋私的,公款吃喝的,公费旅游的,私用公报的,吃拿卡要的,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的严惩不贷。

清朝第六位皇帝,一辈子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却成了时代分水岭

不仅设立了举报制度,让贪官们人人自危,还不定期派钦差下去巡查,发现违法乱纪先宰后奏,严惩不贷。山西一个县令因为收受了犯人一斗米被免职,湖南一个官员袁定师因为给儿子大操大办婚事被降职。浙江县令丁某因为公款吃喝被开除职务。云南巡抚因为谎报灾情被降职。短短三年间,因为贪腐被免职、降职的官员达到400多名。

各州县建立了预算审核制度,超支部分一律从官员俸禄中扣除。各级驿站的招待费用也下调了百分之四十,无论哪一级官员下乡一律四菜一汤,每餐招待费不得超过一两银子。道光还对嘉庆留下的班子大调整,拿掉了几个劣迹斑斑的朝廷要员,提拔一批支持强力反腐的官员,朝廷风气焕然一新,民众拍手称快。

清朝第六位皇帝,一辈子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却成了时代分水岭

但对于道光反腐,各级官员表面上非常理解,大家私下里送这位内衣打补丁的皇帝一个外号:老抠皇帝。

三、回天无力。

道光的反腐短期得到了一些正直官员的支持,也受到了利益集团的阻挠。他们或消极怠工,或阳奉阴违,或变着花样继续大肆挥霍和中饱私囊。

因此道光的反腐是雷声大雨点小,无法持续下去;因为大清已经积重难返、病入膏肓,没有新鲜血液,也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大清,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得过且过。

道光纵然有三头六臂也回天无力,只能眼看大清国运一天天衰落。

道光帝前期,大清国库每年

勉强约有五百万两白银盈余,到了后期,无论怎样节省,每年就只剩下五十万两了。

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赔偿白银近两千万两,可谓是一下子拖垮了大清财政。

清朝第六位皇帝,一辈子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却成了时代分水岭

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封建王朝都亡在了吏治腐败上,但吊诡的是,下一个朝代都会重蹈覆辙,摆脱不了宿命,这也是才能平庸的道光帝所无力改变的历史循环。

生来彷徨,死也凄惶,缺乏雄才大略的道光帝,在面对这个剧变时代,注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没有人记得清他的作为,大家只会记得,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分水岭,甚至是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水岭,是在道光帝任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