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集大喜大悲、贤明昏庸于一身的封建帝王。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开元盛世”不仅是中国社会的最高峰,而且是世界封建社会繁盛的顶峰。后期,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致使奸臣当权,朝政昏暗,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由盛转衰,从此一蹶不振。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唐朝第六任皇帝,道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公元712至757年在位,唐玄宗以果敢行动扫除了长期笼罩宫中的女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代第二个极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他是一位有道明君。进入晚年,同一个玄宗皇帝,却因女宠误国、姑息养奸,发生安史之乱。唐王朝从顶峰上跌落下来,迅速衰落下去,唐玄宗又是一个误国昏君。尤其是他蒙难幸蜀,被儿子成亲废为太上皇,并在出逃途中,在护驾大臣兵谏的肋迫下,下令宠爱的杨贵妃自尽,使得这个爱情至上的大唐明君后半生充满悲剧色彩,最终郁郁寡欢而离世;唐玄宗兼备昏明于一身,他钟爱的杨贵妃也未参预朝政,但终致误国祸家,所以唐明皇成了一个最具引人深思的历史人物。李隆基幼时聪明伶俐,很得祖母武则天的喜爱,一岁半即被封为楚王。5岁时,武则天废唐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大周。9岁时,母亲窦氏即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乘武则天身患重病之时,发动政变,迫使武则天将皇位传于唐中宗。

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唐中宗即位之后,立韦后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而中宗为愚暗之主,政权渐渐掌握在韦后之手。可韦后并没有多少才能,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腐败不堪。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李隆基出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李隆基被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他更是厚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景龙四年(710年),韦后毒死中宗后,立时年16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李隆基乘此机会,发动政变,处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隆基因功封为皇太子。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由于她善弄权术,议政处事能力甚至超过睿宗,故而逐渐掌握朝政,当时的7位宰相,有4位是其心腹同党。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权势,太平公主阴谋废除太子李隆基,另立一位软弱无能、老实听话的人为太子。她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不少耳目,要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随时向她汇报。李隆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太平公主都了如指掌。她还在睿宗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们父子关系,没有主见的睿宗不由得有些怀疑太子。这时又有人上言,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召集大臣商议此事时,张说指出:“这一定是有人要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如果陛下令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谣言自然不攻自破。”睿宗觉得此言有理,遂于景云二年(711年)2月2日,命太子监国,由太子李隆基代行皇帝的某些职权。

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延和元年(712年),天空出现彗星,太平公主指使亲信向睿宗说:“从天象的变化看,皇太子要当天子了。”这本来是挑拨睿宗与太子的关系,可事与愿违,弄假成真。睿宗立即决定让位传德,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即位之后,太平公主的势力有增无减,他们甚至准备发兵攻打皇宫,处死玄宗。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玄宗立即决定抢先动手,先发制人。先天二年(713年)7月3日,玄宗指挥将士先后处死太平公主的党羽,赐公主自杀,这样就完全除去了心腹之患。事后,睿宗也完全交出权力,29岁的唐玄宗开始亲政。12月1日,大赦天下,改元“开元”。为了巩固皇权,不再发生祸变,唐玄宗采纳姚崇的建议,将政变功臣贬为州郡任刺史,诸王也令出长外州;同时整顿禁军,处死其首领王毛仲,组建北门四军,并设立由宦官高力士亲自指挥的飞龙禁军,保证了皇帝的安全。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取得了唐朝继贞观之治之后的又一大治时期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取得,与唐玄宗在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裁汰冗官,整顿吏治。针对当时官僚众多、国库开支庞大的现实,唐玄宗裁减冗官,十去其九;对于闲散衙门,也进行精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唐玄宗比较重视选拔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他所任用的几位宰相,如姚崇、宋、韩休、张九龄等人,皆为当时杰出的人才。对于地方官吏的选拔,唐玄宗也非常重视,开元四年(716年),他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黜退40多名不合格者,并追究吏部选人不当的责任,这就促进了吏治建设。唐玄宗勇于纳谏,知错即改。玄宗曾派人到江南一带捕捉水鸟,有人上谏,认为这样做妨碍农作,“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唐玄宗看到如此尖锐的言辞,不仅不怪罪,反而予以奖励,并立即停止捕捉水鸟。韩休的直言敢谏更是独树一帜,以至于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就担心被韩休知道后提意见。有一次玄宗对镜闷闷不乐,有人挑拨道:“韩休时常提意见,陛下您因而心情不好,人也消瘦了许多,何不将韩休贬逐呢?”唐玄宗叹道:“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开元年间,唐玄宗还采纳宰相宋的建议,恢复贞观年间曾实行过的谏官议政制度,鼓励他们直言进谏,无所回避。这样不仅使下情得以上达,而且防止和纠正了唐玄宗的不少过错。唐玄宗抑制奢靡,提倡节俭。开元二年(714年),为了向大臣们表示决心,唐玄宗下令将内宫贮藏的一些珠玉锦绣等堆在殿庭前焚毁,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珠玉锦绣,全国上下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织造锦绣珠绳,违者决杖一百。他还将皇宫里用不着的宫女遣送回家,禁止贵族骄奢纵欲,反对厚葬,在他的倡导之下,奢靡之风基本得到抑制,淳朴之风逐渐形成。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了增加劳动力,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强制还俗1万多人。唐玄宗还重视兴修水利,完善关中平原的灌溉系统,拆毁影响水道的水硝,老百姓大获其利。

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玄宗听从姚崇的建议,督促州县全力捕杀蝗虫,因而减轻了虫害。他还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等地大兴屯田,垦田面积达500万亩,解决了军队粮食供应的问题。由于当时均田制逐渐被破坏,土地兼并和逃亡现象严重,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派宇文融为劝农使到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经过几年的努力,共括出客户80余万,田亦称是,这样便大大地增加了国家所控制的编户数目,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税的收入。由于这些措施,玄宗统治初期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空前盛世。在“开元之治”年代出生的诗人杜甫曾描述当时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是,好景不长,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由明转昏,渐渐不能采纳大臣的谏诤,生活上奢靡日增,再也不提什么节俭了。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纳杨玉环为贵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不理朝政。在君主专制政体下,政治的好坏往往依赖于君主的个人品德,而君上圣明却又有意掩盖了人本身的缺点。在中国历史上,那些野心勃勃并在短时间内政绩显著的君主并不少见,但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下来的却微乎其微,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那些贤君明主的个人悲剧。把权力完全交与一人,而此人在统治初期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些巨大的历史赌注,在这场赌注中取胜的可能性极小。玄宗在位前后长达44年,这对历史来说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人来说却意味着整整一生。一个人能够终44年而保持本性不变,这是何等艰难,更何况是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能保持长治久安,而是在经历一段短暂的繁荣之后很快就衰落下去,被另一个王朝所取代。如此恶性循环,长期的战乱和频繁的朝代更替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每一朝代几乎都要经历一个阴盛阳衰的女性执政时期。这都是个人专制制度的本性使然。

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自然,我们不能将玄宗与昏庸无能的傀儡皇帝相提并论。但是,一个典型的专制君主可能具有的失足之处他都未能逃脱。一是骄傲自满。“开元之治”的成功冲昏了他的头脑,使他误以为天下已经太平无事,大功告成,唐王朝的江山可以延至万世,因而他在后期越来越疏远朝政,盲目听信奸邪小人的一面之辞。得到杨贵妃后,更是专事享乐,怠于朝政。正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的那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二是用人的失误。越是在一人专制的社会里,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权臣的作用就越是重要。他们一方面为君主出谋划策,代君主行使权力;一方面无形中监督君主的权力,防止君主的错误酿成大害。玄宗在位前后任用了34位宰相,其中最著名的有姚崇、宋、李林甫、杨国忠。姚崇和宋是唐朝的名相,并称为“姚宋”,《资治通鉴》有“唐朝贤相,前称房杜(房玄龄和杜如晦),后称姚宋”一说,两人对“开元之治”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玄宗对此两人亦倾心相待,每逢姚宋上朝时,玄宗即起身迎接,退朝时则送至门口。玄宗与姚宋关系密切,配合默契,使朝廷上下井然有序,生机盎然。即使后来李林甫、杨国忠做宰相时,君臣关系也远没有如此密切,只是玄宗无心理政事,任由他们为所欲为罢了。姚崇辞官后,举荐当时广州都督宋接任。《资治通鉴》称宋“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新唐书》说宋“刚正复过崇”。对专制君王来说,臣子的讳言决非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在一个决策水平非科学化的时代,臣子监督和纠正作用要远远大于他的出谋划策作用。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的后果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李林甫在玄宗时代居宰相之位达十九年之久,《资治通鉴》称他为“口有蜜,腹有剑”。他处世圆滑,八面玲珑,对玄宗投其所好,曲意奉承,而在争权斗争中心狠手辣,残酷无情。他一心只为讨好玄宗,很少顾及国家大事。他弄虚作假,使玄宗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正是在他当政时期,安禄山开始屯兵积粮,势力逐渐壮大起来,而玄宗对此毫无察觉。接任李林甫之位的杨国忠,完全是依仗杨贵妃受宠而得势,在政治上毫无作为,终于促使安禄山以诛杨为名而起兵反叛。

他统治的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

玄宗的第三个失误是沉溺于声色。作为中国历史鼎盛时期的唐朝帝国,女人与政治瓜葛成为其贯穿始终的主题,先是武后称帝,后有杨贵妃得宠,这是颇耐人寻味的问题。杨贵妃本是玄宗儿子寿王李瑁之妻,玄宗见后,为她的美色打动,立为贵妃。《旧唐书》形容杨贵妃“善歌舞,通音律”,智慧过人,富于缠绵之情。玄宗对其所好有求必应。杨贵妃爱吃荔枝,玄宗便兴师动众派人从四川将快要成熟的荔枝树连根带土挖出来,培植在大缸内,用船快速运往长安。贵妃能歌善舞,每当她舞《霓裳羽衣曲》时,玄宗常常亲自操鼓击节,立在一旁伴奏。历代文人雅客对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颇多描述,致使作为一国之君的地位渐渐被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掩盖了。当然,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故事自有其无可非议之处,玄宗迷恋贵妃决不可简单地以情欲需要来解释,而首先是感情和志趣上的情投意合。唐玄宗以一国之君的地位,独钟爱一人,而把三千佳丽抛之脑后,可见玄宗爱得何等执着。就玄宗个人来说,玄宗迷恋贵妃无可厚非。从历史事实来看,这种爱情带来的后果肯定是以文学形式被有意或无意地夸大了,贵妃本人也毫无染指朝政的欲望。但是,玄宗后期的转变,“开元之治”后的衰落,对杨贵妃的宠爱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后来,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日益增加,终至形影不离的地步,一日不见便寝食不安。玄宗先是不理朝政,继而抛弃了严禁后宫及外戚干政的戒律,任用杨贵妃的从兄杨国忠为宰相。杨国忠自恃是杨贵妃从兄,做起坏事来比李林甫的胆子更大。在昏君和奸相的长期统治下,国家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唐王朝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平卢(治营州,今辽宁锦州市西北)、范阳(治幽州,今北京)、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经过多年的准备后,率军于范阳发动叛乱。他们以奉密旨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挥师南下,很快攻下潼关,占领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杨国忠,迫使玄宗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最后逃到成都避难,太子李亨逃到朔方(治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肃宗。唐玄宗退居太上皇。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与洛阳之后,唐玄宗从成都回到长安。上元元年(760年),在唐肃宗的支持下,李辅国率兵幽禁太上皇唐玄宗于西内甘露殿。宝兴元年(762年)四月初五,唐玄宗在愧疚与愧恨中去世,享年78岁。唐玄宗是一个大喜大悲的封建帝王。他的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开元盛世”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而且也是世界封建社会繁盛的顶峰。但是安史之乱后,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由盛转衰,从此一厥不振。尽管如此,唐玄宗还是杰出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