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證明夏朝的存在?

金風C玉露一相逢


找不到夏 我想主要是方向沒找對 夏都應該在新鄉至濮陽的連線上 一左一右 厚厚的黃土層下面 商的起源之地在古商丘 大概在濮陽範縣之間 滅昆吾後再滅夏 昆吾在濮陽縣 原來有昆吾縣後來合併的濮陽縣了 從範縣濮陽原昆吾縣城劃條線 夏一定在起延長線上 背靠太行 面相黃河故道(從北京附近東折入海的河道)我敢說 掀開這一帶的黃土層 一定能找夏 大致範圍 新鄉以北 朝歌以南 濮陽以西 太行以東 包括菏澤的東明 鄄城 組織幾萬人拿五十米以上的洛陽鏟 在這十幾個縣的範圍內探測一下 比有收穫


玉樹臨風249419426


夏朝證明一、朝代歌。

香港版本的朝代歌,開頭為:“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蘇教版,開頭為:“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兩個版本的朝代歌都提到了虞夏,所以不只是夏朝存在,而夏朝前面還有一個虞朝也是存在的,虞朝後面的朝代就是夏朝。

證明二、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雖為民間傳說,但這也屬於口水歷史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代又一代人相傳的。

證明三、奚仲,夏朝車正大夫



奚仲本人先祖,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考,奚仲是夏禹時期的車正大夫,職掌車服諸事,“奚仲造車”,史書記載較多,《左 傳》,《荀子》、《說文解字》、《通志·氏族》及《綱鑑易知錄》等均有記載。據《滕縣誌》記載:“當夏禹之時封為薛,為禹掌車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以木為車蓋仍纘車正舊職,故後人亦稱奚仲造車。



”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研學家李學勤介紹說,根據記載,奚仲所造的“車”應該是具有一定技術標準,具有重大創新的馬車。經考證,中國先秦史學會、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一致認定:4000多年前的夏“車正”奚仲發明了馬車,是“造車鼻祖”。


據《左傳》記載,在公元前2250年夏朝初大禹時代,奚仲製造世界第一輛車,設有車架、車軸、車廂,為保持平衡,採用左、右兩個輪子。




有沒有夏朝存在兄弟姐妹的自己思考吧!


奚譽賢


要證明夏朝的存在或不存在只能寄希望於考古發掘有新發現,別無他途。所謂“夏商周斷代工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花錢買民族自豪感的笑話,是典型的裝模作樣自說自話,不可能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承認。一說要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承認,那些自豪感爆棚的“愛國者”不幹了,大叫中國的事情為什麼非要外國人承認不可?中華文明就是5000年,少一年都不行!其實你可以自說自話,國際學術界也從來沒有人和你抬槓。問題在於認定古文明的幾條標準(文字的使用、金屬冶煉技術的發明、工商業城市的出現、精神文化的啟蒙等)本來就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中國當然也可以另外建立一套標準,但你也不能強迫國際學術界承認你的“中國標準”。實際上,今天文理兩科的國際學術標準99%都是西方學者制定的,這些標準經過長時間反覆驗證被認為是合理的,所以才為世界各國所採用。至於夏朝存在與否,僅靠古文獻記載是不行的,畢竟最早提到夏的存世文獻也是西周時期的東西,距離傳說中的“夏朝”已有1000多年。古文獻記載只有在能夠與地下考古發掘新材料相互驗證時才有意義。我個人認為,作為一個朝代的夏朝是不存在的,而作為一個古老部族的夏族可能在商朝之前的遠古時代存在過。《詩經·商頌·長髮》中有“韋顧既伐,昆吾夏桀”的句子,把豕韋、顧(又作鼓)、昆吾、夏桀並列,作為湯建立商朝時征伐過的幾個較大的古老部族之一。《長髮》是商族祭祀遠祖時在音樂伴奏下吟唱的頌歌,是讚美遠祖商湯的詩篇,應該是可信的。有人以甲骨文中不見“夏”字否認“夏朝”的存在有一定的道理,但無法否認存在過夏部族。而且今天被學者釋讀出來的甲骨文只是所有被發現的甲骨文字的一小部分,不能斷定甲骨文中無“夏”字。其次夏既然只是商湯征伐過的眾多古老部族之一,商族祭祀祖先湯時也就沒有必要特別提到夏。把夏的地位提高到和商朝並列的是西周人,估計一是古夏族和周人關係密切,二是為了給“周革殷命”尋找合法性依據。


手機用戶73044349162


西方標準:物證。

物證包括文字和出土文物。夏朝必然是一個大型城邦,因此還需要遺址證明。目前物證上可能性最大的是三星堆,但沒有文字及城邦遺址等證明三星堆的文明情況,因此無從判斷。

東方標準:嘴炮。

史記提到夏朝,所以就存在夏朝。

實際上,在我研究中,夏朝並不在中國境內,應在今天兩伊區域,有興趣可看我頭條為什麼我們找不到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證據一文。


上古世界文明


夏朝為什麼不存在?

首先,如果文化自信,夏朝就必然存在。

第二、夏朝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長河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客觀上必然存在。其中,僅在當今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既有豐富的歷史文獻記載;又有黃帝時期(滎澤西山)都城遺址和(大河村)聚落仰韶文化遺址群;同時還有一定的科技冶煉(冶陶與冶金)成果,與一定的文字記事的載體文物。何況在長江流域和濟水流域與淮河流域,又絕對沒有夏朝的遺蹟?因此,夏朝為什麼不存在?

第三,證明夏朝存在與否,需要一個科學的態度。不僅需要一個科學的評判標準,同時還需要一定的科技水平與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因此,當前即使按照一定的標準(但不一定科學),尚不能完全證明其絕對存在的結論,但是也絕對沒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否認夏朝的存在。

綜上所述,夏朝是必然存在的。但是,科學的結論,需要一定的科學評判標準,還需要一定的科技能力與不斷探索實踐過程,尤其文化自信的科學態度很重要。


厚重鄭州


中華文明的起源是滿天星斗的。夏朝不管存在與否,但接近夏朝那個年代或早於夏朝的城市遺址在中國遍地開花。城市的出現才是文明的體現。甚至有些顛覆傳統認知。而這些遺址又有很高的傳承度。

從全國分佈的城市遺址可見,滿天星的文明。

(因為太多遺址這裡只說大於40萬平米的城市遺址,按照距今年代排列):

1、陝西西安楊官寨遺址(5700年,遺址面積100萬平米)。

2、陝西姜城堡遺址(5500年,遺址面積50萬平米)。

3、安徽凌家灘遺址(5200年,遺址面積160萬平米)。

4、良渚遺址(5000年,遺址面積290萬平米)。

5、四川寶墩古城遺址(5000年、遺址面積60萬平米)。

6、湖北石家河遺址(4700年,遺址面積120萬平米。)。

7、山西陶寺遺址(4500年,遺址面積280萬平米)。

8、陝西蘆山峁遺址(4500年,遺址面積200萬平米)。

9、陝西寨山石城遺址(4500年,遺址面積100萬平米)。

10、陝西石峁遺址(4300年,遺址面積425萬平米)、

11、陝西石峁衛星城“寨茆梁”遺址(4300年,遺址面積200萬平米)。

12、四川魚鳧古城遺址(4000年、遺址面積40萬平米)。

13、河南新砦遺址(3800年,遺址面積100萬平米)。

14、河南二里頭遺址(3700年,遺址面積300萬平米)。

15、河南大師姑遺址(3700年,遺址面積50萬平米。)、

16、四川三星堆古城遺址(3600年,遺址面積300萬平米)。

不夠完整,歡迎補充。











親爹親爹


十多年前我就發貼否認中華文明在中原的說法,肯定良渚文明才是中華文明發源正統,結果被各大網站封了十幾個號。地域利益把民族文明發源作為一個自己符號,一直在歪曲左右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中華黃河,北方文明證據在那呢?歷史是要以考古證據說確定的,那些專家們沒證據整天瞎扯,胡吹抬高中原倭化江南諸省,典型的自卑意淫。也怪不了世界學術界會認為;中國華文明是外來西方人傳入的誤解。

石器時代文化與文明起源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非洲黑人,澳洲等地方土著人也有自己幾千年的自己文化傳承,但從沒有他們文明發源這說法。就算是中華土著文化最早也不是中原北方,南方浙江,湖南,廣西等地發現的古人種植水稻有一萬二千多年,但這隻能是古人部落文化,能算文明發明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方產玉,但只是生活用品,裝飾品,玩具類,這與江南良渚同時代把玉作為精神信仰,及身份,祭祀文化高度,這是同一個概念嗎?國內一些專家們連這常識也不懂嗎,一直刻意混淆只能說明是個人情感目的主導嚴肅的文化研究方向。

談文明發源,首先要尊重考古與文明傳承證據,用事實說話。 世界學術界承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是”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其後的”良渚文明”有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證明這種文明的傳承!”

中華文明靈魂核心的代表,水稻,絲調,茶葉,文字,磁器,青銅器,玉文化,龍文化等等,那個發源在黃河流域了?全圍繞在江南杭州周邊地區,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谷歌,百度等搜索上找,”大英百科”唯一有記錄的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2013年在浙江平湖發現的”良渚文字”距今5000多年。

7000多年前浙江”馬家浜人”就大規模人工種植水稻了,4500多年前的”炎帝”是如何教比他早3000年的祖先農耕的?先入為主的“北方中原發源說"更多的是主觀先定位,然後再找證據,近代中國找了百年,有的只是否認北方中原這一說法不可信的證據。

我說的這些全是有據可查的,中原文明說的磚家們卻視而不見。中原人炎帝圖騰是牛,黃帝圖騰是熊,蚩尤的圖騰是牛鳥,只有百越的圖騰崇拜的是龍!龍居大海。中原小池塘也是海的概念?連龍的發源也會睜眼說瞎,太可笑了。


鶴林雨露3


一種現象,世界各個民族遠古時期的歷史,大多數是後人以神話、傳說等方式傳承下來。即使出土或發現的文字等記載,也與當時的年代相距很遠,並不能充分證明。真正能夠確認其存在的,是用科學技術測定所發現或找到與傳說相符的實物證據。


一個退休老人


重點是發現夏代文字、夏代禮器和夏代都城。書本上的東西說破天也是不能做數的


ENED


我覺得柏楊老先生說的有道理 每個民族的歷史 都是由神話時代 傳說時代 半信史時代 信史時代 夏朝屬於半信史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