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你知道嗎,功成名就的人也會自己輕視自己。

比如被譽為“天使之化身”的奧黛麗·赫本,她就曾多次公開說過:“我一點也不美,我的腳太大了,脖子上還有傷疤,內心裡一直覺得自己是隻醜小鴨。”

在心理學上,這種自己輕視自己的現象,被稱為低自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卑。

對自卑的人來說,比受人輕視更難受的,是自己輕視自己。他們要麼自怨自艾,要麼自吹自擂,多半還有暴飲暴食的壞習慣和暴躁易怒的糟脾氣。

既然連奧黛麗·赫本這種集財富、美貌、優雅、智慧於一身的女神,都會深深自卑,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可見就算一個人廣受歡迎,他也卻未必能愛自己。

這就是《克服低自尊》這本書的意義所在:它的作者——心理學家梅勒妮•芬內爾教授,希望憑藉本書來幫助自卑的人——也叫低自尊者,找回內心的寧靜,學會熱愛真實的自我。

梅勒妮•芬內爾教授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她的這本《克服低自尊》使用廣受認可的“認知療法”,手把手地教我們使用書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使每一位自卑的讀者都能幫助到自己。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低自尊最常見的來源

  • 頻繁的否定

指的是你年少時遭到的忽視、懲罰和虐待,主要來源於原生家庭。這些經歷會並影響你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張愛玲,小時候就常遭父親毆打,被繼母虐待。成年後,張愛玲拿辛苦賺來的稿費供胡蘭成揮霍,還覺得“愛一個人,就會為了他而卑微到塵埃裡去”,卻不知這正是她低自尊的寫照。

  • 沒有歸屬感

人年少時會非常在意同齡人的看法,一旦不被接納,就會影響到自尊。

2001年美國外科醫生聯盟發表的報告中就指出:在美國,出現過嚴重的抑鬱或者暴力傾向的青少年裡,超過八成都受到過同齡人的排擠。在自尊評測中,這些青少年的自尊水平都低得可怕。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 校園霸凌

受到欺凌傷害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恥辱感,自尊水平不斷降低。

有一項針對11個國家、5000 多名青少年的調查顯示,遭到欺凌的人當中,將近一半人都會得抑鬱症。

  • 家庭貧窮

貧窮家庭的孩子會在同齡人面前相形見絀,封閉自己。一些不懷好意的鄰居也會歧視和欺凌這樣的孩子。換句話說,貧窮家庭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被父母忽視、找不到歸屬感、並遭到欺凌。

  • 創傷性事件

這是人在成年以後變得低自尊的主要原因。

包括婚姻中的暴力和虐待,職場上的恐嚇和欺凌,長期的經濟困窘,或者隱私被公開等。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低自尊有哪些影響

  • 低自尊會干擾你的行為

讓你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害怕向他人求助,逃避困難和責任。

  • 低自尊會影響你的情緒

讓你沮喪、羞愧、焦慮。

這些負面情緒又會進一步影響你的健康,讓你抑鬱、狂躁,甚至讓你酗酒或成癮。

  • 低自尊會毀掉你的親密關係:

由於自卑,所以你在維繫友誼或者親密關係時候也會變得敏感,搞得彼此都疲憊不堪,很可能因此分手。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低自尊的機制

低自尊並不是一種孤立的心態,而更像是一套系統,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打破生活規則,激活核心論斷,引發焦慮思維。

  • 核心論斷

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常見的有:我不招人喜歡、我真沒用、我是個廢物等等。

這些核心論斷都有兩個共同點:

第一是自動尋找證明自己缺點的證據。比如照鏡子的時候覺得眼睛太小、鼻子太大,和人打交道的時候又覺得自己笨手笨腳。反正你的注意力總是會自動聚焦到缺點上。

第二是把一切不好的結果都歸因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人欺負你,明明是對方的錯,你卻會責怪自己太軟弱、不招人喜歡。

  • 生活規則

生活規則指的是你根據核心論斷制定的為人處世的原則。

比如你的核心論斷是“我不招人喜歡”,那你的生活規則就會是“儘量少去社交”;如果你的核心論斷是“我很笨”,那你的生活規則就會是“我永遠不要去挑戰新事物”。生活規則會帶給你表面上的安全感。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 焦慮思維

焦慮思維都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以偏概全,具體則表現在2個方面:

第一是過高估計壞事發生的概率。比如你覺得自己不招人喜歡,所以很少會向別人求助,因為你覺得求助後一定會遭遇拒絕。但事實是,就算是對陌生人,人們也願意在力所能及的時候伸出援手。

第二是過高估計後果的糟糕程度。比如你一聽到別人談論你的名字就會疑心疑鬼,覺得他們在背後說你的壞話。其實被人談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根本沒那麼糟糕。

  • 運作機制

核心論斷、生活規則、焦慮思維維持低自尊運作的機制:

先是生活規則被打破。比如你的生活規則是“遠離社交”,那麼當你硬著頭皮去參加同學聚會時,就會打破你的生活規則。你會很害怕有老同學不識趣地問你做什麼工作、賺多少錢。

接著是核心論斷被激活,也就是類似於“我一事無成、沒人會喜歡我”的這種念頭,就被激活了。

最後是焦慮思維被啟動。這時候你會把事情往最壞的結果上去想。會責怪自己為什麼要來參加同學聚會,覺得臉紅、渾身不自在、說話結結巴巴。甚至直到聚會結束,你還是會不斷回憶自己有沒有出醜。

以上就是低自尊運作的機制,它們每發生一次,就會加固你的低自尊一次。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如何走出低自尊

  • 調整焦慮思維

有兩個具體的方法:

第一是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特長。

作者給出了幾個發現優點的角度,它們是:你最喜歡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你掌握了那些技能?別人曾經怎樣誇獎過你?別人的哪些缺點是你沒有的?你可以從這些角度去發現自己的優點,重新評價自己。

第二是客觀評估後果的嚴重程度。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把你對後果的預測寫到紙上,然後問問自己:這是客觀的還是悲觀的。

比如你覺得自己不管做什麼都不如別人,那你不妨在紙上寫下這一條,然後問問自己,有沒有人曾誇過你。你就能發現你並非一無是處。

  • 調整核心論斷

你要從過往的經歷中找到那些支持核心論斷的證據來加以反省。

有三種切入的角度:你身體上的缺陷;你過去的錯誤和失敗;別人對你的負面評價。

第一,根據身體上的缺陷評價自己公平嗎?

比如因為個子矮就否定自己公平嗎?畢竟每個人都會有不足,據說拿破崙的個子也很矮呢。

第二,根據你過去的錯誤和失敗評判自己公平嗎?

自卑的人都喜歡把他們做的事和他們是誰混為一談。一件事做得不好,他們就覺得是自己不夠好,如果比你工作做得好的人就一定是個好人,你還會認同嗎?

第三,別人的評價有沒有其它的原因?

比如一個人討厭你,並不一定就是你的問題,有可能是他在嫉妒你呀。

當你從這三個角度思考的時候,你錯誤的核心論斷在邏輯上就會土崩瓦解。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 調整生活規則

前面我們說過,生活規則是我們為了保護自尊而採取的一種手段,換句話說,我們一定會從生活規則中得到好處,所以反省生活規則時最重要的,就是看看你從中得到的好處是否值得。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生活規則是“真情流露是軟弱的象徵”,那他就會一直壓抑真實的情感,這種人在職場上通常很強勢,在家裡也分外理性,他從這個生活規則裡得到的好處是別人都會誇讚他能力強,這樣就能隱藏他低自尊的真相。

但由於從不流露真情,他也交不到知心朋友,身邊的人雖然尊重他,卻無法瞭解他,也很難去愛他。也就是說,孤獨其實是他隱藏低自尊的代價,而我們都知道,長期孤獨的人容易罹患各種精神疾病,這實在是得不償失。

懂得了如何反省生活規則之後,改變生活規則的方法就呼之欲出了:找到更有益、更靈活的新規則

比如可以把“真情流露是軟弱的象徵”這種規則換成“真情流露能讓我有更多的人情味”,然後試著實踐一兩個星期,去和親友聊聊從不示人的心裡話,看看能帶來哪些改變。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新規則的過程,是一個需要不斷適應的過程,所以要有合理的預期,不能幻想一蹴而就。

自卑、內向、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心理學教你和自卑說再見

獲得幸福和獲得成功的路並不相同。成功是為了他人的認可,幸福卻必需得到自身的認可。而低自尊,或者說自卑,正是我們追尋幸福的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所以低自尊從來就不是一件小事,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離幸福更近一步。當你有一天回首往事的時候,能自豪地說:“雖然我曾懷疑過自己,但我很慶幸沒有浪費這一生。”

我是驢小祺,分享心理學和成長乾貨,喜歡的話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