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勸一個不聽話調皮的孩子不要跟自己的孩子玩,已經影響自己孩子學習了?

好好笑369


我覺得玩就玩吧,小朋友們一起玩只要開心就好,那些悶小孩只曉得玩手機的小孩,就算了,雖然聽話,但是這樣影響可能更不好吧


做夢想要醒


看到了這個問題的時候,讓我又回想起了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

因為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所以親戚都不讓他的孩子和我一起玩,那個時候她的孩子成績確實比我好。

但是幾年以後,中考我超過了取分線三十分,他的孩子沒有上高中去了技校。

現在,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也是在一所一本學校,而她的孩子在外面打工。

其實說了那麼多,我覺得對於這種問題您不應該只去看到那個調皮的孩子。

您更應該注意到的是你的孩子,他為什麼會和調皮的孩子一起玩?

如果他並不是這樣一個調皮的人那麼這個調皮的孩子為什麼會在那麼多人裡面選擇了你的孩子。

就像我初中的時候,一個家長一直讓他的孩子不要和我們在一起玩,因為在他眼裡,我們就是壞學生。

我們抽菸,不務正業。

但是他的孩子呢?並不是什麼好人,相反很多壞事都是他牽的頭,他帶著我們一起做的。

但是,他的家長就是認為他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而我們就是壞學生。

他的孩子就是一個寶貝,而我們就是汙穢。

其實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恰恰相反,他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比我們這些他眼裡的“汙穢”還要更加的“汙穢”

說了那麼多,並不是說你的孩子有多麼的不好,只是覺得孩子交友有問題,你不能單純的去怪罪他的朋友。

你也應該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也應該從自己的孩子這一方面入手。

而不是怪罪別人,沒準是你的孩子去招惹別人,而不是別人主動貼上來的。


三巷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他們性格相同,有共同的興趣點,自然會玩在一起。我外甥女上三年級,上次跟我說她的同桌上課的時候總是跟她說話,影響她聽課,讓她很煩。這樣的情況下,她自然不會喜歡跟這個同桌玩。

雖然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都想讓孩子交有益的朋友,但孩子的朋友家長強行去拆散,也會傷感情,所以應該去引導他們轉移興趣,讓他和他的小夥伴把興趣轉移到有益的事情上,那它們也就成為有益的朋友了。



人參果果


我家孩子的好朋友倒數第二,我家除了語文不什好數學英語都很好。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友誼。很多家長不讓跟那娃玩,我家從一年級玩到五年級了。我覺得既然他們能成為朋友,除了學習肯定有別的愛好,要不你不說他們也玩不長久。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人生不光學習。


chenziren


我覺得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去跟那個不聽話又調皮的孩子玩才對,因為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自己。前幾天我兒子同學跟他借書,說好的放學還,放學後又說明天還,明天又說後天還,一直一週也沒還。後來告訴老師,老師讓他還,還是不還,一直拖到第二次告訴老師後的第三天才還。我告訴孩子以後在借書或者其他東西給他,那就不是一本書的問題,那就是你腦子不夠用了[呲牙]就是如圖這本



吉祥如意007


大孩子在家學習,大人把小孩子領出去玩,讓大孩子有個安靜的學習時間,待大孩子學習任務完成後再回家讓兩孩子玩,光靠說服是很難的,我女兒也兩孩子,大的學習,小的沒人玩不停的進去影響,說不聽要有陪伴裡,有人陪就行了。


青山綠水147516849


別人家的孩子調皮不聽話,還經常跟自己家的孩子一起玩,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為了幫助孩子學習,我們家長也城廂發深入思考,明確根本與方向。

孟母三遷,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

孟子的母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為了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遷移家的住所。孟子與母親兩人孤兒寡母,連搬三次家,這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事情,但是孟母能為孩子的成長,下定決心克服困難,真心令人敬佩不已。

以孟母三遷的角度來對應孩子與不聽話調皮的孩子一起玩的事情,那可以選擇換一個環境的方式。這就需要父母在周圍找一找,看看有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有就可以給孩子辦理轉學的方式。

但是,從孟母三遷的故事中,我們確實明白孩子的學習環境很重要,但我們更要看到孩子母親的決心更重要。所以,孩子的成長,選擇環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長對孩子的引導。

岳母刺字:精忠報國

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心中有正氣,對孩子也是嚴厲要求。有一次,岳飛的幾個結拜兄弟因為沒有飯吃,約岳飛一起攔路搶劫,但是岳飛不但不去,反而勸阻他們“謀財害命的事情萬萬不能做”。因此事,岳飛的母親認為兒子做得對“人窮志不窮”。後來,岳飛投戎從軍抗擊金人,臨走前請母親在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

一位明事理的母親,對孩子嚴格要求,才能教育出在兄弟朋友準備做壞事之時,能經受住誘惑的考驗,端正己心。而且在岳飛被捕之後,寧願面對死亡,也不願意為後來人做出錯誤的示範!

所以,我們不僅要認識到孩子的教育環境很重要,我們更要看到環境背後是父母的人品修養,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更重要。

勸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我們舉出這兩個故事,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想告訴我們家長,孩子與誰玩在一起,重點不是別的孩子怎麼樣,而是對自己的孩子嚴格要求。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管理疏忽,要求寬泛,那孩子與別人玩在一起也是比較常見的事情。這時候去勸別的孩子不要跟自己孩子一起玩,這是非常不妥當的。

但是,我們可以告誡別的孩子做人做事要有目標,集中精力把自己當前階段該乾的事情做好,其他不必說太多。

對於我們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嚴格管教,違反原則的問題一定要當機立斷,讓孩子清楚自己的目標,併為目標而努力。

結束語

當自己的孩子遇上貪玩、調皮的同學,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引導孩子對朋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要行得正、坐得端,這樣的朋友才值得深交。別人的孩子我們只能勸一勸,要管教卻有一些困難,還是要靠孩子的父母來好好引導。

我是@童教雷鳴 ,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記憶力、思維力等學習能力,歡迎關注!

童教雷鳴


去勸一個調皮的孩子,不要跟自己的孩子玩兒,這樣的事情我做不到,因為這是一種傷害,傷害了那個孩子的自尊心。

況且不讓自己的孩子與調皮的孩子接觸,這本身就是一種歧視,會無形中將這種思想傳遞給自己的孩子,不利於孩子心態的健康發展。

如果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跟那個調皮的孩子學壞,那麼就要想各種法子避開。但這得是在兩個孩子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或出去旅遊一段時間,或到親朋家住一些日子,讓兩個孩子的親密度漸漸的淡化。

如果那個調皮的孩子來敲門,那麼就要以自已的孩子正在寫作業為理由很和氣的拒絕,而不要粗暴的攆走。因為孩子現在的玩伴就是將來回憶中的發小呀。

如果兩個孩子好的很是難解難分,那麼就要花費家點時間和精力,帶著兩個孩子或者連同那孩子的家長去逛逛書店,逛逛遊樂園,或者去郊遊。

通過近距離的接觸,讓孩子對你產生好感,好感也等於信任,有了信任感才可以勸說,才可以影響,才可以改變那個調皮的孩子。

正確的引導很重要,與其擔心自已的孩子會被調皮的孩子帶壞,不如通過自已的孩子將對方引向正確的成長道路。

其實調皮就說明那個孩子的思維很或躍,沒準兒這活躍的思維正是你的孩子所欠缺的。相互學習更利於孩子成長。


楓葉173


怎樣勸一個不聽話調皮的孩子,不要跟自己的孩子玩,已經影響到他的學習了!

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就有毛病,一個調皮的孩子都是比較聰明的,反應能力是比較強的。如果他不帶你的孩子去偷搶盜,那麼他就是一個好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跟他在一起,就只會有益無害。

試想一下,哪一個成名的大人物。小的時候不調皮?哪一個出名的大老闆,都會很聽父母的話?哪一個書呆子會很有前途?

不久以前,你們可曾聽說?一個北大的研究生畢業4年了。最後卻餓死在爛尾樓房裡面。這說明了什麼呢?

玩,一定要跟他多交往,只要自己把握好時間就行。把學習時間和玩的時間分開。讓自己的孩子多一點應變能力。多一點社交能力。如何你的孩子變得比較活潑調皮了,你還得謝謝他呢。

祝願朋友的孩子們像;大鵬展翅高飛……

不知道有多少位朋友認同我的這些想法呢?😊😊😊請朋友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吧。💪💪💪💪


紫色楓林樂


關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第一,這個孩子可能是個有創造力思維的孩子

你認為這個孩子是一個不聽話調皮的孩子,所以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玩兒,因為它影響了你孩子的學習。

我認為不聽話頑皮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個很有創造力、生活主動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在家長和老師面前,經常表現出不聽話的現象。因為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常常不被老師和家長喜歡。

如果這個孩子屬於這樣一個情況,我認為沒有必要和這樣的孩子斷絕聯繫,說不定你的孩子和他繼續接觸以後在在思想方法上,也形成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呢,是一件好事 。


第二,既然你的孩子和他的孩子能夠有交往,說明他們是有共同點的 。

俗話說同聲相契,同氣相求。來玩的來就是。說明他們在興趣愛好和志趣上是相同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遇到這樣的小朋友,應該繼續交往下去,不要破壞了他們兩個人的友誼。

第三,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堅持認為那個小朋友不應該和你的孩子交往,你的重點也不應該放在勸說別人孩子的身上,因為你沒有這個權利。

你應該和自己的孩子說不要和這個小朋友玩,因為媽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你有這個權利教育你的孩子。

孩子接受了你的意見,也許就會和他斷絕了交往 。

孩子生活在社會當中,他會和各種各樣的人去交往,家長應該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在這個交往中他自己去甄別 。



作為家長給孩子把好這個關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斷定和他交往的孩子具備不好的品質,那就果斷的採取措施。

我們知道歷史上孟母三遷的故事吧,孟母就是因為要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脫離壞環境影響,寧可搬家也要解決這個問題。

可見環境對孩子成長的極端重要性。 贊成你重視孩子交往的問題。不贊成你去勸說別人的孩子離開你的孩子。

祝你的孩子能夠順利的成長。

我是寧老師 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