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乙肝病人,都是如何变成"肝癌"的?

医学每天看


我国是乙肝大国,大部分患者为母婴传播感染上的乙肝病毒,而且迄今为止乙肝不能完全根治,所以乙肝容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尤其是中年患者,总是担心自己乙肝会不会加重,走向“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那么,乙肝是如何让一步步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呢?

一、慢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阶段又分为四个时期:免疫耐受期、清除期、低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尤其是处于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时,病情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免疫耐受期和低复制期病情稳定,此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段,合理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就能降低病毒活跃性。

二、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情反复发作,给肝脏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慢慢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又分为代偿期和非代偿期。当处于代偿期时,病情相对较稳定而且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科学规范的治疗就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当处于失代偿期时,病情严重,而且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性脑病、肝腹水或者肝肾综合征等,治疗难度加大而且会危及生命。

三、肝癌

进一步发展就会进入肝癌的阶段,其中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有关,乙肝病毒数量决定了肝癌的发生率,另外,转氨酶水平、年龄、有肝癌家族史也会诱发肝癌。

哪些行为会促使乙肝发展为肝癌

许多乙肝患者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就认为不需要进行治疗,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多乙肝患者就是因为这样放任不管,慢慢发展成了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对于乙肝患者,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建议乙肝患者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身体情况。

2. 饮食结构不合理

很多乙肝患者饮食结构上不注意,经常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肝脏损伤加重,肝功能逐渐下降,也容易诱发肝癌。

3. 经常大量饮酒

乙肝患者如果经常大量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损害,最终可能诱发肝癌的发生。

一旦患有肝炎,一定要始终预防肝癌的发生,尤其是避免上述行为,身体如果出现任何不适,都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早检查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关注肝病医生田飞,了解更多肝病知识!

肝病医生田飞


肝癌,被称之为"癌中之王"。

因早期病情不易被察觉,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的地步。

肝癌因"恶性度高、病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而让人们"闻风丧胆"。在确诊肝癌后,生存的时间仅为6个月。

因此,肝病早期应及时了解,控制。

曲先生今年38岁,早在几年前查出小三阳,就再也没有碰过烟酒。

并且每年都会定期检查2-3次,好在每次去检查时,病情并没有恶化。

最近几年国家开发二胎政策,想着在要一个小孩儿,加上老大已经上学了,也乖巧懂事,再生一个好给他做个伴儿。

自从老婆怀孕后,曲先生是越来越忙,经常性的熬夜,有时候可以连着2-3天不着家门。

最近一段时间,曲先生感觉到身体异常的疲乏,无精打采的,身体也因此消瘦了不少。

一个月前,曲先生胸前出现一些"小红点",不痛不痒,也就没在意,到后来手掌也开始泛红,并且体重直线下降。

两人比较担心,于是抽出时间去医院检查。结果不成想,最终确诊为肝癌。

提醒:这4类人,身上若有"2红1黄",早查肝CT

第一类:长期嗜酒者

众所周知,喝酒伤肝,只是有时"无可奈何"。

酒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级致癌物"。

数据显示,长期饮酒者,约有75%的人会出现脂肪肝,40%的人会出现酒精性肝炎,8%-29%的人会出现肝硬化。

长期间下去,随着病情的发展,极有可能为肝癌。

因此,不要喝酒,也不要再酒桌上劝酒。

第二类:肝炎者

"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脏病变三部曲。

数据显示,患有乙肝肝炎的患者,33.33%会发展为肝硬化。

且,患有肝硬化的患者,确诊为肝癌的几率也为33.33%。

因此,对于肝炎患者,无论是乙肝、丙肝都需要提高警惕。

第三类:不良习惯者

生闷气,也是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从而诱发肝癌的出现。

长期压力过大,处于一个较为抑郁的环境下,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容易诱发肝病,增加肝癌的几率。

睡眠不足,肝脏得不到充足的休息,会影响到解毒以及修复,造成肝脏不堪重负。

第四类:过于节俭者

生活中饮食上过于节俭,可能会导致摄入体内部分"黄曲霉毒素"。

临床显示,诸多肝癌患者是由于感染了黄曲霉毒素所致。

摄入体内1mg可直接刺激肝脏病变,摄入体内20mg可导致一位重74kg的成年男性死亡。

且,黄曲霉毒素常见于发霉的食物中,如:变苦的坚果、发霉的农产品、过期的食用油、菜板、筷子、洗碗布等处。

因此,日常一定要远离此类东西,减少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机会。

身上若有"2红1黄",早查肝CT

"2红"

1、长"红痣"

身体上若出现"蜘蛛痣"以及"血痣",需要警惕肝脏病变。

数据显示,85%的肝病患者,身体会出现蜘蛛痣,其中,30%为肝硬化。

血痣的出现,是提醒脂肪痰湿的积滞,容易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炎。

此外,肝脏受到损伤,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从而出现血痣。

其常见部位为面部、颈部、手部等部位。

且,肝掌也是肝脏病变的典型症状,是手掌的大小鱼际处变红,或出现红点点。

2、易"出血"

在刷牙时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或不知不觉中流鼻血。

若,其他常见因素均已排除,就需要考虑是肝脏病变了。

肝脏部分功能与止血相关。若肝细胞受损,肝脏变硬后,人体止血的能力就会有所下降,容易出血。

"1黄"

俗称"黄疸",其实黄疸的出现,并单单只有眼睛泛黄。身体也会出现发黄的现象。

是由于肝脏受损,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不断增加,就会导致眼睛、皮肤出现黄染的现象。

因此,当眼巩膜及全身泛黄,需要警惕是肝炎、肝硬化等现象。此时,需要立刻就医检查。

保护肝脏,减少病变,谨记"四个字"

第1个字:补

肝是"硒库",当人体硒含量不足时,会造成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引起机体内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使得肝脏代谢活动中产生的有害过氧化物不能及时清除,引起肝病病情的恶化,致使肝脏出现种种疾病。

补硒,可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预防肝病严重化。

因此,可以在喝水的时候放一些玲珑菊茶、珠兰茶、乌龙茶或者红茶,以此来补充硒。

其中,玲珑菊属于四大怀药之一的药用菊,其中的硒元素更丰富,泡茶、做粥时都可以放些,有利于保护肝脏健康,减少肝脏疾病。

第2个字:笑

心情舒畅,有利于肝脏疏泄,梳理肝气。

因,肝喜条达,恶抑郁。

因此,良好的情绪,有助于疏肝理气,保护肝脏健康。

生活中,应少生气、少抑郁等不良情绪。

第3个字:眠

俗话说"卧侧血于肝"

睡觉时,血液会回流于肝脏,有助于肝脏休息,促进肝脏的自我修复。

并且,充足的睡眠,还可以起到清肝泻火,预防肝火旺盛,危害身体健康。

午时小憩,有助于肝肾健康,睡15-30分钟午觉,也是不错的养肝习惯。

第4个字:按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可以排除人体内浊气。

肝气被压抑,人就会出现爱生气、脾气暴躁、焦虑、忧愁难解,思虑过多等,此时按摩太冲穴,可以很好的缓解!

若在按压太冲穴时,感到异样的疼痛,很有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

无论有没有疼痛感,经常按摩,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疏肝理气等保健作用。

按揉时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过大造成皮下淤血。

每次按压的时间持续4~5分钟就可以了,按摩结束后,喝适量的水有助于加速体内的代谢。


医学每天看


乙肝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一模一样(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我国目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个亿,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病毒携带者...

乙肝患者最担忧的就是,得乙肝的人寿命会比正常人短吗,怎么癌变的?

乙肝病对于患者来说,主要是乙肝病毒活跃期对于肝脏细胞的损伤,反复损伤就会导致肝脏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如果这样子,患者的生命就有危险了!

所以,单纯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要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情况,以确保乙肝病毒不活跃!一旦活跃,最先体现就会是肝功能异常,这时候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治疗!

乙肝患者肝脏硬化会有3个标志,别忽视

1.转氨酶异常升高

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在40以内,现在稍稍偏高。封媛并没有饮酒的习惯,但是一个女人带着小孩的确不容易,所以平时的工作量也比较大。长期高负荷的工作,还要熬夜加班,照顾孩子,身体就被拖垮了。

2.B超检查有结节

肝脏病变之后,肝细胞受损,所以肝脏表面会欠光滑,还会有回声增粗的情况,这些肝脏上面小的结节,就是受损坏死的肝细胞。

3.病毒量升高

这是一个非常不乐观的现象,当病毒量升高,就会提示乙肝病毒处在一个复制性较强的活跃期。本来乙肝病毒和肝细胞是各自相安无事的,现在病毒细胞要破坏肝细胞,就导致肝功能的损伤,也就是肝脏的病变。

生活中,4大习惯,十分伤肝,劝你少做为好

1、晚睡熬夜

晚上11点后,是肝脏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

晚睡熬夜,会让肝脏疲惫不堪,导致肝毒堆积,肝火过旺,肝血不足等。

因此,要保证晚上十一点前,进入睡眠状态,每晚保证睡够7小时。

2、经常喝酒

喝入人体的酒精,90%以上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

不论是酒精,还是其代谢产物,对于肝脏都有一定的毒性。

长期酗酒,会严重损害肝脏健康,进而导致酒精肝、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想要肝脏健康,一定要注意,少喝酒,滴酒不沾才是最好。

3、爱生气,脾气暴躁

中医认为,“肝主情志”,怒则伤肝。

国外有研究发现,易怒的人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

长期生气,情绪不佳,会导致肝气郁结,久而久之,诱发多种肝脏疾病。

所以,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十分重要。

4、高热量饮食

肝脏,参与人体内的脂类代谢。

暴饮暴食,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都会让肝脏悄悄“长胖”。

因此,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少吃高热量食物。

养护肝脏,减少病变,坚持“五个一”

1:一份硒元素,防肝病

硒是肝脏运作必不可少的元素。

人体内硒含量不足时,会导致肝脏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对自由基的抵御力下降,使炎症细胞有机可乘、肝脏生病几率增大。好比坑洼的路面更容易更积水一样。

而硒元素一般人体无法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硒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海产品(干牡蛎、干海米、海参)、芸豆、黄油、啤酒酵母等。

除了吃的外,还有一些茶饮,更利于人体吸收如:紫阳毛尖、普洱茶、苦丁茶等,经常饮用,肝细胞生长、保护肝脏。

其中,紫阳毛尖——不仅含有硒元素,含有的类黄酮作为抗氧化剂,还可帮助抵消、稳定人体内环境中产生的有害自由基,抑制自由基对肝脏的损伤。

2:一份睡眠,养肝血

人卧血归肝,睡眠是养肝血,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肝血充足,才能促进肝脏的“自我恢复”,助力肝脏健康。

子时熟睡,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前,要进入睡眠的状态,切莫熬夜。

此外,在睡前,最好不要玩手机,以免“久视伤肝血”,甚至会影响睡眠,诱发失眠等,对肝脏健康不利。

午时小憩,可调养肝肾,对于肝脏健康,也是大有益处。所以,保护肝脏健康,调养肝血,一定要睡好子午觉。

3:一组穴位,降肝火

中医里,有“消气穴”,经常按揉,可帮助肝脏降火。

其中,太冲和行间,是不错的“降火”搭档。

太冲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用手拇指指腹,按揉太冲穴,以产生酸、胀、痛感为宜。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

用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冲穴,以产生酸、胀、痛感为宜。

然后,从太冲推至行间,再推回太冲穴,以此,反复推揉,即可。

4:一项运动,强肝脏

进行适量的运动,能更好地适应机体内阳气的变化,清除体内的毒素。

此外,运动,也是消除焦虑的好方式,还可强健肝脏,促进人体排毒。

每天抽出时间,做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从而放松身心,增强抵抗力,同时,也起到灭肝火的作用。散步,对于肝脏健康,十分有益,还可改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给肝脏“添堵”,有助于肝气抒发,保护肝脏健康。晚饭后1小时,大概在19〜21点,人体的各项机能,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全身血液分配均衡,最适合散步。每日进行适当运动,每次不超过3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有助于护肝排毒。

5:一组动作,疏肝经

——敲敲腿

闲来无事,敲打肝胆经,可疏通经络,强壮肝气。

双手,握空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四拍,敲至腹股沟。

然后,转至胆经,从环跳穴开始,四拍,敲至膝关节外上方,慢慢收回。

反复进行敲打,即可。

——拉伸经常拉伸两侧,有利于疏通肝胆经络,助力肝脏健康。站立,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手臂伸直,紧贴双耳,腰往左侧弯到极限,感觉整个脊椎向左侧拉伸。保持这个伸展的姿势15秒,放松,再换到右侧,同样保持15秒钟。

——推肋经常推搓两肋,有利于抒发肝气,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保护肝脏健康。双手,分别置于胸部两侧,一手向前一手向后,相对来回搓摩,一去一回计1次,共做30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