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100多年了,现在还有人在守皇陵,谁给他们发工资?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菩萨我想对你说


清皇陵主要由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组成。盛京三陵在今沈阳市;清东陵在今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清西陵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



清时,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均由陵寝官三陵总理事务大臣负责管理,其中盛京三陵设“三陵总理事务首领衙门”,每陵置掌关防官一人;清东陵设“东陵承办事务衙门”,置总管大臣一人,由泰宁镇总兵兼内务府大臣简充;清西陵设“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置总管大臣一人,由泰宁镇总兵兼内务府大臣简充。

至清亡前,清皇陵的祭祀、岁供、管理、保卫、修缮等由多个部分负责管理。《清史稿.职官志》载:“内务府官掌奉祭祀奠享之礼,司扫除开阖。礼部官掌判署文案,监视礼仪,岁供品物,以序祀事。工部官掌修葺缮治,凡祭祀供厥楮币”,内务府负责管理各皇陵的祭祀,同时负责清扫皇陵;礼部负责供应祭祀所用的祭品,同时赋有撰写祝文、焚化祝文之责;工部负责修缮皇陵各破损之处,同时制作祭祀时所用的祭品及陵寝内所需的各种用品。



与此同时,对于清皇陵的日常管理与保卫由“三陵总理事务首领衙门”、“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西陵承办事务衙门”负责。清时,皇陵外围的安全由各事务衙门辖下的护陵绿营负责,当时守卫皇陵的绿营最高长官为马兰镇总兵,下设中军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职,人数越数千人,他们主要负责皇陵周边地区的安全,及防火、防盗,同时保护皇陵祭拜人员的安全。

而皇陵核心地区的保护则由护陵八旗负责,八旗兵负责各皇陵的安全守卫工作,他们直接进驻各皇陵,昼夜巡逻,同时闲暇时,有职责配合内务府、礼部等人员看管皇陵的金银器皿库。守卫皇陵的八旗最高长官为总管,下设翼长、骁骑尉、领催、披甲人、养育兵等职,每陵约180人。



清灭亡后,因袁世凯给予清帝的优待条件中,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这么一条,因此清皇陵依旧受政府保护,且还是由民国派出士兵负责保护,工资也由民国政府负责发放。

而后因民国乱世的到来,军阀割据,战火四起,北京政府更是经常更替,一会段祺瑞上台,一会黎元洪上台,一会冯国璋上台,因此此时的民国统治者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再看管前清朝廷的皇陵。如此,盛京三陵、东陵、西陵逐渐脱离政府的掌控,陷入了无人看管的地步。皇陵守护大臣名存实亡,常不在官署,看管皇陵的卫兵更是形同虚设。而继续守卫皇陵的兵士又是时常将皇陵的财物私自带出倒卖,以此中饱私囊。



之后,1928年6月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清东陵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6月,对东陵财宝早已垂涎已久的孙殿英,借口剿灭土匪马福田,趁机将一个团的兵力调进清东陵内,同时以围剿之名将清东陵三十里内所用地区全部封锁,不得任何人进入。7月上旬,孙殿英又借口施放地雷,将清东陵剩下的守陵卫士全部驱逐,而后封锁关隘,实行戒严。

之后,在一切准备妥当,孙殿英用炸药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从中获得了数不尽的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得珍珠、翡翠、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稀世之宝无数,而定东陵、裕陵也因此被毁于一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保护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文物,相继成立了文物管理所,由他们来专门负责守卫盛京三陵、东陵、西陵的安全。如此,这时守卫清皇陵的工作人员都是政府人员,他们的工资自然也有国家发放。


澳古说历史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清朝距今灭亡已经有100余年时间,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也死了50多年。

溥仪刚死的时候埋葬到了八宝山,后来考虑到各种原因,又将溥仪改葬到清西陵隔壁,也就是现在的华龙皇家陵园。

尽管清王朝已经灭亡100余年,但在这些清朝皇陵里面一直都有守墓人。

当年还是清朝统治的时候,有清朝统治者给这些守墓人发工资,而现在清朝已经灭亡了100多年,又是哪些人给他们发工资的呢?

当年溥仪宣布退位之后,清朝也算是正式结束长达200余年的统治。

溥仪退位之后清朝皇族还是得到了民国的优待,与之签订了诸多的条款。

比如民国政府每年要给皇宫的这些皇族人员400万元的生活费用来维持皇宫的生活日常。

溥仪也可以继续住在皇宫之内,宫女和太监同样各司其职,溥仪在皇宫内还可以按照以前的礼仪制度来祭拜祖先等,同样民国政府还要担负起对于清朝皇陵的保护管理工作。

所以在清朝刚灭亡的时候,守墓人的工资相当于是民国政府发放的。

等到后来溥仪被赶出皇宫,也就是军阀混战时期,皇陵虽然已经到了被军阀盗掘挖取财物的局面。

但在此期间,皇陵还是有守墓人的,他们的工资一般都是有这些皇族后人来出钱发放,让这些守墓人打扫陵园,或者说进行一些简单的修缮工作。

在局势稍微稳定一点的时候,当地政府也会想办法凑集一批资金用给发放给清朝陵墓的守墓人。

尽管当时天下比较混乱四处战争,但此地仍没有断过守墓人,因为皇陵所在地区的土地还有陵园内的一些树产收入都是归守墓人所有。

而且有些皇室后裔时不时的会过来祭拜祖先,给他们多少发一点钱,所以即便当时没有人发工资,从事守陵人工作也要比给地主家打长工要自在一点。

因此,在当时皇陵守墓人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很多人都是子承父业或者代代相传。

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国家内部情况稳定之后,先是有皇族后裔出钱对陵墓进行了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文化保护部门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再次进行修缮改造。

这个时候的清朝的各大陵园已经是被列为了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了陵园内部的管理。

而且所有的管理也越来越制度化、规模化,所以守陵的工作自然由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所负责。

而至于以前那些代代相传的守陵人或者是后代,他们或是从事保护陵园的维护或者保安工作,又或是自逐渐转型从事其他行业去了。


夏目历史君


在清朝灭亡100多年后,清朝的清东陵和清西陵确实还有人在那里守陵。

不过和大家想象中那种传统守陵人不同,在清东陵、清西陵守陵的人比较现代化,在这个时代里被称之为保安。

作为国内的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清东陵和清西陵请一些保安巡逻、看守是很正常,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当然,现代的保安我们就不过多介绍了,想必大家也没有兴趣看。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清朝的守陵人。

世代传承的清朝守陵人

在清朝入关之后,他们总共在两个地方修建过皇家陵园,其中一个地方是唐山的清东陵,埋葬了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等五位清朝君主。

另一个地方则是保定的清西陵,埋葬了雍正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光绪皇帝等四位清朝君主。

在这两个皇家陵园中,清朝都派驻了军队把守以及专门的官员管理,这些人,就是最初的守陵人。

这些守陵人在来到了清东陵和清西陵后,按照清朝皇帝的指令带着家人在这两个庞大的陵园附近定居了下来。

而按照清朝的规定,守陵人的工作是世袭性的,如果父辈是守陵人,那么下一代就必须有人接替自己父辈的工作成为新的守陵人。

在这些规定下,这守陵人行业在清朝时期就成为了这些守陵人家族的铁饭碗,由这些人把持了整整200多年的时间。

在发展到最后,这些守陵人家族因为发展过于旁大,甚至还在清东陵和清西陵旁边建立了村庄,在那里发展出了自己的生态圈。


守陵人的消失

如果不了解情况的话,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在清朝刚灭亡的时候,这些守陵人就随之消散在历史之中了。

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发展。

在到了民国的时候,这些守陵人其实还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因为清朝皇室和袁世凯签订了和平退位协议,所以北洋政府并没有把这些守陵人遣散,仍旧如同清朝一样给这些守陵人发工资、让他们继续帮助清朝皇室守护住了他们的祖陵。


在那段时间里,这些守陵人除了一些身份、地位发生了转变之外,生活方面基本没多大变化。

只可惜这段时间持续不长,仅维持了12年时间,然后就在1924年时因为冯玉祥的政变彻底终结了。

那时候,冯玉祥除了中断了原本发给那些守陵人的工资之外,还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故宫、中止了北洋政府每年答应给清朝皇室的补贴,可以说,彻彻底底推翻了北洋政府原本和清朝皇室签订的协议。

而在冯玉祥断掉了工资之后,那些对清朝没什么坚守的守陵人选择也很简单,那就是直接停下手中的守陵人工作,虽然还居住在清东陵和清西陵旁边的村庄中,但却不再守护清东陵和清西陵。


也就是从这之后,清朝的守陵人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后来即便有新的安保人员来到清东陵和清西陵,也跟守陵人这三个字没什么关系了,顶多只能称之为保安。

不过说到那些回归平凡身份的守陵人,有一点倒是值得一提的。

那就是在1928年时,一直找不到乾隆、慈禧、康熙陵墓地宫方位的孙殿英是通过这些已经失业的守陵人才确定到具体位置的,当时在孙殿英的胁迫下,其实他们已经变成了盗墓的帮凶。


孤客生


我的家乡就在清东陵陵区的河北遵化东陵乡,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我的祖太爷就曾是守卫东陵的绿营军官(归马兰关总兵管辖),在慈禧来东陵谒陵时还见过慈禧太后,这样说来也算是守陵人。先简单介绍一下清代守陵人的历史(以清东陵为例):

清代东陵的管理保护机构主要有兵部、内务府、礼部和工部四个体系,陵寝的安全保卫由马兰关总兵官负责,日常祭祀管理维修由设在马兰峪的

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负责。所有人员都是由国家供养。

兵部,东陵兵部负责陵区内外的安全保卫,八旗兵进驻各陵寝负责陵区内的保护,绿营负责陵区外的保护,整个东陵有1200多人的八旗官兵。

内务府,当地人称“内府”,主要负责制作祭品,支领祭祀用的金银器皿,开启隆恩门及打扫地面,管理树木,请送神牌等等日常祭祀事宜。总人数大概为1100多人。

礼部,东陵礼部主要负责供应制作祭品的原料,如糖、油、面、酒等等,管理金银器皿库房,主持祭祀仪式焚化纸锞等。总人数为1600余人。

工部,设在陵区南的石门镇,主要负责陵寝建筑的日常维修,制作祭祀用器皿及焚烧用各式纸品等。

配图:裕陵最后一任翼长阿和轩

配图:1945年美军航拍慈禧慈安定东陵,画圈处为清代陵寝内务府人员居住区



以上简单介绍了清代时东陵的保护管理机构即清代守陵人,清朝灭亡后,这些守陵人没有了经济来源,基本上都开始在当地以种地为生。下面正式介绍一下现在东陵的保护情况,即所谓的现代“守陵人”: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9月29日成立了专门的清东陵保护机构

清东陵文物保管所,陆续对各陵建筑进行了修缮,加强了陵区内的管理。1961年3月4日清东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陆续开放慈禧陵及裕陵地宫供游人参观,此后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也升级为清东陵文物管理处,2000年11月30日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的清东陵保护机构是2010年10月28日成立的清东陵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由保护区管委会监督管理清东陵的保护工作,制定了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具体管理保护事项由文物管理处负责。文物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2015年国家拨款7.1亿元用于清东陵的大修工程。

综上所述,现在的“守陵人”都是拿工资的公务员,就连具体到每个陵寝的警卫保护人员也都是一样,当然可能有一些合同工或临时工,所以现在的“守陵人”就和我们工作上班一样,只不过他们的工作就是保护陵寝文物而已。

最后说说生活在陵区的清代守陵人后代,他们现在早已不在看守皇陵,只是生活在陵区内,种地务农外出打工,或者在景区内开农家院做点小生意,仅此而已。




最后两张图片来自清东陵保护区公众号。


孤竹公子


中国文化中,对于生死之事,都是非常看重的。虽然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很不在意生死,但对于帝王来说,生死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帝王对于自己的坟墓,以及死后的事情,也是非常看重。于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出现了,那就是守陵人。

在史料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曾经安排二十户人家,为秦始皇守陵,这些人享受着国家的补助,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无聊,但子子孙孙都算是有了一个正儿八经的职业。这些职业,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自然也没有什么人骚扰刁难。因此,这种守陵的工作,并不太差。

当然,另一种守陵人,比较悲催,那就是被贬谪的人,一些朝廷命官,犯了事,被贬去守皇陵。这些人自然不如前一种御封守陵人自在。

还有一些守陵人是自发的守陵人,比如明朝末年的名将袁崇焕,他死后,他手下的一个谋士冒死收敛了他的残骸,暗自安葬,然后让自己家人世代守陵,一直到现在。

回到问题中,清朝守陵人,大部分像是第一种,全都是御封的守陵人,这些人世世代代都会为皇族守护陵墓。除了日常的维护以外,还要保证坟墓不会被盗墓者光顾。但当清朝灭亡之后,守陵人的地位就变得非常尴尬。

一般而言,这些人在长久的生息繁衍中,会形成一个家族,或者说在陵园的周围,形成一个村落,而他们,也从单纯的守陵人的身份,变成了普通的村民,而他们的工作,也从日常维护皇陵,防止盗墓,变成了耕种,完成普通农民需要做的工作。

很多守陵人的后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祖上是守陵人。即使有所了解,也不会了解的很多,在一些重要的祭祖节日中,这些守陵人的后裔,也不会像他们祖辈那样,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而顶多是按照祭祖的仪式,做一些简单的祭祀。

还有一些守陵人的后裔,也成为新的守陵人,当然,这些主要是一些已经规划为皇家陵园,或者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些人的后裔,会作为其中的维护管理中的一员,来进行自己祖辈的工作。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守陵这种职业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尤其是对于守护皇家园林方面,很少有人再会想到祖辈的一些故事,以及他们身上肩负的神圣而且神秘的职责。守陵人,也只成为一个传说。更像是一种图腾或者是纪念,从而远离现实的生活。


小小嬴政


皇陵是皇上和皇上亲人的陵墓。

皇上是尊贵的,受命于天,是真龙天子,享受很多的特权。皇上说话不叫说话,叫圣旨;皇上的身体不叫身体,叫龙体;皇上的开口不称我,称朕;皇上高兴了,叫龙颜大悦;皇上生病了,叫龙体欠安;皇上床榻之事也说的非常高大上,叫临幸,宠幸。就是皇上蹬腿了,也不叫死,叫驾崩。

皇上活着生杀予夺,荒淫无耻,穷奢极欲,死了也无比荣光,永垂不朽。凡人死了,挖个坑埋起来就算了;要是遇到灾荒年,用了草席一卷扔到路边喂狗。

皇上可不行,皇上喂狗,狗也不敢吃。狗一看腿也发抖,因为那不是人,是龙啊。

所以皇上驾崩了,不仅要举行全国哀悼,要举行隆重的葬礼,还要修筑规模庞大的陵墓。有的皇上从娘肚子里刚出来就开始造陵墓,一直修到死都没有完成。可见,陵墓比皇上的皇宫都豪华。

过去的人都迷信,认为人死了只是肉体不在了,灵魂依旧存在,皇帝更是虽死犹生。所以皇上死了也要风流快活,享尽荣华。因此,皇上死了,都要极尽奢华,弄无数的奇珍异宝,还要有美女殉葬陪侍左右。

殉葬制度一直断断续续的延续了两千多年,到了明英宗的时候,被废除了。清朝入关后又死灰复燃,到了康熙时候才又被终止。

皇陵里不管有没有女人,金银珠宝是无穷无尽的。所以,盗皇陵也成为古今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致富捷径,皇陵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百万富翁。

这样一来,皇帝心里非常纠结,死的时候想随便陪葬,但死后又怕盗墓。为此皇帝们绞尽脑汁,防止盗墓。

有的皇帝建造在河床上,建造之前先把河水改道截流,修好之后再恢复河道,这样还嫌不安全,最后把参与施工的工匠全部干掉。尽管如此,坟墓还是会被发现,麻雀飞过来还有个踪影,何况那么多人在那里折腾了多少年。再说知情的人被杀,参与灭口的人不会不知情,谁又来灭他们的口,总不会皇上亲自动手吧。

还有皇帝修建了几十座假陵墓,来以假乱真,保护真陵墓。但经不起岁月绵长,执着的一代代盗墓贼一个个挨个偷。

不少皇帝在陵墓里设立了许多暗道机关,但只要前仆后继,机关总有失灵的时候。所以说,最安全的,还是派人守护,于是守陵墓这个职业就诞生了。

一个朝代正常统治的时候,国家财政有的是钱,派多少人守护都不是问题。何况盗墓人都是见不得阳光的蟊贼,偷偷摸摸、不敢光明正大,更不敢武装盗墓。所以,象征性地派出一支小规模的兵力就可以了。

一个王朝兴盛的时候,守卫陵墓的事情好说,也没有人敢在皇帝陵墓上动土。可是当一个王朝终结的时候,前朝的陵墓不是被反叛武装给提前挖了,就是给后来的征服者给派人刨了,或者是给盗墓贼给光顾了。

清朝灭亡后,民国就出了个盗墓贼,这个盗墓贼可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盗墓贼——大军阀孙殿英。1928年7月。,大军阀孙殿英因为没有军费,部队揭不开锅了。不知道是谁出的馊主意,想起了盗取东陵。孙殿英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军人就直奔东陵,革了老佛爷慈禧的命,连慈禧的裤子都扒了,据说人家的内裤是金丝编织的。

清朝统治时期,针对关外三陵和东、西陵都有皇陵保护方案和守陵人,关外三陵距离京城最远,还专门组建有一个叫“三陵总理事务衙门”的机构予以妥善保护,守陵管理人员一般是皇室子弟亲自担任,这部分皇室子弟可能是由于犯错或其他原因受到排挤,分配到这种工作,虽然远离朝廷中枢权力,至少也远离是非,且有稳定的薪俸,保证日常生活无忧。

大清灭亡后,民国优抚条款力的银两经常断供,京城皇族的开销都大为节省,各处皇陵的守陵管理人员都断了炊,人心不稳。如果队伍稳定,孙殿英也不会那么胆大妄为。

慈禧盗墓事件发生后,海内外舆论大哗。满清遗老遗少和慈禧后人在国内国外报社鸣冤叫屈,血泪控诉。

都说入土为安,逝者为大。虽然满清统治者前期做尽坏事,但最后的清帝逊位符合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没有造成大规模伤亡,再加上中国人也是有道德底线的,不能打扰侵犯死者。于是在舆论压力下,国民政府宣布派人守皇陵。守皇陵的人数在150人左右,担任守卫工作的人一部分是从军队调来的,一部分是

招募当地的农民(很多也是祖辈守陵人),这样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他们的薪水由国民政府负责,每个月10块大洋,相当于一个保长的工资水平。每个守陵人还有生活补助,过年过节还有福利。

除了政府出资招募的守陵人,陵墓周围还有不少前朝守墓人的后代,他们早就在这里结庐居住,繁衍百年,是为了维护祖宗尊严,自费轮流在这里守护,那也是祖宗的遗训。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国务院专门成立了清代皇帝陵墓保卫机构——东陵文物保管所,在对皇陵进行守卫的同时,还对每个陵墓进行了修缮维护。

1961年3月4日,清东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也升级为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该机构是事业单位,在这里上班的自然都是事业编制,工资由国家财政负担。


历来现实


守陵人除了工资收入之外,皇家陵园一般都有各自的产业来维持日常花销。清朝灭亡之后,守陵人的工资是没了,但是那些产业还在,这些产业足以维持这些守陵人的日常花销。比如清陵有相应附属的土地千顷,守陵人自己种田足以自己养活自己。

在古代守陵人的收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政府发的工资,当时能够有机会守皇陵的都不是普通人,他们往往都是大内侍卫,然后被派去守陵的,而他们的长子则会在成年之后顶替他们的位置继续干守陵人,也就是说守陵人实际上就是一种世袭的政府职能机构。各朝政府对待这些守陵人都有非常丰厚的赏赐以及恩宠,比如,守陵人的后代除了长子必须继承守陵人职位之外,他们的其他子女都可以到皇宫里任职。当然,清政府灭亡之后这种所谓的恩宠与赏赐就没有了。

第二种收入来源就是皇家陵园自己的产业,这种陵园产业制度是曹操设立的,曹操在临死以前就算到王朝早晚会灭亡,朝廷肯定是无法一直拨款的,所以当时的曹操就设立了相应的陵园产业,比如各种良田跟桑园,守陵人可以种田自己生活,桑园养蚕织丝绸。也就是说,守陵人是最早的承包到户。


优己


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人,其发祥地是在今天辽宁省一带,清朝最后入关统一了中华大地,并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在整个清朝276年的历史中,共有11位皇帝,而清朝的皇陵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入关前的盛京三陵,一个入关后的清东陵和清西陵。

盛京三陵位于今辽宁省沈阳市,三陵即福陵、昭陵、永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孟古的陵墓,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永陵内安葬着努尔哈赤的祖先及他们的福晋。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下属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有15座陵墓,包括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慈禧太后定东陵、慈安皇太后的定东陵及其它皇后、嫔妃、公主、王子等的陵墓。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帝的泰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绪帝的崇陵、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



管理清朝皇陵的部门有内务府、礼部和工部。并且在皇陵当地设置有专门的机构,如清东陵有东陵承办事务衙门,设置总管事务大臣一名,由马兰镇总兵管兼任,马兰镇总兵管是清代直隶绿营的五镇总兵官之一,驻地在今河北省遵化市,东陵承办事务衙门下设管理机构和保卫机构。

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维护,接待,修缮,清扫等相关工作,而保卫机构则负责日常的皇陵内外安全保卫工作。这是清朝还存在的时候,清朝对皇陵的管理。



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退位前与民国政府签署了协议,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维护清朝皇室陵墓,清朝之后就灭亡了,而民国又处于混战阶段。

清朝灭亡后,那些原来负责维护皇陵官办机构就不存在,但仍有一些人守护在皇陵,这些一部分是满清皇室成员,陵墓中埋着就是自已的祖先,另一部分人是满清贵族自掏腰包花钱请来的守陵人,负责打扫卫生,看陵之类的简单工作。



原本国民政府要负责维护皇陵的,但国民政府由于内乱,一时没有时间来管这些,于是在1928年就发生孙殿英盗墓的事,此事发生被披露后,引起溥仪及满清皇室成员的极大不满,向蒋介石告状,这才引起国民政府的重视,因此加强了陵墓的管理。

说是加强管理,也不过是国民政府花钱雇一些人来负责简单的打扫及防卫工作,再加上皇陵原本就是有一些满清的皇室后裔在维护,这些人的费用也是由国民政府出钱,而这些守陵人为了守陵,也基本上在陵墓附近安家,形成一些村落,然后子承父业,就算没有继承父业,由于陵墓本来就在村子附近,也有义务负责维护。



当然国民政府付给这些守陵人的钱也只是断断续续的,这些守陵人一是因为家就在附近,二是因为战乱,因此就在陵墓附近开荒种地,养活自已,同时负责维护皇陵,就这样世代形成一个习惯,维护皇陵的习惯,国民党败逃后,这些皇陵的管理就由新中国负责维护了,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直到现在。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守陵人”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很神秘的,毕竟这个行业不常见,我们普通老百姓也不盗墓,最早一次听说“守陵人”是看孙殿英盗墓的时候,他用枪赶走了守陵人

谁给守陵人发工资,他们如何生活,要分三个时期

第一,清朝时

守陵人在清朝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该制度不仅规定了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还有该事件的规格,标准等,这么看的话,“守陵人”属于公务员,而且地位不低,毕竟皇帝更加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盗,所以守陵人就得找自己宗族的人世袭(估计是想着同一个祖宗,不会干进不了祠堂的事)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

守陵人属于比较高级,有编制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这类人当然是清政府发工资,而且待遇不低(守陵人的子女,一出生便报户口,即刻享受七品待遇)

第二,民国时

清朝灭亡时,清朝皇帝退位协议里有一条规定,就是民国政府必须派人保护皇家陵园。相信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件事,但时间长了,民国战乱不断,这条规定也就也就没有什么功效了

至于之后还有人守护,可能是因为清朝刚刚灭亡,还遵循古法;也有可能是,天下大乱,跑到外面还不如留在陵墓,至于怎么生活,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地取材”的吧

第三,新中国成立后

到现在还有人在守陵,可能就是一种信仰了,而且,现在守陵也没什么忙的,以前的大小祭祀没有了,也不用担心被盗,就是得时不时去看一下,生活来源应该是纯靠自己种地或者打零工了(不能离开该地区,估计年轻人没人乐意去)

总结一下:稳定的现代社会,守陵人作为一个古老的传承,是该到了完成它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挺对,就关注转发一下呗!

  •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不对,就留言讨论一下呗!


飞哥讲历史


溥仪刚死的时候埋葬到了八宝山,后来考虑到各种原因,又将溥仪改葬到清西陵隔壁,也就是现在的华龙皇家陵园。

尽管清王朝已经灭亡100余年,但在这些清朝皇陵里面一直都有守墓人。

当年还是清朝统治的时候,有清朝统治者给这些守墓人发工资,而现在清朝已经灭亡了100多年,又是哪些人给他们发工资的呢?

当年溥仪宣布退位之后,清朝也算是正式结束长达200余年的统治。

溥仪退位之后清朝皇族还是得到了民国的优待,与之签订了诸多的条款。

比如民国政府每年要给皇宫的这些皇族人员400万元的生活费用来维持皇宫的生活日常。

溥仪也可以继续住在皇宫之内,宫女和太监同样各司其职,溥仪在皇宫内还可以按照以前的礼仪制度来祭拜祖先等,同样民国政府还要担负起对于清朝皇陵的保护管理工作。

所以在清朝刚灭亡的时候,守墓人的工资相当于是民国政府发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