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觀觀察歐洲的汽車90%沒有天窗,70%以上都是布藝的座椅,這是為什麼呢?

JeffreyShambaugh


  

  歐洲的消費者認為汽車是一輛代步工具,但是因為國內消費者接觸汽車的時間並不長,所以我們國人都會把車子看得非常重要,而且都覺得車子是自己的面子,配置越高面子就會做得非常足,而且有些消費者不滿意廠家的配置,在後期也會對車子進行大面積的改裝,從而把車子搞得不倫不類的。

  

  國外消費者買車的方式與我們國內買車的方式是存在一定差別的,國外可以進行配置的,選裝廠家會根據消費者需求或者是直接生產出你喜歡的車子,很多消費者覺得天窗並沒有太大的用處,所以天窗也就省掉了,但是大家不要覺得國外沒有天窗的車子都是低配車型,其實在國外很多車子沒有天窗,但是裡面的配置可以說是非常豐富的。

  

  在我們國內基本上都是把汽車做好了,然後由4s店直接賣給消費者,消費者只能夠被動的選擇而國內低配車型都不會配備天窗,只有裝配或者是高配的車型才會配備天窗,而且裡面的配置也會多出很多,這就導致很多消費者即便是不喜歡帶天窗的車子,也要購買帶天窗的車子,因為在中高配車型上都要配備天窗。

  

  再說一下座椅可以說很多國內的消費者在買車之後都會給自己的座椅安裝座套,即便是帶有真皮座椅的車子也會購買座套,如果說你的車子是真皮座椅的話,根本沒有必要再加裝座套了,其實可以選擇一些透氣性比較好的坐墊。在歐洲很多消費者都會選擇織物座椅,他們覺得這種透氣性非常的好,在國內一些4S店的管理不到位,即便是你買車了,還會給你更換真皮座椅,再安上液晶顯示屏,然後再賣更高的價格給消費者,也就是說很多的4s店,你想要提裸車的話是非常困難的。

  


毋人的演奏


隨著近些年來國內汽車市場不斷髮展,很多進口汽車品牌為了適應消費者需求,紛紛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車型和配置。但是如果是去過歐洲的朋友就會發現,歐洲的汽車風格和我們有著很大的差異。首先他們的汽車90%以上都是沒有天窗的,而且還有70%以上採用的是織布座椅。要知道這在國人看來是很low的,汽車的配置也很低,那麼為什麼歐洲人還會去購買這種汽車呢?

首先,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中國人是比較愛面子的。在購買汽車的時候,對於外觀和配置的要求也很高,為了能夠使汽車變得更加奢華大氣,真皮座椅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即使不是真皮,座椅看上去也是相當的具有質感。但是對於歐洲人來說,汽車最重要的是實用性,織布座椅雖然看上去並不奢華,但是透氣性比較好,坐上去也比較舒服。

其次就是天窗了,一般來說在歐洲開跑車的人比較多,而比起敞篷跑車來說,天窗的設計就顯得有些多餘了。為了降低汽車成本,在歐洲天窗的設計自然也就被大多數製造商所摒棄。而中國人則非常喜歡天窗這個設計,為了滿足中國市場需求,國外汽車品牌在設計的時候也就加入了天窗。

最後一個原因是因為在中國購買汽車,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選擇去4s店,而4s店的很多進口汽車都沒有配備真皮座椅。為了讓汽車賣出一個更好的價格,迎合消費者的想法,很多4s店都是後期給汽車加裝真皮座椅,甚至一些其他的奢華配置,價格自然也就提上去了,但其實這些後期所加裝的東西性價比都不是很高。

綜上來看,之所以中國汽車和歐洲汽車存在如此大的差別,主要還是因為觀念和習慣的影響。歐洲人比較喜歡購買裸車並且自己來進行改裝,而中國人在4s店基本上是很難購買到裸車的,這也大概能夠說明為什麼中國汽車幾乎都配備了真皮座椅和天窗的原因了。


汽車觀察家


1、天窗真心沒用,誰沒事往天上看,就算有喜歡看星星的也是少數,而且破壞了鋼結構,有了天窗增加導軌等易損壞機會,為保證強度還要增加加強筋也是車本,若廠商無良估計就是直接開個窟窿了,若有疑問你計算一下開窗時間與開車時間若利用率低於20%,你花這個錢值不值。2、排量大了也沒啥用,普通老百姓就是市區代步,偶爾郊區玩玩,再少機會跑個長途,排量小了省油,提速要那麼快乾嘛?3、那些喜歡賽車的、不在乎油錢的、為了那幾秒提速急的投胎的、抽菸的、體味過大的確實需要天窗的通風。


竹節虛心


歐洲人,甚至日本人,其汽車的消費觀是很多中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題主的提問就是一例。

我曾作為媒體記者,受荷蘭旅遊局邀請訪問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等城市。

在荷蘭這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穿梭,無論道路、小區、停車場乃至旅遊熱景區,我都留心觀察過歐洲申根成員國的所有車輛(26個申根成員國的車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隨處可見),得出了以下觀感——

兩箱車約佔我所見車輛總數的百分之八九十;排量普遍2.0以下;手動擋佔絕大多數;汽車品牌以德國車為主,法國車次之,美系、日系、韓系車,偶爾能看見一輛。最後,誠如題主所說,90%的車沒天窗,70%以上的車,座椅都是布藝。

我在阿姆斯特丹時,住在距離紅燈區500米左右的一五星酒店。我去的那年,正好是東風標緻206在國內上市不久,我的搭檔正好買了一輛,我曾試乘試駕過這款車。在這個五星酒店停車場,我驚訝地發現,同款的法國標緻206在此間居然停了好多,有荷蘭本地的,也有德國、比利時、法國、盧森堡、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和冰島等國的。我在停車場觀察其間,親眼看到倆個頭起碼1.9米的荷蘭男子走到一輛法國標緻206前,打開車門,比較捉急地坐進車裡,車從我面前開過,根本看不到他倆的臉,情景好像動畫片……

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荷蘭姑娘,曾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留學。她的車,正好也是一輛法國標緻206。問她:你們荷蘭男人那麼牛高馬大,買那麼小巧的標緻206,坐進去怎麼開啊?

她說,車就是一代步工具。省油、停車方便是我們買車首先考慮的要件,標緻206正好迎合了大家的需求,這不,停車場那麼多標緻206,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阿姆斯特丹,我曾採訪過一位風車主。這為風車主當時已經65歲,經營風車已經20+年,每年的收入大約80萬歐。我去時,他的風車正好在碾磨繪畫顏料。風車前,停著一輛自行車,沒任何汽車。經過交談,我大致瞭解到他的一下情況——

他住家的地方距離風車場地大約20公里,只要不颳風下雨,他每日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他自己擁有一輛2.0排量手動擋的歐寶兩廂車,車齡已經15年,主要用於送貨、到市區超市買東西以及惡劣天氣時上下班。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是政府工作人員,有自己的車,品牌是德國的,但都是兩廂、手動。家裡有一輛1.8T手動不帶天窗的德國途安,是一家人度假專用車,這車還有一項功能,就是拖行他家的帆船。

的確,我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就看見過很多車尾安裝有巨大掛鉤的途安車,從裝置巨大掛鉤看,途安是荷蘭人旅行用的最多的車。

我國不少消費者與荷蘭人一樣,對德系車趨之若鶩,但選擇確是有著天壤區別——看當年德國在歐洲上半年最暢銷車型,前三名由德國神車——“大眾三子”大眾高爾夫、大眾帕薩特、大眾POLO摘取。奔馳C級、奧迪A3A4也都上榜,歐寶新詩特排名第六、斯柯達明銳、歐寶可賽分別排名第八第九,第十就是途安,寶馬3系途觀等車未進前十。

最令人意外的是,途安和途觀這兩個車型,從當年銷售數據上看,歐洲和中國消費者,愛好和觀念正好相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歐洲人買車,除安全性外,最看中的是經濟適用,而不是品牌響度和豪華配置,因而天窗、真皮座椅啥的,對歐洲人而言,倆字:呵呵。

問及這個風車主:你一年掙80萬歐,為啥不買奔馳寶馬之類豪車?他笑笑說,車,就是代步工具,開奔馳寶馬的,不見得就比我有錢,我開歐寶,也不能說明我就是窮人,一句話,車,與身份和地位沒有關係。

再問他:你家距離的風車場地20公里,每天騎車是為了節約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他說,我們當地人都有一個習慣,能不開車就儘量不開車,絕不是為了節約那點油費。荷蘭是自行車王國,為啥?因為大家覺得一可鍛鍊身體,二是非常環保。都騎車,城市道路也不擁堵,空氣質量也很好,何樂而不為呢?


勒克兒


歐洲汽車確實是90%沒有天窗,很多車都是布藝座椅,這點想必去過歐洲的人都是深有體會,歐洲的車輛並且很多都是比較老舊的車型在路上行駛,歐洲人換車頻率也不是很高,主要是汽車質量也比較穩定,先來談談為什麼歐洲汽車大都沒有天窗以及皮座椅?

這個跟歐洲國家的人文風情有著很大的關係,對於歐洲人來說汽車作為一個代步工具主要是滿足日常代步需求就可以,對於外觀方面他們其實並不在乎,更在乎的是車輛的性能以及配置,當然也是比較實用的配置,像一些華而不實的配置他們並不喜歡,像汽車天窗對於他們來說就完全不能理解了,而是希望花同樣的錢買到自己需要的配置,比如歐洲人經常會使用後備箱,像感應電動後備箱對他們來說更加實用一些。並不需要用車來撐面子,主要是歐洲人都比較富有,對他們來說就沒必要。




而國內消費者主要是覺得沒有天窗看起來檔次更低,同樣的車有天窗的往往會比沒天窗的多1萬元,不管實用不實用,買了再說,別人都有我也要有,國內很大一部分人買車除了使用外更多的是注重面子,面子往往大於實用性,這也是國內的一個特點而歐洲人則完全相反。天窗據統計許多車主一年也用不上幾次,並且有天窗的車型在結構上也破壞力車輛一定的剛性,天窗的裝配工藝比較嚴格,一般都要電動機以及滑軌來實現開關,時間久了滑軌會出現間隙,或者是進入灰塵而發生鬆動或故障,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異響等。並且天窗玻璃周圍都有密封膠條,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會老化,部分車型嚴重的還會出現漏水現象,當然有的的人覺得抽菸很好,但夏天天窗的隔熱能力也更差,總之是弊大於利。






而織物座椅雖然看起來沒有真皮座椅那麼的有檔次,但實用性往往更高,國內許多消費者買車真皮座椅甚至是必選項,並且要付出更高的經濟成本,說白了還是面子心理在作祟。很多廠家也是非常瞭解國人的心理,皮座椅往往是高檔車甚至是高配車型的標配。實用性方面皮座椅打理起來確實比織物座椅更好打理,但是使用過就知道,在夏天皮座椅不透氣,經過高溫晾曬後坐上去會燙屁股,有的沒有座椅通風的車型開下來後備能溼透,冬季的話坐上去會冰冷的刺骨,就算開空調也沒那麼快,並且很多車型都不是使用的真皮,屬於是人造皮,經過大量的化學以及速幹膠進行粘合,會有比較明顯的刺鼻味道,如果用料不好時間長了對身體健康還有一定的影響。 不小心被鑰匙等尖銳劃破了還很難修復,必須整塊更換,而織物座椅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的。


總得來說國內的汽車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消費觀念跟國外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在多年後消費者購買汽車不再是為了面子,不是以大為美,不隨波逐流,而是為了喜歡或者實用性,那麼中國的汽車消費就算比較成熟而理想的狀態了。


孔夫子說車


笑死了,一堆人分析的頭頭是道,各種對國人的鄙視,分析的大部分都是狗屁, 低配的沒天窗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老外窮,沒錢。我在德國生活了19年,條件好的德國人選車思維和我們中國人是一樣的。歐洲人大部分窮的你無法想象,祖國的好很多時候你們體會不到而已。


西楚無霸王102


這個就很正常了。

我相信中國的汽車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的。

這個其實是老司機的經驗,或者說汽車使用歷史長的國家的經驗結果。

本人前後換過五部車了。

從最先的長安雙排座帶貨箱的二手車,到麵包車,到皮卡車,到長城SUV。買長城車的時候,因為是第一輛轎車吧,加上孩子也小,想著有天窗的,路途中可以讓小孩觀風景。但實際開下來,前前後後感覺十次天空窗都沒有開過。後來,換了一部大眾,也選了有天空窗的,實際上也幾乎沒有用過。但是,有天窗的車卻是在價格上高了一萬至兩萬。也就是說,每天一次天窗,就相當於花一千元。後來就想通了,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滿足,但天窗在實際中幾乎用不上。因此就下了決心,以後再換車時,再也不會選有天窗的車了。

就是這麼個過程。

至於布藝的,也是一樣的。買車上即使是皮的,也會在裝飾時墊上墊子,加裝套子,也就是說,真皮也好,人造皮也好,最後還是要用套子套起來的。那麼幹脆買的時候,就沒有必要選擇價高的真皮的啦。



銳眼說小區


我住在美國長達五十多年,去年購買的日本“Subaru” Legacy 2019年是該公司在美國設廠五十週年的紀念版,絕對的高配置之外也附帶有天窗,一年之間從來沒有使命過,二十年前曾經購買過一輛馬自達929的高配置轎車,也有天窗,開了十年,天窗也從來沒有使用過,因此,我認為一般人購買小轎車,根本上就不需要配置有天窗!


老老臺


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吧,我買車也好幾輛了,覺得汽車使用功能比較雞肋的一些配置:1、轎車的大燈清洗功能,買車十年,未曾使用;2、真皮座椅,冬天冷,夏天熱,感受非常差;3、定速巡航,長途行馳在車輛較少的高速上或許有用,可以用來歇歇腳,但實際生活中大多情況用不著,首先,在大多情況下,開車2、3百公里該去服務區休息了,其次,現如今在車輛較少高速上行駛機會很多嗎?最後,設置定速巡航後,其實絕大多數時間,腳仍應懸空於剎車之上,更累…4、汽車天窗,在郊外、車速慢、空氣清新、溫度適宜…等等這些條件下還是有用的,但同時滿足這些條件似乎又難得,使用效率低下;5、換檔撥片,或許是個人原因,幾乎沒有用過;


崑崙2563


最煩有人說歐美買車,人家這樣人家那樣,然後就有人出來BB:中國人傻,這個配置浪費,那個配置無用。既然人家那麼先進,那怎麼歐美還不一樣?美國大型皮卡,大型SUV那麼流行,排量動不動就是六缸八缸,怎麼沒見歐洲流行這些?每個地區或者國家都有適合自己的國情,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們就是喜歡大空間,就是喜歡有天窗,就是喜歡真皮座椅,我們就是願意為此花錢買個滿足,買自己開起來舒服舒心,這就不對了?你清高你別買車,你只坐地鐵坐公交,硬邦邦的塑料座椅適合你。再說了,真皮座椅什麼高配置真要是不好,人家汽車廠家做了幹嘛?歐美那些有錢人的汽車座椅都是織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