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不該打罵孩子就是控制不了,家長該如何控制好情緒?

冰劍夜琴


家長面對孩子表現不好,讀書不好就要打罵的,原因在於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了,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得像他們口中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那樣,把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當作一種標竿,其實別人家的孩子也未必像他們想象的那麼完美。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他們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職場,或者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稱為一個成熟的人。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來說,孩子可能就是父母的翻版,他傳承了父母身上很多的特質,父母的身上的那些小毛小病,父母生活中日常的一些不良習慣,都有可能在孩子身上體現,可是當父母的經常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卻一眼洞察孩子身上的問題,頗有一點馬烈主義照別人自由主義對自己的樣子。

所以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要客觀地看待問題,其次,能夠坐下來以平視的角度跟孩子來探討他們身上的問題,並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

生活中出現的很多悲劇都是因為控制不好情緒而導致,衝動是魔鬼,一個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有時候都不配為人,跟動物無疑,讓人說什麼好呢?


蘇小妮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個熱搜詞是#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如果父母脾氣脆弱,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激動,這樣的原生家庭會對人產生什麼影響?

能理解父母因為孩子拖拉而打罵孩子,畢竟自己在多次勸說之後孩子仍是不做出改變,心裡難免會著急。明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但還是忍不住對孩子下手。

我的一個親戚就是這樣,在她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孩子從小被保姆帶大,到後來再婚以後才把孩子帶在身邊,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一生一身壞毛病。

做事拖拉,吃飯要拖到一個小時才能吃完,每次吃一會就跑掉去玩。成績也很不理想,我聽說有一次的英語才考了38分,非常愛玩。她媽媽每次輔導她寫作業,就像在上演一部家庭倫理劇,鬥智鬥勇。實在忍不了的時候,就對孩子又打又罵的。每次孩子都會說“我知道錯了,我下次不敢,我一定會改”,結果下一次還是老樣子。她媽媽每次打完也很後悔,很自責,不應該對孩子下手。

回想一下,其實很多孩子都是在打罵中長大的吧,多多少少都有受過來自父母的責罵和鞭打。

《虎媽貓爸》中有一個片段,趙薇飾演的畢勝男,從小被父母要求背字典,以至於她長大以後經常會夢見自己小時候被父母逼著背字典的畫面。顯然這樣的經歷,給她帶來了童年陰影,所以她不希望她的孩子也像她一樣。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父母喜怒無常的情緒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踮起腳尖,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的情緒爆發。對於孩子來說,喜怒無常動手打人的垃圾父母就像是一顆慢性毒藥,慢慢腐蝕孩子的心靈。

到底是孩子做了什麼不能原諒的事,還是家長的脾氣過於火爆,還是將自己工作上無處發洩的壓力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我覺得家長都應該好好想想。

家,是溫暖的港灣,是我們工作一天疲憊時溫暖的歸處,別讓它成為你壞情緒的垃圾場,孩子,更應該我們耐心溫柔去對待。


童童樹


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咋回答,因為我自己都處在矛盾中。

給個建議吧,只要有口飯吃,自己生的娃一定要自己帶,從落地就開始帶到滿三至五歲後會比較好接受教育,容易溝通。最好是一直帶到十歲以上,有安全意識懂善惡之分了再慢慢放手讓娃兒們自由成長。

舉個例子吧,我兒子到五歲了才自己帶,那不是一般的溝通障礙,超叛逆,我每次打完過後就責怪自己忍不住發脾氣,想著下一次一定要忍住忍住,結果還是一樣火起來時恨不得一巴掌呼到牆上去貼著,他也只是每次都敷衍我要改,現在11歲了還是老樣子,理講不通,罵不聽,打不怕。二胎九個多月了一直堅持自己帶,雖然累但值得,也終於體會到當媽的不容易與幸福的喜悅。

有人說我一胎養廢了,所以培養二胎,我不反對,我自己都感覺大的確實廢了,作為男孩子一點擔當都沒有,什麼都指望別人給他辦好,長大以後如何挑得起一個家的重擔?最主要的想要二胎還是希望我老走以後兩孩子有個伴,遇事有得商量,大的若被欺負了,小的能有能力幫襯大的平安到老。再怎麼廢材畢竟是自己身上的肉,不是說棄就能棄的,教育大的都快讓自己精神失常了😂

呼籲大家,哺乳餵養的娃不只身體更好,重要的還更貼心😘


靜聆喧雨聲



香妃存在嗎


我小時候沒捱過打,甚至挨說都很少,因為我小時候老實聽話,

我家孩子特別皮特別淘,跟他好說好道他就會變本加厲,直到大吼一通甚至踢兩腳才會乖一會,別人都說孩子不能打不能吼,我當然知道不能,但是不吼不打全憑說那是不可能聽的,不但不聽還會變本加厲還會越哄越來勁,我真不知道如何來哄,沒孩子的時候我跟誰都會說,孩子是靠哄靠寵靠愛的,但是真的自己遇到熊孩子後才知道,靠哄靠寵靠愛是改變不了他越哄越來勁的那個性格的,如果哄能解決誰願意生氣發火,連打帶罵?!


四季——花開


很高興為你解答

我身為一名寶媽也是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臭脾氣!經常大聲說話但不至於吼叫,但是我一大聲說話我家寶寶就會說媽媽別生氣,媽媽別生氣,一個才兩歲多點的孩子一說這句話我就開始後悔!所以慢慢的我開始笑著小聲說話我家寶現在特聽話!特乖!


娜娜海鮮一家生活日記



歡樂雙胞胎日常


明知道不該打罵孩子就是控制不住,家長該如何控制情緒?

很多父母都說,知道打罵孩子不好,關於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大道理懂得一籮筐,可事實是,當看著孩子的某些行為,或者做的某件事總會碰到你那根弦,讓你大發雷霆,無法控制自己,打罵一通過後又後悔。

其實,不是那些道理在關鍵時刻失靈了,沒有用,而是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就比如相同的情景裡,書本講的都是普適的,通用的道理,別人可能不會反應過度,但在這個情景裡,那是你不能觸碰的死結,只要一觸碰,說什麼管不了,這就不是道理不管用,而是自己沒有認清自己的情緒。

要控制情緒,學會情緒管理的前提條件是要認清自身的情緒,其次,不要隱藏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一)

認清的元情緒,很重要。

()元情緒可以理解為情緒背後的情緒,在《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一書中是這樣解釋的:它是指對於情緒的想法、態度、觀點和價值觀。

元情緒是一種無意識的反應,它形成於我們幼兒階段,比如有的家長就是不喜歡孩子大聲說話,跑來跑去,還有的是一看著孩子吊兒郎當,不上進,就特別的生氣,同一件事,別人會覺得沒什麼,但你就是會反應過度,這個情緒可能就是你的元情緒。

你發火生氣,大動干戈,可能不是你看見孩子玩鬧,不上進本身這件事的情緒,而是這種情景勾起了你的元情緒。

它可能在你的童年時期,因為玩鬧被父母呵斥過,或者某個不上進的,與你親近的人對你影響很大,雖然時過境遷,你長大了,忘記了,但這些情緒中都壓抑在你的潛意識裡,在相同的情景裡,就會無意識的出現,這就是元情緒。

有時候我們內心潛藏著某種元情緒,劈頭蓋臉的把孩子打罵一頓,如果認識不到自己這些元情緒,我們是很難去讀懂孩子的情緒,當然更不可能去感受孩子的情緒,我們總會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

發現“我”內在的元情緒

元情緒是在無意識的情緒狀態下表現出來的,所以如果不是刻意想要了解自己的元情緒,就很難對它有清楚的認識。

當你在某種情景中表現出過分敏感的反應時,買就要覺察自身是否存在從未意識到某種元情緒,讓後追溯一下,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情緒。

或者通過一些讓你最不能接受的,讓你憤怒的,悲傷、憎恨的事情,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元情緒。

一旦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元情緒就不會盲目地責怪孩子、懲罰孩子,強迫孩子改變,更不會動怒,大動干戈。

通過三步傳遞自己的情緒

  • 站在中立場述說當時發生的情景
  • 描述當時的情緒
  • 提出要求

舉個例子,當你覺察到自己的元情緒時,可以這樣對孩子說:

媽媽小的時候,只要你爺爺大聲發脾氣(情景),就會感到非常的害怕和討厭(情緒)。所以,當你大聲發脾氣的時候,我也會不知不覺的發火,情緒激動,我希望兒子不要突然就跟媽媽發火……(提出期望)

(二)

不隱藏情緒,讓情緒自然流露出來

很多父母都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生氣時假裝不生氣;傷心時,努力掩飾自己的傷心……

怕情緒失控傷了孩子,也有想在孩子面前表現自己堅強的一面。

其實,父母不能管理好的自己的情緒,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傷害。不會情緒調節的父母,通常會更強烈地感受到憤怒、悲傷,恐懼和憎惡等情緒,而且一旦爆發很難剋制自己。

在孩子面前,越是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由於討厭自己的這一面,所以,具有極強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傾向,就像戴上面具,試圖掩飾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出漠不關心過無動於衷,有時候做出很想要與孩子溝通的樣子,但僅止於表面掩飾,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的環境裡,孩子就會逐漸的與父母疏遠。

情緒不及時的表達的壓抑,總會有一天像火山爆發,這會讓孩子更糟糕,父母在相同情景下的不同反應,會覺得莫名其妙,孩子分不清孰是孰非,而彷徨迷惑。

孩子都是通過父母來學習應對不同情緒經驗的,生活在掩飾情緒的家庭裡的孩子,無法有機會學會正確應對情緒的機會。

我們要讓自己的情緒自然表達,當孩子做出生氣的舉動或者惹是生非時,大人流露生氣的情緒,這些都是正常的。只是在表達上稍加註意,不要打孩子或語言暴力。

當無法與孩子溝通時,給自己一些時間,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科學上,讓自己平靜的方法是,平緩而勻速地深呼吸三四次。我們心臟對於感性的情緒反應更迅速,相當於光速,當我們憤怒時,心臟就會不規則的跳動,讓大腦和全身發出危險信號,處於攻擊和防疫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很難接納和理解別人的情緒,視覺也會變得非常狹隘,眼睛裡除了自己看到的東西外也容不下其他東西。

這時,強迫自己恢復內心平靜,勉強自己把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反而會更糟糕。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簡單而有效的就是,放慢自己的呼吸,呼氣,吸收各五秒,讓自己自己的心臟跳動恢復正常即可。

當我們認清自己情緒,學會表達情緒,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成長的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嗨!我是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歡迎關注噢!

科學育兒,與愛❤️與問題共成長!


時光小兜


有些孩子是個愛哭鬼,遇到事情一定要先哭個夠,有些父母直吼“不許哭”,有些任由哭鬧,有些會給孩子擁抱,那麼到底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呢?父母又該怎麼控制自己的脾氣呢?

小編認為首先父母應該瞭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孩子之所以哭鬧,是因為有負面情緒,是孩子最本能的反應,會為一件小事哭鬧,一味制止,孩子只會認為你不愛他,而且情緒得不到釋放,脾氣會更加差,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哭鬧時間。切忌打罵。有些家長沒有耐心,看到孩子哭鬧,直接打罵,孩子確實暫時不敢哭鬧,但是積累的情緒會讓他無處爆發,會越發不可收拾。

那麼父母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我認為這倆點意見可以幫助大家。

一:我們要找到憤怒的原因和根源,是孩子的無理要求使你厭煩,還是孩子的做法觸及了你的底線,或者是夫妻間的矛盾遷怒了孩子,又或者是你在工作中的壓力無處釋放,要弄明白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就事論事不遷怒,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要明確的告訴他們,你的行為是錯誤的,而不能霹靂啪啦的一頓指責,否定孩子的一切表現。

二:第二,平靜對解決問題更有效,夫妻之間相互爭吵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容易因為情緒的失控讓矛盾更加尖銳,父母對孩子呵斥,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加重,甚至會造成心理的傷害,留下陰影平靜卻有利於的話語從來都是解決矛盾的良藥,確保對方都在傾聽對方的想法也都能明白對方的感受,那樣才能促成交流和理解。

小編認為和平,耐心的溝通會使父母在孩子哭鬧時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個不一樣的性情中人


如何控制情緒這是對孩子情商教育的最好的時機,因為如果大人都做不到好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話,那麼孩子也學不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01什麼是情緒?

情緒是人對外在的人事物的一個反應,它是一個信號,告訴我們有什麼事引起了我們的怎樣的情緒,我們需要做一個怎樣的調整,讓自己更舒服。每一種情緒它都有它的作用,包括負面的情緒。

02如何控制情緒?

一、接納情緒。

中國人習慣去壓抑自己的感受,表達感受是特別不擅長的一件事情,也不願意去這樣做。但是,只有去表達感受,接納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負面感受。因為感受是沒有好壞對錯之分的,它只是一個信號,讓我們知道有什麼事情引起了我們的情感。當我們不去排斥情緒的時候,我們更能傾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只有傾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的人,才有可能去傾聽到孩子的聲音,才能更理解孩子的感受。

二、表達初始感受

控制情緒,需要在情緒還沒有到達頂點的時候,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描述自己的最初的感受。很多時候是因為壓抑了太久,憤怒到達了極點收不住了。所以在覺察到有一點點情緒的時候,就去及時地表達,好過一直忍讓到最後突然爆發。

三、讓自己冷靜一下

如果是真的是忍不了的時候,建議你走開。你可以跟孩子說:我需要去冷靜一下,你可以關在房間裡去追溯一下,是什麼引起了自己這麼大的情緒的波動,是孩子還是自己?


四、自我成長

很多時候,生氣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憤怒,就是自己沒有控制好自己,也沒有管好孩子,這都是因為對自己沒辦法做到的事情的一種憤怒。所以在平時的時候,多看一些情緒管控的書籍,還有育兒書籍。一方面可以更瞭解自己的情緒,感知情緒,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瞭解孩子。當知道是孩子的年齡使然,而不是故意跟家長做對,就會對孩子有更多的一些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