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只占60%,部分高校实行综合评价录取,这是否会造成录取不公平?你怎么看?

西部神雕


什么叫综合素质?农村的有几个能会弹钢琴,有几个能去上兴趣班,这样做农村的孩子就会吃大亏,我感觉高考是为了体现智商和对一件事的专注程度,高考分开层次就可以了,以后读硕士和博士也是在很小领域内研究,千万不要破坏公平程度!创新在扎实的基础上形成的。


凉凉175896395


看了这个问题,并且看了部分回答,顿时觉得后脑冷风飘过!还有那么多人支持,不知道你们出于什么想法,而且还打着改革的旗号!在中国,目前高考是最为公平的一次考试了,没有之一!如果这样搞了,正像持反对意见的网友所言,给掌握权利的人留了个后门,那么那些寒门学子真就再难以出贵子了!这是一方面,另外,这么搞一定就公平了么?如果有学生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结果高一下学期生病了,或者家里状况不好,不能一心放在学习上,一直没能把名列前茅,仅仅在及格,等高三时突然状况变了,还学生奋起直追,成绩一下上来了,那么按照这个政策,学与不学没用了,这也就断了一些学生浪子回头的路,你还会说这个政策合适么?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和高考绑起来,怎么想的?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会不会把学生平时的成绩给的贼高?这样做公平何在?看了评论有地地方已经实行了,自觉自己是幸运的,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应该没有我上大学的余地了!现在一考定终身,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最为公平的,也是寒门学子跳龙门的一条路,如果高考也把能人为操纵的因素放里边,那么真是一场切切实实的灾难!人无完人,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会走一些弯路,当这样的人想学时,成绩会扶摇直上,这就是所说的学霸级的,脑袋好使,你不能把这样的人一直绑在高中的学习上,要是实行了题主的政策,这样的人所走的路就会被彻底封死了,你也得允许学生犯错误,也让其有改正的机会


微小向日葵


这个事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的,并在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行了。但是,也没有大家评论中描述的那么可怕。

其大背景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如下图。

主要内容有:

第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第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第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之后,北京、上海等地区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小编就和问题有关的第三点做出介绍。这里有两个概念“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评价录取”,读者们必须先弄清楚。

它们名称相似,含义却完全不同。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高中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这五个方面的一种评价机制。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避免只为分数而学习和成长。

综合评价录取,是一种高考改革过程中,一种新型的本科院校的选拔录取方式。它等同于传统只依据高考成绩来录取考生的招生方式,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把高考成绩只看作录取标准地一部分,并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其中。

以试行这一招生方式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其在2019年公布的综合评价录取要求中提出,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60%)+本校测试成绩(30%)+学业水平成绩(10%)。


很多读者难以理解,这样的方式真的公平吗?

以前是只看分数,很公平,但是一旦有了其他形式,人为的可操作性就会很强——对于一些出身普通考生或者教育资源并不发达的地区的考生真的公平吗?

第一、综合评价录取方式是摆脱应试教育和唯分论人的唯一方法。

只有录取要求变了,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就要跟着变化,其价值观就会不再只重视分数,而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完全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而非解题型人才,是势在必行的。

第二、必须做到公开公正的落实。

我们可以从部分试点高校的录取方式,还是主要以分数为主,综合素质评价上的操作性占据的比例不是很高。——面试、实验操作和思想和价值观的表达等方面纳入录取成绩时,必须保证避嫌、信息公开、操作公正。

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管审查和惩罚机制,这样的录取方式,教育改革只是在自掘坟墓。

第三、把握改革主旨,培养创新型人才。

这是最关键的,如果这种录取方式,没有将传统的“选分录取”改变为“选人录取”,即没有将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应用起来,改革将毫无意义。

现在部分地区的中考,在体育、实验操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评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走个形式,还依旧只看分数,却还滋生出大量不公现象。


总结:

高考改革和招生方式的改革,公开公正的落实,才是最关键的。

小编相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人才是一个院校的发展动力,我国的教育一定会有光明未来的。


玖抒教育


高考无疑是相对比较公平公正的了,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来切高考的香肠?

在相对公平公正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下,觉得不过瘾,不便于操作,于是高校的自主录取就由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式出现,这个加分那个加分!结果呢,前年河南考生一起查分事件,由此挖出的发表的三篇论文全造假,一巴掌打在了高校自主招生的脸上!明眼人都明白,高中生学习那么忙,能有几个人静下心来琢磨论文?每年减免分的那么多,几个有真材实料自己写的?不是请枪手写就是花钱出版!别无其它!

二年过去了高校自主招生闹得沸沸沸扬扬的论文造假终于平息下来,于是又有人打综合评价录取的主意来了,每一个理由都是高大上,每一个理由都冠冕堂皇!不由你不相信!

只是这些掺杂了太多个人因素,评委因素的打分,使人难以信服!对平民百姓的孩子来讲,高考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公正!这条路都堵死的话,这社会还有什么希望?


用户有二说一


自从隋朝有了科举制度以来,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要把高考成绩只占60%,部分综合评价占比40%,就会造成很大弊端。下面我具体陈述一下。

一.40%的综合评价,其标准很难制定,那就掺杂着个人主观因素。

综合评价可能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各方面的才艺等综合素质。找不到一个具体的标准,那只能由评判员来认定。说谁行谁就行,说你不行,你也没有好的论据去驳斥。就容易造成营私舞弊,任人唯亲等不公平的腐败现象。还会造成寒门子弟读书无门,而埋没良才。

二.这样的高考办法,只能造成弱势者更弱。打个比方。高考的成绩满分是100分。而录取的成绩分数是80分。有钱,有势力的孩子考试成绩是80分X60%=48分,通过疏通关系就可以拿到综合评价的40分,总成绩为88分。而无势,无钱的寒门学子要是考试成绩为90分X60%=54分,若能拿到综合评价的20分,总成绩为74分,那么寒门的学子就无缘进大学的校门。富家子弟就可以顺利的去大学读书,日积月累,寒门的子弟,更是读书无望,没有了上进的机会,只会埋没大量的人才。

社会上是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那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综合评价是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考量。势必造成大批的优秀人才被埋没。而那些庸庸碌碌之辈,也能走上高端的岗位,有可能会误国误民。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释放出人的创造力,把祖国带向繁荣和富强,但是前提也要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德才兼备的实干者,才能把道路领正,不会走歪路或邪路。


赵绍亮


不用说,肯定会,强烈建议给穷苦子弟一条出路,为什么任何国家发展到最后都是封死穷苦学子上升渠道,经历过研究生面试的人深有体会,面试第一,复试第一个进去,各种专业知识,各种刁难,而他们本校的学生会的,拉拉家常,复试分90,而我刚及格。可怕又黑暗


璇卿带你看抚州


还是看高考的成绩吧,别弄些虚的了,高考是普通老百姓家孩子唯一可以出人头地的一次机会,综合评价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关系户,有没有人情关系?所以还是不要了吧,高考给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和权势富贵家的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虽然过程中还是充满了不公平不公正,但是高考是每一个上大学的孩子都必须独立面对的。


糖糖雨


坚持一考定胜负,花样越多越不公平,走后门,歪门邪道的一大堆,素质教育就是伪命题,自古读书就是苦差,高考才算公平一些,取消自主招生


不争无忧2013


当资源紧缺时,考试的好处毋庸置疑,它客观地防止了不公平地走后门托关系等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

但是现在,弊端越来越突出,如应试教育的补习班现象,公务员考试,使大批青年把大好的年华浪费在各种省考,国考之中。

我们不能总是害怕暗箱操作,而把我们大家都束缚在一个互不信任的环境中,人人自危。我们总要从旧的应试教育中走出来。

我认为,既要有考试,又要有的推荐,来综合评定一个学子,一个求职者,似乎更合理,更公平。

同时推荐人,应对其推荐的内容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正式的推荐信,推荐人需手签,并存档。录取学校,或用人单位如发现有推荐信中有虚假或不实内容的情况,造成损害的,可起诉推荐人。


JackLin160150263


肯定会影响录取的公平性,在中国高考是唯一相对公平的办法,素质教育,偏远地区照顾看似公平,其实已经人为的改变了这种公平,它的产生只能让占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孩子受更好的教育,这是规则制定者维护自身阶层利益直接表现,这严重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最后就是社会底层永无天日,对社会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现在的研究生导师制就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导师压榨逼死研究生,屡见报端。不如大学录取分为两类,一半人高考,一半人素质教育,这样人人有机会,愿意参加哪种自己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