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

影影圈圈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其實不是那麼好回答,因為爭論的點很多。

學習草書需要基礎嗎?有些人覺得不要,有些人覺得需要。如果學習草書需要基礎,那麼基礎是什麼?

學習草書到底需不需要基礎?我個人覺得需要。

上圖王羲之《十七帖》中的草書“草”字,王羲之的這個“草”,不好臨寫。

有一些人覺得草書不需要任何基礎,有些人覺得書法需要靈感。

這一種情況是真實存在的,有一些人把“草書”神化之後,寫“草書”看感覺,拼天賦,“自然天成”是最好的狀態。

草書當然不是靠感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超越其他人,超越自我就能寫好草書的嗎?

超越確實需要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控筆能力。因為草書已經存在超過1500年,草書不僅僅是寫得快一點,字簡化一點。草書有草書的要求和規則。

上圖《草訣百韻歌》,每個字的草書和楷書是一一對應的,草書不是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一人有感

學習草書要不要有一定的楷書和行書的基礎,在我們當代以楷書行書為主的時代。如果你是一個書法家,主要以草書為名,但是你的楷書和行書很差,那就會有人質疑你的書法水平。

學習草書當然不一定非常楷書和行書、隸書、篆書都寫得很好,但是千萬不能寫的很差的。

不是很差看起來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有些書法家並沒有達到。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1月31日滬。


一人筆記


說到“草書”,就容易讓人想起唐代的“癲張狂素”之稱的張旭、懷素,這二人可是中國幾千年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草聖,他們的草書行筆如錐畫沙,含蓄而奔放,飄逸自然,筆力驚妙,以至於後人學習草書都紛紛效法張旭、懷素二人,那麼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呢?


學習草書之前要打好楷書的基礎,同時也要練好行書,

在人們的印象中,草書總是給人潦草的感覺,簡化又連筆,欣賞起來都不知道寫的是什麼字,所以學習草書一定先要可以認清字帖中每個字的“完整面目”,也就是完整的筆畫,那怎麼認呢?完整筆畫又在哪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只好追根尋源,在“篆隸楷行草”五體中尋找了,

很明顯,“篆隸楷行草”五體,只有楷書的筆畫最全面完整,那就先只好先學習楷書吧,把楷書學習到一定基礎了,再學習草書;也有人認為學習書法,隨便先學習哪種書體都沒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認為,那對書法認知就太膚淺了啊,要知道,學習書法不只是有技巧就夠了,



你都不知道草書字體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怎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抒發自身的情感呢?難道照著字體來描繪嗎?這顯然是不行的,依葫蘆畫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潦草不是草書的特徵,恣肆抒情才是草書的寫法,草書雖然簡化連筆,但我有點畫結構,若是沒有楷書、行書的基礎,就無法控制點畫,直接寫草書容易放縱無法,沒有法度,寫出來的字都是“虛無縹緲”的感覺,沒有踏實感,自然也就不能體現書法的精神。


詩夜城主


草書在漫長的書法史上能占上一席之地的書家寥寥無幾吧,掘指數來也只有十多位。是草書難寫嗎?話說回來天下事都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會者伸手拈來,飛飛揚揚,大起大落只是傾刻。此等功夫不是一時半刻能修成的,是經年累月的沉積,而成的厚積薄發。草書是會集各種筆法和嫻熟的技能上才一揮而就。

草書要不要基礎不言而明瞭吧!創作草書要一吃呵成,整篇融會貫通,對比強烈,章法大氣才為佳品。書法史上二王精通諸體,草書才精美絕倫。張旭不但狂草如神,楷書精妙。還有黃山谷,文徵明,董其昌諸位大師巨匠無不是精通數體。

可以這麼講草書是可以融各種書體基礎的集大成書體,練過各種書體都對練草書有幫助和提高。練草書還要性格豪放,文化修養,藝術綜合,生活閱歷。寫草書要有詩人的情懷,上乘草書本身就是一首無聲的心聲藝術表達!通草書者也是生活集大成者。草書雖有難度,而看你敢不敢攀爬……








春雨44000583


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

草書,特別是狂草,作為最能表達性情的書體,只可學,只可賞,只可悟而不可臨,為什麼?因為各人的性情悟性、心智才情、膽識魄力、學識修養、精神境界各不相同。為什麼張旭懷素的的狂草,千百年來無人超越?就是因為,後人達不到他那樣的精神境界的緣故。

所以我說,草書(狂草),只可學而不可臨,有人說,咱就偏偏不信這個邪,那麼,我告訴你,你最多隻得其形,難得其神,只得其形,難得其意。

那麼,可學又是怎樣解釋呢?可學,是學習他的筆法,學習他的結體的形態和氣勢,而不是學它的墨跡,或照著他的腳印一步一趨的走,這叫活學活用,而不是機械的模仿,機械的模仿那是死學,那叫作不會變通。懷素學顏真卿,顏真卿學褚遂良,最後的結果不是一個人一個面貌,一個人一個風格嗎?答案就在這裡。

那麼,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呢?

一,要有正書的基礎。楷書隸書篆書行書都是草書的基礎,這就和小孩子學習走路是一樣的道理,從爬行→站立→走→跑→飛舞(武)→十八般兵器→三軍統帥,級別越來越高,本領越來越大。草書以動為美,但它的根基是寧靜的,這叫作運籌帷幄之中(靜),決勝於千里之外(動)。篆隸楷的功底紮實,筆法墨法線條結體形態氣勢掌握的得心應手,寫起草書來,自然就能隨心所欲。

二,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礎。這個文化,是一個大概念,是一個諸多龐雜知識的高度提純後的精華,它的核心就是一個“變”字,能把它們歸納整合,融匯貫通,最後以筆墨的形式,寫進書法裡,這才是本事,這才叫能耐。

三,要有豐富的生活基礎。這個生活基礎可不是物質的,而且精神層面的東西,那就是深刻的人生感悟。子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命,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能達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人書俱老,道始成也。

書法,作為修身養性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同時,也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最好的文化。所以,學習書法,本來就是一種修行,一修書,二修身,最後修成一個完美的自我。豈不美哉?



98明明德


以我們的經驗來說,學習草書最好要有篆隸楷三者任意一種的基礎,然後要有一定的行書基礎。

不過這樣說有些人又會抬槓,說草書出現在楷書以前,為什麼要有楷書基礎呢?其實不能這樣理解,從今人練習書法的角度,並不一定要以書體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定。要有篆隸楷三者任意一種的基礎,這樣寫草書才不至於油滑。

再以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的經歷來實證說明。林散之並不是一開始就寫草書的,而是從16歲開始寫唐楷、魏碑,現在看他的臨帖寫得非常好。三十歲以後林散之開始學習行書,六十歲以後才開始學草書。

林散之總結認為,若沒有六十歲以前的楷書、魏碑和行書基礎,他的草書肯定達不到這樣的成就。為此他告誡初學者:“學楷書之後,應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入草書。不然易於狂怪失理,釘頭鼠尾,諸病叢生。”

喜歡草書的朋友,應該打好以上基礎,然後再入草書,估計更能得心應手。

附圖分別為:林散之臨《張遷碑》局部、林散之楷書題字、林散之楷書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