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隋朝三千里古商道,到了只剩千米时的故事


广西隋朝三千里古商道,到了只剩千米时的故事

广西永福县百寿古镇8公里远穿岩村,有一条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修建的古商道。史载: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西元587年)灭后梁,开皇九年(西元589年)灭南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于西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的同时,再发役夫四万,开凿东起桂州(今桂林),西至昆明的三千里驿道,两大工程都堪称是中国古代的奇迹。

广西隋朝三千里古商道,到了只剩千米时的故事

这条驿道西出桂林西乡山口(今临桂区两江山口村),由都琅界经枫木坳,过三台岭,到达今永福县百寿镇下路尾村,在今三皇乡分为左右道。右道经浮石,出融州、庆远、环江,进入贵州荔波、贵定、贵阳,折向西南出盘县入云南境,到达昆明。左道南下高坡、屯秋、东泉、柳城至马坪(柳州),经宾州(宾阳)下邕州(南宁)。这条古驿道为岭南首府桂林西连云、贵、川,南控柳(州)、宾(州)、邕(州)、龙(州)的主要陆路交通干线。

广西隋朝三千里古商道,到了只剩千米时的故事

隋朝开凿的这条三千里古道,现百寿古镇仅穿岩段一点五公里长保存完整。驿道路面有一米多宽,铺着形状各异的青石板,因年代久远,牛马踩踏,凹陷深达一寸有余。可谓踏石有印,光滑溜亮。

广西隋朝三千里古商道,到了只剩千米时的故事

古道岩壁中段上部,有明代王天卿题的“洞天一色”四字石刻。明代万历年间永宁州参将陈大器题诗曰:“云生触石非,穹跨负天起。秉烛揽灵芝,燃藜摘珠蕊。参差非一形,珍怪信多美。或如熊虎牙,或仿麒麟耳。奇径安可穷,赏心不能已”。穿岩南口,为清乾隆年间,永宁州州牧武越熊“灵岩一窍”四字题刻等人文景观。

广西隋朝三千里古商道,到了只剩千米时的故事

古道旁,还有长年奔涌不息的穿岩泉,泉水流出山外形成河道到穿岩村,村子因而得名。相传,当年有一位叫蒋文斌的百户长,带头在穿岩古驿道上建立穿岩圩,后圩场繁荣成街。街虽不足千米,却店铺林立,兴旺了一千多年。村民们开伙铺建驿站,供来往行人投宿歇脚。当时的穿岩人在古道接待过往的客商,炎热酷暑,他们在洞里为行走客商熬粥解渴。早晨和夜晚,在穿岩洞内秉烛送行,生意非常火红。

广西隋朝三千里古商道,到了只剩千米时的故事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与您的作品有雷同之处,请留言以便修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